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建筑师、建筑学专业师生
  郑时龄,建筑学专家,中科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教授。长期事于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工作。《郑时龄文集》收录郑时龄院士重要的建筑批评、上海建筑研究、城市规划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本文集主要收录和整理郑时龄先生论文70余篇,分为建筑理论与建筑批评、上海的城市与建筑、上海世博会建筑、建筑与城市、随笔和访谈等几个方面。其中建筑批评学理论是郑时龄先生的核心建筑思想,也是填补了国内建筑批评的空白。上海的城市与建筑系统而全面,比较全面剖析上海的城市发展

作者简介

  郑时龄,建筑学专家,中科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1941年11月生于四川成都,原籍广东惠阳。1965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1993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教授。长期事于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工作。运用建筑本体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方法论,引用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撰写了著作《建筑理性论》,建构了“建筑评论”体系,出版了《建筑批评学》专著,提出了一整套建筑评论的具体方法。对上海近代建筑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版《上海近代建筑风格》《上海城市的更新与改造》《上海人居中心研究》等专著。积极参与建筑创作实践活动,主持设计了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设计、上海复兴高级中学、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上海格致中学教学楼、上海至北京高速火车沿线方案等。

目录

编者序言PrefaceoftheEditor
作者自序PrefaceoftheAuthor
第一篇建筑理论与建筑批评
Chapter1ArchitecturalTheoryandArchitecturalCriticism
1-1工业建筑与灵活性
IndustrialArchitectureandFlexibility
1-2建筑象征的符号学意义
SemioticMeaningofArchitecturalSymbol
1-3工业建筑的发展及其美学问题
TheDevelopmentofIndustrialArchitectureandItsAestheticIssues
1-4黑川纪章的建筑哲理及其文化和哲学背景
TheArchitecturalPhilosophyofKishoKurokawaandItsCulturalandPhilosophicalBackgrounds
1-5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
CitiesandArchitectureinChinaundertheInfluenceofGlobalization
1-6全球化影响下中国建筑的实验性问题
TheExperimentalProblemsofChineseArchitectureundertheInfluenceofGlobalization
1-7延续城市空间,融入城市历史——当代中国建筑的传统趋向探索
ContinuationofUrbanSpace,IntegrationintoUrbanHistory——TheExplorationtowardsTraditionalTrendinContemporaryChineseArchitecture
1-8转型中的中国当代城市与建筑
CitiesandArchitectureinTransitioninContemporaryChina
1-9建筑批评与艺术批评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ArchitecturalCriticismandArtCriticism
1-10当代建筑批评的转型——关于建筑批评的读书笔记
TheTransformationofContemporaryArchitecturalCriticism——ReadingNotesaboutArchitecturalCriticism
1-11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
FieldExperienceofArchitecturalSpace
1-12建筑的物质性和精神性
MaterialityandConsciousnessofArchitecture
1-13建筑的雕塑性与雕塑的建筑性
SculpturalArchitectureandArchitecturalSculpture
1-14同济学派的现代建筑意识
ModernArchitecturalConsciousnessofTongjiSchool
第二篇上海的城市与建筑
Chapter2CitiesandArchitectureinShanghai
2-1当代上海住宅的发展特点及新模式探索
The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ofContemporaryResidenceinShanghaiandItsExplorationofNewPattern
2-2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论上海的城市空间规划
TheConstructionofHarmoniousandSustainableUrbanSpace–DiscussionsonUrbanSpacePlanninginShanghai
2-3营造21世纪的城市空间
TheConstructionofUrbanSpaceinthe21stCentury
2-4创造严谨而又丰富生动的学习空间——格致中学教学楼和复兴高级中学建筑设计
CreatingaRigorousandVividLearningSpace--TeachingBuildingsofGezhiMiddleSchoolandArchitecturalDesignsofFuxingSeniorHighSchool
2-5上海的新经典建筑评述
CommentaryonNewClassicalArchitectureinShanghai
2-6探求城市文化精神的步行街
APedestrianStreetthatExplorestheSpiritofUrbanCulture
2-7上海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的意义——《回眸——上海优秀近代保护建筑》引言
ThemeaningforProtectionofOutstandingModernBuildingsinShanghai——TheIntroductionofLookingback:TheExcellentNeotericProtectBuildingsinShanghai
2-8上海城市空间环境的当代发展(摘)
TheContemporaryDevelopmentofUrbanSpaceEnvironmentinShanghai(Extract)
2-9上海的发展与世界城市
TheDevelopmentofShanghaiandtheWorldCity
2-10理性地规划和建设理想城市
Rational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IdealCities
2-11泰康路是上海发展知识经济和城市文化风貌保护的一个新模式
TaikangRoadisaNewPatternforShanghaitoDevelopKnowledgeEconomyandtoProtectUrbanCulturalLandscape
2-12《上海城市规划管理与实践》序
ThePrefaceofUrbanPlanningManagementandPracticeinShanghai
2-13建设让城市和生活更美好的千年上海
TheConstructionofMillenniumShanghaitoMakeaBetterCityandLife
