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糖尿病一直被称为富贵病,早已有之。可这种病,真的是因为吃得太好,营养过剩才导致的吗?显然不是。血糖正常不要麻弊大意,得了糖尿病也不必惊慌,听听全国各地泌尿科医师怎么讲解糖尿病,只有对糖尿病有了更深切的认识,才能更好的防糖、控糖,做到让血糖平衡不波动,不对生活造成影响!

为您推荐更多好书:

《马博士谈营养》

《洪昭光健康经》

内容简介

  糖尿病已是家喻户晓的慢性病,可是真正知晓糖尿病的人有多少呢?《大医生说:糖尿病跟你想的不一样》将全国60多位具有临床经验的糖尿病专家几十年来与患者打交道的心得汇集成册,给读者一本全面、实用的糖尿病调治指导书。糖尿病治疗不是不吃糖、打胰岛素就能解决问题,糖尿病也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在生活各方面多加注意,遵照医生指导,得了糖尿病也能活百年。

作者简介

  《健康时报》,是由中国邮政集团官方认定的中国邮政发行的50强报纸之一。它先后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颁发的各类奖项59次(项),连续多年被国家邮政总局评定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
  《健康时报》在全国500家三甲医院驻有特约记者,30位医药卫生健康界的“两院”院士担任《健康时报》院士顾问团顾问,为报社发展提供智库支持,近1000位知名健康专家长期为本报撰稿,以科学可读的内容赢得读者的信赖。目前全媒体整体受众近1000万。

目录

第一章糖尿病常识知多少
12年轻“糖人”越来越多
14“追赶生长”易致糖尿病
16临界糖尿病很危险
18身体里的血糖密码
20没有“三多一少”咋会患糖尿病
22你了解“糖心病”吗
24糖尿病、肺结核很暧昧
26特别的糖尿病要留心
28糖尿病患者的“662现象”
30糖尿病,要警惕凶险的低血糖
32勾勾算算评估糖尿病风险
34谎言让“糖人”活得太累
第二章糖尿病离你有多远—身体告诉你
38频频呕吐,血糖升高的信号
40便秘了查查血糖
42血糖乱,肠道恼
44留意各种离奇出汗
46皮肤的防糖警报
48老花眼可隐藏糖尿病
50听力下降查查血糖
52未老先衰当防糖尿病
第三章吃对药打好针,不花冤枉钱
56正月停药恐酿“苦果”
58口服降糖药,选择有诀窍
60服降糖药有四技巧
62糖尿病用药五大误区
64三问胰岛素
66解除顾虑,正确使用胰岛素
68用好胰岛素泵,生活更美好
70测手指血糖有窍门
72警惕,小针头有大误区
第四章最省心省钱的降糖特效方
76身体就有降糖区
77“管住嘴,迈开腿”
78糖友失眠按按助眠穴
80糖友降脂记个顺口溜
81糖友多汗试试中药小方子
82糖友:吃有理,动有道
84身体动起来,血糖稳下来
86防骨松,糖友锻炼有讲究
88适合2型糖友的三种运动
90糖友多做做这些游戏
第五章改善饮食习惯,让糖尿病“低头”
94女性糖友要这样吃
96减少主食为何血糖还是很高
98糖尿病患者怎么吃饭
100巧搭配慢升糖
102吃得越杂,控糖越好
104糖友别怕吃水果
106“算”出糖友的健康食谱
108得了糖尿病,到底能喝啥
110糖友度夏管好嘴
112过年也别放松对血糖的控制
114小糖友尤须周密安排饮食
116给糖友推荐的热点食物
119糖友家里常备柠檬片
第六章日常起居巧安排,挡住一半病
122糖尿病是“贵客”,照顾需细致
124控糖管好多个阀门
126夏天,别让血糖随着气温升高
128天冷了,老年糖友更要小心
130糖友睡好“控糖觉”
132糖尿病患者洗澡全攻略
134给外出旅行的糖尿病患者提个醒
136糖友生病咋护理
第七章认清糖尿病并发症,提早预防是上策
140预防并发症从胰岛素治疗开始
142“三高”糖友要护眼
144糖友坏牙有“蝴蝶效应”
146戒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48常让医生看你的脚
150护脚做好12345
152皮肤也要抗糖
154四招摆脱“糖心族”
156糖友肾脏保护“七步曲”
159糖友更易手疼麻
第八章靠自己筑起糖病防护墙
162巴马人为啥不得糖尿病
163有车族谨防糖尿病袭击
165防糖尿病从30岁开始
167防糖筛查挨个做
169防糖要抵制甜食的诱惑
171防控糖尿病,吃动两平衡
173“三体”达标利防糖
175五个“一点”,远离糖尿病
177管理好糖尿病,告别治疗误区
179附录:220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1)表

