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洪秀全由一名落魄书生,为何会揭竿而起反抗大清?太平天国前期进攻势如破竹,与大清呈分庭抗礼之势,为何最终功亏一篑,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读懂了洪秀全,就读懂了大半个晚清。

作者简介

张晓珉,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多年来在《今古传奇》《看历史》等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作品有《大明神算师:刘伯温》《曾国藩成功的秘密》《胡雪岩经商的智慧》《宋朝果然很有料》《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等。

目录

第一章我本盛世一良民/1
潜“龙”在渊/1
重新选择/3
真正的“重新选择”/5

第二章开始创教/9
一个厚道的人/9
飞“龙”在天/12
“砸甘王庙”事件/14
造反进行时/16

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19
正式起义/19
战争也可以变成喜剧/23
三大窘途/24
天下大乱/28

第四章中原大战/32
南王战死沙场/32
西王饮恨而终/34
太平军疯狂的扩张/37
攻克武昌/39

第五章洪秀全建国/44
进军南京/44
建国原来这么容易/50
三件“靠谱”的事情/52

第六章“一代完人”的那些事/58
我也是盛世一良民/58
曾国藩的发迹史/60
成也穆彰阿,败也穆彰阿/64
新的时代,重新开始/67

第七章最初的较量/70
岳州城的“当头棒喝”/70
靖港的“惊天之战”/73
湘江的“一心赴死”/76
长沙的“起死回生”/78
湘潭的“大获全胜”/81

第八章进击的湘军/83
惨死的“老黄忠”/83
血战田家镇/86
太平天国最强的男人/88

第九章王的对决/92
九江的王者之战/92
湘军水军之王/94
湘军的灭顶之灾/97

第十章无敌的石达开/101
新一轮的较量/101
斩首湘军的左膀右臂/104
突如其来的撤兵/108

第十一章天京事变/112
天若赐我辉煌/112
我必比天猖狂/115
天京事变/118
无奈的结局/124

第十二章第二次鸦片战争/128
莫名其妙的“第三战场”/128
战争的真正原因/131
大沽口之战/134
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城/137

