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贝多芬传》中,作者怀着诗人的激情,以巧妙的构思,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受难者的形象。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痛苦:他有一个悲惨的童年,还在少年时候,便不得不忍受成人的苦难;他在青年时代,渴求爱,也怀着炽烈的爱去爱人,但在爱情上却一再失意,经历了多次令人痛苦和伤感的恋爱,终生孤独;正在创作力鼎盛时期,又患有了严重的耳疾,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失聪更沉重的打击吗?当他处于成熟时期,又不幸陷入同弟媳和侄儿的纠葛之中……然而纵使遭遇如此苦难,他依然喊出了“扼住命运喉咙”的震撼话语。贝多芬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同命运、同世界、同自己的灵魂进行斗争的雄浑宏伟的交响曲!
《莫扎特传》是一部描写莫扎特生平的艺术性传记,作者以诗意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感人的激情,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这位乐坛伟人充满传奇的一生。莫扎特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神童,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人类创造了一笔难以估量的音乐财富。这部小说在充分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写就,在总体上是实写,在细部上又是虚写,比想象丰富,比传记鲜活。它再现了莫扎特自童年直到生命的最后的艺术形象,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艺术的魅力。读者不仅能从中了解莫扎特不平凡的一生,更能得到一种审美的享受、文化的熏陶。

作者简介

作者:
费里克斯·胡赫(1884—1952)出生于德国一个文学世家,原为医生,但酷爱音乐与文学。1927年和1931年,他先后他创作了传记小说《贝多芬》第一部《贝多芬的青少年时代》和第二部《贝多芬的成熟年代》;在四十年代又完成了以莫扎特为主人公的另一部传记文学作品《莫扎特》。这两部作品使他声名显赫,先后重版多次,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他还撰有《德累斯顿随想曲》等作品。

译者:
高中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1978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德国文学研究。著有《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歌德接受史》《德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与人合著)等。翻译有歌德长篇小说《亲和力》,传记小说《贝多芬》《莫扎特》,以及《马勒——未来的同时代人》《莱辛寓言》《海涅评传》等,此外还译有茨威格、施尼茨勒、雷马克等人的作品。

精彩书评

噢,上帝啊!给我力量让我征服自己吧,什么也不能束缚我的生命。
——贝多芬

在此英勇的队伍里,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他在痛苦中间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他曾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时说道:“噢,人啊,你当自助!”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罗曼·罗兰

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且不说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恩泽。
——傅雷

在世的音乐家中,我只能拿约瑟夫·海顿来同您相比,但他没有您旋律中的那种纯净和晶莹、精湛。
——克里斯蒂安·巴赫

死亡……噢,那就意味着再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
——爱因斯坦

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但他的作品差不多整个儿只叫人快乐。他的作品是他灵魂的小影。这样,所有别的和谐都归纳到这个和谐,而且都融化在这个和谐中间。
——傅雷

目录

《贝多芬传》
第一部
贝多芬的青少年时代
第二部
贝多芬的成熟年代
作者后记

《莫扎特传》
苏醒
踏入世界的第一步
在巴黎的凯旋
伦敦
《第一诫的义务》
意大利
协会的最年轻一员
爱乐骑士
新的大主教——《卢乔·西拉》
宫廷音乐会
弗罗尼
困难的决定
《安德洛墨达》
告别萨尔茨堡
曼海姆和德国歌剧
路易丝·韦伯
分离
希望和失望
与路易丝重逢
萨尔茨堡的宫廷管风琴师
受辱被踢
一颗充满期待的心
为了德意志歌剧
两个康斯坦策
两次重要的邂逅
“神目”诱逃
访问萨尔茨堡
路易丝
埃马努埃尔·席卡内德
《费加罗的婚礼》
《唐乔瓦尼》
沉重的时刻
波茨坦之行
《女人心》
来自英国的提议
《魔笛》
灰衣使者
加冕庆典的歌剧
《安魂曲》

