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本风靡世界的励志巨作!一切改变,从关系开始!

◎世界500强企业团购率前列!

◎奥巴马、李开复、冯仑、张德芬感动推荐!

内容简介

《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是一本风靡世界的励志巨作!因发起“不抱怨”运动而享誉全球的威尔?鲍温,也是美国伟大的心灵导师。终此一生,我们都处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与父母之间、与朋友、与兄弟姐妹、与爱人、与同事或者与某位萍水相逢之人……你决定着关系的路线。是你——不是上帝,不是其他人,不是你的命相,不是命运,不是职业、年龄、种族、教养,也不是你有多少钱——决定了你的关系走向何方。关系现在是,而且将来会一直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的难题,《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将告诉你如何在各种关系中,实现爱、平和、喜乐,使人生变得美好而圆满。

作者简介

美国深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因发起“不抱怨”运动和《不抱怨的世界》书系而风靡全球。如今,全球已有106国、1000多万人参加了这项“不抱怨”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能量。

精彩书评

?你决定着不抱怨关系的路线,关系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成长!

——美国总统奥巴马

?关系需要成长,需要向前发展。你只有无畏地跨过去,才能抵达光明。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

?把坏事当喜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

——商业领袖、青年导师冯仑

?一本让你变得喜乐、平和的书,转化你对生命的觉知。

——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作家张德芬

?不抱怨是这个世界有力量的法则。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

?你拥有无尽的潜能,不抱怨才能迎来成功。

——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布兰克费恩

目录

CONTENTS

【目录】

◆前 言◆

为什么“关系决定命运”/001

?人是关系中最大的难题/001

?抱怨是所有不愉快关系的共同特点/004

?所有财富,都能从关系中获得/007

?你有能力改善一切关系/008

你决定着“关系”的走向/001

?改变关系的途径/002

?人无所谓好坏,思想使然/006

Part1

Part2

?一切改变,由你开始/010

?正向评价,打造愉快关系/014

?你的评价只对自己有效/016

?分辨和评价的差异/019

?改善关系的秘密/021

当不同世界碰撞时/027

?向自己的内心提问/028

?别把“不同”视为“不一致”/034

?永远不要为现实争辩/037

?开心或愤怒,精彩二选一/044

?释放你心中的仇恨/047

?宽恕就是给予/051

?制定标准,才能避免分歧/056

?成功沟通“三步法”/058

?关系中的“吸引力法则”/060

如何让自我得到满足/066

?区分陈述和抱怨/067

Part3

Part4

Part5

?您可能不知道……/071

?询问的惊人力量/073

?你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075

?帮助别人,你的心灵才会富足/078

?以包容之心,回馈这个世界/080

我们为何会抱怨/087

?抱怨的动机/088

?GetAttention:寻找关注/090

?RemoveResponsibility:推卸责任/096

?InspireEnvy:引人艳羡/103

?Power:操纵力/106

?ExcusePoorPerformance: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110

释放和“处理”抱怨/117

?“处理”愤怒才能驱走负能量/118

?Venting释放/125

?Processing处理/129

?找到佳的方法,赶走抱怨/130

?ComplaintFree不抱怨/130

?Aboutme我的事/131

?Neutral不偏不倚/137

与自己和解/145

?“关系”存在的目的/146

?人的痛苦多半是自找的/151

Part6

Part7