第十三章新的时代/143
咸丰之死/143
慈禧的反击/146
四省总督/150
反还是不反,这是个问题/152
曾国藩的最终选择/156

第十四章太平天国新的“双子星座”/159
初生牛犊不怕虎/159
“双子星座”的威力/164
祁门之战/166
“霆军”统帅/170

第十五章安庆之战/173
安庆的重要性/173
武昌的“援军”/176
“九帅”曾国荃/178
陈玉成之死/182

第十六章梦断江南/188
我是湖南一头驴/188
读书的奇才/192
官场的奇葩/194
王有龄的那些事/198
君子与小人/201

第十七章李鸿章的那些事儿/205
上海保卫战/205
晚清第一重臣/209
淮军的诞生/212
救援上海/214

第十八章最终决战/217
大战雨花台/217
围攻天京/220
翼王的现状/223
何去何从/226

第十九章翼王赴义/230
率军入川/230
“三无”之战/232
魂断大渡河/234
成都就义/237

第二十章最后一战/241
天京城外的殊死较量/241
攻陷南京城/243
众人的结局/246
最后的一个王/248

尾声——最后的洪秀全/251

精彩书摘

  岳州城的“当头棒喝”
  咸丰四年正月二十八日(1854年2月25日),为了击退来犯的太平军,
  曾国藩在湖南衡阳誓师出征,他率领1万多士气高涨、装备精良的湘军,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地进驻了长沙城,从此拉开了与太平军作战的序幕。
  曾国藩进驻长沙时,太平军已经攻陷了岳州、湘阴和宁乡。在夺取这些城市的过程中,清军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力”,他们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将这些城市拱手让给了太平军。
  就这样,清军不战而溃之下,太平军把这三镇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三叉戟”,
  不仅狠狠地扎在长沙身上,还让湖南百姓人心惶惶。
  于是,为了解长沙之围,也为了验证一下自己部队的战斗力,曾国藩在长
  沙城仅仅停留了两天,就率领湘军出阵迎敌了,他要会一会这些让八旗和绿营闻风丧胆的太平军了。
  此次出征,曾国藩非常顺利,甚至到了“始料不及、大喜过望”的地步。
  湘军一路高唱凯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快就攻到了岳州城下。
  当时镇守岳州城的太平军守将,就是他们的元帅石祥祯。此人骁勇善战,战功显赫。
  除了将勇外,更可怕的是,石祥祯手中的兵马,有整整3万余人。如何以弱胜强,打败这支三倍于己的部队,成为留给曾国藩的一道巨大的难题。
  殊不知,正当曾国藩与谋士们绞尽脑汁想奇招的时候,前线探马来报,岳州城内三万长毛畏惧我军,他们已经撤出岳州城,开始向东面撤退了。
  得此结果后,曾国藩这叫一个高兴呀。
  真是天助我也,不费一兵一卒,曾国藩就能顺利收复岳州城。此时此刻,在曾国藩的眼里,太平军不过虚有其表、徒有其名,他们就是一群缩头乌龟。
  欣喜若狂的曾国藩立刻给咸丰皇帝上奏折,呈报自己的战功,让皇帝也高兴高兴,也让整个天下都知道自己的“威名”。随后,他命令部队马上出征,去收复岳州城。
  可见,此时的曾国藩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湘军也蔓延着一种骄傲、轻敌的思想。如果曾国藩能明白“骄兵必败”的含义,那么接下来的那场战斗,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局了。
  好在,虽然曾国藩糊涂了,但大清还是有明白人的。
  就在这个时候,长沙城内一个军事顾问认为此事有诈,他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劝他要小心谨慎。石祥祯绝非无能之辈,他主动后退,可能是一个阴谋。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真掉了一个馅饼,那也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虽然这个军事顾问的初衷,是让曾国藩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敌,要提高警惕,谨防重大的闪失。但是,这个人太不会说话了,他书写的内容,更是让人无法接受。
  原来,这个军事顾问是一个肆无忌惮、任意骂人的主儿。这哥们嘴太欠了,不会说话,他从不考虑后果,更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个军事顾问骂人的功夫,更是登峰造极、史无第二。他骂人,那真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且得理不饶人。因为这个原因,没有人喜欢他,当然也包括曾国藩。
  这次也不例外,军事顾问的这封书信,上面全是毫不掩盖、劈头盖脸的谩骂,这还不算,在军事顾问的描述中,曾国藩领兵打仗的本领,比白痴、笨蛋强不了多少。
  可想而知,被人骂成这样,如果曾国藩能忍的话,他就不是那个号称杀人如麻的“曾剃头”了。
  然而,奇迹,就这样发生了。
  原来,虽然曾国藩其痛恨这个军事顾问,还是没有治他的罪。因为在曾国藩的眼中,这个军事顾问虽然嘴欠、欠揍,但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要好好培养,未来必成大器,将成为大清帝国最耀眼的几颗星之一。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预测,完全正确。
  因为,这个嘴欠、欠揍的军事顾问的名字叫左宗棠。
  书归正传,虽然左宗棠劝他小心谨慎,但曾国藩能够接受这种意见的话,他就不是曾国藩了。最终,曾国藩放弃了左宗棠的意见,他率领湘军出征,去收复岳州城了。
  结果,曾国藩的噩梦,就此开始。
  一番急行军后,曾国藩高高兴兴来到岳州城,突然之间,岳州城外伏兵四起、喊杀震天。原来,太平军根本就没有撤退,他们在这里玩了一把伏击。
  当湘军“远道而来”后,这些太平军就开始“盛情款待”,他们从四面八方喊杀过来,瞬间就将湘军分成了两段,使其首尾不能兼顾。在这种情况下,湘军被打得狼狈不堪、溃不成军。
  就这样,湘军只能被迫撤军,他们向长沙方向溃败而逃。击退了曾国藩后,太平军依旧不依不饶,他们一路乘胜追击,重新占领了岳阳、宁乡、湘阴等地,继续对长沙形成钳制的形势。
  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之前一打就跑的太平军,他们能爆发这么惊人的战斗力呢?
  咱们不妨站在太平军的角度上,来分析一下这场战斗的布局。
  在石祥祯的眼中,虽然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顺利杀到长沙城下。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清军居然出现了一支没有见过的军队,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士气高涨,对付这种“锋芒毕露”的军队,只能智取,不能强攻。适当地退后一点,避其锋芒,让其产生骄傲之气,就可不费吹灰之力,用计谋完全胜之。
  结果,太平军的这一屈一伸,不仅重新夺回三镇,还把士气高涨的湘军打得大败。石祥祯的这一次进攻,可谓完胜。曾国藩的初战就碰上了这么一个对手,只能怪造化弄人。
  当然,在未来的战斗中,重整旗鼓的曾国藩,还是打败了石祥祯,为自己重新夺回了尊严。但是,石祥祯的弟弟,却成了曾国藩的一个心腹大患,一个一生始终无法战胜的人。
  石祥祯的这个弟弟,将是曾国藩一生最大的梦魇。
  他的这个弟弟,叫石达开。
  ……