精彩书摘

困难的决定

沃尔夫冈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在写一部管乐六重奏,这是大主教为宴会而预订的。往常从他笔下那么迅速地涌出乐句,把谱纸填得满满的,可今天却几乎不动地方。终于,他把一首作为终曲的回旋曲完成了。但是当他从头到尾读时,他就把它从中间一撕两半,团在一起,扔到纸篓里去。他坐在钢琴前开始弹了起来:阴沉的C小调的音响,它在描述一颗受伤的心的痛苦,表达了一种无望的弃绝情绪。但是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的精神在他身上苏醒了。他刚才即兴弹奏的,正好包含一个钢琴曲乐章的素材。他开始去完成那些主题,把它们加以比较,改动了个别细小的地方,把整个乐章写了出来。这里面好像是有些独特的东西。
乐长走了进来,坐下听了一会儿。
“你在弹什么,沃尔夫冈?”
“新的东西,”他回答说,并没有中断弹奏。“也许这是一首钢琴协奏曲的中间乐章。”
“那首管乐六重奏完了吗?”
“没有。”
“可你知道,那是很急的!”
“我不喜欢。”
“沃尔夫冈!”
“我做不了!”他停止了弹奏,站了起来,走到窗户前,凝视着皑皑白雪。
“我对这永远是蓝色的天空厌倦了!”
“永远是蓝色的天空?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你真的不知道我指的是什么,亲爱的爸爸?你还记得三年前的那部G小调交响曲,它是怎样使穆夫提对我恼火吧?当时你给了我劝告,我听从了,我总是写美妙悦耳的音乐,通俗的,像您一再要求的那样,这种音乐容易入耳,可是不入心!我说的蓝色的天空就是这个意思。”
“我的好沃尔夫冈,不要把事情夸张得这么可怕!不要把你的音乐弄得比它本来的还要坏!唉,我说些什么呀!好像它是坏的似的!完全相反,它是好的,好极了!美极了!我为你感到骄傲!三年来你写了几乎上百首最好的作品!这都是些什么样的珍珠呵!想想那五部美极了的小提琴协奏曲!想想为吕措伯爵夫人写的那部钢琴协奏曲!想想那首哈夫纳小夜曲!想想那首嬉游曲!整个萨尔茨堡爱你,为你感到骄傲,难道你自己要作践自己!”
“可是这最近三年没有提高,”沃尔夫冈说,“甚至是走下坡路!唯一的G小调交响曲,——我的上帝,那时我多大了?还不到十八岁!那部唯一的G小调交响曲是我最喜爱的,比那以后的上百部作品都喜爱!我写那部交响曲时,心里就是那样感受的;我必须那样写!随后就是宫廷音乐会,大主教破口大骂,您虽然不是直截了当地附和他的意见,可也差不了多远!我呢,我在想:如果一定得这样,如果你们不愿意要别样的,那我必须把我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我只能写讨你们喜欢的。亲爱的爸爸,难道您看不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前进,否则我就要后退!您不可以继续为我的创作设置障碍,如果大主教不让步,那我就干脆离开萨尔茨堡!反正到处我都能混上饭吃!在这儿一年不过就是一百五十个古尔登罢了!”
乐长对沃尔夫冈的突然发作感到有些惊讶。“呐,沃尔夫冈,你怎么讲起出走来了!想单独一个人去闯世界,在我看来你还太年轻太没有经验了。”
“但是我不能也不愿意再这样工作下去!我必须有这样的权利,去写我想要写的,而不是写穆夫提想要的。”
“他在最近几年已经温和多了,”乐长说,“也许他本人也觉察到,他那时那样对待G小调交响曲是太过分了。在此期间你确也做了令他满意的事情。以上帝的名义,给他写这部管乐六重奏,然后就试着用一部他也许不那么喜欢的作品去稍微顶撞他一下。你刚才说你弹的能写成一部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我想告诉你的是:不久有一位著名的法国女钢琴家从巴黎来到这里,是热纳奥姆小姐;她要在宫廷演奏。你给她写一部钢琴协奏曲怎么样?若是她感到满意的话,那就会带上它,在她的音乐会上演出,这样你在世界上就出名了!”