?疗愈与自己的关系/153

?你如何描述自己/155

?切勿混淆癖好与缺点/157

?忘掉伤痛,重新上路/162

?采取宽恕的态度,秉持良善的意向/164

?如何做到不抱怨/168

用爱疗愈抱怨/173

?抱怨的东西会回到我们身上/174

?人们为何经常以怨还怨/176

?别总把抱怨当作人身攻击/178

?一切可怕之事都需要爱/182

◆结 语◆

你拥有无尽的潜能/187

?关系是人生的一部分/187

?你掌握着关系的主动权/188

?在关系中学会成长/190

?改变自己是唯一的途径/192

?爱永远与关系同在/193

?坚持不抱怨,需要勇气/198

精彩书摘

你决定着“关系”的走向

?改变关系的途径

?人无所谓好坏,思想使然

?一切改变,由你开始

?正向评价,打造愉快关系

?你的评价只对自己有效

?分辨和评价的差异

?改善关系的秘密

个人观点总有一定的局限性。

——维特根斯坦

改变关系的途径

Relationship(关系)一词来源于relate,而relate则来自拉丁语relatus,意思是“重述、再现”。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我们同他人的关系,都建立在自己对别人的描述和再现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在内心如何向自己描述对方,给其下了什么定义,对彼此间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小我就有个梦想,要成为一名DJ。大学一年级时,我在家乡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市的一家电台找了份工作。我十分热爱它。经过几年的努力,我被提拔为台里的制作指导。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一些知名DJ播放的商业广告做合成音效。

就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DJ菲尔。他比我大二十多岁,有着一副深沉又极富磁性的嗓音。在上司安排我做制作指导之前,一直都是他在担任这一职务。菲尔的嗓音真叫人难以置信,听他的节目就像欣赏一场管弦乐演奏——性感,却又如此铿锵有力。他对制作广告也很拿手,似乎有什么秘诀,总能为那些广告挑选最合适的音乐。但无论如何,属于菲尔的调幅广播时代已经结束了。那时我们台里开始使用调频设备,而菲尔却不懂这门新技术。他的广告在调幅广播里听起来很好,可是到了声音更丰富、音域更广的调频广播里,就变得干瘪无力。

一开始,我还在为能够给儿时的偶像制作节目而兴奋,可是没过多久,我和菲尔的合作就开始出现了问题。他总是告诉我,甚至是告诉任何能够听他抱怨的人,说我的作品粗制滥造,不合乎要求。他不喜欢我挑的音乐,不喜欢我制作的拷贝,不喜欢这,不喜欢那,看上去我做什么他都不喜欢。

时间一长,我对这位偶像的欣赏就彻底变成了愤恨。一开始,菲尔批评我时,我还能低下头,小声说句“对不起”,可到了后来,我就奋起反抗了。我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指出他的不足。很快,我们的争吵就升级成了一场互相批评、侮辱的“竞赛”。我们的制作室四周都是玻璃墙,并且隔音效果超级好,这样一来,每次我们吵架都成了无声的“现场直播”。其他员工都能看到我们站在那里,脸红脖子粗,而那些极尽侮辱的言语只有我俩能听到,现在想想真是滑稽啊。

一天,我们又开始了一场“竞赛”。就在我们争论不休时,菲尔瞥了一眼墙上的钟,说:“我没时间跟你在这儿废话!现在,我要去和朋友共享午餐!”他气呼呼地大步走出制作室。我的目光却没有离开他,透过玻璃墙,我看到他去了楼下的大厅,一个和他年纪相仿、但我从没见过的男人正在那儿等候。那人看见菲尔,脸上立刻洋溢出热情的微笑,快步走过去给了他一个

拥抱。

当我看着他们一起走出电台大门时,我有些愣了,呆呆地坐在那里。我简直大吃一惊:“菲尔居然会有朋友?他那么古怪,怎么可能有朋友!”这么说可能有点奇怪、刻薄,或许还有些自大,可是我真的从来没想过他会有朋友。什么人会喜欢他啊?

晚上我躺在床上还思考着这件事。为什么别人见到菲尔就眉开眼笑,而我却只会发怒呢?嗯,菲尔是个古怪的家伙!就是这样,不用再想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如果菲尔真是个古怪的人,那为什么在别人眼里他魅力十足呢?”

很显然,菲尔跟其他人的关系和跟我之间的关系完全不一样。这是因为,菲尔在心里对我的“再现和描述”是“与众不同”的。对于其他人,菲尔会在心里再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而他的朋友们也会在心里描述他积极的一面。可我却正好相反,经过这么多次争吵,每当我一想起他,头脑里就有个持续、消极、指责的声音在向我大喊:“菲尔是个讨厌的老顽固,是个彻头彻尾的古怪家伙!”我就是这样向自己描述他,结果在我眼里,菲尔就真的成了这样的人。

