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重要主干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供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用新世纪第3版)》的总体形式和分篇构架与上版教材基本相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供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用 新世纪第3版)》仍分为绪论、疾病诊疗篇和病征诊疗篇三个部分。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ppt以及动画的应用能够解决部分难以理解的难点问题,可以更生动直观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这是传统纸质教材无法解决的,而数字化教材建设为这一特点提供了更便利、更优质的平台。

目录

绪论

上篇疾病诊疗篇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一支气
管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四节支气管哮喘
第五节支气管扩张症
第六节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第七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八节肺炎
第九节肺脓肿
第十节肺结核
第十一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第十二节胸腔积液
第十三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附气胸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第三节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第四节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第五节高血压
第六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第七节心脏辦膜病
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九节心肌疾病
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
第十节心包疾病
急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胃炎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第三节消化性溃疡
附上消化道出血
第四节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第五节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第六节胃癌
第七节食管癌
第八节大肠癌
第九节脂肪性肝病
第十节原发性肝癌
第十一节肝硬化
附肝性脑病
第十二节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第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
第三节肾病综合征
第四节IgA肾病
第五节肾小管间质疾病及药物性肾损宮
急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
药物性肾损害
第六节尿路感染
第七节急性肾损伤
第八节慢性肾衰竭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附输血及输血反应
第四节溶血性贫血
第五节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第六节白血病
概述
急性白血病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七节淋巴瘤
第八节紫癜
过敏性紫癜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第九节弥散性血管內凝血
第六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尿崩症
第三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四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五节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第六节嗜铬细胞瘤
第七节库欣综合征
第八节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第七章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糖尿病
第三节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第四节肥胖症
第五节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
水、钠代谢失常
失水
水过多和水中毒
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
钾代谢失常
钾缺乏和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酸碱平衡失常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八章风湿性疾病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节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四节千燥综合征
第五节骨关节炎
第六节痛风
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周围神经病
三叉神经痛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第三节运动神经元病
第四节脑血管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五节帕金森病
第六节癲痫
第七节痴呆
Alzhcimcr病
血管性痴呆
第八节重症肌无力

下篇病证诊疗篇
第一节咳嗽
第二节心悸
第三节胸痹心痛
第四节呕吐
第五节腹痛
第六节泄泻
第七节便秘
第八节黄疸
第九节水肿
第十节淋证
第十一节癃闭
第十二节腰痛
第十三节血证
第十四节眩晕
第十五节头痛
第十六节不寐
第十七节郁证
第十八节厥证
第十九节汗证
第二十节内伤发热
第二十一节虚劳
第二十二节痹证
第二十三节痿证

附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常用方剂

前言/序言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适应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教材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总结全国中医药行业历版教材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建设的经验,制定了…十三五‘中医药教材改革工作方案“和”’十三五‘中医药行业本科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总体方案“,全面组织和规划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鉴于由全国中医药行业主管部门主持编写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目前已出版九版,为体现其系统性和传承性,本套教材在中国中医药教育史上称为第十版。
  本套教材规划过程中,教材办认真听取了教育部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专家的意见,结合中医药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在新世纪以来三版优秀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正本清源,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优势,优化知识结构,做好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衔接“的建设目标,旨在适应新时期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学手段变革的需要,彰显现代中医药教育理念,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提高,打造符合中医药教育教学规律的经典教材。
  本套教材建设过程中,教材办还聘请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三个专业德高望重的专家组成编审专家组,请他们参与主编确定,列席编写会议和定稿会议,对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参加教材间内容统筹、审读稿件等。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中医经典地位
  针对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正本清源,突出中医思维方式,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特色和”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特点,突出中医理论在中医药教育教学和实践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执业中医(药)师资格考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对接,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精选编写队伍,汇集权威专家智慧
  主编遴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经过院校推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编审专家组认可后确定,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编委优先吸纳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一线优秀教师,集中了全国范围内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权威专家,确保了编写队伍的水平,体现了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的整体优势。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