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传(珍藏版)》
献给所有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你我她
无论日子有多少琐碎,依然为心灵留出空间的你我他
从初中到熟龄,林徽因、三毛、赫本……她们始终是我们心中的美好存在

内容简介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传(珍藏版)》她从人间四月天走来,宛若白莲,顾盼生辉。她是林徽因,游走在《再别康桥》的诗句里,穿梭在古建筑的名词间,换得一世情缘、三世爱恋、千篇赞颂。无论岁月静好,还是时代激荡,她始终面不改色,优雅前行,用蕙质兰心,照亮一方天地。她是诗人徐志摩的痴恋,是建筑师梁思成的贤妻,是学者金岳霖的挚爱。她的诗句优美灵动,她的建筑成就斐然。她是女人心中渴望成为的范本,是男人眼中的完美女神。

作者简介

朱云乔
,青年作家,已出版图书《撒哈拉的眼泪:三毛传》《杨绛的人生智慧(珍藏纪念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传》

目录

第一章 翻阅时光:轻轻走来的江南女子 
莲开六月002
墨香里的哀愁009
东方遇见西方016
雾朦胧,情萌动023
第二章 粉红心事: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像写诗一样去恋爱032
康桥一梦039
烟火消散的瞬间046
你也在这里051
第三章 患难真心: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逢
人生的漫漫黑夜081
马尼浦王的女儿067
执手他乡074
坚定爱情坐标060
第四章 红袖添香:爱是崇高的语言
是爱,是暖090
长长的答案097
脚步停驻109
游历欧洲古建筑103
第五章 白山黑水:青春不只是一场盛宴
黑土地芳踪116
一生至痛的时刻122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129
永远的蓝颜知己135
第六章 落花无言:突如其来的命运悲歌
诗人乘风去142
梦中相顾无言148
你是人间四月天154
钟爱一生160
第七章 时代旋涡:俯瞰人生的缪斯
心向自由166
古迹的现代追问172
激荡岁月里178
与时间赛跑183
第八章 美丽绝唱:一身诗意千寻瀑
聚散两依依190
彩云之南197
雪后残酷的寒流203
最后的沙龙209
后 记215

精彩书摘

最后的沙龙

离开重庆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去了昆明,见到了许多的好友。有金岳霖和家中用人的照应,梁思成也放心了许多。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之后,梁思成带着林徽因回到了北京,那个让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离乡十年,一切已经不同,战后的北京城有些熟悉,也有些陌生,一切恍如隔世。

1946年,梁思成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梁家搬入了清华大学的教授楼。梁思成被学校外派交流学习的时候,林徽因便代他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将家中的书籍与学生们分享,并组织一些人成立工作组,承接一些设计,并用赚来的钱为贫困的学生们购买文具等用具,学生们都非常敬爱这位可亲的教授夫人。

1947年,远在国外的梁思成接到消息,林徽因的肺病炎症已到晚期,病毒入肾,需要手术,他匆匆赶回北京,陪伴在林徽因的身边。手术后,林徽因恢复得不错,很快就出了院,住回了自己的家中。有空的时候,她便开始将抗战时的作品进行整理,不为别的,只为不让自己闲下来。

回到北京后,梁家仍然是好友们聚会的中心,金岳霖、陈岱孙、张奚若夫妇、周培源夫妇等人常常会聚在梁家喝茶谈天,他们谈及的话题十分广泛,每个人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每个人都耐心地倾听其他人的发言,气氛和谐而融洽。有时,聚会中也会加入一些年轻人,他们的加入,为聚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聚会增添了许多青春的活力。成为梁思成第二任夫人的林洙也是在那个时候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中。

1948年3月31日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婚20周年的纪念日,他们向关系要好的朋友们发了邀请,请他们同来清华园参加庆祝会。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20年过去了,再冰已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从诫也已经长成一个精神的小伙子了。好友们欢聚一堂,无不羡慕他们俩的恩爱,无不感叹岁月的匆匆。

1949年,林徽因的身体有些好转,于是她也接受了清华大学的邀请,担任了市镇设计的教授。回到熟悉的讲台,面对不一样的学生,她从容不迫地讲解着人与建筑,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哪些必要的关系,讲解着市镇建设对人们的生活起着哪些重要的作用。那些她一路上的见闻、感悟,此时都成了她授课的素材,她运用文学性的语言,将那些经历向学生们娓娓道来,听得学生们都入了迷。