2-14完善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功能基础
TheCompletionof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BasisforUrbanComprehensiveFunctioninShanghai
2-15塑造优化的城市空间,提升建筑品质——上海的城市与建筑60年历程反思
ShapingtheOptimizedUrbanSpace,ImprovingtheBuildingQuality——AReflectionontheHistoryofCityandArchitecturefor60YearsinShanghai
2-16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思考
AStudyofShanghaiUrbanSpaceinTransition
2-17上海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反思
TheProtectionofArchitecturalCultureHeritageinShanghaiandItsReflection
第三篇上海2010年世博会
Chapter3ShanghaiWorldExpo2010
3-1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与上海
China'sShanghaiWorldExpo2010andShanghai
3-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址看未来城市发展
“BetterCity,BetterLife”——ObservingtheFutureUrbanDevelopmentthroughtheSiteSelectedinShanghaiWorldExpo2010
3-3上海2010年世博会与未来建筑——郑时龄教授在同济的讲演(节选)
ShanghaiWorldExpo2010andFutureArchitecture——ThelecturefromProfessorZhengShilingatTongjiUniversity(Excerpt)
3-4城市中的世博会规划和建筑
WorldExpoPlanningandArchitectureinCities
3-52010年世博会与再城市化——关于上海的城市主题演绎
ShanghaiWorldExpo2010andRe-urbanization–CityThemeDevelopmentinShanghai
3-6中国建筑的自主创新——中国建筑师应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的主导
TheIndependentInnovationofChineseArchitecture——ChineseArchitectsshouldbetheLeadingFactorofBuildingsofShanghaiWorldExpo2010
3-7关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报告
AReportontheThemeDevelopmentofShanghaiWorldExpo2010
3-8世界博览会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TheDevelopmentandEvolutionofWorldExpoBuildings
3-9历届世博会、展览会和国际会议涉及的城市主题
CityThemesInvolvedinAllPreviousWorldExpos,Exhibitionsa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s
3-10关于世博会建筑的一些感想
SomeThoughtsaboutWorldExpoBuildings
3-11世博与科技
WorldExpoandTechnology
3-12为美好生活,人们聚集在城市
PeopleCongregatinginCitiesforaBetterLife
3-13绿色的宜居城市——世博会的启示
Environment-friendlyCities——RevelationfromWorldExpos
3-14后世博的上海城市空间,迈向可持续发展和宜居城市
ShanghaiUrbanSpaceinPost-ExpoEra,MovingtowardsSustainableandLivableCities
3-15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启示
RevelationfromShanghaiWorldExpo2010
3-16我所参加的世博会主题演绎以及其他工作
TheThemeDevelopmentofWorldExpothatIAttendedandSomeOtherWorks
第四篇建筑、城市与文化
Chapter4Architecture,CityandCulture
4-1佛罗伦萨和文艺复兴
FlorenceandtheRenaissance
4-2文化和古城保护——锡耶纳的经验
TheProtectionofCultureandOldCities——TheExperienceofSiena
4-3从未来主义到当代理性主义——论现代意大利建筑的发展道路
FromFuturismtoContemporaryRationalism——DiscussionsontheDevelopmentPathofModernArchitectureinItaly
4-4上海与柏林──处于永恒变化中的国际城市
ShanghaiandBerlin——InternationalCitiesintheEver-changingWorld
4-5一个中国建筑师思想中的双城记:汉堡与上海
ATaleofTwoCitiesintheMindofaChineseArchitect:HamburgandShanghai
4-6一个中国建筑师心目中的双城记:巴黎和上海
ATaleofTwoCitiesintheEyesofaChineseArchitect:ParisandShanghai
4-7城市文化与建筑
UrbanCultureandArchitecture
4-8反思中国当代造型艺术与文化价值
AReflectiononPlasticArtsandCulturalValueinContemporaryChina
4-9一代宗师冯纪忠先生的风范与境界
TheDemeanorandRealmofGrandmasterMr.FengJizhong
4-10解读詹姆斯沃菲尔德的探索者道路
TheExplanationofPathExplorationofJamesWarfield
4-11西班牙当代建筑的多元化及其实验性与先锋性
TheDiversificationofContemporaryArchitectureinSpainandItsExperimentalandVanguardCharacteristics
4-12当代台湾建筑和建筑师
ContemporaryArchitectureandArchitectsinTaiwan
4-13挪威的浪漫理性主义建筑
RomanticRationalismBuildingsinNorway
4-14未来大都市的生活质量
TheQualityofLifeofMetropolisintheFuture
4-15街区空间品质与现代化——“新世界,新街区”城市街区国际设计竞赛评审有感
StreetSpaceQualityandModernization——SomeThoughtsontheReviewoftheInternationalDesignCompetitionofCityBlockswhosethemewas“NewWorld,NewBlock”
4-16赞叹奥运建筑
PraisefortheOlympicArchitecture
第五篇回忆
Chapter5Reminiscence
5-1回忆在二院的工作与生活(1965—1978)
MemoriesofWorkandLifeintheSecond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ofMachine-BuildingMinistry(1965—1978)
5-2我的建筑史学习经历
MyLearningExperienceofArchitecturalHistory
5-3一个复兴人的大半辈子
TheGreaterPartofaFuxingMan’slife
5-4郑时龄的6份菜单
SixMenusofMr.ZhengShiling

