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醉翁之意欧阳修/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人文江西丛书》定位为文化性与可读性兼具、雅俗共赏、专业圈叫好且读书界叫座的大众读物,既拒绝毫无根据、过度演义、“另类”消费的通俗读物,亦不收录学院气息过重的专业研究性著作,而“中道而行”。基于此种考量,单本著作定位为历史题材的人物传记小说。文字重在营造画面感、情境感,吸引读者回到历史现场。

内容简介

  《醉翁之意欧阳修/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人文江西丛书》介绍了,那是好的时代,众正盈朝,从文坛到政坛,君子之风劲吹,读书人意气风发,似乎举手问就能改天换地。那是坏的时代,幽云十六州不复为中原所有,来自北方的马蹄声,敲击着一颗颗不甘屈服的心,然而放眼望去,因循苟且的迷雾,又笼罩着一个时代。那个在水边画地习字的孩子,凭着天资聪颖、勤奋刻苦、长者提携,走出随州,走向汴京,走向洛阳,走向人生高峰,一步步立足于激流旋涡中。他清廉从政勤勉奉公,恪守道义又慧眼识人,文名满天下,门下多英华。然而谤声亦如附骨之疽,挥之不去。他是一代文宗,是定鼎国是的元谋重臣,他是以山水遣愁的醉翁,是伤痕累累无处可诉的疲惫旅人——他便是庐陵欧阳修。

作者简介

  殷向飞,生于六盘山下,学于古都长安,栖身于塞北青城,区区无名教书匠而已。读书尚未通,所学多为屠龙之艺;好议论,然颇迂直不合时宜。年将不惑,人情、世故、事功,大大小小的疑惑依然坎坷如石。生有涯,知无涯,唯愿余生有幸,能将胸中块垒一一琢磨切磋,不至事事蹉跎。

目录

总序浩渺苍穹下的璀璨巨星
楔子

第一章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
一、世系
二、家教
三、家学

第二章力学希仕宦,惟期脱贫贱
一、时运
二、初试
三、落第
四、受知
五、连捷
六、订交

第三章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一、新婚
二、再别
三、家齐
四、闲情

第四章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
一、人洛
二、知交
三、欢聚
四、初啼
五、新硎