我经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我该如何去改变别人?”我同菲尔的这段经历给了我答案。很多年之后,我见到了诺姆?海德尔(NormHeyder)先生,我很崇拜他,因为他好像天生就知道如何去改变别人,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本领。就算在激烈争吵的情况下,他依然能冷静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且,当别人强调自己的想法时,他也能平心静气地仔细倾听。虽然诺姆和其他人不是总能达成一致,甚至都没有共同的立场,但到最后他们却能成为朋友。有些人怒气冲冲地来找他,离开时却已经心平气和、满意而归。就算遇到十分顽固、甚至有些刻薄的人,他也能发现那些人理智而善解人意的一面,并把这种信息传递给对方。我曾经问过诺姆,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些。他却告诉我:“要想改变一个人,首先,你就要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这是改变别人的唯一途径。”

关系或沟通,不仅仅是指两个人之间表面上的简单互动,它更为复杂和深奥。沟通为我们提供了描述他人的最初“素材”。而他人也会感觉到我们对他的看法,进而根据我们的看法做出相应的反馈,这些都是在潜意识里一瞬间完成的。我们一直都在重复着这种行为。

首先,想想你十分欣赏的一个人,这个人什么地方吸引你?当你看见他或者想起他时,心里会如何描述这个人呢?一些美好的词汇,比如,真诚、乐于奉献、善良、谦虚、乐观、无私、快乐、博爱等,是否会在你脑海里出现呢?

接下来,再去想一个让你十分厌烦、听到他的名字就恨得牙痒痒的人。他可以是任何人:前配偶、老板、邻居、政治领袖、某个名人,或者是同事,反正是你不喜欢的人就行。然后问你自己:“我是如何向自己描述这个人的呢?”要坦诚一些,不管答案是什么,都不要刻意地去检查或评价它们,让这些想法自由地从头脑中迸发出来。这时你再问自己,讨厌他们什么呢?是他们很粗鲁,还是坏心眼、自私、武断、冷漠、不道德、自以为是、愚蠢、痴呆或者懒惰?

现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会不会你最珍惜、最喜欢的那个人,却是其他某个人心里最讨厌的呢?而你心里的那个讨厌鬼却是别人最珍惜的好朋友呢?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人无所谓好坏,思想使然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为期数天的大型研讨会。在我发言时,有一位女士一会儿向我提问,一会儿又针对我的演讲指手画脚。要知道,我只有六分钟的时间,这样一来,根本不能把准备的东西都展示出来。而且,每次被她打断后,我都想不起刚才自己讲到哪里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不管谁来发言,这位女士都是这样,随意打断别人。而这些发言者也都跟我一样,被弄得心烦意乱、精神沮丧。我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这样描述她了:没礼貌、自私而且令人气愤。

研讨会结束后,我来到机场,并在机场的外卖店买了些食物,准备在上飞机前把晚餐解决掉。可是那时所有的桌子上都有人,我有点傻眼。一位女士看见我站在那里,就邀请我到她身旁的一个空位上坐下。我当时没认出她是谁,但她告诉我,作为她最好朋友的嘉宾,她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她用了好长时间来描述她那位好朋友是多么慷慨、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她给我讲了很多那人的感人故事,告诉我她朋友做的工作是多么无私和

博爱。

啊!你无论如何想象不到,我这位晚餐伙伴所说的最好的朋友,居然就是那个老是打断我发言、让我觉得她很没礼貌、自私又让人气愤的女士!听了她朋友的一番话,我真的对这位女士有了新的认识。我开始重新在脑海里构建她的形象,渐渐地,我对她的抵触情绪也不那么严重了。其实,如果当时我(或者别的演讲者)能悄悄地告诉她自身的感受,并让她在随后的问答时间再提问或发表评论,问题可能早就解决了。

你经常会向自己描述不同的人。明白这一点,就能帮你把很多复杂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关系分解开来。

想想某个你很讨厌的人,问问自己:这个人会不会有爱他、欣赏他,甚至是珍惜他的朋友和家人呢?如果你是个诚实的人,那答案肯定是“有”;再问问你自己:那这个人的妈妈/爸爸/爱人/姐妹/兄弟会怎么形容他呢?在你的头脑里勾画一位这个人最大的支持者,再设想一下对方会怎么跟自己描述你很讨厌的这个人。