前言/序言

  在讲述《凶猛的书生:洪秀全》的主人公和他的那些事情前,我们先讲一个不相干却又相干的故事。
  时间退回到崇祯十四年(1641年),这一年,李自成率领大军突然进攻洛阳城,洛阳守军开城投降,福王朱常洵被活捉,被起义军杀掉了。
  福王被杀的消息传到京城后,崇祯皇帝大吃一惊,随后昏厥了过去。他被吓病了,再也无法上朝了。
  一个月后,崇祯拖着重病来上朝,他对群臣哭道:“这些年来,国家一直多灾多难,外有清军屡次进犯,内有农民起义军造反,已经严重危害大明王朝的统治了。朕治理国家多年,自认为不是一个昏君,也绝不是一个懒君,但为何天灾不断?为什么上天要这么对朕呢?朕到底怎么干,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呢?”说完,崇祯忍不住哭了起来。
  看见皇帝如此伤心,群臣就开始安慰。最终,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国家变成这样,不是皇帝的问题,是天命出现了问题。如今的大明王朝,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了。”
  这四个字就是——气数已尽。
  没错,大明王朝之所以灭亡,就是死在了这四个字上。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期限的。只是,有些你看得见,有些你看不见。
  比如说,食品都有使用年限,保质期三个月,你非半年后再吃,只能拉肚子、住医院。
  食品的年限,能够看见;王朝的年限,却看不见。
  明王朝就是这样,从朱元璋建国那一刻起,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公司”早晚得破产,只不过,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破产。结果,开了276后,传
  到崇祯这一代,终于气数已尽、宣布破产。
  可见,因为“气数已尽”,所以不管崇祯怎么努力,怎么奋斗,他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明朝破产,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气数已尽,是明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真是这样吗?
  一个词形容:否。
  要知道,在《凶猛的书生:洪秀全》中,您会惊讶地看见,清朝此时此刻的处境,要比明朝困难得多。
  明朝处境再困难,也没有让清军攻陷北京城。而清朝的处境是,八国联军攻陷了紫禁城,理论上让这个国家灭亡了。
  明朝处境再困难,李自成也没有成气候。而清朝的处境是,《凶猛的书生:洪秀全》的主人公洪秀全占据了半壁江山,他成为了半个中国的皇帝,而且占据的地方,都是富饶之地。
  可见,比明朝的处境困难得多,为什么清朝没有“气数已尽”?反而“气数已尽”的,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呢?
  这,是一个什么道理?
  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其实,兴亡一直由
  人定,胜败岂能说无凭。
  是握有一手超级好牌的洪秀全,把这把牌打输了,怨得了谁?
  那么,他是怎么“打输”的呢?
  翻看这《凶猛的书生:洪秀全》,就能知道这个答案。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