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编经济思想史》试图突破以往大多数就经济思想演变的单一线索,以主流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主线,重点研究17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的进展和经济学人思潮的变迁,并着力体现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新编经济思想史》意图把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融合一起,在此基础上用综合的经济思想和多元的综合思想来指导《新编经济思想史》的编写。
  《新编经济思想史(序卷):新编经济思想史概论》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综合史”;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

作者简介

顾海良(1951年1月-),汉族,上海人。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家、教育家。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安徽省和县毛巷学校教师、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教师、副所长、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校长。2010年12月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2011年1月6日教育部党组任命顾海良同志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

目录

上篇《新编经济思想史》概述
绪论
一、经济思想史的内涵和《新编经济思想史》的意义
二、经济思想史的历史发展与学科意义
三、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视界
四、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方法
五、《新编经济思想史》编撰概述
第一章中外早期经济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早期经济思想的发展与成就
二、西方早期经济思想的发展
三、中西早期经济思想发展的比较
四、“中外早期经济思想的发展”的结构说明
第二章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过程
二、关于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
四、从配第到斯密之间英国经济学家经济思想
五、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
六、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三章从李嘉图到边际革命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
一、19世纪西方经济思想演变的阶段和内涵
二、19世纪经济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基本特征
三、“从李嘉图到边际革命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的结构说明
第四章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在世纪之交的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发展
三、“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在世纪之交的发展”的结构说明
第五章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
一、20世纪上半叶经济思想发展的总体认识
二、20世纪上半叶经济思想发展的基本特征
三、“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的结构说明
第六章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
一、农耕经济思想文明与工商业经济思想文明的交汇
二、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演进路径
三、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变迁的特点
四、“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的结构说明
第七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
一、1945-1979年间主要西方国家的经济概况
二、1945-1979年间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及主要变化
三、1945-1979年间西方经济学思想流派概况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的结构说明
第八章十月革命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一、十月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国外发展的主题
二、十月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者的复杂组合
三、十月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取向的多样综合
四、“十月革命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结构说明
第九章20世纪末21世纪初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理论特征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经济学的新发展”篇的结构说明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兴经济学”篇的结构说明
……
下篇经济思想史探究过程及特点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新编经济思想史(序卷):新编经济思想史概论》:
  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也强调从正义的角度分析经济问题,这与其宗教神学的文化有关。古希腊人的早期经济思想是与神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神话既是古希腊人说明过去的一种独特形式,也是现在和未来必须无条件遵守的有约束力的规范和准则的本原。荷马、赫西俄德都把神视为人的社会规范的终极来源,违反神的旨意是苦难和贫穷的根源。荷马的英雄奥德赛就因为他的伙伴宰杀了宙斯的牛而受到神的惩罚,使得大量的财富沉人海底。赫西俄德将经济匮乏的原因除了归结为神的惩罚外,还归结为人德行的堕落,提出正义是人类的美德,合乎正义者理应得到荣华富贵。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财富观念中,不难发现其中弥漫的浓厚的宗教伦理气息。在中世纪的教会思想家阿奎那那里,经济思想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更是处处着眼于从基督教教义的角度,来论证说明人们应该如何去从事追求世俗财富的经济活动。
  马克斯·韦伯揭示了中西方经济伦理的不同于东西方文化宗教的属性差异有关,他认为:“在儒家的伦理中,看不到存在于自然与神之间、伦理要求与人的缺点之间、罪恶意识与救赎需要之间、尘世的行为与彼世的报答之间、宗教义务与社会政治现实之间的任何紧张性。”①西方宗教神学的价值取向是天人二分,人事根源于神(上帝),上帝对人的救赎需要通过人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其经济理论的价值取向是鼓励人们去征服自然,并从中觅求人类生存所依靠的物质资源。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的贡献就在于将经济学从神学的统治中解放出来,经济学因此跨上了理性的轨道。这时,经济伦理演变为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性的解放,肯定并歌颂人的欲望,逻辑蕴涵就是顺人之性,尽人之欲以满足人的需要和发展。在西方,当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喊出了“人是万物之灵”的口号后,霍布斯、洛克、斯密等思想家从政治和经济两个领域对此尽力进行诠释:在政治上,他们肯定人的自由、权利和义务;在经济上,他们肯定并歌颂人的自利的本能和这一本能所蕴含的创造财富的活力,把经济思想的发展推向了古典经济学的发展阶段。而在古代中国,这种伦理道德对经济思想的制约力较之西方的宗教还要强大,伦理道德具有巨大的历史张力,制约着人谋利动机和谋利行为,反对违背“义”而围绕“利”去思考社会经济生活,更反对违背“义”而围绕“利”去组织社会经济活动。
  第五,中西方经济思想不同特点的成因。
  中西方经济思想特点的不同,根源于中西方文明和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中西方社会经济形态和文明的发展,在其初始盼段首先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地理环境,这一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东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生活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决定着各自民族的基本性格和文明基调。
  ……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