哦!这真的很困难。我们的头脑和思维一点也不愿意往那儿去想,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人直接抹去。他们是“坏人”,我们是“好人”,这么分类方能让我们感觉舒服一点。

但是为了拥有一种“不抱怨的关系”,我们就必须明白,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最终取决于自己心里给对方的评价。不过你不必非要从描述对方开始,你只要记得将那些复杂的关系拆解开来,并且经常审视自己对关系对象的看法就可以了。

在《哈姆雷特》一书中,莎士比亚写道:“世上本无所谓好与坏,思想使然。”你可以想象一下,其实别人怎么样,都是你一厢情愿的看法。一个人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我们的思想让他们变成了好人或坏人。

所以,我意识到菲尔就是菲尔,也无所谓好与坏。我和他朋友所认识的菲尔是同一个人的不同“版本”罢了。

带着这种新的认识,我敲开了菲尔办公室的门。他从打印机上抬起头,轻蔑地看着我。我先开了口:“菲尔,你像我这么大时就开始干电台这一行了,是吧?”

“这还用问……”他不耐烦地说,“我做这行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

“哼!他在讽刺我没经验!”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但转念一想,那个“好人”菲尔是不会说这种不友善的话的,我是来见“好人”菲尔的。我深吸了一口气,问道:“那你刚开始做这行时是什么样的呢?”

菲尔疑惑地看着我,想搞清楚我是不是来找碴儿的。

没等菲尔邀请,我就自己坐到他对面的椅子上了,并且努力给了他一个微笑。嗯,好像他也对我微笑了呀!慢慢地,他开始跟我分享那些“逝去的好时光”,给我讲了那么一两件过去的趣事。

一开始还有点像冰川在融化,速度缓慢,可是没过多久,我就迎来“春天”了。话题一旦打开,还真有些停不下来。菲尔接着给我讲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故事。他告诉我,他工作过的第一家电台连录音带都没有,只能用一卷一卷的录音线。如果想要对哪部分录音做修改,就得用香烟把线熔化,把不满意的部分弄掉,然后趁热再把线接起来。“我想这也是我一直戒不掉烟的原因吧。”他一边说着一边摆了摆手,那只手里似乎总夹着一根点燃的云斯顿(Winston),“知道了吧?香烟和电台是密不可分的!”

四个半小时——我在菲尔的办公室里待了整整四个半小时!他给我讲了很多著名DJ的幕后故事,他们可都是我儿时的偶像啊!我并没有假装很感兴趣的样子,那根本没必要,我是真的被那些故事给钩住了;我也并非为了让菲尔高兴,而是发自内心地为那些故事所吸引。我发现和菲尔之间多了一座“桥梁”,那就是电台——我们都深爱着的事业。将近晚上十点,我和他才想起看看时间,原来我们竟然聊了这么久!第二天还有工作要做,得去准备一下了。

在我们的对话里,我不仅修补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还让自己心中的偶像免遭毁损。

从那以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我才发现,每次菲尔给我提建议,都不是在怀疑我的能力。有时他的语气会有些说教的意味,但我的态度却不一样了。我会有些同情他,知道他只是沉浸在过去的时光中,一时无法自拔。结果,我发现我不需要再为自己辩护,证明自己的实力,取而代之的,我会询问他的意见和看法,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倾听。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结果可想而知,我们的关系也改善了。

你想改变别人吗?你做得到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能不能改变别人,而在于我们愿不愿意做一些积极的沟通。健康、愉快的关系不是利用各种手段去操纵别人,这种靠耍心机、玩手段得来的东西是不会长久的。

想要建立一种“不抱怨的关系”,不在于你学习如何去做这样的事,而在于学习如何去成为这样的人。

想要改变别人,你先得改变你自己心里对他的看法,一切转变都要从这里开始。

前言/序言

【前言】

为什么“关系决定命运”

他人即地狱。

——萨特

人是关系中最大的难题

他人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但也可能成为我们最大的挑战。你可以给自己做个问卷调查,拿出一张纸,把你正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都写下来,只要是让你产生负面情绪、担忧、困扰的事都可以写在这张纸上。

