内容简介

阿诺德·勋伯格是奥地利*名作曲家,二十世纪*有影响的音乐巨人之一,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开山鼻祖。而这位作曲大师却没有受到过什么专业训练,全凭自己的天赋自学成才。《作曲基本原理》是他的重要作曲理论*作,没有繁杂的技术剖析和艰深的专业词汇,从*为基础的传统技术手段和组织方式入手,深入探讨如何处理实际写作中遇到的诸多技巧问题。
  同时又以分析大量名家作品的方法贯穿《作曲基本原理(修订版)》,力图培养学生分析各类音乐作品和独立解决各种技术困难的能力。该书既适用于初学作曲的学生,又是一本深入浅出地讨论作曲技术问题的基础读物。

作者简介

阿诺德·勋伯格(ArnoldSchoenberg)于1874年9月13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商人。勋伯格很小的时候曾和叔叔学过法语,但未学音乐。8岁那年,他开始学小提琴和大提琴,并且几乎同时开始练习作曲。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有音乐会或者歌剧演出,都要想方设法去听。少年时期的勋伯格生活非常穷困,父亲去世后,他不得不早早就在一家银行当了一名办事员。

目录

绪论
编者前言
说明

第一部分主题的构造
第一章曲式的概念
第二章短句
谱例说明
第三章动机
动机的运用要求变奏
动机由何构成
动机的处理与运用
谱例说明
第四章动机型的结合
建造短句
第五章简单主题的构造
一、开始写乐句
乐段与乐句
乐句的开端
属形式:补充的重复
谱例说明
二、乐段的前句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一些乐段的分析
其他名曲选例的分析
前句的构造
三、乐段的后句
旋律方面的考虑:终止式轮廓
节奏方面的考虑
关于浪漫派作曲家的一些乐段的评述
四、乐句的完成
谱例说明
第六章伴奏
伴奏的可省略性
伴奏的动机
伴奏的类型
声部进行
低声部线条的处理
伴奏动机的处理
乐器的要求
第七章性格与情绪
第八章旋律与主题
声乐旋律
器乐旋律
旋律与主题
第九章关于自我检验
如何进行自我检验

第二部分小型曲式
第十章小三部曲式(A-B-A')
小三部曲式
对比的中间段
谱例说明
上拍和弦
再现部
第十一章非偶数、不规则、不对称的结构
第十二章小步舞曲
曲式
三声中部
第十三章谐谑曲
A段
转调的对比中段
练习形式
再现部
延伸、插段与小尾声
尾声
三声中部
第十四章主题与变奏
主题的结构素质
主题与变奏之间的关系
变奏的动机
变奏动机的产生
变奏动机的应用与加工
变奏中的对位
为变奏打草稿
谱例126的说明
一整套变奏的组织

第三部分大型曲式
第十五章大型曲式的各个部分(附属形式)
过渡段
具有独立主题的过渡段
从前面的主题发展出来的过渡段
再过渡段
副主题组
抒情主题
尾声
第十六章回旋曲式
行板曲式(ABA与ABAB)
其他简单回旋曲
再现部中的变奏与变化(正主题)
再现部中的变奏与改动(副主题组)
大型回旋曲式(ABA—C—ABA)
奏鸣回旋曲式
第十七章奏鸣曲快板(第一乐章的曲式)
奏鸣曲快板
呈示部
正主题(或正主题组)
过渡段
副主题组
加工部
再过渡段
再现部
尾声
结束语
附录

精彩书摘

  《作曲基本原理(修订版)》:
  例54、例55、例56中的类似模进的重复是把原来的模式自由地移高或移低一个全音或半音。只有例56b)是例外,那里的音程是下行四度。
  这些模式示出如何以不同方法把前面的动机型加以结合与变化,只有在例54d)与例55b)中,次序与第一短句中一样。在例54e)、f)中,次序颠倒过来了(“b”—“a”);在例56中只用到“b”与“c”。注意,例55a)中的模式的开始部分就是前面的短句结束时所用的那个特征型的移位(“c1”,第8小节),它与第3和第7小节中的“b”的形式结合起来。还要注意伴奏的动机的处理(“e”),正像以6/4拍子所作的分析所表明的,它在第9—10小节中从弱拍转移到强拍。
  在选自巴赫、海顿、莫扎特、舒伯特与勃拉姆斯的例57—61中,主形式—属形式这一布局被另一种类型的重复所取代(见第五章)。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第一个短句重复后的后续部分几乎都是一些经过浓缩的短句让位于前一章中所介绍的终止式轮廓。这些结束小节通常只用基本动机的一些余迹。
  ……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