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外生态文明建设100例》一书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案例代表性强,是一本很好的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宣传生态文明的科普读物。《中外生态文明100例》的编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认识及实践,注重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理论,注重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经验。以问题为引导,所选案例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典型性、针对性。

内容简介

《中外生态文明建设100例》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为响应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而全新编写的一本生态文明知识普及读本。《中外生态文明建设100例》分为生态城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科技、生态建筑、生态山川、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等章节,用通俗的文字和合理的编排对古今中文生态文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细细论述了国内外在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指出我国已经开始重视绿色发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中外生态文明建设100例》采用事例和点评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0个案列,并结合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加以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权衡出谋划策。

作者简介

刘上洋,原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十月》《散文选刊》《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作品,作品入选国内多种重点选本,有作品入选中学生课外读本。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等诸多文学奖项,著有作品集《在前人已有答案的地方》《废墟的辉煌》等。

目录

■生态城市

美国华盛顿式首都建设范本|2

丹麦哥本哈根的零排放可能性|5

瑞典哈马碧的生态城市样本实验|8

新加坡绿色建筑引领环保生活|11

瑞士日内瓦的宜居秘密|14

波兰华沙的绿色复兴|17

旧城改造的西班牙巴塞罗那模式|20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生态学|23

加拿大温哥华的“绿色街道”计划|25

古城保护的丽江实践|28

巴西库里提巴的BRT经验|31

■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丹麦卡伦堡模式|35

德国推行双轨制回收系统|38

德国旧工业区改造的彼得·拉茨标签|41

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之路|44

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的循环经济构想|47

日本尼桑企业循环经济实践|50

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植物工厂”|53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生态项目|56

华新水泥厂以“垃圾”为原料|59

“金昌模式”的探索|62

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开创“3R制造法”|65

绿色钢铁企业的首钢尝试|68

■生态农业

日本“菜花工程”循环利用资源|72

德国“绿色农业”令行禁止|75

美国农业:精准目标为生态|78

以色列节水创“农业奇迹”|81

英国农业打“永久牌”|84

日本生态农业从细节做起|87

菲律宾玛雅农场:循环型农村典型|89

深圳农业园:又绿又美有特色|91

镇江试验“稻蛙共作”新模式|93

阿根廷有机产品亮丽南半球|95

■生态科技

新加坡推行“新生水”技术|98

美国生物燃料走非粮路线|101

云计算引领世界绿色IT|104

清洁煤技术助推加拿大节能减排|107

细菌发电呈现未来可能|110

大数据时代下的DNA硬盘|113

中国推行生物降解塑料|116

中国打造坚强智能电网|119

北京采用“红菌”处理污水|122

北京力推痕量灌溉技术|125

■生态建筑

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零碳天地”|129

美国圣何塞济旭家庭公寓|132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轴|134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136

洛杉矶黄铁屿的“生态节能屋”|139

英国BRE的环境楼|141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143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146

