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陈坤激赏推荐、陈坤图书团队東申九歌2014年度重磅作品!随书附赠:陈坤亲笔签名特制明信片!
  继《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畅销20万册后,费勇教授又一部都市修心巨作!
  寒山,唐代避世隐居的禅学高僧,在欧美享有李白、杜甫的知名度与追捧,美国“垮掉的一代”精神领袖,他用疯疯癫癫的方法来对付这个一本正经的世界,用嘻嘻哈哈的态度化解了这个世界的各种枷锁。
  读完此书,让您从焦虑到自由,从急躁到从容,研透生命意义,找准人生方向!让你的生命中吹进自由的风,让你的每时每刻皆为逍遥时光!

精彩书论既可获得价值100元《挥翰志》笔记手册!

内容简介

  

  寒山,唐代避世隐居的禅学高僧,在欧美享有李白、杜甫的知名度与追捧。他是美国“垮掉的一代”推崇的精神领袖,也是凯鲁亚克《在路上》《达摩流浪者》中永恒的理想归宿。
  传说里的寒山,以及凯鲁亚克小说里的人物,用疯疯癫癫的方法来对付这个一本正经的世界,用嘻嘻哈哈的态度化解这个世界的各种枷锁。
  《每时每刻皆为逍遥时光》通过对唐代禅疯子诗人寒山的诗歌、美国“垮掉的一代”领军人物——凯鲁亚克《在路上》《达摩流浪者》的解读,向忙于世俗的人们提出修心八堂课,让人们从焦虑到自由,从急躁到从容,研透生命意义,找准人生方向!让人们尝试每时每刻皆为逍遥时光!
  它告诉我们:逍遥、自由,不过是一种每个人凭借勇气就可以实现的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

  费勇,浙江人,15岁考上大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第48届莱比锡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等。出版过现代诗学、张爱玲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著作多部,有散文集《行走指南》等。1990年开始研读佛经,并撰写佛经修心课系列多部,其中《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和《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在大陆、台湾多次重版,曾入选凤凰好书榜、当当网年度榜等多种榜单。

目录

课前课:疯着疯着就逍遥了

各不相扰,各自走路

相信有一扇门通向世界的另一侧

那个在风里大笑的禅疯子

疯着疯着就明白了

疯着疯着就自由了

第一课世界变了,我们怎么办?

流水里的世界和世界里的浮云

流水里的世界和世界里的青山

在变幻的世界里自由自在

第二课找准你自己的路

我们生活的两条路

急急忙忙苦追求

一天到晚都在谋生的路上

让惯性的生活停下来

少有人走的路

明明白白走自己的路

第三课看穿人生,相安勿扰

需要治愈的人生

放纵是否也是一种治愈?

人生需要迷醉

人生需要被看穿

请勿打扰的人生

第四课无所事事度时光

就这样懒懒地过一生

轻轻松松地活着

忙着各种营生的人们

唯我手持经书闲

做一个无所事事的人

第五课如何生活在生活里

生活就是一团糟

生活就是不断的告别与幻灭

生活就是渴望

生活就是行动

第六课将世间的一切当手段,彼岸就会有繁花

我所爱慕的姑娘同我迎面而过

爱情、生命与自由

活下去,才能走下去

不受困于贫穷

关于金钱的两个误区

我们不过在六道里轮回

生命不过是一段旅程

金钱不过是一个手段

在每一个当下抵达

第七课世界很可笑,给它一个淡淡的鬼脸

世间闹事,无需怨怒

万事先看自身业多少

一切皆有因果

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

平和地对待世间的不平

坦然地接受宿命

第八课只要你愿意,身心皆自由

自由是什么样的

无往不在枷锁中

自由不过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课外课:寒山(拾得)诗歌精选(十五首)