然后,问自己:“里面有多少问题是和别人有关的呢?”这时你会发现,你所面临的困扰,多半与他人有关。不论是要和你的爱人有更深层次的交流;还是要说服某个同事,让他认同你的看法;或是让你的孩子收拾他们的房间;或是让商店导购了解你的需要……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能通过与别人建立成功的、有价值的关系得以解决。即使是那些大规模、全球性的问题也不

例外。

我们同他人的各种关系,可以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也能带来无尽的压力;既能给我们带来欢乐,也能带来痛苦;既能带来安逸、和谐,也能带来矛盾、冲突;既能带来喜乐、平和,也能带来不安、挣扎。

或许你觉得自己是关系中的受害者,无力去改善它们;或许你觉得自己正被困在消极、不快的关系当中,无法解脱。但事实并非如此,你既非受害者,也没有被困,你完全可以改变你与家人、朋友、同事,甚至是萍水相逢之人的关系,并从中享受到极大的乐趣。

你学习这些新技巧的过程,就会有很多人为你所吸引,他们会觉得你热情、无私、乐于助人、讨人欢喜等,在别人眼里,你具备很多高贵的品质。同样,你也能在现有关系中,将对方身上的这些美好品质引导出来。不要再去抱怨别人如何对待你了,这样你就会创造出很多正向的经历,给自己带来神奇的

转化。

你从《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中学到的理念和方法,都来自我在一次教会上的演讲。我是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基督教会联盟的主任牧师。我向会众们讲解一些观点,告诉他们如何才能成功,并借助一个紫手环,把它作为一种工具,以帮助人们根治“抱怨”这一顽疾。

我们用思维创造了生活,而语言又反映了我们的思维和想法。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积极、乐观,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有时,人们觉得自己已经努力朝好的方面想了,可实际上,大多数人依旧悲观、沮丧,他们不断地抱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种消极思考的倾向,最终导致了各种令人不快的关系。

多产的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曾如此写道:“人们从不知道自己有何不寻常的东西或习惯。”正如她所说,很多事情,尤其是人们习惯性抱怨之事,从未被引起足够重视。据我从那些接受了“不抱怨挑战”的人们了解的信息看,一般人平均每天要抱怨15~30次,但他们毫无察觉。而我们的“不抱怨”紫手环,正是帮人们设置了一个陷阱,以“逮住”自己的抱怨。

方法很简单:先把紫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当(不是“如果”)你发觉自己在大声抱怨时,就把手环换手。这样,每次抱怨,手环都会被你从一只手移到另一只手上。在此过程中,你就能觉知自己的消极情绪。坚持数个月,你的抱怨次数就会越来越少。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连续21天不抱怨。科学家认为,将一种新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需要21天的时间。所以当你实现了这一目标,就会重获新生,这种“不抱怨”的行为会成为一种持久的习惯。

一开始,我只给我的会众们分发了250只手环,可是随着“不抱怨”理念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它发展成一场全球性的运动。我们已向全世界105个国家寄出了几百万只手环。数以百万计的个人、家庭、教堂、学校、监狱、诊所、医院、戒毒中心以及很多企业都加入了这场运动,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不抱怨运动”是一场蓬勃发展的、非盈利性的活动,旨在为个人和组织机构提供资源,帮助人们摆脱抱怨,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曾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的舞台、美国各大主流电视、网络以及世界各地的重量级媒体。国内、国际几百家报刊都报道了我们的故事。许多出版社在他们发行的图书中附上紫手环,将其赠送给读者。这一做法,不仅帮助我们更广泛地传播了“不抱怨”的理念,分发了更多的手环,也让他们图书的销量大增。

很多公司同我们接洽,想用他们的产品帮我们分发紫手环。也有很多公司无偿提供他们的场地,用来举行“不抱怨运动”。很多人给我写信或发邮件,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撰写了一《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不抱怨的世界》,现在它已成为世界级的畅销书,在全球出版和发行。

每天我都会从谷歌收到很多提示,告诉我又有人开设了博客,讲述自己在接受“不抱怨”挑战后的各种经历。我受邀到很多会议和活动中,为各类集团发表主题演讲,从联邦机构、世界20强企业,到学校、教堂、医院以及各类民间组织。虽然这一切出乎我的意料,但取得的成绩让我十分感动和荣幸。

