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的重点在于综合我国经济金融因素,注重经济主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通过构建DSGE模型,在检验货币政策不同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效应,比较分析不同中介目标效应的有效性、强度和持续时间差异的基础上,构建引入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价格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观测变量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时变参数模型,从经济周期视角研究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时变特征,以及经济基本面间存在的结构性变化和风险传染、周期联动等,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其次,检验我国货币政策通过风险承担渠道对信贷余额产生的效应。

作者简介

  李祥发,男,汉族,1983年,山东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西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后。现在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方面的研究,现有10余篇相关学术研究发表在《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

目录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2主要研究目的
1.3选题意
1.4主要概念界定
1.5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2章文献综述
2.1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2.2基于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
2.3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研究
2.4基于不同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效应的比较研究
2.5相关研究文献的述评

第3章DSGE模型的技术方法
3.1DSGE模型的构建流程
3.2线性化
3.3DSGE模型参数的贝叶斯估计
3.4一个简单的DSGE模型示例

第4章金融摩擦、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
4.1引言
4.2文献综述
4.3DSGE模型的构建
4.4市场出清条件与稳态值的求解
4.5数据说明及模型参数的估计
4.6实证结果分析
4.7对反景气循环政策的启示
4.8本章小结

第5章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时变特征分析
5.1引言
5.2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5.3TVFAVAR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结果分析
5.4同区制下货币政策时变平滑效应的检验
5.5本章小结

第6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性效应分析
6.1引言
6.2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模型
6.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6.4风险承担对信贷余额影响的实证检验
6.5对宏观审慎政策的启示
6.6本章小结

第7章基于不同中介目标的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比较研究
7.1引言
7.2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7.3数据说明及模型参数估计
7.4模型结果分析
7.5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检验与脉冲响应分析
7.6结论与政策建

第8章结论与展望
8.1主要结论
8.2《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8.3政策建议
8.4《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并不平稳,特别是次贷危机后,在多个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当今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新常态,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经济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有关货币政策效应的理论和实证问题也因此受到了学者和货币政策当局极大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的重点在于综合我国经济金融因素,注重经济主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首先应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价格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观测变量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时变参数模型,从经济周期视角研究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时变特征,以及经济基本面间存在的结构性变化和风险传染、周期联动等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其次,检验我国货币政策通过风险承担渠道对信贷余额产生的效应;最后,检验不同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效应,比较分析不同中介目标效应的有效性、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差异。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为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等观测变量的效应,将企业对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内生选择、金融摩擦和信贷市场的冲击等金融因素,引入构建的含有银行部门等经济主体的DSGE模型,使之更符合我国现实经济的运行;《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还开创性的将银行间拆借利率通过银行内部转移定价与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存贷款利率建立联系,为定量分析以银行间拆借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效应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理论框架。就分析结果而言,由贝叶斯估计得到的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匹配观测变量的数据特征,且从多个指标对模型有效性的检验证实了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给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等观测变量的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及其历史影响程度和方向。
  第二,从经济周期视角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时变特征时,首先应用时变增广向量自回归(TVFAVAR)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整体信息纳入模型,应用卡尔曼滤波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时变特征,以及经济基本面间存在的结构性变化和风险传染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中引入时变平滑的区制转换函数,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核心变量的时变平滑区制非对称效应,这一拓展将区制转换由随机跳跃间断修正为时变平滑的转换过程,使之与货币政策的效应在不同区制内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相适应。
  第三,从传导渠道研究货币政策对信贷余额的效应时,通过放松已有理论模型的约束条件,将存款保险制度、贷款抵押制度和市场结构引入理论模型,充分考虑了货币政策向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可能会因银行的风险转移效应和组合配置效应具有相反的作用方向,而存在非对称性,进而从理论层面与实证层面,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向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以及风险承担对信贷余额产生的影响。本研究有别于以往将金融机构视为一层面纱的简化处理或将研究仅局限于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影响上,而是将研究的重心放在货币政策通过银行风险承担对信贷余额的影响上,从而使本研究涵盖一个较为完整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这对剖析货币政策通过风险承担渠道影响我国经济,指导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推导出含有产出和通胀内生持续(前瞻后顾)的一般均衡模型系统,将用于宏观经济分析的模型系统推广到了更一般的形式,从根本上保证了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的一致性,避免了模型结构设定和变量选择的随意性,且用于稳健性检验的HTVPVAR模型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可能存在的结构性变化,以及非预期冲击带来的异方差性。检验结果显示,我国货币存在利率渠道效应,且相较于数量型货币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的效应较稳定。
  以上研究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丰富货币政策效应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策内涵。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