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心理专家·生活美学家·畅销书作家金韵蓉

畅销10万册的女性心灵经典!

不吓唬自己,不如临大敌,

不对号入座,不坐以待毙。

享受这段不再被年幼的孩子绑住,为还没长大的老公劳神劳心的自由好时光!

爱情 婚姻 事业 更年期 芳香能量 色彩能量 皮肤年轻化

从八个方面帮助即将或已经进入40岁的女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提升40+女性的生活幸福值

内容简介

女人40+:40+女人的心灵能量》是继两性畅销经典《女人30+》后,金韵蓉为40+女性所写的心灵能量著作。

爱情,婚姻,事业,更年期,芳香能量,色彩能量,皮肤年轻化,《女人40+:40+女人的心灵能量》通过八个部分帮助即将或已经进入40岁的女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提升40+女性的生活幸福值。《女人40+:40+女人的心灵能量》对于女性步入中年的态度务实而豁达,并提供了实用而详细的生活建议。

作者简介

金韵蓉

资深芳香疗法专家、心理学家、亲子专家、畅销书作者、时尚生活家。

拥有深厚的心理学专业底蕴和睿智的人格魅力,温婉内敛、亲和从容,将芳香、色彩等自然能量疗法融于生活美学中,善用文字、讲演和大家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幸福、温暖和感动!

目前专注于书籍写作和公开演讲课程,由此将女性心理、生活美学、时尚生活等相关理念与广大的朋友们分享。

著有:《女人30+》《女人40+》《美丽笔记》《37码走埃及》《Z美瑞士自然之旅》

精彩书评

在奔三的年龄里遥望四十岁,似乎也不再是遥遥无期了。我不知道自己四十岁的时候是否能这样的从容,也不知道在这十年间我会有哪些感触。或许,他日我再重读此书,会会心微笑——一定要会心微笑。让我们——至少努力学习去做一个好好爱自己善待自己从容面对岁月的,像金韵蓉一样的四零美女吧。

——网友 草原上的咩咩羊

喜欢她的文字中透着的从容优雅,喜欢她的故事里洞悉的哲理人生,她总是像一个深知你内心的挚友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给你以智慧的启迪。虽然正行进在奔四的路上,我却毫不犹豫的收了这本《女人40+》。在宁静的午后手捧这本淡雅清新的小册子,就像有一位和蔼而睿智的长者在我的身边展开了一幅四十女人的美景,平息胸中的浮躁,积攒应有淡定,从容不迫的迈向舒缓的生命之河。

——网友 玥儿妈

女人如何美丽,如何动人,如何幸福,如何快乐?在所有回答这些问题的女性修养书里各自所述的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至传达到读者的眼里,更有着入眼不入心的困惑。金韵蓉的这本《女人40+》却以她的贴心和睿智格外打动人,带着大家走过40+的岁月。

——网友欣七飞

目录

目录

再版序可以灿烂,也可以安静

前 言(代序)

第一章

身,能不老就尽量不老;

心,是一定要年轻的!

第二章

爱情,是骄傲地看见自己的长处,

而不是自卑地盯着自己的短处……

第三章

反抗,合作,再结合……

40+女人的婚姻阶段论

第四章

角色觉醒,优先顺序排列……

40+女人的事业与生涯规划

第五章

不是豺狼,也不是虎豹

40+女人的更年期智慧

第六章

在精油的香气中,

让自己更健康美丽

第七章

运用色彩的能量,

让自己更快乐幸福

第八章 

皮肤,可以不老,就尽量不老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身,能不老就尽量不老;

心,是一定要年轻的!

在开始阅读这《女人40+:40+女人的心灵能量》各个章节的内容之前,我想先说一个故事给你听。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确有其人,所发生的,也确有其事。她是一个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了许多的女人,从外表上看去,完全不像是一个已经40好几,还有个正在外地念大学三年级的20岁儿子的人。我第一次看见她的那天,实际上是在一个节目的舞台上。在那档制作水平和工作严谨度都让我尊敬的节目里,我是以所谓的专家身份,和另外两位嘉宾一起,替前来为亲子间僵局寻求解决办法的朋友出谋划策。

当主持人以VCR短片大概介绍了该集主人翁所面临的亲子关系僵局之后,带着女孩儿般腼腆笑容的40多岁的她和70多岁的母亲一起从台下走上了舞台。她,披着一头乌黑的、直直的、柔顺的及腰长发;穿着一件合身的、领口略低的黑色无袖连衣裙,裙子的长度只将将遮掩着臀部;她的胸部坚挺而丰满,实际上不太高的个子,在迷你裙和细高跟鞋的拉抬下,小腿显得纤细而修长。