精彩书摘

  课前课疯着疯着就逍遥了
  时人见寒山,
  各谓是风颠。
  貌不起人目,
  身唯破裘缠。
  我语他不会,
  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
  可来向寒山。
  ——寒山
  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火筒那样不停地喷发火球、火花,在星空像蜘蛛那样拖下八条腿,中心点蓝光砰的一声爆裂,人们都发出“啊!”的惊叹声。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各不相扰,各自走路
  我想谈谈疯癫。不是严格病理学意义上的疯癫,不是精神病医院里的那种疯狂。虽然法国哲学家福柯曾经讨论过这种精神病医院里的“疯子”,认为他们不过是社会主流对于某些人群的隔离,这一观点具有社会学的意义。在一个变态的社会里,清醒的人被视为疯子,比如鲁迅《狂人日记》里的那个疯子。但这个问题太复杂,太沉重。生活已经很沉重,我不想继续讨论这种沉重的疯狂。我想讨论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疯癫。
  作为生活方式的疯癫,第一种是装疯卖傻,是一种狡猾的伪装,是为了不得罪任何一方而出卖自己尊严的行为,是一种极其低俗的求生手段。这种疯癫不是我想讨论的。生活已经如此低俗不堪,到处都是无耻的厚黑学,我不想谈论这种事情。无论你多么渴望世俗的成功,生活总得有一个底线,有一个原则去支撑;而生命,总得有一种尊严。
  我想谈论的是第二种疯癫。一种明快的天真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我想用寒山的一首诗来说明。这首诗的第一句是:时人见寒山,各谓是风颠。大意是别人见了寒山,都说这是一个怪人,一个疯疯癫癫的人。每个人都活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如果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里的人觉得你不合群,觉得你是一个神经病,说明什么呢?没什么,你只是与众不同罢了。其实,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个个别的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只是绝大多数人,慢慢长大了,慢慢成熟了,慢慢现实了,融入了一个群体,变成了群像的一部分,再也没有了自己棱角分明的五官。而你,还没有成熟,还不够现实,还保持着自己独一无二的脸孔,还保持着天真的笑容,所以,你成了异类,成了疯子。
  那是一种怎样的疯癫呢?相貌不起眼,不化妆,不美容,邋里邋遢;衣服很没品,破破烂烂;一开口说话,别人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别人说什么,你只是听着而不说什么。这种疯癫的核心在于:
  第一,别人为什么认为你是个疯子?只不过你没有按照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要求的那样去生活,你的形象不符合人们的期待,而你也丝毫没有考虑别人的想法,更没有考虑别人怎么看你。
  第二,为什么你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生活不以为然?只因为你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是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不应依照同样的方式去生活,生活应当是有趣的,而非乏味的。
  第三,为什么你不去改变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只因为在你看来,改变时代或改变社会是很荒谬的想法,是陷于另一种趋同的无聊想法,你并不想去改变什么,不论别人说多么无聊的话,你也不去反驳或指正,不论别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话,你还是自言自语,乐在其中。
  你不过是与众不同而已,你不过是热爱自由罢了。
