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全国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家具设计从业人员

1)三位作者分别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程雪松、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的莫娇以及航管红木家具公司的徐苏彬,他们依托各自的工作平台,多年来一直从事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教学研究和家具设计制作实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标准教材——家具设计基础》是他们结合各自的高校教学经验和跨专业的实践思考,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学术背景出发,对“家具设计基础”这门课程进行了比较全面完整的讨论。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标准教材——家具设计基础》的特色是在阐述家具设计一般常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渐次进阶、由简入繁的家具制作课程作业,以培养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人体工程技术素养和材料结构的理解能力。并附赠教学课件,补充书中案例,延伸课外知识,方便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标准教材——家具设计基础》图文并茂,案例丰富,结构清晰,既可作为全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师生的优秀教科书,也是家具设计从业人员与时俱进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家具设计是设计专业里一门既普及也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标准教材——家具设计基础》的三位作者结合多年从事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教学研究和家具设计的制作实践,从不同的视角和学术背景出发,探讨了家具的概念,家具的发展变迁,家具、环境和人体之间的关系,家具设计的内容流程,家具制作,家具与建筑,街道家具等问题,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收录许多全新的教学案例和项目实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标准教材——家具设计基础》的特色是在阐述家具设计一般常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渐次进阶、由简入繁的家具制作课程作业。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创意设计与材料、工艺之间的关联,验证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实现设计、制作和使用的良性循环,以提高自己带着产品思维进行家具设计的创作能力,兼顾身体体验和审美需求塑造出优秀的家具作品。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标准教材——家具设计基础》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家具设计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程雪松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上海美术学院家具设计工作室主持人,CITYCHEER(城启)设计创始人。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出版著作六部,主持省部级科研、教研课题及相关工程实践多项。曾获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原闸北区优秀青年人才称号,“世博想象——上海美术大展”入围奖,上海美术大展——上海设计展铜奖,上海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先后指导学生获2014“为中国而设计”——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展佳作奖、2016松下杯绿色空间设计竞赛铜奖、2017“汇创青春——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综合类公共艺术方向一等奖、2017米兰设计周优秀作品奖、2017上海市学生艺术设计大赛未来设计师铜奖等诸多奖项。

莫娇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家具与材料应用实验室主任,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家具设计硕士。曾获“上海十大青年高端创意人才”称号,并策划组织米兰家具展卫星厅师生作品参展、设计上海师生作品“自心房”参展等。

徐苏彬上海航管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主要从事明式家具的仿制再设计、展会展厅空间设计以及家具制造工艺监制。曾获首届中国传统家具明式圈椅制作工匠大赛金奖、“大中华杯”海峡两岸明式家具创意设计大赛铜奖等。

目录

序言

前言

Chapter1家具的概念

一、家具

二、家具的特征

三、家具的分类

四、家具的材质

Chapter2家具的发展与变迁

一、中国古典家具

二、西方古典家具

三、现代家具

Chapter3环境·家具·人体

一、家具与室内环境的关系

二、家具在空间中布置的方法

三、家具与人体的关系

Chapter4家具设计

一、家具设计的目标

二、家具设计的内容

三、家具设计的过程阶段

Chapter5家具制作

一、工序与工艺

二、制作工具

三、家具修复

Chapter6建筑·街具·定制

一、家具与建筑

二、街道家具

三、从工业化到定制化

Chapter7家具设计的教学案例

一、定制一把椅子——上海美术学院教学案例

二、板凳设计与创新——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学案例

Chapter8家具设计的作品赏析

一、明式罗锅枨圈椅

二、现代趣味储纳柜

三、HNA大厦接待空间家具

四、阿忠艺坊家具

后记

参考文献

《家具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安排建议

前言/序言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设计学科下属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一方面,这个基本目标,是由设计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兼有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特点,涉及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的考虑。从“设计”这个词的语源来看,创新与应用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尤其在高科技和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今天,设计再也不是“纸上谈兵”,一切设计活动都与创造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紧密相关。另一方面,这个目标,也是新世纪以来高等设计专业教育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今天,早已在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生根开花的设计专业教育,已经做好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准备。

本套教材的编写,正是以培养创新型的应用人才为指导思想。

鉴于此,本套教材极为强调对设计原理的系统解释。我们重视对当今成功设计案例的批评与分析,更注重对设计史的研究,对以往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设计自身所具有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揭示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对设计实践具有切实指导意义的设计原理。其实,这已经是设计专业教育的共识了。本套教材希望将设计的基本原理、系统方法融会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以原理解释来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并且指导和检验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所进行的一系列设计练习。

设计的历史表明,推动设计发展的动力,通常来自社会生活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设计的创新建立在这两个起点之上。本套教材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是对生活问题的解决,学会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本套教材,希望培养起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意识,对生活的关注与研究兴趣,对新的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对精神与物质两方面进行综合思考的自觉,最终真正将创新与应用落到实处。

本套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全国各高等设计院校长期从事设计专业的一线教师,我们在上述教学思想上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力求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设计教学体系。

吴卫光

于2016年教师节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