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只要每天坚持10分钟,有时就会改变你的人生。一个良好的习惯,无论其大小,只要坚持下来,就是件非常好的、有益的事情。那么,你是否能够坚持做到以下几项呢?1.每天早起10分钟2.每天23:00前准时睡觉3.每天花费1小时的时间来阅读4.每天只上网3小时5.每天背诵20个英文单词6.每天慢跑40分钟7.每天准点吃早餐、午餐、晚餐8.每天把房屋打扫干净。

  2.告诉你成功和幸福的方法与途径。大多数人都被习惯牵着鼻子走。在我们醒着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们都是顺其自然地行动的,比如说,反思过去发生的事情,或者浏览网页。但是,我们不必被思维的习惯控制——我们可以控制它们。良好的习惯,是一生的财富。

  3.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向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需要花费时间的事情必定有价值。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一刻的痛苦和努力都是物超所值的。

  4.习惯的力量大得超乎你的想象。它就像是你的自动驾驶模式。当你没刻意去思考某件事该怎么做时,大脑就会按照已经存储的习惯回路来处理那件事。因此,“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美国作家爱默生这句格言并不夸张。

内容简介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的一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习惯的力量大得超乎你的想象。它就像是你的自动驾驶模式。当你没刻意去思考某件事该怎么做时,大脑就会按照已经存储的习惯回路来处理那件事。

  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就是能给你带来积极影响的习惯,坏习惯就是能给你带来负面影响的习惯。我们每养成一个好习惯,自身的综合素质就会提高一分,未来的竞争能力就会增强一分。坏习惯恰恰相反,会让我们的一生不断贬值,降格为不良资产。

  《别让现在的坏习惯毁了未来的你》揭示日常生活中种种屡见不鲜的坏习惯,并借助心理学等知识来解释坏习惯难以改正的症结所在。此外,《别让现在的坏习惯毁了未来的你》还着重介绍了一些养成好习惯的原理与办法,帮助大家学会逐步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成就一个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

  曾杰,广西人。在豆瓣、新浪微博、知乎、微信等平台拥有粉丝十几万,擅长创作励志情感类作品。如今,已经勤勤恳恳码字300余万,正准备陆续出版自己的作品。

目录

上篇

坏习惯怎样扯你的后腿

第一章为什么你事事不顺——坏习惯大检查/003

职场恶习:姿态不端,方向跑偏/004

人际恶习:四面楚歌都是自作自受/011

言谈恶习:错把恶语当犀利/017

心态恶习:负能量爆棚的你,根本没有看穿一切/023

做事恶习:徒劳无功只是因为坏运气吗/029

作风恶习:孔雀爱惜羽毛,你却丑化自己/035

思维恶习:你真的会独立思考吗/041

生活恶习:作息无节律,身心全退化/047

第二章怎么不知不觉犯了浑——坏习惯的养成式/053

坏习惯与好习惯都是“惯”出来的/054

一再破例的借口是深层次需求/060

第三章错把坏习惯当亲兄弟——积习难改的原因/067

对坏习惯缺乏危机感/068

积习深,甜头多,懒得吃苦/074

下篇

好习惯离我们只有一步远

第四章勤字诀——百事精于勤,积重也不难返/083

加强计划性,做时间的主人/084

专注的努力胜过散漫的游击/091

可以不紧不慢,但不能拖延不决/097

别把躁进与勤快混为一谈/103

第五章思字诀——陋习源于蠢,革面需先洗心醒脑/109

爱学习是世界第一等的好习惯/110

凡事举重若轻,但不可粗心大意/116

独立思考,从不盲从开始,到不固执结束/122

查找自己的思维盲区,给头脑解锁/128

关注非形式谬误,你的想法越来越靠谱/136

第六章圆字诀——妥言善行,好习惯塑造好形象/143

乱开玩笑很没品,让人舒服才真幽默/144

无谓的争论,能省就省/151

待人直而不肆,说话柔而不谄/157

轻诺寡信,做不到也别瞎吹/163

不揭人短是厚道,不吝赞美是豪迈/170

格局大一点,姿态低几分/176

第七章扫字诀——没有情绪垃圾,恶习自然难生/181

淡定一点,别为小事而抓狂/182

怎样从悲观的泥潭里抽出腿/188

发脾气不如振士气/194

郁闷情绪应该一天一清/199

减少完美主义心理,卸下自责的包袱/205

把恐惧驱逐出你的心境/211

第八章衡字诀——别透支自己,让生活保持平衡/217

拼命过头也是一种坏习惯/218

营养均衡仅仅是多吃蔬菜吗/225

节食减肥,小心饿出一身病/232

不好好睡觉,脸和命都不要/238

无须拼命锻炼,有效运动即可/245

生活有度,学几招照顾自己的小招数/252

后记左手抽脸,右手擦药/257

精彩书摘

  可以不紧不慢,但不能拖延不决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先秦经典《商君书》有个有趣的理论:“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