第四章壮年犹勇为,刺口论时政
一、论文
二、论政
三、参政
四、谏政
五、新政
六、巡边
七、平乱
八、释党

第五章自从中年来,人生攻百箭
一、被诬
二、治滁
三、醉翁
四、著史
五、再起

第六章官高责愈重,禄厚足忧患
一、又来
二、使辽
三、识才
四、取士
五、重任
六、濮议
七、抑武
八、秋声

第七章譬如归巢鸟,将栖少徊翔
一、归去
二、离声
三、哀声

精彩书摘

  《醉翁之意欧阳修/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人文江西丛书》:
  第一章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
  多年之后,欧阳修成了一代文宗,盛名遍播海内。每有宏文巨制问世,他总喜欢署名“庐陵欧阳修”。然而,欧阳修的家世,却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一、世系
  欧阳修的先祖,最远可以追溯到治理水患、定鼎九州的夏禹,当然,这是一个言之凿凿却又查无实据的说法。确切地说,欧阳氏系越王之后,越国被楚灭亡后,王室子孙曾被分封于乌程欧余山(今浙江湖州东郊)的南边,为欧阳亭侯,后人以爵为姓,于是就有了欧阳这一姓氏。在汉代,欧阳氏曾经出了位郡太守欧阳朱棣,举族北迁后,家族子孙繁衍,一支居住在冀州渤海,一支居住在青州千乘,欧阳修的祖上就属于渤海这一支。在晋代,欧阳氏又出了位字坚石的欧阳建,官高爵显,又善于玄学清谈,名噪一时,以至于当时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渤海赫赫,欧阳坚石。”从此,欧阳氏逐渐成为众人钦羡的显贵家族。然而,年届而立的欧阳建卷进了西晋皇室内斗,最终被夷三族,家产遭籍没,显赫一时的欧阳建只留下了一曲哀楚之极的《临终诗》。在这危急关头,欧阳建的侄子欧阳质仓皇举族南奔,一路逃到长沙临湘,隐姓埋名、安家落户。在此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欧阳氏湮没无闻在草莱之间,直到陈、隋之际,家道才稍振。只是,欧阳氏实在是家运多舛。公元570年,任广州刺史的欧阳纥起兵反陈,兵败被杀,欧阳氏又一次因政治原因遭殃。欧阳纥之子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欧阳纥的朋友中书令江总收养,并跟随他学习经史书法。
  欧阳询,字少信,好学,工书法。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的《指归图》,日夜揣摩研习书圣教子习字的这一传家秘籍,深得王羲之书道真义。有一天,骑马赶路的欧阳询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刻在碑上的字迹笔力非凡,细细一看,书丹者乃晋代书法家索靖,于是他驻马道旁,观摩了许久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走了几百步后,意犹未尽的他又勒马折返,再次来到碑前,继续领会前辈的点划笔意,疲累得站立不住,便索性席地而坐,痴痴观摩了三天三夜,才襟怀大畅地离去。由此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用力之勤、挚爱之深。欧阳询八体兼妙,他的飞白在隋代就已被视为妙品,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被誉为唐人楷书第一,与虞世南同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年近古稀时,欧阳询还在弘文馆为皇家子弟教授书法。
  中唐以后,欧阳家族中的欧阳琮曾任吉州刺史,死后葬在了吉州。他的八世孙欧阳万又任吉州安福县令,从此欧阳家族定居于吉州庐陵郡。欧阳修是欧阳万的九世孙。欧阳修的曾祖欧阳郴出仕于南唐,曾任武昌令吉州军事衙推官,官至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德高望重。五代后期欧阳家出了不少才华横溢的读书人。欧阳郴的儿子欧阳仪考中进士时,乡人深觉有荣,便把庐陵的“文霸乡安德里”改为“儒林乡欧桂里”,欧阳氏世代居住的“履顺坊”从此号为“其次坊”。尤为难得的是,淳化三年(992年),欧阳载进士及第;欧阳晔、欧阳观同于咸平三年(1000年)登第,一门同辈三进士,古来罕见,更是被传为一段佳话。
  自五代以来,欧阳家族一直不乏孝悌仁厚、德才兼备者。欧阳郴秉性纯良,兄弟和睦,庭院门楣上竟然长出了一茎两葩的紫芝,乡亲们都认为这是欧阳家风纯正,连家中草木都耳濡目染、滋生祥瑞。
  欧阳载是为欧阳修的堂叔,为人方重寡言,宋真宗亲自择为御史,他任泗州知州时禁毁藏污纳垢的龟山佛寺,诛杀作奸犯科的僧徒数十人。欧阳载为政清廉简静,虽然住在官舍里,却从来不去署衙后面的花园嬉游;对家人的要求也极为严格,绝不让他们贪占公物,哪怕园子里的果实熟透了掉在地上,家里人都不敢捡起来尝一口。
  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弱冠之年就以文采闻名乡里。他并没有走科举入仕的寻常路,而是直接上书文理院,以自己历年所撰的十余万字文章作为进身之阶。经考试合格,他被任命为南京街院判官。可惜天妒英才,欧阳偃年仅三十八岁就因病去世,未能有更多建树。欧阳偃自庐陵县欧桂里移居吉水县沙溪。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分吉水县置永丰县,沙溪分属永丰。所以,欧阳修虽然自称庐陵人,实为吉州永丰人。
  ……