在还没有见到她之前,经由VCR短片的介绍,我们已大致了解了她的状况:她是一个在母亲眼中、口中“愚蠢天真得不像是个已经40多岁的人”的女子,整天都傻乎乎地活在自己所营造出来的美好幻想里。她很努力工作,也颇能挣钱,但问题是,这个在事业上表现得很精明干练的女人,对先生、对钱财,却傻得像个还没进入社会历练过的青春少女。她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的先生,也从不过问家里的财务状况,对她来说,只要夫妻两人相爱,日子过得宽松舒心,其他的琐事就没有什么值得或需要去担忧的。

可是这种不知道为自己打算,在母亲眼中一天到晚傻里傻气、糊里糊涂过日子的生活状态,却被一项在2011年新颁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打破了它的宁静,也让原本就为女儿担心不已而屡有争执的母女关系更形紧张。

这项司法解释和夫妻万一离婚后财产的分割有关,而根据社会上众多为女性发声的团体的解读,从男女双方在婚姻中所担负的责任关系的传统角度来看,这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是比较不利于女性的。因此,年迈的母亲在看了这样那样的报道之后,开始寝食难安,因为虽然女儿已经结婚了18年,但她的名字居然不在那属于夫妻共同拥有的房子的房产证上。而更让她气结的是,不管她怎么分析解释、好言规劝,甚至生气责骂,女儿就是不肯开口让丈夫把自己的名字给补填在房产证上。

由于我们衔命为这对基本上完全是“鸡同鸭讲”的母女解决分歧,因此需要听听双方各自为坚守自己的立场所持的理由。当然,老母亲的陈述,是博得大家一致的同情和认可的。她列举了婚姻关系在当今社会中的种种不稳定和不堪一击的因素;她语重心长地表述了金钱和爱情之间的不对等性和危险性。最后,她更几近声泪俱下地使出了博取选票的杀手锏,也就是她口中所谓的“铁的事实”:一个40多岁的女人如果离了婚,已年老色衰的她,有可能是如何、如何的艰难;而一个40多岁的男人如果离了婚,正值风度翩翩的壮年的他,又会是如何、如何的海阔天空。

当我们几位“法官”都被这一番慷慨陈词而弄得情绪愤慨低落时,轮到这位“愚蠢天真”的女儿说话了!

这位已年过40,但肤色却依然红润,眼尾已约略有些细纹的女人,闪动着她天真的大眼睛,用还带着些稚嫩的声音说:“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把我的名字写上去?我相信他,我们绝对不会离婚,他绝对不会变心,他那么爱我,那么宠我,我为什么要害怕?你们知道我们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吗?你们知道他有多在乎我吗?……”就在她说这些话的当儿,站在她身边的老母亲却听得眉头紧锁,一面摇头,一面叹息,而坐在她对面的我们几人,也听得一声惊似一声!

于是,我们这些所谓深谙世事,自认为比寻常人更有生命智慧的专家们,开始了对她轮番地质问:“你真的敢为将来打包票吗?”“你真的敢确定自己的婚姻永远不会出问题吗?”“你真的完全不担心吗?万一他变心了、你离婚了……”对于我们这些咄咄逼人的质问,她只是更努力地摇头,用一声比一声更坚定的语气回答:“是的,是的;不会的,不会有万一的……”

就在我们都气馁地觉得此姝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天真愚时,我突然有了种新奇的感悟,仿佛老天爷在我头上浇了盆凉水,我似乎被醍醐灌顶般地清醒了过来:是啊!是啊!也许人家真的是恩爱如斯,也许人家真的是彼此信任,也许人家真的是相信未来,我们这些人是在做什么呀?难道我们一定要假设人家的先生将来一定会是个狼心狗肺的混蛋?一定要预测人家的婚姻绝对会以离婚收场?一定要准备做好最坏的打算?难道,难道我们就不能抛弃预设的立场,没有成见地听听人家内心里真实的感受,并以一颗纯净的心,去聆听那幸福快乐的告白?

我的这番顿悟似乎也传染了另一位女性嘉宾,就在我看着她,准备说出自己的新奇感受的当下,她突然也用恍然大悟的表情看着我,并对我接下来的发言,频频用力地点头表示认可和支持。接着,这位我向来喜欢并欣赏的女性嘉宾勇敢而坦率地说:“我是个失婚的女人,但我想,我的婚姻不成功,并不能表示别人的婚姻也一定会不成功。我们为什么只愿意相信那些不圆满的结局,却不愿、也不敢相信那些也一样为数众多地存在着的圆满结局呢?”

那天的节目录完之后,我非常轻松快乐,感觉体内有一股丰沛正向的能量正汩汩地涌出。我不再纠结于那位用世故的眼光来看似乎有些过于天真的女子,将来是不是会遇到困难;我也无从判断眼下在房产证上留个名字,是不是确属当务之急。我快乐的原因,是因为找到了那个可以释放恐惧、释放焦虑、释放压力、释放不确定情绪的活塞,而那个拥有魔术般神奇力量的活塞,其实就是一种名字叫做“从容”的力量,而最棒的是,这个名字叫做“从容”的力量,还曾经属于过我们。

你不相信?

