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中国新文学的开山大师。他以犀利的文笔,深刻的思想,高度的自省意识,强烈的批判精神,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想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序言
第一章童年·少年
水乡
诗与画
乐园
三味书屋
家庭变故
父亲的病

第二章新学
走异地
留东洋
科学·爱国
学医
婚姻
“新生”
学问·革命

第三章沉默期
教员
辛亥革命
官员

第四章呐喊·彷徨
《新青年》
代表作
思想者
兄弟离散

第五章爱情·革命
爱情
教授
革命策源地
怎么写?

第六章上海十年
附录Ⅰ鲁迅生平著译简表
附录Ⅱ鲁迅逝世后著译出版简目
附录Ⅲ《鲁迅图传》主要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他们计划先出两册,等卖回本钱,再印第三第四乃至第X册,积少成多,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介绍各国作家的作品了。
但销售结果却很不理想,第一册印一千本,第二册不敢多印,减为五百本,半年过去,东京寄售处结帐,第一册卖去21本,第二册卖去20本。为什么第一册多卖出一本呢?因为好友许寿裳怕寄售处不遵定价,额外需索,所以亲自去试了一回,果然划一不二,就放了心,第二册不再试了。
河南留学生同乡会办的《河南》杂志在留学生所办杂志中是较晚出的一种,编者向鲁迅、周作人约稿。鲁迅在第一期上发表了《人之历史》,后来陆续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
这几篇以文言文写成的文章中,比较重要的是后两篇。《文化偏至论》分析了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指出其存在的偏颇。中国的所谓洋务派,只看到西方有坚船利炮,想借用来“以夷制夷”,而根本上还要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是保存旧的思想和政治制度。鲁迅认为关键在于改造人们的思想,就是所谓“立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怎样才能立人呢?鲁迅提出的办法是“尊个性而张精神”。这是受了当时流行的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其主要来源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和施蒂纳等人。因为当时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施行所谓多数统治,使得少数人在社会上没有了发言权。少数知识分子,社会改革的先驱,其主张不被理解,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机会。所以鲁迅提出了“任个人而排众数”,任个人,就是寄希望于几个“超人”,做群众的启蒙工作,推动社会前进。照这样扩展开去,中国的事才能做好,“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
鲁迅认为,进行思想启蒙,文艺是最好的手段。“盖人文之留遗后世者,最有力莫如心声。”但中国一贯在儒家思想的统治下,推行温柔敦厚的诗教,很少震人心魄、启人深思的作品。因此,鲁迅认为应该“别求新声于异邦”,到外国寻找能激励人心的文学作品。在当时,符合这个要求的是“力足以振人”、“不为顺世和悦之音”的“摩罗派”诗歌,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文学。
……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