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他是一位政治家,在美国摆脱英国统治的独立运动中,也许只有乔治·华盛顿比富兰克林的贡献大。他是一名科学家。举例来说,他发现了闪电的本质。他是一个发明家。多亏他,我们才有避雷针及近视和远视两用的双光眼镜。他是一位作家。他写了本很知名的关于自己人生经历的书。
  《谁是富兰克林(中英双语版)》是富兰克林作为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作家和一个人的真实故事。《谁是富兰克林(中英双语版)》采用中英双语版,可供低年级孩子与父母亲子共读、高年级孩子独立阅读。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面向少年儿童的富兰克林传记。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的建国英雄,这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成就不菲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作家。这本面向少年儿童的富兰克林传记,文字平易近人,插图生动幽默,在讲述主人公人生经历的同时,还让小读者有机会了解美国是如何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
  7~12岁,1~6年级适读。可供低年级孩子与父母亲子共读、高年级孩子独立阅读。

作者简介

(文)丹尼斯·B.弗雷丁是一位美国作家,撰写了多本儿童历史读物,作品包括《谁是富兰克林》《谁是托马斯·杰斐逊》《纽约殖民地》《弗吉尼亚殖民地》等。

(图)约翰·欧布莱恩,美国当代插画家,毕业于美国费城艺术学院,插画以幽默有趣著称,作品广见于儿童刊物及图书,代表作有《圣诞节的十二天假期》等。目前专任《纽约客》美术设计,经常为该杂志绘制封面图。

目录

谁是富兰克林?
第一章把闪电抓进瓶子里
第二章少年富兰克林
第三章离家
第四章印刷工富兰克林
第五章做有益的事
第六章革命
第七章开国
第八章旭日
富兰克林年表
世界大事年表
词汇表

WhoWasBenFranklin?
Chapter1CatchingLightninginaBottle
Chapter2YoungBen
Chapter3Runaway
Chapter4BenFranklin,Printer
Chapter5DoingGood
Chapter6Revolution
Chapter7CreatingaNewNation
Chapter8ARisingSun
TimelineofBen'sLife
TimelineoftheWorld
Vocabulary

精彩书摘

  《谁是富兰克林(中英双语版)》:
  
  天空渐暗,雷声震得窗户嘎嘎作响,人们纷纷跑回屋里。但在瑞斯街和第二街转角的一栋房子里,有两个人却准备到外面去。一位是四十六岁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另一位是他二十一岁的儿子威廉(又名比利)。
  比利拿起一个模样怪异的风筝,这是他父亲提前做好的,就是为了等待这样的暴风雨天气。
  风筝的顶部有一根突出的金属线。风筝线尾部则系着一把金属钥匙。富兰克林抓起一个罐子,塞在他的外衣里。两人拿着风筝和瓶子,冲进大风雨中,跑到一片田野里停了下来。
  比利在田里来回跑了三次,试图让风筝飞起来。
  最后,风终于把风筝吹上了天。
  风筝向上飞升,越飞越高,很快成了云中的一个小黑点。富兰克林从儿子手上接过风筝线。然后,他们进入附近的一间小屋里等待。
  富兰克林手里拽着风筝,他和儿子既兴奋又害怕。在儿子的帮助下,富兰克林想解答一个老问题:闪电和电是一回事吗?他猜想它们是相同的。他俩希望这个飞在暴风雨中的风筝能够证明这一点。
  富兰克林相信雷雨云中的电会导致闪电。
  富兰克林希望风筝上的金属线能从云层里导电,电会沿着风筝线传到钥匙上,这时会产生火花,他就能感觉到。但是这样的实验非常危险。万一一道巨大的闪电击中风筝,结果会怎样?电流可能会使富兰克林立即丧命,甚至连旁边的比利也无法幸免。
  闪电越来越近,富兰克林摸了摸钥匙,但他并没感到有电火花。他又试了一次,还是没有感觉。
  最后,暴风雨似乎就在头顶了。当一片乌云吞没了风筝时,父子俩屏息以待。富兰克林捏着钥匙,依然没有感觉。片刻之后,他突然感到一阵刺痛。以前在实验室,他也有过类似的触电感。云层中的火花让风筝通电了。火花沿着湿漉漉的风筝线,迅速直达金属钥匙,富兰克林感觉到了。在比利的帮助下,富兰克林证明了闪电就是电!但是,父子俩没有停手。富兰克林拿出了放在外衣里的瓶子。
  莱顿瓶这种瓶子叫莱顿瓶,可以用来储存电。玻璃瓶上伸出一根金属棒。富兰克林用钥匙碰触了莱顿瓶的金属棒,电从钥匙流动到瓶子里。他把电导人瓶子后,便收回了风筝。然后,父子俩带着风筝和一瓶子电回家了。
  这个实验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富兰克林因为证明了闪电就是电而远近闻名。但是他并不满足,现在他想降低闪电的危险性。没多久,他发明了避雷针。避雷针是一根固定在建筑物顶端的金属杆。
  如果有闪电击中金属棒,电就会通过电线传导到地面。这样,建筑物本身和里面的人们都能免遭雷电伤害。
  富兰克林在自己的房子上安装了避雷针。到1752年底,费城的其他建筑物也都装上了避雷针,包括州议会大厦。后来,世界各地都开始安装避雷针。
  ……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