同年,梁思成受中央领导的委托负责北京城区建设,之后,梁家的聚会中又多了一些来自外地的青年建筑学家。陈占祥、程应诠、朱畅中、胡允敬、汪国瑜、戴念慈等人都是这时与梁家熟悉起来的。茶会渐渐变成了讨论会,所有人的话题都围绕着对新北京的规划展开,并且一开始就停不下来。林徽因自然是讨论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当她站在中央,向大家讲述着各种有关城市布局的类型,表达着城市建筑应该充满思想性、伦理性和感情色彩时,大家都被她的学识和见解折服了。

多年研究让林徽因对古建筑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对她而言,那些建筑早已有了灵魂,是一座城市的象征,也是中华古代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她提议,在重建时保留那些古城墙,将它们改造成为公园,并将北京的名胜古迹用一条主要的线路串联起来,让整个城市成为一个大型公园。为了建设新的北京城,林徽因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她甚至常常熬夜翻译国外的资料,只为能够将最先进的理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

1949年7月10日,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到3个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向全国公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的启示。梁思成和林徽因接到了这项任务后,便带领清华大学的小组成员,没日没夜地进行起国徽设计来。考虑到民族历史、国家特征等元素,林徽因最后设计出了由麦穗、红绶带、齿轮、天安门立面图、五星五种元素组成的国徽图案。巨大的工作量让她的身体超出了负荷,她却全然不觉。直到设计完成的那一天,林徽因终于因为过度劳累病倒了,梁思成也病了,他们二人只得派朱秘书代他们去参加评选会议。林徽因的设计当选了,这对她而言是莫大的荣耀。应邀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时,她激动地坐在台上,说不出一句话来。

1954年的夏天,林徽因住进了同仁医院。医院里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对她都非常尊敬,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病人既是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和诗人。或许因为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躺在病床上,50岁的林徽因时常会追忆起过去的一些事情,她会想起少女时代的自己,那充满梦幻和浪漫色彩的自己,想起这样的自己竟然爱上了一个木讷、不善言谈的“傻小子”,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他。她会想起自己年少时那些梦、那些美丽的诗句,如梦如幻,如今却怎样都写不出来了。她会想起自己自从爱上建筑,选择了这样一个不属于女子的专业,便注定了一生要走不寻常的路。

梁思成时常来看她,陪她聊天,有时也会讲一些小时候在日本生活的事情。无论他讲什么,林徽因都会饶有兴趣地听,看到林徽因听得入神的表情,他喜悦,也担心。他不想失去这个女人,不想从此一个人度过余生,可他却无能为力,除了让她开心一些,他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他拉起她的手,向她传递着自己的爱和支持,林徽因是感受得到的,她想用力握住这只手,却没有足够的力气。

1955年春节前夕,梁思成也因病住院了,就住在林徽因的隔壁。一墙之隔,却不得相见,这是最让梁思成心忧的事情。身体稍稍康复,他便马上来到林徽因的病房,轻轻地握住她的手,讲那些她喜欢听的事情。只要能够看到她的微笑,他便心满意足了。

3月,林徽因突然陷入昏迷,医护人员不停地出入她的病房,所有人都在与死神赛跑,尽力地抢救她的生命。由于林徽因的身体过于虚弱,医生对她进行了暂时的隔离,禁止任何外人探视,以免影响她休息。那些日子里,除了梁思成可以走进病房,坐在她的身边,她的所有朋友都只能隔着病房的门匆匆看一眼,便离去了。

3月31日深夜,林徽因突然听到孩子的呼唤,可是孩子们并不在身边,又怎么可能呼唤她呢?她看到白色的光笼罩在她的周身,可是当时已是深夜,病房的灯早已熄灭,又哪儿来的白色的光芒呢?她看到年轻的梁思成站在她的对面,与她开着玩笑,可是梁思成已然人到中年,又怎会有少年时的样貌呢?

林徽因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感到自己的力气被一点点抽离身体,她不想这样离开,她想再见自己深爱的人一面。她努力将自己的声音送到咽喉,却只发出了极其轻微的呼唤。护士听到她的呼唤,向她走了过来,轻声询问她有什么需要。她说,她有话要对梁思成讲,想要见一见他。夜太深,梁思成已然睡下了,考虑到林徽因和梁思成都需要休息,护士并没有答应她的请求,请她等一等。谁知,这一等,就再也没有了时间。她没有等到见爱人的最后一面,没有等到女儿即将给她的惊喜,没有等到第二天的阳光。

林徽因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再也看不见这个她热爱的世界,再也看不见那个她心爱的人。她的爱,她的热情,她的知性,她的感性,她的美……全部都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里,或许在那个世界中,她会创造出另一片美好的天地,只是身边没有了爱人的陪伴,她是否也会孤单?

