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苏东坡是宋代文坛、诗苑、词林、艺丛耀眼而又绚丽的明星。
  他嫉恶如仇、敢惩官吏、怒斩恶僧、智擒顽匪,却又爱民怜农,释放死囚,拦洪保城,为民直言。虽遭政敌陷害身陷牢灾,又在漫长贬道上历经磨难,却依然故我。
  苏东坡的粉丝团队从帝王将相、外国使节、士人学子、和尚道士到种田的耕者、纺纱的织娘、捕鱼的渔夫、砍柴的樵夫以及贩夫走卒,可谓数不胜数,尤以女性粉丝执着。她们中有被俘虏了芳心的王弗,削发为尼的琴操,披肩题诗的李琪,还有被他解救的无助官妓,为他献曲的神秘贵妇,以及因暗恋于他触槐而死的春娘,和非他不嫁的少女超超……十二岁的王朝云成了他的红粉知己,伴随他走完自己的人生,至死不悔!
  《苏东坡别传》以苏东坡生平为轴线,将史实、轶闻、逸事兼收并蓄,钩沉轶事,情节曲折,以流畅的文字,风趣的笔调,刻出了一个另类的、也是人们心目中的那位可信、可亲、可敬、可爱的苏东坡。

作者简介

  刘敬堂(1937-),笔名崂子,青岛人。1957年毕业于中国第五海校水雷兵科。先后当过水兵、文书、文化教员、海军青岛文艺办公室编辑、文化部文艺助理员、宣传部宣传干事。1988年任湖北省鄂州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鄂州文艺》主编,湖北省作协理事,鄂州市作协主席。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从1957年开始,先后在多家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其中,短篇小说《迷路》获全国短篇文学一等奖;散文《春满鄂城》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著有散文集《海之恋》:短篇小说集《海之心》;中篇小说集《野人之谜》;著有(合著)长篇小说:《愿得一人心,自首不相离——柳如是传》《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传》《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传》《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传》《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吴都遗恨》《谋杀康有为》。

目录

第一章写了三个字,就赢得少女芳心
第二章一篇杜撰的文章,令天下人倾倒
第三章山魈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旅伴
第四章老禅师圆寂之前,将化金方送给了他
第五章王弗驾鹤西去了
第六章几副楹联,就让外国使臣甘拜下风
第七章宴会上,有位十二岁的歌妓
第八章填了一首《贺新凉》,解救了一位风尘女子
第九章苏小妹征诗招婿是假的,琴操剃度为尼却是真的
第十章一份天下独一无二的死刑判决书
第十一章窗前站着西子倩影
第十二章出城猎野兔,终于擒获了“何四两”
第十三章黄河大决口,徐州城固若金汤
第十四章抗洪功臣转眼成了阶下之囚
第十五章在乌鸦的聒噪声中走进地狱之门
第十六章乌史台和紫禁城,进行着绞杀和营救
第十七章初贬黄州,便有了“东坡居士”的名号
第十八章海棠诗会、百年老梅以及“潜逃的罪犯”
第十九章痴情的超超注定是悲剧角色
第二十章一进京城,就看到了华灯下的刀光剑影
第二十一章为了看到君王的模样,举子竟成了和尚
第二十二章治湖筑堤,筑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第二十三章惠州有一位“散花天女”,香火不断
第二十四章情满桄榔庵
第二十五章巨星陨落
后记