  当日工作在白天完结的国家能称王天下,当日工作在当晚才能处置好的国家能成为强国。第二天才能办完挤压工作的国家会削弱。这个说法有些夸张,毕竟很多事情牵扯头绪太多,不一定能迅速解决。但《商君书》这段话表明,我们的祖先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拖延症是个很不好的坏习惯,并设法解决。

  据出土的秦朝简牍显示,“以日治者王”的观念得到了充分的贯彻。秦朝政府公文的收发有严格的时间登记制度,精确到具体的年、月、日、时刻,以便监督工作进度。汉朝也继承了这种杜绝懒政的法令。例如《二年律令·行书律》称:“邮人行书,一日一夜行二百里。”秦汉邮差送文书的考核速度是一天一夜走二百里,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延误了日期,要被处罚。

  在今天,除了某些极度要求精确与纪律的单位外,大部分人的工作环境相对宽松。做事拖拉会被处罚,但不至于动不动上升到负法律责任的高度。所以,人们很容易犯拖延症。

  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提出了一个“帕金森定理”。这条定理又名“大企业病”。其中最著名的内容是:任何工作都会自动填满工作人员所有的工作时间。

  同一件工作,如果要求用10天完工,人们就会真的花10天才完成;如果要求用8天完工,人们就会在第8天。

  显然,按照人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件工作根本用不了10天。工作效率还有不小的潜力可挖。但这种想法基本上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在实践中,人们不会紧张兮兮地不断追求更高效率与更快进度。只要时间比较充裕,大家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放慢节奏,或者增加更多的工作内容来打发那些“充裕的时间”。

  当一个企业以及其它组织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办事效率就会大大下降,扯皮、拖沓、懒惰、僵化,什么毛病都有。所以帕金森定理又叫“大企业病”。

  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世界上不乏勤奋刻苦的拼命三郎,但只要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绝大部分人做事都会很拖拉。

  明天就要交暑假作业了,今天熬夜拼命赶出来。

  想写一部小说,但没空的时候无从下笔,时间富余时也迟迟不开工。

  想去环游世界,终于等到钱和时间两不缺时,却并不急着去旅游。

  想下决心要充电学习,可是捧起书本没几分钟,就去刷微博、微信,打游戏,看电视剧,一直拖到睡觉都没看几页。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道理你都懂,但就是勤快不起来。“今日事今日毕”是毋庸置疑的好习惯,“等明天再做”是毫无疑问的坏习惯。然而,拖延症这个敌人太顽强,总是让我们忍不住放任时间流逝。有趣的是,我们过后又悔恨当初为什么给此时的自己遗留那么多挤压的烂账,然后又一面把解决问题的希望继续托付给未来的自己。

  克服拖延症的难度,大概不亚于老烟枪戒除对尼古丁的嗜好。但并非没有办法。我们如果能从以下方面着手,就有位摆脱拖延症患者的身份。

  ●选择一件你想做并可以马上做的事

  把你感兴趣并且一直没做的事情列出来,在认真比较之后,你觉得哪个对此刻的你最有吸引力?

  拖延症在很大程度上是大脑做出的趋利避害本能。我们喜欢做轻松而让人快乐的事,讨厌困难而让人痛苦的事。所以,面对那些对我们有益却又充满艰辛苦累的事情时,大脑会给你释放出“未做先烦”的信号。这使得我们顿时对完成某件事感到索然无味,于是转而投向消遣娱乐的怀抱。

  这种办法就是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角度,迫使你选择一个不那么“未做先烦”的任务来开工。只要踏出了第一步,拖延症的回旋余地就减少一半,犯懒之心也会随着任务的进展而减少。

  ●切断干扰源

  网上有个笑话:“断网是第一生产力。”发达的网络为我们查询信息带来了极大便利。这本来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效率。但也恰恰是网络让大家的拖延症恶化到了空前的水平。因为,你能很方便地去浏览新闻、追网剧、逛淘宝、争论热点话题。一不留神,时间就过去了。

  可见,网络是个很强势的干扰源。当你拥有太多的选择权时,你就难以保持专注,让注意力碎得满地都是。只要切断了一切干扰源,你就没有了退路,只能迎着华山一条道老老实实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减少了因走神而产生的磨蹭行为,你的效率自己会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想拖延都难。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心无挂碍地娱乐放松了。