最让我感到满足的是,看到有那么多人都敢接受这个挑战(这真是个很大的挑战),坚持连续21天不抱怨。我们的网站www.AcomplaintFreeWorld.org上有一个链接,参与者通过它就能让我们知道,他们已经成功完成21天不抱怨的挑战。我们收到世界各地的消息,证明很多人已经将“不抱怨”变成了一种习惯。

抱怨是所有不愉快关系的共同特点

有一天,我乘坐飞机去给几百名企业领导者做一个有关“不抱怨团体”建设的演讲。飞机还没起飞,我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思考我的“不抱怨”计划。就在那一刻,我好似灵光闪现,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几乎所有的抱怨都建立在关系之上。

抱怨大部分都是针对其他人的——一个和你有某种关系的人。这种关系可以很正式,例如,婚姻关系和工作关系;它也可以不太正式,例如,和你隔壁房客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很短暂,比如,与萍水相逢之人的关系;也可以延续数十年,比如,我们同家人的血脉关系。

因为我是个牧师,所以经常会有人向我寻求建议。而每次他们所面临的几乎都是关系的问题。在这些咨询、探讨的过程中,我发现抱怨和自己有关系的人,不但能引发各种矛盾,还会使已有的问题进一步恶化。随着对这一主题更深入地探索,我发现人们就抱怨对关系的负面影响已经做了很多调查和研究了。

早在1938年,心理学家路易斯?特曼(LewisTerman)就在他的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幸福的夫妻和不幸的夫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幸的夫妻更多地将伴侣形容为爱争辩的、尖刻的、爱唠叨的,也就是说,不幸的夫妻更爱抱怨。而抱怨是各种不愉快关系的共同特点。

你或许会想:“有些关系真的很让人苦恼,所以为什么不抱怨呢?”这样可以让我们把不良情绪都释放出来,不用再把愤怒都憋在心里,这不是很好吗?可事实正相反,抱怨并不能带给我们安宁和解脱。在《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里,我们会详细地讨论关于“释放”的

故事。

或许,为了不让自己在某种关系中苦苦挣扎,我们可以放弃它们——让自己一个人自力更生、孑然一身不也很好吗?起码不用再忍受萨特所说的“他人即地狱”了。

很遗憾,我们没有这个选项。我们需要同他人建立关系,关系不是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一种“必需品”。

我们不但想要和他人建立关系,更渴望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如果儿童在性格形成时期缺乏关爱,就会造成他们的生长迟滞(Failuretothrive,简称FTT)。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身体就很难以正常、健康的方式生长发育。据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ofMarylandMedicalCenter)的研究显示,情感缺失是引发这种生长迟滞现象的主要原因。

其实,这种关系缺失影响身体状况的现象,在各个年龄段都会出现。调查表明,老人要比年轻人更常去看医生,身体的衰老是原因之一,但一个更重要原因是:可以同他人交流并得到照顾和关注。这些老人同时代的亲人、朋友大部分已故,他们的生活就成了全无人际关联的情感荒原。而医生和理疗师,为老年人提供了他们一直非常渴求的关系刺激。

人类经常会研究黑猩猩,试图通过对这些进化近亲的研究,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本性。在类人猿的世界里,关系的必要性更为明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的研究发现,黑猩猩之间也需要进行社会性互动,并且建立关系。科学家们总结说:“虽然野生的黑猩猩会在一天的某个时段独处,但它们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长时间与其他同类分离,对它们来说是一种折磨。”

关系是一种需要,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同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享受其中单纯的乐趣。除此之外,关系还能带给我们很多东西。

不久前,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WalterReedArmyHospital)的医生们研究发现,在参加了战争,但并未受伤的士兵中,大约有17%的人患上了创后心理压力综合征(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简称PTSD),可令人惊奇的是,在那些参加了战争,并受了重伤(失去一只手臂或一条腿,严重烧伤、瘫痪等)的士兵中,只有4%的人患上了此病。

这些数据让医生们感觉很意外,因为他们本以为那些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并遭受重伤的士兵患病的概率要大得多,为何竟然比根本没受伤的士兵低十几个百分点呢?

