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成推拿学派学术上主张从整体观点出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古今推拿术为手段,因人施法为治疗原则。强调手法在临床运用中,既要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又要刚柔各别,辨证(或辨病)施法,各得其用,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派之医技,而应兼取百家之所长。
  《大成推拿术/中医药畅销书选粹中医药畅销书精粹·针推精华》可供初学者和推拿专业医师参考及业余爱好者学习使用。为便于掌握,又拍摄与《大成推拿术/中医药畅销书选粹中医药畅销书精粹·针推精华》相应的录像带1部,以利于教学。

目录

上篇——基础篇
1.推拿简史
2.推拿治疗疾病的原理
2.1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
2.2推拿对内脏病的治疗原理
2.3有关推拿作用原理的实验研究
3.推拿治疗原则、治法、禁忌证
3.1推拿治疗原则
3.2治法
3.3推拿禁忌证
4.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4.1头面部
4.2胸腹部
4.3脊柱部
4.4上肢部
4.5下肢部
5.经络与腧穴
5.1经络
5.1.1十二经脉
5.1.2奇经八脉
5.1.3十五络脉
5.1.4十二经别
5.1.5十二经筋
5.1.6十二皮部
5.2常用腧穴
5.2.1十四经穴
5.2.2奇穴
5.2.3特定穴
6.大成推拿手法
6.1摆动类手法
6.1.1一指禅推法
6.1.2滚法
6.2摩擦类手法
6.2.1摩法
6.2.2揉法
6.2.3擦法
6.2.4推法
6.2.5搓法
6.2.6抹法
6.3按压类手法
6.3.1按法
6.3.2拿法
6.3.3踩法
6.4振动类手法
6.4.1振法
6.4.2抖法
6.5叩击类手法
6.5.1击法
6.5.2拍法
6.6运动关节类手法
6.6.1摇法
6.6.2扳法
6.6.3拔伸法
6.6.4背法
……

中篇——临床治疗篇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精彩书摘

  《大成推拿术/中医药畅销书选粹中医药畅销书精粹·针推精华》:
  推拿的起源和形成,是与我们祖先的生活、劳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推拿疗法是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不断认识、发展、充实、总结起来的一门学科。
  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当人类于大自然中求生存,在斗争或生产劳动中,遇到损伤而发生疼痛时,便自然地用手在身体上摩擦,经过手的抚摩,觉得疼痛减轻或消失,久而久之,逐步认识了抚摩的作用,大抵是今天按摩的雏形。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逐渐形成了推拿疗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摩擦生热,在实践上是史前的人就已经知道的了。他们也许在十万年以前就发明了摩擦生火。而且他们在更早以前就用摩擦来使冻冷的肢体温暖。”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镶石、挢引、案兀、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说明推拿的起源很早。
  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按摩在医疗中就被广泛应用。战国时,民间医生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地抢救了尸厥患者。据《周礼注疏》记载:“扁鹊治虢太子暴疾尸厥之病,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术按摩。”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按摩的治疗范围有痹证、痿证、口眼喎斜和胃痛等;其中描述了按摩工具,如“九针”中的“圆针”“鍉针”,可见那时按摩和针灸的关系较为密切,常常结合使用。《黄帝内经》中称之“药熨”,可谓后世膏摩的鼻祖。《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大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是我国第一部推拿专著,可能是当时推拿经验的最初总结。这个时期导引法也有所发展,《后汉书·华佗传》记述华佗发扬了《淮南子·精神训》的导引经验,强调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还将古人的导引总结为“五禽戏”,把医疗练功提高到新的境地。《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这里的中央即我国的中部地区,相当于今之河南洛阳一带。从上述经文中可以推断出,我国的按摩最早发源于河南洛阳地区。在《金匮要略》中已经有关于“膏摩”的记载。由此可见,我国在秦汉以前,推拿疗法已被普遍应用。
  魏晋时期,推拿疗法在古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推拿不仅用于治疗一些病症,同时还用于急症的治疗和自我保健及强身。如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就有很多关于用推拿治疗急症的记载,如治疗“卒腹痛”、“卒心痛”、“卒霍乱”等。葛洪治疗痹痛的处方多是“摩膏”,如“莽草膏”“丹参膏”等。这个时期,也有推拿专著,如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提到有《按摩导引经十卷》(已佚)。如梁·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记有浴面保健按摩法。
  ……

前言/序言

  推拿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不断认识、发展、充实、总结出来的一门学科。我国有悠久的文明史,历代医家创立的按摩推拿医术丰富多彩。我父臧福科,在原北京中医学院学习6年,1963年毕业并留校,从事中医骨伤科医疗、教学工作15年,师承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刘寿山教授,深得其真传。当上级指示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成立推拿按摩科时,我父受命与同事组建了按摩科,建立了中医学院推拿教研室。刻苦学习古文献及全国各名家之推拿按摩医术,同时进行临床医疗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历时15年,曾出版著作10部,发表论文16篇,1990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他从事中医骨伤、推拿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0年,兼任全国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一届副秘书长兼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第七届正骨推拿学会委员,于1992年创立了大成推拿学派。
  大成推拿学派学术上主张从整体观点出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古今推拿术为手段,因人施法为治疗原则。强调手法在临床运用中,既要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又要刚柔各别,辨证(或辨病)施法,各得其用,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派之医技,而应兼取百家之所长。意在继承古人之大法,发扬今人之所长。即综合各家各派临床有验之法,不论职位高低,是否名门,还是民间,均应学习采纳,始称之为大成。家父虽然立派——大成推拿学派,实际上他不主张分派系,主张博采众家之术,使推拿界能团结起来,共同为人类的健康和保健事业作出贡献。他现在虽已退休,但仍从事临床医疗研究和教学工作。今又命我协同同门弟子,将其著作整理编辑成《大成推拿术》一书,作为他今后教学的课本,并亲身拍录一套与《大成推拿术/中医药畅销书选粹中医药畅销书精粹·针推精华》相呼应的录相带,使教学工作更形象化,以利于后学之人掌握。
  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由于本人年轻,学识有限,书中必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批评指正。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