  这是我想要讨论的疯癫:一种与众不同、自由自在的活法。没有压抑,没有怨恨,更没有乖戾。你与众不同,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保持你的与众不同,也想在这个世界上好好地活下去。你不愿意同流合污,也不愿意去改变这个世界,更不想去改变别人;你觉得自己很好,但并不觉得别人也要像你那样才是好。如此,就嘻嘻哈哈地看着这个世界,就疯疯癫癫地做着自己的事。
  嘻嘻哈哈,疯疯癫癫,其实是一转身,把这个世界扔在了一边,跑到自己的世界里去了。你不想改变世界,世界也不要想着改变你。各不相扰,各自走路。
  相信有一扇门通向世界的另一侧
  是的,各不相扰,各自走路。那位叫作寒山的诗人,一转身,就从尘世的纷乱里逃到了寒山里。
  中国人好像对这个人不是很了解。2003年,有一部美国电影《ColdMountain》,中国人把它翻译成《冷山》,说明很多中国人不知道寒山这个人,因为这部电影应该翻译成《寒山》。冷当然就是寒,但是冷山绝对不是寒山。寒山就是寒山。
  电影改编自1997年查尔斯·弗雷泽的小说《寒山》。小说的扉页上引用了寒山的一首诗: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小说写了一个厌倦战争的士兵,回归自己家乡的旅程。这个士兵迷恋一座叫作寒山的山,因为他童年时代听一个已经135岁的印第安老妇人说过一个故事,寒山的山顶上有一个神秘的通道,可以把人带向天堂般的世界。但有一个前提,凡是通过这个通道的人,必须禁食七天,让身心洁净,让内心完全弃绝杀戮,才能到达那个天堂般的世界。据说,那个老妇人的部落在白种人占领印第安的土地时,曾逃亡到这个山顶,当时一个岩洞突然打开,里面有另一个世界:河流宛然,土地丰美,房屋整齐,人人欢乐。这时,部落中有两个人没有遵守约定,起了杀戮之心,吹起了打仗的号角,岩洞的门一下子合上了。后来,再也没有人到过那个地方。
  那位厌倦了世间纷争的主人公非常相信这个传说,相信确实存在着那么一个天堂般宁静美好的世界。美国的东部确实有一座山叫寒山,这是一座真实的山。在中国浙江,也有一座山叫寒山,在天台山的最高处,也叫寒岩。1997年弗雷泽写这篇小说时,已经读过很多寒山的诗歌,也熟悉寒山的事迹。小说里那个印第安妇人说的故事,呼应的是一个关于寒山的广为流传的故事。
  寒山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人名。
  据说在唐朝初年,也有人说在唐朝中期,有个人住在一个叫作寒山的地方,他成天在国清寺、寒岩一带晃荡,兴致来了,就随手在树上或石头上涂鸦,留下了三百多首诗歌。没有人知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但人总得有一个名字,于是,人们就以他经常晃荡的地方的名字称呼他,以此作为他的名字。于是,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诗人,叫作寒山,也叫寒山子。
  寒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靠的资料。宋代有本《寒山子诗集》,有一个叫闾丘胤的人写了一篇序,序言里讲了一件似真似幻的事情,说是闾丘胤好不容易找到了寒山,却不想他突然退避到一个岩穴里。寒山一进去,岩穴就合上了。
  时二人更不返寺,使乃就岩送上,而见寒山子,乃高声唱曰:“贼,贼!”……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
  1916年,日本作家森鸥外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写成了一个短篇小说《寒山拾得》。1997年弗雷泽写《寒山》时,把它挪用到了美国。
  那个在风里大笑的禅疯子
  在中国,从20世纪到现在,寒山并非一个很出名的人。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寒山是一个名人。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他是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也是嬉皮士的精神偶像。说到垮掉的一代(BeatGeneration)、嬉皮士,一般人都会想到垮掉、颓废、性放纵、吸毒之类,但杰克·凯鲁亚克在谈到1948年首次使用BeatGeneration这个词时表示,所谓垮掉的一代,乃是融合了佛教和天主教精神的新的自由的一代。
  简单地说,垮掉或嬉皮,隐藏着一个很简单的追求:摆脱了偏见的自由。把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眼光带给这个世界。