  ●严禁一心多用

  人类的大脑具备一心多用功能,可以让你同时做好几件事。遗憾的是,这种方便的能力反而使得我们更容易分散注意力,以致于更容易出现拖延现象。好比是电脑同时开了太多操作窗口,会降低运行速度,甚至卡到死机。

  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多线作战的能力。不要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不相干的事情。如果你想提高效率、加快进度,那就尽量只打开一个操作窗口,将全身心都沉在一个任务上。这样大脑会运转得更快,更高效地解决问题。于是,你就没必要拖延了。

  ●制定合理的起点

  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心态,会让我们产生过高的自我期望值。过高的自我期望值会导致承受失败的能力下降。承受失败的能力下降会让我们的畏难情绪骤增。于是乎,你深怕以目前的水平做不好,就不断推迟工期。一拖再拖,直到弃疗。

  不妨先定一个合理的起点。让自己能够在一个个力所能及的任务中循序渐进。因为你每次都能完成目标,所以不会产生挫败感与畏难情绪,也更容易坚持到底。都已经能坚持不懈了,又怎么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拖延呢?

  ●不把希望寄托于外援

  有些人也想学习充电,但又怕吃苦,舍不得下功夫,便去做讨要现成答案的“伸手党”。自己不肯动脑,总是依赖他人替自己解决问题。假如他人不援手,就继续拖拉,下不了决心。

  打消依赖别人的幻想,是克服这种拖延症的唯一途径。凡事应该靠自己去做。虽然过程会痛苦,但你可以结合上述几个办法来提高自己的适应力。这一关如果能破,你就会明白自己做主是一件很给力的事。

  ●将拖延的任务列成表

  你对一件事物投入的心血越多,就越不想放弃它,就越是迫不及待地想完成它。很多拖着不办的事情,也许是你感兴趣的。但你对它们的关注点与投入度太少,所以久拖不决也不痛不痒。

  列一个表格,把那些拖着没做的事情全部写上。如果你对某件事感到兴趣下降时,就从这个任务表中挑选另一个目前感兴趣的事去做。总之,不要让你把充裕的业余时间浪费在无所事事中。

  ●设置专用时间

  比如,你可以设定每天的8点到9点是雷打不动的专用时间。用来读书还是创作,随你决定,但必须坚持每天做。在这个专用时间内,不想其它事情,只专注做预定的事情。假如中途因故被打断了若干分钟,你就像足球赛里的伤停补时一样延时。过了专用时间后,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的人做事雷厉风行,有的人不紧不慢。只要能按照计划完成,节奏快慢随个人情况而定。但,不能演变成拖延症。大作家歌德指出:“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如果你想在明天过得轻松点,就不要在今天欠债。

  本节精要:

  1.好逸恶劳是人类的天性,拖延症是效率杀手;

  2.拖延症不止是因为懒惰,还与畏难情绪、不专心有关;

  3.切断干扰源是克服拖延症的关键;

  4.做事节奏因人而异,只要不拖拉就是好节奏。

  拼命过头也是一种坏习惯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

  ——《菜根谭》

  炉火不烧到纯青的话,就打不出绝世名剑。那些看上去随随便便就成功的人,要么是比你更努力,要么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比你更努力。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还没到需要拼天赋的地步。放弃努力的人已经自动失去了争胜负的资格。尽管不是等价交换,但在很大程度上,你的回报与努力是成正比的。拼命三郎们就是抱着这种信念,不断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出众的勤奋刻苦精神。

  美国NBA球星科比是一个天才运动员,但他和无数体育明星一样每天保持刻苦训练。曾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能获得成功。科比反问:“你知道洛杉矶每天凌晨四点是什么样子吗?”言下之意,他经常在4点就起床开始一天的训练。

  训练师罗伯特·阿勒特在《我和科比的训练故事》一书中提到过一段往事:某天凌晨3点半,科比打电话请求他指导自己进行体能训练。当罗伯特·阿勒特赶到球场时,科比早已练得满身大汗。他在早上6点回酒店休息,科比则留下来加练投篮。到了11点左右,罗伯特·阿勒特到达训练馆准备指导全队训练时,科比刚投中第800个球,结束了个人加练。

  这则故事传入国内后,不少励志读物都发出相同的感慨:你不成功是因为没有别人努力。当你以为自己六点钟起床就已很早时,成功人士四点就起床了。

  不仅如此,“成功人士每天只睡4个小时”的说法也传播甚广。在普遍经历过高考前熬夜奋战的中国人看来,并不难理解。老话说得好,勤能补拙嘛,天道酬勤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不刻苦不拼命,怎么能赶得上那些努力的人呢?