“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在世界上出名,就像我儿童时那样!”
“因为我们那时是另一位主人,我请多少假他就给我多少假。还有,因为我还不想让你一个人去闯世界。沃尔夫冈,理智些!把管乐六重奏写完,然后写你的钢琴协奏曲!”
沃尔夫冈按父亲的劝告去做了,当他刚完成新的钢琴协奏曲时,那位异国的女钢琴家也来到了萨尔茨堡。这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少女,黑头发,蓝眼睛,活泼,热情。她首先拜访的是莫扎特一家,带来了沃尔夫冈老朋友和宠爱者格林给全家人的问候。当她对他讲,她要在德国进行一次旅行演出时,他就说,她不应当放过萨尔茨堡,因为这儿有世界上伟大的钢琴奇迹。在沃尔夫冈给她弹了点东西时,她真的感到沮丧了,并且说,如果有谁从外地来萨尔茨堡演奏,那他一定会使自己成为笑料。她对这部新的协奏曲完全入迷了。沃尔夫冈亲自指导她,直到她能完全像他所想的那样演奏自如,他才停下来。当乐长第一次听到这部协奏曲时,他的脸上露出些疑虑的表情。音乐很美,但在某些方面标新立异。大主教会说些什么呢?
这个伟大的晚上到来了。为了向这位异国的女艺术家表示尊敬,所有枝形灯都点燃起来,大主教戴的一副崭新的鬈形假发,在金碧辉煌的灯光中闪闪发亮。热纳奥姆小姐妩媚动人。当她身穿一件领口开得很低的猩红色衣服出现在演奏台上时,像有一种令人敬畏的战栗从听众中穿过:巴黎!
“热纳奥姆小姐,”宫廷总管宣布说,“为表示对萨尔茨堡的尊敬,首先演奏我们的沃尔夫冈·莫扎特写的一部新的钢琴协奏曲!”
我们的沃尔夫冈·莫扎特?大主教在想。这头老驴在搞什么名堂?
音乐会结束时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这中间有人大声喊叫“莫扎特!”——这样不行!这有些闻所未闻!得泼泼冷水!明天早晨九点候见!他命令沃尔夫冈。
翌日上午,沃尔夫冈九点准时站在大主教办公室的前厅。可等他被召入内时,差不多一个小时过去了。大主教坐在他的写字台旁,翻阅一份文件,对沃尔夫冈的进来不加理睬。十分钟过去了,他摇了摇铃。内侍出现了,毕恭毕敬地领命而去。终于大主教把脸转向沃尔夫冈。
“在一两天前,您已经是成年人了,为此我这次让您本人而不是您的父亲前来,我有时怕您的父亲会把我的话传走样了。或者您能告诉我,我在三年前通过您的父亲下达给您的命令?”
“我应当提供使人们的心灵和感情得到消遣的曲子。”
“那您为什么不按我的命令去做?”
“我想,我是这样做了,尊敬的大人!”
“我不想争辩,您在最近几年作了不少努力,不再恶作剧了。但是昨天您又给我们提供了一部精美的作品!”
“我卑恭地感谢您的夸奖!”
“您想到哪去了?您也许是头脑发昏了,您这个家伙?不问您,您就闭住嘴吧!您知道得很清楚我是什么意思!如果您不愿意知道,那我就告诉您:您的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完全跟您三年前的那部交响曲一样,是令人恶心的一口浓痰!难道您的父亲当时没有告诉您,我永远禁止您搞这类放肆的勾当吗?”
“尊敬的大人,我知道我没有搞什么放肆的勾当!”
“什么,难道您疯了不成?”大主教咆哮起来,“您居然敢顶撞我?在您让自己写钢琴协奏曲之前,该先学点什么!您先到意大利去,学学作曲的基本知识!”
“我早已去过意大利三次了!”
“可这对您没有什么用处!”
“我是波洛尼亚和维罗纳爱乐协会的会员!”
“谁知道您是怎么弄到的!”
“我可以出示我的证书!”