  1958年,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在路上》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写了一部小说《达摩流浪者》,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寒山子。在这部小说里,凯鲁亚克把寒山称作禅疯子(Zenlunatic)。
  《在路上》写了一个疯疯癫癫的人:迪安·莫里亚蒂。小说里的叙述者萨尔带迪安回家,他的姨妈一见到迪安就断定这是一个神经病。是的,这确实是一个神经兮兮的人。凯鲁亚克却从这个人的神经兮兮里看到了生命的活力,看到了生命无限探索的热情和好奇。神经兮兮,或者说,疯疯癫癫,不过是对平庸的拒绝,对独一无二的向往。从迪安开始,凯鲁亚克写了一群人,一群古怪的人,一群总是在路上的人:四处浪荡、不务正业。
  要么是正儿八经的道路,要么是疯疯癫癫的道路。但疯疯癫癫,并非醉生梦死;相反,正儿八经地活着,恰恰是在原地重复,是醉生梦死。这世界上到处是醉生梦死的面孔,却很少疯癫的笑容。疯癫,在日常中疯癫,其实是寻找的旅途:希望在另外一侧找到信仰。
  貌似放浪的外表下有认真的心无处安放。到《达摩流浪者》,另一侧的信仰已经找到,那就是《金刚经》和寒山。这本小说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也许特别有趣,因为可以读到嬉皮士如何理解《金刚经》和寒山,如何从中找到治愈的力量。
  《达摩流浪者》的主人公贾菲·赖德说到他为何喜欢佛教和寒山:“对性毫无成见的态度,正是我喜欢东方宗教的原因之一。我注意到,印第安人也经常持这种态度……你们知道吗,当我还住在俄勒冈,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的时候,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是个美国人,因为美国的中产阶级理想,对性的压抑态度,还有为根除一切人性价值而设的报刊审查制度,全都让我深恶痛绝。后来,接触过佛教以后,我就想,我会被生为美国人,是因为我在无数年前的前一辈子里犯了错、造了孽。为了赎罪,我才会被生在这个没有任何有趣的人和没有任何信仰(特别是对自由的信仰)的地方。”
  贾菲眼中的寒山:“寒山子是一个中国的士人,他由于厌倦了城市和这个世界,所以躲到深山去隐居。”“在那个时代,你是可以干这种事的。他住在离一座佛寺不远的一个山洞里,唯一的人类朋友是一个有趣的禅疯子,名叫拾得。拾得的工作就是在寺门外扫地。”“寒山子是个诗人,是个山居者,是个矢志通过打坐来参透万事万物本质的人,而且又是个素食主义者……我景仰寒山子,还有就是他过的是一种孤独、纯粹和忠于自己的生活。”
  这个贾菲的原型是凯鲁亚克的朋友、著名诗人盖瑞·史耐德。盖瑞·史耐德并非美国最早翻译寒山诗歌的人,最早翻译寒山诗歌的是阿瑟·魏雷,他于1954年发表《寒山诗二十七首》。史耐德1958年才出版《寒山诗二十四首》,但史耐德的译作影响巨大,很多美国人是从他翻译的诗歌里和寒山相遇的。为什么呢?史耐德不仅是翻译,而且创造了一个寒山。1953年,史耐德去日本看画展,一幅画吸引了他。那幅画画了一个衣衫褴褛、长发飞扬、在风里大笑的人,他手握着一个卷轴,立在山中的一个高岩上。这个人就是寒山。因为这个形象,史耐德觉得自己和寒山心心相印。
  史耐德在译本的前言里写道:“寒山以他所住的地方命名,他是一个山野狂人,是中国古代一个衣衫褴褛的隐士。当他说到寒山时,他指的是他自己、他的家和他的心境……今天,你有时候会在美国贫民区的街道上、果园里、流浪汉的聚居处和伐木工人的营地,和他们这类人不期而遇。”
  不论是20世纪50年代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嬉皮士,还是现在的美国年轻人,寒山都是一个自由的符号,代表着自由的生活方式、自由的心境。人不一定非要在成败得失、是是非非、功名利禄里打转,人可以在社会习惯之外,走一条自己的路,去探索去体验生命本身的无限可能。这是凯鲁亚克、史耐德等美国小说家、诗人透过寒山这个形象所要传达的信息,也是他们赋予疯癫这种行为的精神色彩:在这个虚伪的循规蹈矩的社会里,疯疯癫癫的不正经,会把我们带到另一种跃动的清新的充满创造力的生活里。而创造,才会因活着变得有趣。
  ……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