  于是,有些渴望成功的普通人大受激励,也学习成功人士“每天只睡四小时”,非常拼命地工作。

  然而,这并没有让社会涌现出成群结队的“成功之星”,反倒是给媒体添加了许多令人惋惜的新闻素材。

  近些年来,年轻人因加班过度而猝死的噩耗常见于报刊,且有年龄下限不断降低的趋势。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仍在路上的奋斗者感到寒心的事了。这些“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有志青年,对自己要求太严太狠太苛刻。他们可能没有出众的条件,没有雄厚的家底,只有满腔热血与拼劲。奈何,不断追加投入的时间,并没成为其获得成功的资本,反倒令他们过早透支了未来。

  过犹不及。拼命过头和懒惰一样,都是让生活失去平衡的坏习惯。当人的生活节奏失衡时,跑得再快也是踉踉跄跄的,难以远行千里。

  医学专家研究表明:如果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少于4个小时,不仅犯错的几率是睡7小时者的两倍,各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率也大大增加。若不健康作息,热衷于争当“每天只睡4小时”的拼命三郎,等于已经走在了作死的路上。

  不知节制的拼命,只会让你越努力越赔本。假如你不肯放弃未来,就不要透支未来。

  美国一代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的成功,无疑与拼命工作有很大关系。除了赚钱之外,洛克菲勒放弃了几乎一切休息和娱乐。过人的努力与出色的生意头脑,让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他23岁开始创业在33岁那年赚到100万美元,在43岁时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成为当时著名的大财阀然而,无休止的工作让他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据传记作家约翰·温克勒回忆,53岁的洛克菲勒无法正常进食,只能吃些饼干和酸牛奶,简直像一个木乃伊。

  医生让洛克菲勒在金钱与生命之间做取舍。他选择了后者。于是医生们为他定下了三条铁律:

  其一,不为任何事烦恼;

  其二,多做户外运动;

  其三,注意控制饮食。

  于是乎,恐惧死亡的洛克菲勒从此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活法。他退居二线,安心休养,还参加社会活动,但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多花了150美元的保险费而难过得卧床不起。他开始反省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改变了许多不良习惯,还热心慈善事业。53岁时的洛克菲勒离告别人世仅有一步之遥。可是,改变了过于拼命的恶习后,他居然比人们预想地多活了45年。他没有倒在半路上,财富与生命兼得,简直就是个人生大赢家。

  那些“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奋斗者们,其实并非不清楚金钱与生命谁的分量更重。但他们想获得更广阔更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永远只能一边紧巴巴过日子一边用“安贫乐道”来麻痹自己。

  他们的算盘打得很精明,前半生拼命积累财富,后半生再用财富换健康。年轻时透支身体,落下病根,老了再想从健身房换回健康。他们像洛克菲勒前五十年生涯那样,化身为旁人眼中的拼命三郎,在数年内取得了超出同龄人的成就。遗憾的是,他们没能像洛克菲勒那样挺到可以完全抽身的时候。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有如没有煞车的汽车,极为危险。而不知工作的人,则和没有引擎的汽车一样,没有丝毫用处。

  能吃苦是一个好品质,但不爱惜自己是个坏习惯。不顾一切地拼命奋战,和虐待自己没什么两样。这样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努力,同样会毁了未来的你。

  人生包含了许多元素,家庭、事业、健康、娱乐等等。也许你对某些选项不感兴趣,但永远要记住,“健康”是人生的平衡球。这一环若是出了问题,可以轻易抹杀你的一切。为了改掉透支未来的坏习惯,让自己的人生取得平衡,就必需树立四种观念:

  ●不要用前半生换后半生

  年轻人吃点苦无所谓,也应该拼劲十足。但不要学洛克菲勒玩人生的“过山车”。用前半生换后半生的幸福是个短视的做法。我们在年轻时不仅要努力工作,为后半生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也要为余下的岁月打好健康基础。洛克菲勒这种大起大落的极端案例不值得效法。记住,当你功成名就时就会发现,前半生失去的东西,后半生永远换不回来。何必把前半生当作消耗品来牺牲呢?

