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根据教育部*新审订的初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目结集而成,是专为初中生量身订做的课外读物。
▲经典名作,全本呈现,文质兼美;*专家导读,一线名师引读。
▲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青少年真正进入经典,领略经典的魅力,从这套书开始。
▲绘图全译《山海经》,零障碍阅读,经典注解+生动绘图,一《史记/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尽览神奇!

内容简介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计一百三十篇,其*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有《史记》《报任安书》等。
张大可,1940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是我国当代《史记》研究的翘楚,现任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

目录

目录

导言/1

本纪/1
本纪/3
五帝本纪/4
夏本纪/9
殷本纪/15
周本纪/20
秦始皇本纪/26
项羽本纪/33
高祖本纪/41
孝文本纪/51
世家/57
世家/59
吴太伯世家/59
鲁周公世家/66
齐太公世家/67
越王勾践世家/70
萧相国世家/74
田敬仲完世家/78
列传/83
列传/85
管晏列传/87
司马穰苴列传/90
孙子吴起列传/93
伍子胥列传/97
仲尼弟子列传/100
商君列传/107
樗里子甘茂列传/114
廉颇蔺相如列传/119
刺客列传/127
司马相如列传/139
货殖列传/144
书/149
书/151
律书/151
天官书/158
表/171
表/173
六国年表序/173
秦楚之际月表序/178
太史公自序/183

精彩书摘

本纪
【原文】
《五帝本纪·正义》引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张守节发挥说:“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众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刘知几曰:“盖纪者,纲纪庶品,网罗万物,论篇目之大者,其莫过于此乎!”又云:“盖纪之为体者,犹《春秋》之经系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史通·本纪》)据此,“本纪”之义有五:
1“本纪”为法则、纲要之意,它“纲纪庶品”,故为*尊贵之名称。
2“本纪”为记载天子国君之言事所专用。
3“本纪”是“网罗万事”的,即国家大事无所不载,不得视为人物传记。
4“本纪”编年,记正朔,象征天命攸归。从编纂学角度立论,编年记事是我国史法的优秀传统,使叙列的历史事件的兴衰发展线索分明,它创自《春秋》。
5“本纪”效《春秋》十二公,故为十二篇。《太史公自序》云:“著十二本纪。”
十二本纪序列为:(一)五帝本纪、(二)夏本纪、(三)殷本纪、(四)周本纪、(五)秦本纪、(六)秦始皇本纪、(七)项羽本纪、(八)高祖本纪、(九)吕太后本纪、(十)孝文本纪、(十一)孝景本纪、(十二)今上本纪。《今上本纪》缺失,今本《孝武本纪》是补缺者截取《封禅书》所补,为《史记》之重复篇目。《史记/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选评了八篇本纪。

五帝本纪
本篇选自《史记》开篇《五帝本纪》。五帝是中国上古父系氏族传说时代的五个圣王。五帝禅让相承,序列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同姓而非一家,不是一个王朝,司马迁合写一篇本纪,所以题名《五帝本纪》。
《五帝本纪》寓含司马迁的历史观,是《史记》《史记/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的一个缩影。儒家经典《尚书》记事起于尧,宣扬让德。司马迁将历史开端向上推移至黄帝,宣扬天下一统。五帝时代约当公元前24至23世纪之间,距今四千多年,正当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部落联盟时代,司马迁的记载大致符合历史进程。五帝禅让相承,典礼制度一步步完善,黄帝草创国家,虞帝时制度大备,鲜明地体现了司马迁进化论的历史观。黄帝用战争统一诸侯,表明平乱世要用暴力。尧、舜二帝举贤任能,天下大治,表明治国要用德。故篇末总括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率其德。”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律书序目》中说:“非兵不强,非德不昌”,表述了治理天下要德与力并重的历史观点。《五帝本纪》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司马迁寓史论于叙事之中,可以说《五帝本纪》既是述史之端,也是《史记》《史记/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的一篇序论。

