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统和本正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初作出决定,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文学界和文化界的精兵强将,创作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对形象化地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公民的历史文化普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同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项原创的纪实体文学工程,预计出版120部左右。编委会与各方专家反复会商,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在作者选择上,我们采取专家推荐、主动约请及社会选拔的方式,选择有文史功底、有创作实绩并有较大社会影响,能胜任繁重的实地采访、文献查阅及长篇创作任务,擅长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创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严禁抄袭;作家对传主要有客观的价值判断和对人物精神概括与提升的独到心得,要有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新传水平应当高于已有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
  为了保证丛书的高品质,我们聘请了学有专长、卓有成就的史学和文学专家,对书稿的文史真伪、价值取向、人物刻画和文学表现等方面总体把关,并建立了严格的论证机制,从传主的选择、作者的认定、写作大纲论证、书稿专项审定直至编辑、出版等,层层论证把关,力图使丛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杰出文化人物精神之目的。丛书的封面设计,以中国历史长河为概念,取层层历史文化积淀与源远流长的宏大意象,采用各个历史时期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雅致温润的色条进行表达,意蕴深厚,庄重大气。内文的版式设计也尽可能做到精致、别具美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百位文化名人就是杰出代表。他们的灿烂人生就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华魂魄。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定成为我们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感谢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及专家们,更要感谢作者们呕心沥血的创作。由于该丛书工程浩大,人数众多,时间绵延较长,疏漏在所难免,期待各界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作者简介

  陈飞,男,1957年生,江苏睢宁人。文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唐代试策考述》《孟子素描》《唐太宗》《唐宋世情》《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合著)等著作,主编有《中国历代笔记小说故事丛书》《回读百年——20世纪中国社会人文论争》《新文学》等,另有《文学与文人——论金圣叹及其他》《文学与制度——唐代试策及其他考述》等论文集。

精彩书评

  ★作者通过缜密考证,以活跃想象和生动文笔,展现了金圣叹在苦难中发奋抗争的一生,凸显其借文学评点“同民心而出治道”的理想追求与透辟精微的艺术分析。传主含冤被害赍志以殁的人生悲剧,令人感慨欷献。
  ——文学作家陶文鹏
  
  ★才华横溢的大才子,一生未曾入仕,也没有从事其他写作,全部生命都用于评点“才子书”。上起《周易》《左传》,下至当代名篇,可谓“评点人生”,跨越千秋,使人一叹。金圣叹评点古今之书的同时,也在横议世道人情,洞幽烛微,痛快淋漓,褒贬抑扬,爱憎鲜明,可谓明辨千秋,功在万代,令人又叹。千秋功罪,谁与评说?《千秋一叹:金圣叹传》通过严谨的考证、细致的辨析,以及晓畅灵活的叙事,发掘了金圣叹大量人所未知的事迹,揭示出其心灵深处的种种隐秘,让人再叹也。
  ——文学作家张水舟

目录

序章/才子酒楼度元宵
师生重读金圣叹
第一章/老实人揭秘金家难
小女子解说玉带钩
第二章/眷属凋伤情重驴马
池塘春草感怀弟兄
第三章/姑苏城孤儿投亲
寒山寺少年受戒
第四章/平生志业托水浒
满怀心曲付儿郎
第五章/泐师示现阴阳界
美女魂归无叶堂
第六章/闻声感心泪洒今古
如梦似幻情寄西厢
第七章/春来亲友传喜讯
病起父子说唐诗
第八章/贪官做成血腥案
秀才魂断江宁城
第九章/流水亭中说生死
风雨过后思峨眉
附录一/金圣叹大事年表
附录二/主要征引书目
后记/缘结圣叹

精彩书摘

  《千秋一叹:金圣叹传》:
  三耳生若有所悟。
  “其实,圣叹这样的奇才,干载难逢!世人何曾见过?没见过,就会疑怪;疑怪,就会指骂。也有人明知圣叹是个奇才,但自愧不如,便羡慕嫉妒恨,于是举世皆骂圣叹。”徐增越说越激动,仰天长叹道,“我曾为此而抱怨老天,为何要生出如此奇特的圣叹而让人指骂?也曾责怪圣叹,为何要生于如今世道而遭人指骂?若是生于三千年前,境遇必将不同。”
  徐增稍作平息,又说:“我时常想,上天既生其人,必有其人的用处,岂能只是供人指骂的?不过,圣叹也会骂人,他曾说:我是佛门一条狗,专咬那些恶俗之徒,所以恶俗之徒不敢靠近我。而我所亲近的,是那些精微、澹泊、好学、深思之人。正所谓不来者,请都请不来;已来者,赶都赶不走。能与这些入朝夕相守,哪怕只有一二人,我便可以春眠听画看声去了。实际上,很多追随圣叹的人,原先都曾视圣叹如仇敌。这样看来,那些不骂圣叹的人,反倒和圣叹没缘分了;而骂圣叹的人,反倒和圣叹大有缘分。我想,大概说圣叹前世积善特别深厚,故今生的缘分也特别广大。现在称赞圣叹的人,正是以前骂过圣叹的人;而现在大骂圣叹的人,必然是将来大赞圣叹的人。”
  徐增看看三耳生,笑道:“其实,我是唯恐你不骂圣叹,才问你可曾骂过圣叹的啊!”
  三耳生点点头,又有些不解,问:“那么,有没有从未骂过圣叹而又特别喜爱圣叹的人呢?”
  “有啊!”徐增说,“我的朋友龙门子,就是一个。他在我这看了《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后说:‘我若见了这位金圣叹,一定和他行八拜之礼。先四拜,表达我平日对他的仰慕;后四拜,表达我对他书的敬佩!’”
  三耳生又问:“有没有一直骂圣叹而又不愿见圣叹的人?”
  “应该有。”徐增说,“不过,谁能保证此人以后不会去见圣叹呢?”
  三耳生想想,自语道:“也是啊!这么说,我现在可以去见圣叹了?”
  徐增说:“只怕你见到的不是圣叹,而是又一个三耳生。”
  “此话怎讲?”三耳生有些不解。
  徐增并不直接回答,口中念道:“‘有我’则旧,‘无我’则新。你若‘无我’,他那便无你;那便无你,是已见你。”
  “啊——”三耳生若有所悟,又问,“在哪里见圣叹?”
  徐增睁大眼睛,山下四周看了一遍,无限神往地说:“不是在唱经堂,而是在三干大干世界。如在眼前,桃花如此红,李花如此白,山如此青,水如此绿,光如此放,声如此响……圣叹无处不在,无处不可见圣叹。”徐增像是进入沉醉状态,表情痴然,说:“我在清晨仰望锦帐,看到圣叹就在帐顶;我在黄昏回顾壁影,看到圣叹就在灯影间;我在梁溪柳岸见一艳妆少妇,那少妇便是圣叹;我曾在灵岩寺中听古塔鸟鸣,那鸟声便是圣叹;吹过的风,流动的水,移动的光阴,爬行的虫蚁……一切的一切,无非圣叹。”
  三耳生听到这里,矍然而起,向徐增郑重施礼,说:“多谢先生启悟!如此说来,我早已见过圣叹先生了!五年来,我修行菩贤法门,所见在在处处,都是菩萨;如今我又知道,在在处处,都是圣叹啊!”
  徐增点点头,赞许道:“不仅你见过圣叹,圣叹也早就见过你了!”又问:“还要我来引见吗?”
  三耳生笑了,徐增也大笑起来。
  ……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