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搭讪的动机是为了认识女孩子,但搭讪的结果可能是认识了自己。《全民情敌》史上潮交友秘籍。

内容简介

  

  近在Blog里报道了很多次关于搭讪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春天到了”。而我个人的思路是这样的:我觉得网络搭讪学小组的出现,是日本电车男在中国的遥远回声。在网络上,超过文化、种族、宗教的共同热点很少,像PS小胖那样的事情好多年才会发生一次。它不需要语言文字,但是人人都看的懂,而且看了大笑。除此而外,各个国家地区的网络热点是不同的。在某国某地的网络热点,要想在另外一个国度和地区成为热点,一定需要某种变换,简单的复制和拷贝很难达到相同的效果。

  我曾经持续追踪过台湾地区的网络热点,把它和大陆网络热点做比较。尽管台湾和大陆文化背景类似,而且人种也没有差别。但是很少看到两边的热榜上有什么重合。

作者简介

  魔鬼资询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游荡于北京大街,2007年底在豆瓣的搭讪学小组记录自己十余年的搭讪经历,受到众多闷骚男女追捧,2008年初在北京街头成立魔鬼搭讪班,从此以教人搭讪心仪异性为生。

精彩书评

  

  话多的人是不聪明的人,在一个演说家和一个拍卖人之间,几乎没有区别。

  ——纪伯伦(黎巴嫩)《沙与沫》
  

  思想麻醉的力量远不如言语那么强。一个人话说多了,会对自己的话信以为真。 

  ——巴尔扎克(法)《幻灭》
  

  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这是难又是很好的。

  ——弗·培根(英)《人生论·论礼貌》

目录

第一章 有关搭讪

1.为什么要搭讪

2.搭讪:挑战中国男人的原罪情结

3.搭讪:寻求自我的充分表达

4.搭讪:与陌生人交往的一门艺术

5.搭讪:都市里的身心灵拓展训练

6.关于把妹达人(PUA)

7.检验一下你的"泡妞"理论

8.对待女性的两种交往态度

9."了解女性"与"女性的不可了解"

10.与一个熟女关于搭讪的对话

11.搭讪的边界:对搭讪的伦理思考

第二章 看哪,这些搭讪犯

1.第一次搭讪的心理过程

2.人之初,性本讪

3.第一次和搭讪的女孩约会

4.绝处逢生的四次搭讪

5.螳螂一号捕蝉,螳螂二号在后

6.最机智的一次搭讪

7.最神奇的搭讪--两次搭讪了同一个人

8.最八卦的搭讪--一辆酸富康拉了四个中华小姐

9.我帮哥们去网搭

10.完美搭讪日:5月4日在北大

11.开车搭讪的舂夏秋冬

12.广州搭讪饭

13.深圳与女模搭讪

14.别搭讪正在工作的人

15.一次有趣的搭讪

16.失败是成功之妻:第一次搭讪培硼

17.西单图书大厦的搭讪四壮士

18.西单77街商场的搭讪实战培训

19.一次如音乐般美妙的搭讪

20.心动不如行动--羞涩男的处女搭

21.搭讪犯遭遇推销员

22.被拒情况之种种

第三章 搭讪技巧

1.魔鬼搭讪学的八字理念

2.搭讪犯快速入门指南

3.搭讪犯的四个阶段

……

精彩书摘

  为什么要搭讪

  我经常想象自己生活在各种各样已经被习惯的束缚之中。如果能够突然摆脱其中之一,当然会是美妙的体验。比如脱离地心引力,比如隐形,等等等等。搭讪就是一种对人际关系束缚的摆脱,它的魅力对我来说恰恰在于它在当前社会习俗下的不正常,如果将来有一天大家都随便跟陌生人说话,说不定我还得社交厌倦症呢。

  每当一个美女在身边经过,在欲望被勾起的同时我也会感到心里冒出一座监狱。如果我上前跟她搭讪,会被抓起来吗?不会。会被罚款吗?也不会。会被嘲笑吗?甚至都不一定。可我就是感到一种力量阻止着自己,这就是心里的那座监狱,每每一意识到这里,我就有一股无名的怒火,觉得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而是教化下的一大傻逼。其实,只要我说一声“HI”,这座监狱就土崩瓦解了,就是这么简单,也就是这么不容易。一定要是个最纯粹的“HI”,也可以翻译成其他的中文,但一定不能躲躲闪闪、遮遮掩掩,就是要让对方明确知道我这是在搭讪呢,不是问路的,也不是安利的。那些所谓的精彩开场白都是扯淡,越淳朴的才越表现出你的勇气,越简单的才越表现出你的自然,没有勇气没有自然的所谓精彩其实就是另一种乞讨。

  经过大量的实践,我发现,同样的话、同样的情境,却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所以我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开场白什么所谓技巧了,有总结的功夫还不如多搭几个昵。其实不管你怎么钻研理论,成功率也就是在1%的幅度变动,还不如把基数增大更有意义。

  有时候也会冒出这样的想怯:有上街搭讪的功夫为什么不去多挣点钱,出人头地了自然会有美女投怀送抱。这是嫖客的原始思维,我承认确实也存在于我的集体无意识里。但我不太愿意接受,也许将来我老了,不再是个健康有蓬勃生命力的男人的时候也许会考虑这么干,但现在绝不!

  ……

前言/序言

  最近在B10g里报道了很多次关于搭讪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春天到了"。.而我个人的思路是这样的:我觉得网络搭讪学小组的出现,是日本电车男在中国的遥远回声。在网络上,超越文化、种族、宗教的共同热点很少,像PS小胖那样的事情好多年才会发生一次。它不需要语言文字,但是人人都看的懂,而且看了大笑。除此而外,各个国家地区的网络热点是不同的。在某国某地的网络热点,要想在另外一个国度和地区成为热点,一定需要某种变换,简单的复制和拷贝很难达到相同的效果。

  我曾经持续追踪过台湾地区的网络热点,把它和大陆网络热点做比较。尽管台湾和大陆文化背景类似,而且人种也没有差别。但是很少看到两边的热榜上有什么重合。

  日本电车男是一个经典的网络案例,它的经典之处在于背景设定是跨文化的:

  1.所有国家的网虫都有不同程度的自闭。

  2.对于异性的渴慕和胆怯是人之常情。

  3.帮助他人是人类普遍的道德观点。

  4.窥探隐私是人类共有的好奇心。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