德国柏林国会大厦|149

德国巴斯夫“3升房”|152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154

■生态山川

瑞士给阿尔卑斯山盖毯子|158

巴西力图破解亚马逊难题|161

美国哈德逊河保卫战|164

日本富士山申遗之路|167

加拿大保护北美洲“脊骨”|170

巴拿马运河寻求绿色航道|173

美国密西西比内河开发启示|176

长白山保护与开发并重|179

守护“亚洲水塔”喜马拉雅山|182

西双版纳加强澜沧江流域生态保护|185

新疆立法保障天山申遗|188

■生态旅游

南极旅游|192

马尔代夫生态游|195

美国黄石公园|198

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201

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204

越南下龙湾|207

马达加斯加生态游|209

肯尼亚山国家公园|211

南非萨比萨比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214

塞舌尔卡森岛保护区|217

澳大利亚大堡礁|220

云南香格里拉|223

■生态保护

特卡波:世界首个星空“自然保护区”|227

墨西哥蝴蝶谷:美洲帝王蝶的“冬宫”|230

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232

尼泊尔巴格马拉社区森林|235

日本全民护鸟行动|237

缅甸胡康河谷老虎保护区|240

乌干达山地大猩猩保护区|243

印度“大象工程”|246

拯救藏羚羊行动|249

大西洋沿岸森林拯救行动|252

亚洲黑熊拯救行动|255

■生态治理

雾都伦敦的救赎|259

“黄金”伤害了咸海|262

再造“200年莱茵浪漫”|265

日本再造琵琶湖秀美环境|268

美国打响五大湖生态保卫战|271

改造撒哈拉沙漠|274

墨西哥重拳治空气污染|277

清溪川水今又是|280

英国治理泰晤士河|283

苏州河的治理|286

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289

“洱海治理”洗还清|292

精彩书摘

瑞典哈马碧的生态城市样本实验

哈马碧在瑞典语中的意思是“临海而建的城市”,它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城区东南部,这个地区过去曾是一处非法的小型工业区和港口,有许多搭建的临时建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土壤遭受严重工业废物污染。上世纪90年代起,为争取2004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开始对这个地区进行改造,并将其规划成为未来的奥运村。虽然最后申奥未能成功,但可持续的生态规划最终得到了实施。在瑞典学者和企业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之后,哈马碧生态城逐渐脱颖而出。

“生态城市”又被称为“建造给未来的城市”,它是指城市的规划、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当前居民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舒适程度和安全性,还要考虑到对下一代居民的可延续性。

哈马碧虽被称为城市,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经过高度规划、功能复合的新型社区,一座高循环、低耗费,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社区。因为其成功的环保理念,它也成为全世界建造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典范。

哈马碧生态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建筑和交通的节能减排上。此外,可再生新能源来源多元化、垃圾、给排水循环处理等,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

哈马碧生态城主要采用高效节能建筑,建筑材料的选择一定是环保健康的,并鼓励使用回收材料。“绿色屋顶”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项措施,通过在屋顶种绿植使屋顶温度降低5摄氏度以上,既能减少建筑物能耗,还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在交通上,哈马碧生态城首先是建立了立体交通体系,包括有轨电车、轮渡、地面公交线、地下快速线等,并与市中心及其他地铁线路连接。为了鼓励公共交通,新城的轮渡全年免费,直达市内码头。为了方便私人汽车的使用,还成立了对所有居民和工作者开放的公用汽车联盟。会员通过手机获取开车密码,就近取车,用完后再将车辆停放在指定的地点。

建设并实施了可循环的整合能源环境方案,是哈马碧生态城最大的特色,被称为“哈马碧模式循环链”,垃圾处理、能源利用和给排水是其循环链的关键内容。

哈马碧生态城的废物不再是垃圾,而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地下真空管网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非常有特色,它采用封闭式全自动地下废物收集系统,可将所有废弃物中75%收集并用于重复利用或者做燃料,生活垃圾的再利用率达到了95%。

在哈马碧生态城修建完成后,当地居民生产所需能源的50%都可由自己解决。区域采暖部分来自于当地的可燃烧垃圾,生物燃料,净化排水中的热回收,或是太阳能转化能源。制冷主要依靠在热电厂经过净化的排水在由热交换泵冷却之后产生的“余冷”,来冷却降温网中循环的水。换而言之,哈马碧生态城将所有可能再循环利用的能源尽量都利用起来了。建筑物外墙的太阳能电池还能够解决建筑物公共空间的用电。净水厂的排水沉积物腐烂产生生物燃气,为哈马碧生态城的燃气灶提供燃料。

哈马碧生态城以水城著称,因此其对水的利用技术最为人称道。在斯德哥尔摩,目前人均每日用水180升,但在哈马碧则减少至100升。哈马碧生态城建立了实验净水厂,以便评估排水净化新技术。排水沉积腐烂时,提取生物燃气。腐烂的生物净水沉淀用于积肥。花园和屋顶的雨水、街头的雨水直接导入哈马碧海。马路地沟水被导入两个封闭的蓄水池。在那里水保持静止,以便不洁物沉降到底部,然后再将水导入运河中。

这样,“供水排水循环链”与“垃圾循环链”、“能源循环链”等相互整合,最终形成了哈马碧生态城整体上的生态“循环链”。

作为建给未来的生态新城,哈马碧的确是可以参考的范本,它为现代城市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很大启发,尤其是它的节能环保理念值得学习和借鉴。当然,哈马碧生态城的实现,得益于瑞典的经济水平、科研实力以及人口规模等等,如果照搬模式,未必能完全复制。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