精彩书摘

  身体里的血糖密码
  齐林
  北京燕化医院大内科主任,分泌科和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杨文英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教授
  高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博士生导师
  低血糖:身体有个三联征一种情况是血糖降低的时候,升糖激素调动肝糖反应的表现,比如心慌、饥饿、出冷汗、身上发抖。最重要的是饥饿感、出冷汗和心慌,严重的会出现意识障碍乃至昏迷。如果能查血糖,血糖值一定是低于3。9毫摩尔/升的。
  也可能有人有上述症状,但如果检测血糖,数值又没有那么低,那就表示此时血糖下降的速度过快。无论哪种情况,血糖浓度下降,第一反应是想吃东西,这时如果吃一些含糖的东西,不舒服的症状就消失了。我们把这样一个过程称为低血糖三联征,即第一有症状,第二有数值,第三进糖类食物可以缓解。如果进糖类食物不能缓解,那就不一定是低血糖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低血糖是没有症状的,临床称之为无症状低血糖,这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关。
  专家提醒:3。8毫摩尔/升的血糖值,会出现头晕、难受,到了2。7毫摩尔/升可能就没力气了。到了2。2毫摩尔/升,往往会出冷汗、心慌、震颤、面色苍白,甚至有人会出现潮红。到1。6毫
  摩尔1升就会丧失意识,行为异常。最后到了1。1毫摩尔/升,人就昏迷了。
  高血糖:别等并发症现形有些患者总认为并发症在血糖很高的时候才会出现,平时血糖高点不算什么,不用担心。事实上不是这样,引发并发症的血糖点,就是他被诊断为糖尿病的点,而这个血糖点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高血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对身体组织引起的损害,没到组织功能障碍时,身体就没症状。
  举个例子,高血糖很容易诱发冠心病,而冠心病如果不发生心绞痛、不发生心肌梗死,我们就不知道血管已经堵了、血糖调控乱了。
  如果高血糖处理不好还会诱发糖尿病足。糖尿病足若控制不好,有些人需要截肢,有些人甚至连截肢都不可以,非常痛苦。
  我们就遇到过这样一个老人,在70岁时因为心脏病想做搭桥手术,怕医生不给做,隐瞒了年龄,自报60多岁。医生做了手术后,他的心脏问题不大,但后来整个双下肢血管病变,医生没办法
  处理,因为位置很高,最后脚末端干性坏死,腿非常痛,天天住在病房打止痛针。
  别觉得自己血糖不算高就不当回事。如果我们不好好处理高血糖,并发症必然会出现。而糖尿病的并发症在早期是有提示性症状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了解它,及早预防。比如预防糖尿病足要特别提防足溃疡,如果足部出现破口就一定要注意了。
  血糖乱:控制好腹围
  2001年7月~11月上海地区对20岁~70岁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中1/3有超重或肥胖,1/5有糖耐量异常。
  而在这超重、肥胖和糖耐量异常的人群中,1/10有糖尿病,1/5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的人占一半。以前大家调侃西方人时总会说这个笑话:一个人在飞机上上完厕所,回来坐不到位子上去了,因为周围西方人的大肚子堵住了他,旁边的人要托一托肚子,他才能进去。但现在我们的情况不
  比他们好多少,我们国家腹型肥胖的人非常多。我们毕业30周年再聚会时,让多数男同学非常自豪的是站成一排照的侧面照,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大肚子。
  这也叫中心性的腹型肥胖,就像个橄榄球,肚子是最大的部分。这是非常糟糕的,同样体重指数的情况下,如果腹围比较大,腹部脂肪就会成为导致胰岛素不敏感的脂肪。
  中国人糖代谢异常的特点主要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年龄越大的人餐后血糖的升高越明显。而一个健康的人,应肩宽、肌肉丰满有力、腰相对细一些。中国人的腰围参考值,男的不能超过85厘米,女的不能超过80厘米。有人说我裤腰只有2尺3,但腹围可不是腰围,肚子最粗的地方叫腹围。
  口服降糖药,选择有诀窍
  金晖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同样的病,不同的药
  朱阿姨和陈阿姨是同一个小区的住户,年龄相近的她们平时锻炼、活动都在一起,十分亲近,而且两位阿姨还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友”,平时都是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但细心的人却发现,两位阿姨年龄相近,吃饭、运动都很类似,而且都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但她们的治疗方案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情况是这样的:朱阿姨体型较胖,腰围也很粗,建议在饮食控制和加强运动的基础上,平时可服用双胍类药物;而陈阿姨体型较瘦,脂肪比较少,因此服用磺脲类降糖药。