  你完全可以让人生过得更平衡一些。没必要把后半生的事也集中在前半生解决。前半生努力奋斗,但以不透支自己为限度。后半生也不追求悠闲无事。把一辈子的事匀到一辈子,在相对平衡的生活节奏中逐步升华自己的全部。

  ●什么时候都要爱惜自己

  洛克菲勒年轻的时候不光是自己工作起来不要命,还看不惯朋友们的娱乐休闲。他的合伙人乔治·加勒邀请他出去坐游艇时,他大骂对方是世界上最浪费的人……严格要求自己是对的,充满忧患意识也是对的。但这并不是不爱惜自己的借口。

  绷太紧的弦由于失去了弹性很容易断。当你感到身心俱疲时,请马上停下来,让自己喘口气。因为这是你的五脏六腑与内心深处在向你的大脑申请休整,它们已经超负荷了。拼命不是玩命。你要对体内每天新陈代谢的10万亿到50万亿个细胞负责。

  ●不要老想着刷新纪录

  从理论上说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开发无限的潜力,到底还是有不可逾越的天花板。通常来说,不断超越自我是一种正能量满满的人生观。但是,过分执着于刷新个人纪录,就有点走火入魔了。

  我们应该也能够获得积极向上,但没必要一辈子都处于攀岩状态。当每天睡7小时的你听到对家每天只睡4个小时的时候,不要为了较劲而改变自己的节奏。你应该庆幸,对方选择了一条后继乏力的透支之路,自己没计较一日之长短真是太有远见了。

  ●做一张人生收支平衡表

  人生总是有得有失。人生赢家也无法占尽所有良辰美景。拼命过头的人往往都不懂得计算自己的人生成本。天天吃泡面看似省了钱,但弄出胃病的话,医疗开支远超你剩下的伙食费。你在人生的某方面投入过多,必然会在另一方面不足。比如最典型的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关系。所以,我们应当为自己制作一张人生收支平衡表。

  用自己投入的金钱、时间、精力,来对比自己在事业、家庭、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看看拼命过头的你,是否实现了收支平衡。如果在某个方面入不敷出时,你就把其它方面的投入挪一部分过来。比如身心健康状况下滑时,果断把资源投入这一项目。就这样,不断地保持各方面的平衡,不让自己的努力演变成亏空。

  本节精要:

  1.不计后果的拼命就是透支自己,透支自己就是放弃未来;

  2.我们应该刻苦努力,但要时刻记得爱惜自己;

  3.用前半生换后半生的幸福是个短视的做法;

  4.每个人都需要一张人生收支平衡表。

  ……

前言/序言

  做习惯的主人,不做习惯的奴隶

  当你翻开这《别让现在的坏习惯毁了未来的你》时,也许正在为自己不够优秀的地方感到烦恼。其实,一个人是否优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习惯决定的。

  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些成大功立大德的人,无不具备一些令大家称道的好习惯。

  坏习惯则恰恰相反,它会让我们的一生不断贬值,降格为不良资产。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认为:“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便是最差的主人。”这则格言的潜台词是:习惯是一把威力无穷的双刃剑。好习惯会像最好的仆人那样帮助你赢得人生,坏习惯则像最差劲的主人那样令你活得痛苦不堪。

  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培养路径大体相同,无非是不断重复,直到你能不假思索地自然做出来为止。但令人失望的是,两者的养成速度与难易度有天壤之别。

  养成坏习惯的周期通常比较短,难度也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几乎毫不费力就能实现。养成好习惯的周期往往比较漫长,而且要下更多苦功夫。

  有位相声表演艺术家感慨道:“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父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你是否把某个好习惯坚持到底,是否用坏习惯取代了好习惯,这骗不了别人,更骗不了自己。

  正因为好习惯难以养成,我们常被坏习惯钻了空子。它让你变得懒惰、昏聩、畏缩、冒失、盲目、偏执、浮躁、拖泥带水,离成功越来越远,离失败越来越近。

  当你觉得生活处处不如意时,别忙着怨天尤人怪社会。先冷静、仔细地回顾一下,让自己步履维艰的会不会是某个自己始终未察觉的坏习惯呢?

  首先,我们需要对坏习惯的类型与成因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克服坏习惯唯一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各方面开始培养良好的习惯来取代它。

  《别让现在的坏习惯毁了未来的你》将在上篇为大家揭示日常生活中种种屡见不鲜的坏习惯,并借助心理学等知识来解释坏习惯难以改正的症结所在。在下篇,我们会着重介绍一些养成好习惯的原理与办法,帮助大家学会逐步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习惯是一种欺软怕硬的东西。当你坚决站在好习惯这边时,你就能成为习惯的主人,“最好的仆人”将成为你开创美好未来的先锋;当你抱坏习惯的大腿不肯撒手时,你就是习惯的奴隶,那么,“最差的主人”将黯淡你的大好前程。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