4月2日,《北京日报》刊发了林徽因逝世的讣告。次日,她的家人和朋友为她举办了追悼会。这样一位传奇的女子,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如同她一贯的作风,静静的,不张扬,不锋芒。梁思成为她设计了墓碑,并于死后与她同葬一处。生亦同床,死亦同穴。

从此,世上再也不见那位女子,但她的事迹流传甚广;从此,世上再不见那朵白莲,但她的芬芳却流传人间。

后 记

世间的事总是变幻莫测,无人能说得清,它究竟因何而生,因何而灭。世间的人总是生死由命,无人能算得准,一个人究竟何时降临,何时离开。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人潮涌动的街头,一个人来了,一个人走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都不过是瞬间,有几人能万古流芳,又有几人能够长久地被人们缅怀思念。

她做到了,虽然从未有过这样的期盼,从未想过这样的结局,然而,她真的做到了。

她如一位仙子,从一片清池中走出,婷婷袅袅,步履翩然。经历了分分合合,经历了炮火喧天,经历了颠簸,经历了动乱。当她回到她所来的那个世界里时,她依然清丽,依然温柔,依然美好。

好一位林家美人,好一位凡间仙娥,好一位贤妻良母,好一位建筑名家。一个女子,若是生得美丽,并不稀奇;若是天资聪颖,也不可贵;若是贤良淑德,算不得惊天动地;若是坚韧有余,也最多得人敬佩。而她,却集世间所有光华于一身,这怎能令人不为之惊叹,不为之动心?

多少人为她动心,却只敢远观,不知如何靠近;多少人为她倾心,却一见她面,便自觉低了几等。即使她不曾流露出半分高傲、半分冷漠,仍让人不由心生敬意;即使她不曾扭捏羞涩,故作娇弱,仍让人对她爱怜有加。

无论何时见她,她总是大方的、端庄的、自然的。她的眼神中,始终是那种淡定,又不时藏着点调皮。她的出现,为多少陋室华宇增添了光彩,为多少古板人物增添了灵性。难怪梁思成爱了她一生,守了她一世,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她的离去,令世间多少人叹惜,又令多少人悲戚。然而她还是走了,就那样离开了,没有留下一句话。她的名字永远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记在了中国建筑史册里,永远被后人缅怀和爱戴。

前言/序言

序言

历史是深不可测的黑匣子,装了生生世世的爱慕与离别、快乐与忧愁。总有人喜欢在其中捡拾故事的残片,温暖的、遗憾的、残酷的、撕裂的……借着昨日的温度,来复苏今世的记忆。
江南的阳光里,走来一位少女。眉眼温柔,嘴角倔强,柔和的光线里,她笑靥如花,青色襦裙闪动着细碎的光芒,表情生动得像音符在跳跃。
她是林徽因,是天生丽质的绝代名媛,是跨越时代的旷世才女,是娇柔旖旎的一方佳人,更是千万男子的一个梦。
秀美的杭州给了她清雅的容貌与灵动的气质。年少时,她的聪敏、她的优雅,使得她举手投足间充满了魅力,让人不由自主地羡慕与喜欢。几十年之后,当年一同玩耍读书的堂姐妹们还能够细致描绘出她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可见她是如何令人倾倒。
豆蔻年华,裙下之臣比比皆是。他们不止爱她美丽的容颜,更爱她恬静的性格、高雅的气质、聪慧的才思、高傲的风骨。
她被爱包围着,却从未丧失判断与理智。她没有选择璀璨的烟火,最终执起一双温柔手,走进幸福围城。
“一代才女”的美誉,并非虚传。结婚后,她的沙龙里依旧不乏才子俊秀。才与貌,已难双全,再加上旷世的智慧,她就像是明亮的星星,无论何时,都吸引着无数崇拜的眼睛。她的客厅里,弥漫着“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芬芳空气。
没有人的生命是永恒的暖色。在时代的变迁里,她同样面对过苦难。质疑、羁旅、孤城、贫穷、病榻、迟暮,光鲜亮丽的光影背后,她吞咽过千般滋味。只是聪明如她,懂得平静面对,小心安放。
1955年4月1日,斯人离去,她将自己永远定格在了人间四月天。有人慨叹,红颜早逝。我却觉得,她连死亡都选择了完美。
那时,时代的阴云还没有降临在她的家庭里,她的生活尚未被撕碎,她仍旧拥有醉人的容颜和无数的关爱,可以在从容间完美地告别人世。
费正清说:“林徽因就像一团带电的云,裹挟着空气中的电流,放射着耀眼的火花。”她并非不食烟火,而是游刃有余地行走在红尘中,成为美,成为暖,成为爱与赞颂的对象。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