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找个不太忙的假日,回老家看看你的老奶奶、太姥姥,或任何一位比我们活得更长、更久的长者。你问问她,更年期的时候有过哪些症状?问问她,丈夫面临中年危机的时候,她的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问问她,发现乳房下垂的时候,她的心情怎么样?问问她,孩子在青春叛逆期时,她是怎么处理亲子关系的?

我保证,你的老奶奶或太姥姥的回答一定会是:“啊?!我不知道呀!我没注意!”而且,我保证,她老人家的无法回答,并不是因为她年纪大了而完全忘记了,而是因为她当年真的是完全没留意这些事儿!

我知道,我当然知道,你现在一定正翻着白眼驳斥我说:哎呀!你怎么能拿现在和当年比呀!那个年代的女人又不需要外出工作,社会的竞争压力也没有现在这么激烈;再说,除了没有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的问题需要担心之外,当年的社会风气也比现在要淳朴得多,哪有这些二奶、小三在一旁虎视眈眈、横行霸道的问题呀?!

是的,我知道这些变化都是事实,也是现代女人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但我想说的重点是,在这些已然发生的变化里,其中有没有被我们“夸大”或“渲染”的成分?有没有我们“听说”但并不是亲身感受的情绪?

有没有因为自己的焦虑,而强行“对号入座”的事实?

在等待你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再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年前,我和先生一起去了趟藏族聚居区旅行。出发前,有位刚从藏族聚居区回来的朋友,好心地“警告”我们要当心高原反应,还巨细靡遗地描绘了他经历的种种高原反应症状。接下来,我们的飞机才刚抵达机场,来接我们的友人就又出于关心和好意不断地提醒我们:这里是高原,一定要注意保暖,千万不能感冒;第一天晚上会有高原反应,要留意,不要做太多的运动;如果头痛和睡不好觉是正常的,那是因为缺氧,等等。

结果,我们在民族情调浓郁的藏式牧舍居住的第一个晚上,完全没有走到门外阳台,坐在舒适的摇椅上,在干净清新的空气中仰望星空,欣赏高原仿若伸手可及、晶莹闪烁的满天繁星的心思。我们只是安静地在屋里游移,小心翼翼地感受着自己身体的变化,只要稍微察觉有些异样的感受,我们就彼此提醒说,嗯,这是高原反应;或时刻留意对方的脸部表情,关心地探问:你有高原反应吗?

我事后仔细地问过自己,我们曾经有过高原反应的不适吗?其实我并不真切地知道。我只知道,我们貌似有过一些些的头疼,好像有点睡不安枕,爬山时好像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但真的有高原反应吗?我不知道!我转头问先生,这些“高原反应症状”会不会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我先生说:“我也不知道耶!”嘿嘿!这就是我说的“坐以待毙”的心理作用!

是的。高原反应绝对确有其事,氧气稀薄也确实会对某些人造成身体的不适,这当然不是杜撰出来的自然生理现象。但,关键的问题是,每个人因体质的不同,故而对高原的特殊气候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我并不是说高原的稀薄空气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而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对高原的稀薄空气有着相同程度的身体反应。

我们对社会现象的反应也是一样!

我们每个人都摇着头、叹着气嚷嚷着说:“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唉!现在的婚姻关系基础太脆弱啦!”“唉!现代的年轻人只注重钱、不注重品德啦!”但如果我们真的去相关机构调查一下,或随便到哪个居民小区实地走访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没错,离婚的人确实是比以往多了一些,犯罪率也确实比以往高了一些,年轻人也确实比从前现实了一些。但,居住在小区里的小老百姓们,大多数可都还是平平淡淡、安安分分地守着自己的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那些在媒体里被说得恐怖兮兮的事情,好像和寻常百姓们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大的相关!

这就是我那天的领悟:生活在资讯过度爆炸泛滥、获取资讯的渠道也过度爆炸泛滥的现代社会里的聪明的我们,听说了太多,也读到了太多,所以把我们原本安静从容的心,给搅得六神无主,只好成天小心谨慎、凄凄惶惶地等待着即将要发生的一些坏事的到来。(我曾经参加过一场在伦敦举行的监督新闻媒体报道角度的讨论会,与会人士都很感慨地认为,现代的媒体太嗜血了,他们不仅仅喜欢报道消极负面的新闻以博取眼球和提高收视、收听、阅读率,还善于小题大做,极尽煽风点火渲染之能事,所以受众们只能生活在由媒体所主导营造出来的悲惨世界里,不快乐,也不敢信任自己的幸福。)

所以,现在就让我们冷静地来检视一下常见的几个传说和事实之间的差距,并试着找到还可以快乐“活下去”的勇气。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