  看来,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口服药物时,不仅需要注意年龄、性别、糖尿病类型、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还要注意体型的不同。这里的体型可不是我们生活中“高矮胖瘦”的简单说法,而
  是要根据体重指数(BMI)和腰围指数(WC)来进行区分的,其中BMI的计算方法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一般我们认为,BMI大于或等于25属超重或肥胖,而小于18。5属于消
  瘦或营养不良。而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男性腰围大于85厘米也属于肥胖。
  那么,不同体型的糖尿病患者面对形形色色的口服降糖药,应该如何选择呢?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目前,我国市场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五大类,分别是:双胍类、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还有一些中药降糖制剂等,在此略过不讲)。上述这五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分别为:双胍类:主要是指二甲双胍,作机理是抑制食欲及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加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适用对象包括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国内外多家指南上推荐二甲双胍为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尤其适用于食欲较为旺盛、体重较重者。
  双胍类还能降低血脂水平,是糖尿病合并有高脂血症的患者的首选用药。
  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来发挥降糖作用,如达美康、糖适平、瑞易宁等。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后,患者的食欲可能增强,糖分利用可能改善,糖分自尿中流失的量可能减少,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其体重增加。
  所以体重较轻或正常的患者应用磺脲药更为适宜。
  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卡搏平等,主要作用是抑制糖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因此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特别是餐后血糖较高者。噻唑烷二酮类:如文迪雅、瑞彤等,又被称为“胰岛素增敏剂”。顾名思义,它能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加体内胰岛素,而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但长期
  服用此类药物会增加体内的水分潴留,从而导致体重增加;有国外报道称,长期使用文迪雅可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脏疾病风险,心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格列奈类:这也是一类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包括唐力、诺和龙等,作用机理与磺脲类药物相似,其适用对象主要为不胖、胰岛有一定分泌能力、对磺脲类失效者。
  结合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上可总结为: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可联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不应该用促胰岛素分泌剂;2型糖尿病肥胖者,首选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后用促胰岛素分泌剂;
  2型糖尿病消瘦者首选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增敏剂,可联合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或双胍类药物。有些药物在服用时还有一些特殊注意事项,如磺脲类宜在吃饭前15~20分钟服;双胍类由于胃肠反应较重,饭后服用则可减少这些不良反应;拜糖平应在进食主食(米饭、面类)时,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时吞咽,等等。
  总而言之,针对每个患者的特殊性而选用最适合他的药物,这是合理用药的一个基本原则。服用降糖药物均应遵从医嘱,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尿糖情况等酌情调整,最终达到长期、平稳地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