黄帝者①,少典之子②,姓公孙,名曰轩辕③。生而神灵,弱而能言④,幼而徇齐⑤,长而敦敏⑥,成而聪明⑦。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⑧。诸侯相侵伐⑨,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⑩,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注释】①黄帝:姬姓,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被认为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②少典:传说中的有熊氏部落首领。③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本姓公孙,因生于轩辕之丘,故以地为姓氏,称轩辕氏。轩辕,在今河南省新郑县西北。④弱而能言:生下几十天就会说话。弱,七十天以内的小孩称弱。⑤幼而徇齐:少年时思虑敏捷。幼,不满十岁曰幼。徇齐,通“迅疾”,即思想敏锐。⑥敦敏:敦厚懂事。⑦成:到成年人时候。⑧神农氏:又称炎帝,与轩辕氏黄帝并称“炎黄”。传说神农氏是农业耕作和医药的发明者。⑨诸侯:这里是指当时中原地区的各部落首领。⑩习用干戈:积*使用战争手段。干,盾。戈,矛。此处代指战争。不享:不交纳贡物,即抗命不服。宾从:如宾从主,即归服。蚩(chī)尤:黄帝时部落酋长之一。修德振兵:兴德教,整武备。治五气:推算历法节气,旧说指东南中西北方之气,东气主春,南气主夏,西气主秋,北气主冬之类。艺五种:种植黍稷菽麦稻五种谷物。艺,栽植。度(duó)四方:考虑四方诸侯情况,定出措施。度,虑度。教熊罴(pí)貔(pí)貅(xiū)(chū)虎:意谓教练士卒像熊罴貔貅虎一样去勇猛作战。阪泉之野:阪泉,地名,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野,原野。得其志:达到了目的,指打败了炎帝。不用帝命:不听从黄帝的命令。涿鹿:涿鹿山,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禽:通“擒”。天子:代天行事之人,有无上*。实指当时的部落联盟领袖。平者去之:平服者舍而不征。去,通“弃”,舍弃。披山通道:辟山开路。丸山:山名,又名凡山、丹山、纪山,在今山东省临朐县境。一说在昌乐东南五十里。岱宗:即泰山。空桐: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县境。鸡头:即大陇山,在今甘肃平凉西。江:指长江。熊、湘:二山名。熊山,即今湖南省益阳县西之熊耳山。湘山,又名君山、洞庭山,在今湖南洞庭湖中。荤(xūn)粥(yù):当时的匈奴族名。合符釜山:黄帝在釜山和各部落首领规定符节(交往信物),正式确定黄帝的首领地位。釜山,地名,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北。邑于涿鹿之阿:建都于涿鹿山下。邑,城,此处意为筑城。阿,依山平地。以师兵为营卫:把军队分营环绕驻地周围,用以警卫。官名皆以云命:据传黄帝有景云的祥瑞,因而他以云彩命名各官,如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之类。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此释“万国和”的原因。意谓黄帝以天子身份把名山大川神秘化,到处筑坛祭告。鬼神,用作动词,即鬼神之。与,通“许”,认可。迎日推筴:用蓍草作筹码,推算日历,指导农业生产。筴,同“策”,用蓍草做的筹策。相传黄帝得神策,能迎日,实指黄帝时已掌握了运用筹策推算日月运行、四时八节的方法。迎,逆推而知。举: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都是黄帝的助手。顺天地之纪:顺应天地阴阳四时变化规律。纪,纲纪。幽明之占:关于阴阳变化的预告。幽,阴。明,阳。占,依数预测,占数。死生之说:死和生的自然道理。存亡之难:对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的辩难。难,辩论。时:及时,顺应时令。淳化鸟兽虫蛾(yǐ):指淳厚的教化遍及各种动物昆虫。蛾,同“蚁”,即蚂蚁。旁罗日月星辰水波石土金玉:广泛阅历各方面的自然现象,如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等,对之进行考查研究。这就是所谓“法天则地”。旁,广泛,不限一方。罗,通“历”,阅历。节用水火材物:教育众民有节制地利用自然产物。节,节制。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这里是依后世五行相生之说,炎帝为火德,黄帝代炎帝,火生土,土色黄,故号黄帝。土德之瑞,象征土德的祥瑞,所谓“黄龙地见”之类。得姓者十四人:黄帝以二十五个儿子中十四人为有德行的人,依其出生之地赐给了姓。传说上古有德之人才有姓,故黄帝其余十一子不得姓。得姓之人十四人,《索隐》记载共十二姓,即:姬、酉、祁、己、滕、艹咸(zhēn)、任、荀、僖、姞(jí)、儇(xuān)、衣。据后人考订,“荀”当作“苟”,“儇”当作“嬛”。西陵之女:即嫘(lěi)祖。西陵,古部落名。玄嚣(xiāo):黄帝长子。降居江水:降为诸侯,住在长江边。江水,即长江,与下文若水相对。若水:古水名,即今四川省境的雅砻江。蜀山氏:居住在今四川省境内的一个部落名。桥山:又名子午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颛(zhuān)顼(xū):高阳氏之名。