前言/序言

  虽然已届不踰矩之年,但自忖还没有到可以将过去发表的文章结集的时候,而且总感到我辈何德何能竟然要出文集,忝列这个文库。所以自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约稿以后,迟迟没有整理自己的文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手边总有做不完的各种事情,又急于按期完成中科院技术科学学部的一个研究课题报告《城市规划和建筑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总之是懒于总结过去。在出版社编辑的多次催促下,再不做这件事的话已经影响出版社的工作了,终于在2014年6月开始着手整理散见于报刊杂志中的文章。说是文集,实际上只能是文选,这本文集选编的58篇文章大致占我的文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两篇媒体采访我的文章,只是记述我的观点和思想,由于内容比较丰富,所以也选编在文集中。由于篇幅的限制著作就没有列入。序言主要是读书心得,只列入三篇。由于文集整理的时间比较长,期间也有一些新的文章发表,不过文集只能是阶段性的,不可能永远开放,因此,一些2014年和2015年发表的文章也就没有列入。我写的文章比较杂,涉及许多领域,选什么文章其实很困难。历年有不少应景和逼出来的文章,有限时限刻要交稿的命题文章,应作者的要求也写过许多序言,写过应出版社和杂志之邀的文章,记录了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多年下来,也积累了一批文章。
  文章反映了思想、学术观点以及我的经历和工作,从中也可以看出我的成长过程。由于196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设计院从事工业建筑的设计工作,1978年回同济攻读硕士学位时,论文的题目也是关于工业建筑。1978年以前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院工作时写过一些关于设计和建筑技术的文章,刊登在油印的院刊上,我也为院刊设计过封面,现在已经无从查找,所以文集收录的都是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同济大学任教之后的文章。最早发表的文章大多与工业建筑有关。文集的第一篇文章是硕士研究生时期撰写的,和我的论文有关,也反映了我在设计院工作过的背景。文集中的第二篇文章“工业建筑的发展及其美学问题”是根据我在大学三年级的一篇建筑历史课作业扩展而写成的,也是我长期以来关注建筑美学的思考。
  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在学校为学生上建筑评论课和建筑理论文献课。从大学时代开始,我一直对艺术和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文集中所选的文章也就包括了建筑理论、建筑批评和建筑美学的内容。我的背景是建筑学,但是不由自主被卷入城市规划方面的工作,1998年先是担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空间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以后又转为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发展战略委员会,于是就有了一系列收录在文集第二篇中关于上海的城市与建筑的文章。自1996年以后我开始关注上海的近代城市和建筑,撰写了《上海近代建筑风格》,2004年以后担任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的工作,参与了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讨论。
  2000年起参与了上海市申办中国2010年世博会的工作,2002年底申办成功后又担任世博研究中心最早的一批研究员,承担过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的世博专项课题研究,又曾担任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主题演绎顾问以及后世博的一些工作,直至后世博的规划,前后有10多年,这也就是为什么关于世博会的文章在这本文集中占有一席之地,专列第三篇的原因。
  1984-1986年我作为访问学者曾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建筑学院学习两年,以后又多次出访欧洲,文集中第四篇关于欧洲城市和建筑的一些文章就是这些经历的反映。这些年来也应报刊杂志之邀,应同事、朋友和学生之邀,应会议或论坛之邀,写了一些书序,写过关于城市建筑和文化的文章,作过一些报告。另外,出版社要求有关于个人成长的经历和工作的文章,因此选了部分回忆文章,尽管都是碎片,也选编在第五篇中。
  回顾这些文章,早年的青涩至今读来仍感汗颜,在引注上也多有不规范之处。时代的烙印十分明显,一些数字、观点、说法和案例都是当年的状况,遣词用句和行文有很大的局限性。为存其真,也都不加更改。此外,由于大部分文章都发表在主流学术刊物上,所以文章中的溢美之词在所难免。为尊者讳,一些涉及当下建筑和建筑师的评论也不敢过于直白,只是将意思隐隐约约藏匿在字里行间。此次文集收录的文章,只对译名作了统一,改正了一些数字,补充调整了一些图片,原来的文字基本上不作改动。
  衷心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张淑梅编辑,她的耐心和宽容使我十分钦佩。我的拖沓已经很难容忍,需要多次催稿。文集的编辑又十分麻烦,当年有许多文章没有电子版,需要重新安排打字。PDF文件出来后我改了一版,等清样出来,又大动干戈调整次序,删和改。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