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品!
  ●《童年》是一群奇特人物演绎的一幅俄国底层生活的奇妙画卷,是高尔基写得最投入、最富有魅力的作品之一。
  ●名家之作,名家注译,注释详尽,俄汉对照,方便阅读,名著典藏!
  同系列图书包括:
  《普希金诗选》《大尉的女儿》《童年》《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等。

内容简介

  《童年》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色彩斑斓的、引人入胜的儿童生活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此俄中对照加注释本中,注释者在俄文部分解释了大学俄语专业四级以上词汇,并对个别固定搭配、典型句子加以注释,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作者简介

  郑海凌,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得中国首届文学翻译彩虹奖和戈宝权文学翻译奖。

  管玉红,博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译审。曾就职于国家电网公司,任首席俄语翻译。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俄语教研室主任。

精彩书评

  ★《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丘科夫斯基

  ★在俄国文学中,我从来没有读过比您的《童年》更美的作品。您还从来没有如此成功地显示过您的写作才能。
  ——罗曼·罗兰

  ★他(高尔基)的一身,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
  ——鲁迅

目录

ДЕТСТВО
童年

前言/序言

  响亮而亲切的名字——高尔基及其《童年》
  在我国读者所熟悉的外国作家群里,再没有比高尔基的名字更响亮更亲切的了。几乎每一个中学生都读过他的作品,有数不清的作家、诗人、革命家在少年时代受到他的启蒙,读着他的作品走进文学的殿堂,或走上追求真理和光明的道路。就一位作家在国外的影响而言,高尔基是一个奇迹。大约在1907年,他的小说《忧患余生》(俄文原名译为《该隐和阿尔乔姆》)初次译成中文在中国发表,此后的数十年间,他的作品不断译介到中国。早在1946年6月,著名作家茅盾就说过:“高尔基对于中国文坛影响之大,只要举出一点就可以明白,外国作家的作品译成中文,其数量之多,且往往一书有两三种译本,没有第二个人能超过高尔基。”新中国成立后,高尔基的读者就更多了。
  高尔基与中国的关系也极其密切。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他曾打算作为记者来中国,要从侵略者身上“剥下文明的假面具”。辛亥革命后,高尔基曾致信孙中山,信中说:“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兄弟,在志向上是同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1月日军侵占上海之后,高尔基在3月2日的苏联《消息报》上发表《响应孙逸仙夫人的呼吁》(宋庆龄就日本侵华向世界进步人士发出呼吁),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高尔基病逝于1936年6月,很遗憾他没有看到中国人民的胜利和崛起于东方的新中国。
  高尔基是一位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作家,他幼年时就对事物特别敏感,关注人间的冷暖善恶。《童年》正是他孩提时代生活的写照。高尔基出身于俄国社会底层,3岁时随父母去了俄国南方的阿斯特拉罕,在那里染上了霍乱。他病愈后父亲也染上了这种可怕的流行病,一病不起。高尔基幼年失怙,由外公和外婆养育成人,只上过两年学,11岁时便在社会上流浪谋生,凭着坚强的毅力读书自学,24岁时以高尔基为笔名(高尔基原姓彼什科夫)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创作《童年》时45岁(1913年),此时他已是著作等身、闻名全欧洲的大作家。《童年》虽不是他的主要作品,却是他创作得最投入,也是最富有魅力的作品之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高尔基的名字一起传遍了全世界,尤其受到青少年的珍爱。1933年5月,邹韬奋根据《童年》等三部曲和其他材料编译了高尔基传记。鲁迅曾称赞这部书“是给中国青年的很好的赠品”。
  《童年》在中国早有译本流传,本译本于1995年翻译出版,至今已印刷发行20余万册。此次以中俄对照加注释的形式再次出版之际,除了对个别译文做了重新翻译或者修改外,注释者在俄文部分解释了大学俄语专业四级以上词汇,并对个别固定搭配、典型句子加以注释。在此,特别感谢中国宇航出版社对译者及译本的重视,相信高尔基和他的《童年》会成为中国读者永远的知心朋友。
  郑海凌
  2014年10月于北京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