【评析】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今陕西黄陵县西北桥山上有黄帝陵。在先秦时代,黄河流域,大江南北,到处流传着黄帝的故事,百家书籍中也记载着黄帝的事迹。有的说黄帝是神,有的说黄帝是人,司马迁排除神秘色彩,把黄帝写成一个与人民打成一片、同甘共苦的创业帝王形象。黄帝擒灭蚩尤,兼并炎帝,统一天下,草创国家,中华文明社会就从这里开始。在司马迁笔下,五帝承传,夏、商、周三代天子,秦汉王朝以及春秋以来的列国诸侯,都是黄帝子孙。中华民族皆黄帝子孙,这一民族一统观念就奠基于《史记》。司马迁的这一伟大思想成为历代以来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宝贵历史资料,数千年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荣和进步而斗争。“黄帝子孙”,至今仍是一个神圣名词,具有无限凝聚力。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文化的民族魂。与黄帝齐名的炎帝号“神农氏”,教民耕种,也是传说中的圣王。所以“黄帝子孙”又称“炎黄子孙”。
先秦古籍记载我国历史,有着不同的开端。孔子删订《尚书》,断自唐尧、虞舜,而《易》又起于伏羲、神农,《礼记》则笼统地说“昔者先王”。这是儒家经典的情况。诸子著作论及上古之事,有的始于有巢氏,有的起自神农氏。
司马迁记载中华民族的开端,既不从“经”,又不从“子”,而是自立新例,起自黄帝。这一新例,司马迁在篇末赞语中作了交代,他漫游全国各地,考察四方风俗,到处都有黄帝的传说。古代的传说有两类。一类是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幻想编织的一些神奇故事,叫神话故事。神话故事都有超人的力量。其实神话是人们劳动斗争与对自然及社会认识的折光反映。神话中的黄帝活了三百年,*后乘龙升天。另一类是传说故事,其人物有血有肉,食的是人间烟火,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或辩论,或打仗,或通婚,等等。这后一类传说中有许多真实的记录,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缩影。《五帝本纪》即是根据后一类传说编次而成的,因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大体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真实情况。中国原始社会部落之间由分离而开始联盟,走向合并和融合,*后形成统一的华夏民族,黄帝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民族的形成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完成的。国家的胚胎形式,在《五帝本纪》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黄帝所训练的熊罴貔貅虎,就是由他率领,专事征战的军队。而“师兵为营卫”,并且“命以云师”则更是职业武装的设施了,这是暴力机器的主要成分。黄帝时还设“左右大监”,尧时有“四岳”,“十二牧”,舜时则百官齐备。尧时有象征性的刑罚,舜则制五刑、流四凶,具备了法典,掌管刑法的皋陶也成为著名的人物。这些都说明国家机器的胚胎已在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并不断完善,私有财产观念的加强和贵族与平民的分化也可以从中看出来。黄帝“黄收纯衣”,很是朴素,并且“劳勤心力耳目”“未尝宁居”。到了舜时,就“载天子旗”去朝拜父亲了。而且尧可以赐仓廪牛羊,象又要设法窃据舜的宫室妻子。从这些传说故事来看,国家的正式出现已是相当迫近的了。总之,马克思主义所论述的关于民族形成过程的必然现象,在《五帝本纪》中大体都得到了反映,而这些现象在黄帝以前的传说中是没有的。
司马迁对黄帝以前和黄帝以后的传说是作过比较的。现代考古已发现夏代的文化遗存。夏朝正式创立国家。五帝禅让是原始社会的军事民主时期,司马迁将它作为国家萌芽的雏形来写,表彰黄帝统一各部落,具有深意。他至少已认识到黄帝时代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他说:“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太史公自序》)。在司马迁的心目中,黄帝就是一位开辟新时代的英雄人物,黄帝统一了各部族,草创制度,立下了万世效法的准则,从而打开了中国文明历史的大门。黄帝被中华民族儿女尊为共同的祖先,成为这一伟大民族向心力的象征,首先应归功于司马迁《五帝本纪》的创作。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