前言/序言

  浩渺苍穹下的璀璨巨星——“人文江西丛书·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系列”总序
  对于江西历史文化之繁盛与文化名人之频出,我经历了一个由疑到信、由纸上感知到实地认同的过程。
  少时诵读《古文观止》,念到唐代王勃的千古名文《滕王阁序》,对于其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等佳句,总以为那不过是才子王勃接受地主盛情款待之后的客套之言、觥筹交错间的答谢之词,当不得真,所以一笑置之。及至读书稍多,翻看广为传颂的中华文化经典,我发现自己的目光总是会碰到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汤显祖等等文化巨人的名字。他们或开宗立派,或登峰造极,建构起了中华强健雄浑、源远流长的文心学脉,在不同的文化层面上、不同的历史进程中,为华夏文明的进程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而最让我讶异的是——他们都是与我的家乡湖北一江之隔的江西人!有时,江西老表甚至一改他们惯常的低调,抑制不住地自豪宣示自己的“济济多士”。如宋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就曾得意地说:“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南宋的李道传给前辈杨万里作谥告,开头就说:“窃观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他怕别人狐疑,干脆列出证据:“如欧阳文忠公、王文公、集贤殿学士刘公兄弟、中书舍人曾公兄弟、李公泰伯、刘公恕、黄公庭坚,其大者,古文经术足以名世;其余则博学多识,见于议论、溢于辞章者,亦皆各自名家。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众者。”此外还多有“人物之盛甲于东南”等等说法。你会说,这是宋代这一特殊时期的文化涌喷现象吧。实则不然。即使到了常常被人们认为衰败、落后的近代,江西亦有其光采夺目之处,如詹天佑、陈官恪、傅抱石、邹韬奋、胡先骕等。1948年4月,当时的学术圣殿——国立中央研究院严格推选出中国第一届81名院士。当年9月24日,学术大师胡适先生在日记中以列表的形式统计出“各省分配”表,其中江西仅次于人文渊薮江浙与风气渐开的广东,位居第四,达7人之多。而对于自己的老家安徽,胡适则幽幽地表达“只有我一人”的遗憾。2010年,我有缘来到江西工作,对江西古代风流辈出的特点,则更是由原来的纸上认识,深化为实地的切身感受。因为分管文化与旅游,我得以走遍了江西全部县域。在广袤的山川大地间行走,经常邂逅古代文化名人的旧居故地等等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千载之下,流风所及,这些文化先贤,仍然给江西大地以深远的人文影响。山川秀美,人才辈出,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用“钟灵毓秀”一词来形容江右大地,再贴切不过了。江西向来与楚相联,我这个楚人,足之所至,日久情生,由了解到感佩,不能自已,对江西这方土地的历史人文,日益生出无上的敬意与温隋。
  关于江西群星璀璨的文化名人现象,研究的大方之家极多,成果宏富。有两点,我以为值得特别指出:
  其一是,江西古代文化名人存在集中涌现的现象,出现了诸多典型的家族与群体。这并非偶然,而有江西地理与历史方面的原因。江西自古就被称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江西这方“形胜之区”,成为中原文化南下进程中理想的人文沉积区。自秦汉至赵宋,江西这方温润、开放的土地,至少接纳了晋室衣冠南渡、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原文明南迁、宋代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等多次南迁的精英文化族群,吸纳外来先进文化而加以本地教育的孵化与沉积,以至于哺育出了诸多文化世家。因开放而创造,这值得我们关注,更给了我们诸多来自历史深处的启示。
  其二是,江西文化名人,与江西文化创造互为表里,深蓄厚积。我曾经总结出冠绝华夏的江西十大文化现象,即书院文化、陶瓷文化、茶业文化、药业文化、稻作文化、造纸文化、矿冶文化、风水文化、宗教文化、商帮文化。所谓人文,即意味着文化的背后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在进行文化创造,也吸取文明教化。风流辈出的江西文化名人,与厚重突出的江西文化现象相辅相成,人文合一。
  照古观今,继往开来,历史文化名人需要致敬与追怀,更需要传承与弘扬。在分管江西文化工作时,作为一名管理工作者,尽己所能,我做过一些工作,也足以欣慰地取得了一些为社会所认同的成绩。在以文字来推介与宣传江西历史文化方面,我主编了《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十卷本,撰写了文化大散文《风流江西》,最近又与知名历史学家方志远教授合撰了普及性的《江西人文读本》。随着实践、思考与写作的深入,我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中最为终极的力量,无疑来自于“人”这一核心。山川因人而有精气神,文化赖人而得以创造与发展。有鉴于此,我欣然接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的邀请,主编了这套“人文江西丛书·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系列”。我们试图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既反对毫无根据,过度演义,也拒绝学院式、专业考证性著作,希望以一种文化性与可读性兼具、雅俗共赏、既为专业圈叫好且读书界叫座的大众传记读物的方式,在集群式记录江西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功、贡献等基础上,展示他们的独特的人格魅力与风采;待人物传记成熟后,进而在“人文江西丛书”的板块下推出“文化形态系列”图书(如书院、陶瓷、古村、禅宗等突出之江西文化形态或者代表性文化符号)、“地域文化系列”图书(如红色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独具之地域性亚文化板块)等,由此人、物、文化纵横合一,呈现出江西人文历史的丰富内涵,从人文的角度接续历史深处的精神动力,建构江西地域文化认同感,大力传播江西文化,服务于当代江西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近年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不仅在本色当行的少儿专业出版中屡创新高,还“破门而出”,努力“跨界”,提出“以少儿出版安身,以重大题材立命”的自我定位,推出了诸如《瓷上中国》《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等广为人们称道的江西文化题材著作。我相信,“人文江西丛书·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系列”图书,能在这一领域锦上添花。
  上述文字,既表达我对江西历史文化名人现象的一点思考,也以此作为丛书推出的“开场锣鼓”。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