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金融发展视角下研发投入的周期特征及其稳提升策略研究——从融资约束与金融发展视角的考察》特色:
  一,融资约束的存在导致各国研发投入顺周期变动。在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中,当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对研发投入的限制足以抵消机会成本效应对其产生的激励时,研发投入顺周期变动。现实经济中,机会成本效应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相对有限,融资约束的存在导致各国研发经费支出顺周期变动,该特征在金融发展更为滞后的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
  第二,研发强度对经济周期有非对称反应,各国研发强度周期特征差异较大。首先,发达国家研发强度呈增长型周期特征,而发展中国家研发强度呈逆周期特征,由于各国研发强度对经济周期各阶段的反应非对称,导致在长期中,持续的经济波动对发达国家研发强度有正效应,而对发展中国家研发强度有显著负效应。其次,研发投入水平不同的国家,研发强度周期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均是各国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可以解释的结果。
  第三,我国研发强度逆周期变动,其对经济扩张的负向反应力度大干对经济紧缩的正向反应力度,从而在长期中,持续的经济波动对研发强度有负效应,加剧地区研发强度波动性并阻碍其提升。这是因为:我国金融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体系不能为研发活动提供有效融资支持,导玫其在遭受现金流冲击时投资中断或项目失败的概率较高,弱化经济主体创新积极性,因此,经济扩张期融资约束的暂时放松并不能激励经济主体大幅增加研发投入,但经济紧缩期融资约束束紧会迫使其大幅减少研发投入,这使得研发强度对经济扩张有较大负向反应,而对经济紧缩的正向反应力度有限。此外,与其他区域相比较,我国西部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加剧了该负效应。

作者简介

  文武,1986年生,陕西眉县人,博士,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相关领域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自科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等科研项目多项,在《科学学研究》《统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出版专著一部,相关成果获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程惠芳,1953年生,浙江东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等教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课题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出版专著10多部,获省部级社科成果特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成果二等奖7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和重点资助对象。

目录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相关概念界定
1.3研究内容与结构
1.4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2章文献综述
2.1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
2.2研发投入的周期行为
2.3金融发展与研发投入
2.4本章小结

第3章金融发展视角下研发投入周期特征的
理论分析
3.1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的周期特征
3.2金融发展与研发强度的周期特征
3.3本章小结

第4章研发投入的周期特征
4.1对研发投入周期特征的考察
4.2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及其周期特征的影响
4.3本章小结

第5章研发强度的周期特征及其对经济周期的非对称反应
5.1研究设计
5.2研发强度周期特征的国别差异
5.3中国研发强度的周期特征
5.4估计结果的讨论:金融发展视角
5.5本章小结

第6章金融发展视角下我国研发强度的稳提升路径
6.1我国金融发展的历程与特征
6.2金融发展对研发强度周期特征的影响
6.3本章小结

第7章金融发展对我国研发强度的阶段性非对称影响
7.1研究设计
7.2实证结果与分析
7.3估计结果的讨论与进一步检验
7.4本章小结

第8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8.1主要研究结论
8.2促进研发强度稳提升的政策建议
8.3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为此,201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中国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之际,定下研发强度达到2.5%和2.8%的重要目标;随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而当前,我国研发强度与预期目标仍有差距,在此背景下,如何持续稳定提升研发强度备受国家政策和学者关注。现实经济中,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研发投入的增长路径并非平稳,其会跟随经济周期变动并表现出周期性特征,在长期中将对一国研发投入水平、经济增长动力及社会福利产生极大影响,但目前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关注较少。《金融发展视角下研发投入的周期特征及其稳提升策略研究——从融资约束与金融发展视角的考察》从金融发展的视角考察研发投入的周期特征,并基于研发投入的周期行为探求其稳提升策略,这不仅可为中国持续稳定提升研发强度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抓手,更能为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指导,进而为加快建成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根基。
  借鉴阿吉翁(2010;2012)与欧阳敏(2011b)的理论分析框架,在“不完善金融市场”的假设下,借助数理推导手段开展理论分析,并结合多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首先,从融资约束视角解明研发投入的周期行为形成机理及各国研发投入的周期特征;其次,借助分阶段研究方法明确各国研发强度的周期特征及研发投入周期行为的长期经济效应,并从金融发展视角考察其动态演变规律,借此揭示我国研发强度的稳提升路径;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构建动态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以促进研发强度持续稳定提升。通过上述分析,《金融发展视角下研发投入的周期特征及其稳提升策略研究——从融资约束与金融发展视角的考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融资约束的存在导致各国研发投入顺周期变动。在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中,当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对研发投入的限制足以抵消机会成本效应对其产生的激励时,研发投入顺周期变动。现实经济中,机会成本效应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相对有限,融资约束的存在导致各国研发经费支出顺周期变动,该特征在金融发展更为滞后的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
  第二,研发强度对经济周期有非对称反应,各国研发强度周期特征差异较大。首先,发达国家研发强度呈增长型周期特征,而发展中国家研发强度呈逆周期特征,由于各国研发强度对经济周期各阶段的反应非对称,导致在长期中,持续的经济波动对发达国家研发强度有正效应,而对发展中国家研发强度有显著负效应。其次,研发投入水平不同的国家,研发强度周期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均是各国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可以解释的结果。
  第三,我国研发强度逆周期变动,其对经济扩张的负向反应力度大干对经济紧缩的正向反应力度,从而在长期中,持续的经济波动对研发强度有负效应,加剧地区研发强度波动性并阻碍其提升。这是因为:我国金融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体系不能为研发活动提供有效融资支持,导玫其在遭受现金流冲击时投资中断或项目失败的概率较高,弱化经济主体创新积极性,因此,经济扩张期融资约束的暂时放松并不能激励经济主体大幅增加研发投入,但经济紧缩期融资约束束紧会迫使其大幅减少研发投入,这使得研发强度对经济扩张有较大负向反应,而对经济紧缩的正向反应力度有限。此外,与其他区域相比较,我国西部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加剧了该负效应。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