精彩书摘

  《苏东坡别传》:
  觉悟大师连声称赞:“好字、好字,笔力遒劲,笔锋明快,如龙跃蛇舞!明天老衲就去请刻石的行家里手刻在石壁上!这可是连鳌山的镇山之宝啊!”
  随后,他又领着大家去登小昆岭、游仙人台、看罗汉竹。大家纷纷赞叹栖云寺的清静和连鳌山的景致,觉悟大师笑着说道:“说到禅寺,栖云寺远不及青神县的中岩寺,连鳌山的景致更不及中岩山的景致。”
  “真的吗?”大家有些不太相信。
  “你们去了,就知道了。”说到这里,觉悟大师朝苏轼看了看,说道:“中岩寺的主持迟悟大师,是老衲的师弟。中岩山上还有一所中岩书院,乡贡王方在书院执教,蜀中名士贤达们常去那里切磋学问。现在天色已晚,诸位可在贫寺歇息,老衲可给迟悟大师写一封信,他自会安排的。”
  大家听了,都十分高兴。第二天一大早,大家便出发了。不足一个时辰,程正辅便以家中有事为由,匆匆下山了,苏轼知道他害怕山路难行,又对吃斋饭、宿古刹没有什么兴趣,却喜爱涉足市井酒肆!他提前离开也好,免得败坏了大家的兴头!
  青神县在岷江之滨,境内风景奇佳,而中岩山又是佳景中的佳景。那里古刹众多,奇岩无数,石岩上又刻有众多造像,令人目不暇接。山路上游客络绎不绝,当他们走到中岩寺的山门时,一位身穿青布长衫的中年男子走到他们跟前,问道:“请问,哪位是眉山的苏轼公子?”
  苏轼觉得奇怪,连忙说道:“在下就是,请问你是——”
  中年男子连忙施礼,说道:“敝人王继,是奉命在这里迎候苏公子一行去中岩书院的。”
  苏轼并不认识他,再说,他怎么知道他们要去中岩书院的?苏轼问道:“能见到中岩寺的迟悟大师吗?”
  王继抿嘴一笑,说道:“公子到了那里,就知道了。”说完,领着他们沿着一条左拐右绕的山路向前走去。
  约莫走了一个时辰,来到了一口水潭旁边,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缓缓地游动着,水潭旁边聚集着不少游人,不时地在议论着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在这里干什么?
  王继指着人群中的一位清瘦男子,悄声对苏轼说道:“那位就是中岩书院的王方先生。”又指着旁边的一位身披袈裟、银须垂胸的僧人说道,“他就是迟悟大师。”说完,走到王方跟前,低声向他说了一会儿。王方听了,朝远处的苏轼看了看,微微点了点头。
  这时,迟悟大师站了起来,朝众人挥了挥手,指着水潭说道:“诸位,中岩山的这个水潭,潭水经年不枯,潭中鱼儿似懂人性,人若击水,鱼儿便会游过来与人周施,是中岩山的一种奇趣。遗憾的是,此潭虽好,却一直没有命名。为此,中岩书院的王方先生广征潭名,如今已有月余,但仍未征得中意之名。今日再次征名,有题名者,请来领取纸笔,将潭名写在纸上即可!”
  他刚刚说完,人们便纷纷向前涌去,在案桌上书写起来。
  有人看到潭中的鱼儿跳出了水面,便写下了“鱼跃池”三字。
  有人看见鱼儿在潭水中悠然地游来游去,便写了“鱼游池”三字。
  家定国按捺不住了,他见一片树叶被风吹进了水潭,惹得一群鱼儿纷纷追逐,搅得水花飞溅,十分有趣,便提出笔来,写下“鱼乐池”。
  苏轼站在潭边,似乎对征名不感兴趣,他的兴趣都集中在那些可爱的鱼儿身上了。他轻轻拍了拍手,潭中的鱼儿便纷纷游了过来,水面上搅起了细碎的水花,好像在争着向他打招呼,他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这时,王方和迟悟大师耳语了一会儿,又向王继使了个眼神。王继会意,便悄悄走到苏轼跟前,说道:“苏公子,你也为鱼潭取个名吧!”
  苏轼抬起头来看了看,见王方和迟悟大师正在望着自己,苏辙和家氏兄弟也在身边催促他。于是,他朝那些可爱的鱼儿挥了挥手,自言自语地说道:“去吧,都去吧!”那些鱼儿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便纷纷游走了。他心中一动,便大步走到案桌跟前,提起笔来,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唤鱼池”三个大字。
  迟悟大师当即宣布:“此次征名,先后得名八十六个,待最终选定之后,即可揭晓。”说完,便收起全部征名,和王方去了中岩书院。
  其实,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也是一个温馨而又浪漫的阴谋,幕后的策划者,就是王方和迟悟大师!
  原来,王家有女初长成,芳名王弗,比苏轼小三岁,不但人长得亭亭玉立,而且秀外慧中、知书达礼,一直随父亲在书院中读书。王弗早就听说了才子苏轼的一些故事,只是不曾见过。有一天,来访的迟悟大师向她展示了苏轼写的一篇《黠鼠赋》,问她:“此赋写得如何?”
  王弗连声称赞。
  迟悟又问:“想不想见见这位蜀中才子?”
  ……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