研究者最终发现,原因都在于“治疗”的差异。不过我们指的不是心理疗法,而是物理治疗,特别是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物理治疗的安排,在这一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受伤士兵会聚在一个很大的房间里,努力地同伤痛做斗争,希望自己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他们在接受日常治疗时发现,很多人的伤势比他们的还要严重。那种想要恢复健康的愿望,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他们相互鼓励,为彼此加油打气,并会为别人的一个小小进步而兴奋不已。这种在身体恢复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系,会帮助他们治愈精神上的创伤。

所有财富,都能从关系中获得

关系也是我们获取物质性资源的一种渠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和梦想。你可以花上几分钟,去想一想你企盼的那些东西,问问自己:“如果有机会让我实现愿望,我会先实现哪一个呢?”

现在,请思考一下,其实你想要的东西不是需要他人辅佐,而是掌握在别人手里。或许你想要一个关心你、支持你的人和你共度一生,而这就是一种关系;或许你想要辆新车、一间大房子,或者其他什么奢侈品,你就要为他人服务赚到足够的金钱去买这些东西,这也是一种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可以让我们拥有自己一直在追寻、渴望的东西,而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在《百万富翁的智慧》(TheMillionaireMind)一书中,作者托马斯?史丹利(ThomasStanley)告诉我们,他曾采访了数千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当问起这些人,什么才是积累财富最重要的技能时,94%的富翁都会把与他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看得极为重要。事实上,他们觉得,从创造财富而言,能够与他人融洽相处比拥有过人的智慧更重要。你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将会产生各种关系,这些关系本身要比金钱更有价值。

你有能力改善一切关系

抱怨会扭曲、削弱,有时甚至会破坏那些对我们的幸福和安宁至关重要的关系。当我们开始抱怨时,就会忽略对方曾吸引我们的品格,转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缺点上面。

我妻子桂儿曾就职于一家公司,她办公室的女员工们每月都要举行聚会,用她们的话说,是在实施一种“群体疗法”。所谓的“群体疗法”,就是在附近找家墨西哥餐馆,喝上几杯玛格丽特,然后借着酒劲,大声地抱怨形形色色的男人们。主题只有一个——男人都是狗。不用说,这些女人都没能和某个男人维持快乐、持久的关系。

现在,你可能会想,她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抱怨,是因为和男人间的关系有些不尽如人意。她们只注意到了关系中的消极面,女人相互间的“同情”,只会将问题夸大。在花了一晚上去抱怨生活中的“狗男人”之后,这些女人回到家里,禁不住就会把那个正坐在La-Z-Boy(一个沙发品牌)沙发上的男人看作一条“老黄狗”。她们的预期,都建立在头脑中的偏见上,认为男人就是狗,而这些女人的丈夫或男朋友,也会感觉到她们的不满,真的会像她们预期的那样(有时比预期的更糟糕)对待她们。

我曾认识过一位非常有名的牧师,他跟我说:“要是不用与人打交道,牧师还是个很棒的职业。”和别人打交道,可能会是一种充满了痛苦和悲伤的斗争,但也可以不是这样。法国杰出的哲学家、剧作家萨特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那就是——他人即地狱。这句话虽有些悲观,但萨特却因此为大家所熟知。他在晚年时,曾做过如此解释:“大家都以为,我想用这句话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有害的,如地狱一般,人们都在钩心斗角。其实,我想传递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观念,如果你同他人的关系遭到歪曲和损害,那么他人就会变成,也只能变成生活在地狱里的人。”

你能够纠正所有扭曲的关系,将其置于一个更稳固的基础之上,你有这个能力。只要你能接受新的观念,并愿意用这些观念去创造新的经历,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里每一章结尾的地方,都会有一部分以“不抱怨行动”为题的文字,我会设置一些练习,以助你更深入地思考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如果你能花上几分钟,把答案认真地写下并践行,肯定会大有所获。

如果你已准备好,要把那些地狱般的关系变成和谐的关系,把互相侮辱的关系变成一种“不抱怨的关系”,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