“等着吧,要您拿时再拿!您是一个自作聪明的、不知好歹的傻瓜,您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能!您以为拿到了钱,就给我耍弄这套傻瓜把戏!我郑重其事地告诉您!如果您喜爱这个职位,那将来就永远不要写这种放肆的无聊的东西!就这样!我已经跟您谈得时间够长了。您自己考虑考虑!如果您愿意学好,重新老老实实地作曲,那您就是想留下。但是,如果您继续这样下去,装作天才,去愚弄那些门外汉,去激怒行家,那您另就高位吧!——您可以退下了!”
沃尔夫冈躬身,离开了房间,由于激动他面色苍白,气得浑身发抖。门前站着两个仆人,显然是偷听了这场谈话,他们对遭到痛斥的小提琴手幸灾乐祸地咧着嘴发笑,谁让他老不想成为一个仆人与他们为伍呢。沃尔夫冈冲下楼梯,现在没有一个人看到他了!
过了午饭时间,沃尔夫冈才回到家里。老特莱瑟尔不满地嘟囔了几句,给他端上饭菜,分量比大家一起吃时要多得多。饭后父亲把他喊进自己的房间,让他谈谈召见的情况。
“那么说他把你叫作一个窝囊废了!”——他面色变得煞白。——
“这个可怜的流氓竟敢这样说我的儿子!这个浑蛋!这个猜忌成性、冷酷无情的暴君!神的仆人中的一个败类!”他非常激动,在房间里走个不停,打开窗户,可随之又把它关上。
“亲爱的爸爸,看在上帝的分上,您别这样激动啊!”
“这怎么能不激动!如果你是年轻的利普,或者是年轻的哈芬内德,那就另当别论了!可他是对你说这种话!整个萨尔茨堡引为骄傲的恰恰是你!”——他用手抚摸前胸,坐在一把靠背椅上喘着粗气。
沃尔夫冈关怀地走到他的跟前,把手放在他的额头上。
“亲爱的爸爸,我恳求您!别这样激动!您为我们要保重身体!让我们安静和从容地看看这件事怎么办!”——他坐在父亲身旁,抓住他的两只手,握得紧紧地。“您看,亲爱的爸爸,事情很明显,我不能留在萨尔茨堡了。我早就感觉到了。事情爆发了,这也许是件好事。我无法再这样忍受下去!说来说去,问题还是穆夫提要求我按照他的想法而不是我自己的想法去作曲。这件事我们经常谈论,而您,亲爱的爸爸,有些时候甚至认为,大主教并不是完全不对。您说,他是养活我们的人,因此他能够要求我按照他的愿望去做。”
“这要有一定的限度!”乐长说,“只要不使你的天才受到束缚,你还是能做某些让步的!”
“我做的够多的了!”沃尔夫冈喊了起来,“但现在我不能再退让了!若是我作曲,那我心里怎么感受的就怎么写,否则那宁可什么也不写!”
“我不想断然地反驳你,沃尔夫冈。上帝给予你比我更多的才能,在这种事情上你比我更有资格做出判断。尽管我也写过一些曲子,行家们觉得并不坏——”
“亲爱的爸爸,您知道得很清楚——”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简单地说来,我有这样的经验,作为一个作曲家的人不能只是音乐缪斯用来演奏的一件所谓乐器;不能只是一把埃奥洛斯琴,把神的气息变成声音!人毕竟是有自己的智能的,它得把所有那些随意纷至沓来的一切先加以整理和剔除,创作时这一步骤无疑地得屈服于意志!如我经常对你说过的那样:写得通俗!”
“啊,亲爱的爸爸!”沃尔夫冈绝望地喊了起来,“我再不想听这些话了!”
“我知道得很清楚,你不喜欢听。但是,我亲爱的沃尔夫冈,对通俗的拒绝,此中可藏有一种地道的傲慢呢!通俗这个字来自拉丁字populus,是人民的意思,你知道,为人民而写这根本不是一种耻辱!”
“肯定不是这样,亲爱的爸爸!我在无数的作品中已经这样做了!但是你不理解我!当我想到了什么时,在我的头脑里反复酝酿,随之就明朗起来,开始成形,逐渐地有了线条、轮廓,最后变成形象,——难道这时我畏惧不前,并去考虑:停下吧!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它?——什么是它的标准?只有合乎时代的潮流才是标准!人民今天还不理解的,也许明天或者后天,或者一年、十年、一百年之后就能理解。”

前言/序言

译序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贝多芬

我喜欢贝多芬的音乐,敬重贝多芬的人品,一直想翻译一部介绍贝多芬的书,以表达我对他的热爱。有关他的著作可谓多矣,学究式的考证、学院式的论述、学术性的专著、各式各样的传记、同时代人的回忆录、作品的分析等等,不一而足。这中间当然不乏已成为研究和了解贝多芬的经典性著述。可我想到年轻的读者,他们喜欢贝多芬的作品,或者开始喜欢。我在他们的年纪时,就渴望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知道得多些,更多些。我想他们也会是这样的。但专业性的、学术性的著作对一般音乐爱好者似乎艰深了些,距离也远了些。于是我挑选了费里克斯·胡赫这部描写贝多芬生平与创作的传记小说。
贝多芬是位开辟了音乐史上一个新的世纪的艺术家,他有着一个天才的音乐家的禀赋,这是常人所不及的,但他也有着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这是与常人相同的。把一个艺术家不仅作为艺术家来理解,而同时也作为常人来描写,我认为这是这部传记小说的一大长处。正因为如此,它使读者对这位音乐天才感到亲切,为他困厄的一生悲愤、伤怀,为他的斗争和获得的胜利欢乐、欣喜。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痛苦:他有一个悲惨的童年,还在少年时候,便不得不忍受成人的苦难;他在青年时代,渴求爱,也怀着炽烈的爱去爱人,但在爱情上却一再失意,经历了多次痛苦和令人伤感的恋爱,终生孤独;正当创作力鼎盛时期,他患严重的耳疾,对于一个音乐家说来,还有比失聪的打击更沉重的吗?当他处于成熟时期,他又不幸陷入同弟媳和侄儿的纠葛之中,对他那可怜而又可憎的侄儿的病态之爱,使他丧失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健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痛苦不能使他屈服,他在痛苦中始终高扬起头颅,在搏斗,在奋击。平庸而又爱慕虚荣的父亲,几乎使贝多芬对音乐憎恶起来,然而他的音乐禀赋和他的勤奋,终于使他踏上了一条正途。父亲的酗酒和母亲的早逝,使他失去了童年的幸福,还在别的孩子无忧无虑地享受欢乐和爱抚的时候,他却得承担整个家庭的重任,然而他成功地维持了这个陷入破灭的家庭。耳聋使他濒于崩溃的境地,还在三十二岁时就写下了令人心碎的遗嘱,然而他克服了命运的打击,喊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把我完全打倒。”差不多与此同时,他完成了清明恬静,然而激昂振奋的《第二交响曲》。他在爱情上不断遭到挫折,然而每一次痛苦和哀伤经过搏击都化为欢乐的音符,构成了壮丽的乐章。一个命定痛苦和孤独的不幸的人,却终生讴歌欢乐,鼓舞人们向上,这是何等伟大的人品,何等高尚的性格,何等坚毅的精神,何等超人的勇气!贝多芬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同命运、同世界、同自己的灵魂进行斗争的雄浑宏伟的交响曲!
在贝多芬的日记里有一句话:“谁想收获欢乐,那就得播种眼泪。”这是一个过来人的沉痛之语。他的作品中的欢乐,那是经过斗争由痛苦铸成的。“经过痛苦得到欢乐”,这是他用自己的心血凝成的一句名言,是他毕生的写照,后人,特别是身处逆境的人都能从中汲取到力量和勇气。
听到贝多芬音乐的人,有谁不感到振奋,不燃起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你若是有更深的理解,那么,即使在悲哀沉痛的乐句里,也依然能听到斗争和希望。是啊,如同他所说的:“谁能悟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我们渴望更多地了解贝多芬的一生和他的作品,这样我们才会对这隽永之语有更深的体会。费里克斯·胡赫的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我们的这一愿望。
费里克斯·胡赫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原是个医生,但酷爱音乐和文学。在一九二七和一九三一年他先后完成了这部小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在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八年又完成了《莫扎特》和《莫扎特在维也纳》,这使他在文坛上博得了名声。此外他还写有《德累斯顿随想曲》等。
在这部《贝多芬》中,作者怀着诗人的激情,以巧妙的构思,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受难者的形象。书中的人物都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书中的情节也多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但在一些细节上也借助了想像力,不过它们不是作者的凭空臆想,而是符合人物思想和性格的逻辑发展的构思。传记小说应当既是传记又是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不同于凡事都有所本的传记。亦非同于完全出于虚构的小说。它应该是总体是实,细部为虚;大处是真,小处是诗。一部普通的传记,它告诉读者的是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而一部传记小说,它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或者说是形象化了的历史人物,具有审美的价值。
胡赫在广泛研究和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作品,虽然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处理,一些事实的取舍,安排的比例等方面不无值得商榷之处,但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形象,使贝多芬这个人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些章节确实令读者饱含泪水,长歌当哭呵!作品中其他一些人物,如内弗、布洛宁夫人、布伦斯维克姐妹、贝蒂娜,也都是感人的,富立体感的。《新音乐观察》杂志在谈及这部作品的成就时指出:“胡赫的贝多芬小说,无疑地属于这个巨大题材中最强有力的富有诗意的创作。只有一个诗人才敢于从事这样重大的任务,把贝多芬的生活,他的发展和他的完成写成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在这部作品的后记中说,他既非音乐史家亦非职业音乐家。因此,我们不能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来要求和评价这部作品。这是一部小说,作者塑造的是他理解的贝多芬,对贝多芬作品的阐释也是基于他自己的理解,这不言而喻是有着主观的色彩和幻想的成分。作为一个诗人,他有这样的权利,也正当地和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权利。在这部作品刚出版时,有的评论家指出,这《音乐天才:贝多芬传+莫扎特传(全2册)》不一定受到专家们的看重,但是那些对贝多芬和他的作品开始感兴趣的人是会欢迎的。这是正确的。我想,我们的年轻读者,那些喜欢和开始喜欢贝多芬和他的作品的音乐爱好者是会欢迎这部作品的。读了这部小说之后,会对贝多芬产生更大的敬意,对他的作品更为喜爱。
这部作品是译者根据Bastei-Lubbe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本译出的。在翻译过程中,我尊敬的德国友人缪勒(K·J·Muller)先生先后惠寄有关书籍和资料,使我得益甚多,这里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译文不妥和错讹之处,还望读者指正。
高中甫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