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9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2019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中公版)》是由中公教育考试研究院团队严格按照各省(区、市)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编写,内容、体系科学、解析严谨且重难点分明。《中公教育2019事业单位考试教材:职业能力测验》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各省(区、市)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内容广泛,涉及学科知识众多,且考试时间短、题量大等特点,囊括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涉及的五大部分各种题型,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快解技巧。适用于各省(区、市)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验考试,能够有效解决考生的后顾之忧,帮助广大考生轻松应战。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深入研究、剖析各省(区、市)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凸显事业单位的考试特点。按照学习规律,上篇先系统了解所有题型考试要点,下篇再系统讲解各类题型的快解方法。内容科学、循序渐进,为考生打造了科学合理的复习体系。

中公教育2019事业单位考试教材:职业能力测验》不仅以纸质图书为考生呈现知识要点,而且还配套了同步高清微视频,并且购书可享有移动自习室等,免费获取图书专属大礼包。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共分为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考情综述、上篇题型精讲与下篇快解技巧三个部分。

考情综述在对各省(区、市)事业单位考试进行考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学科解读、为考生提出备考指南。

上篇题型精讲,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每部分都精心总结出了近几年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的考点,并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为例题,让考生领略实战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与考点题型。

下篇主要帮助考生运用合适的解题技巧,掌握各类题型的快解方法,循序渐进学习,稳步提升解题能力,轻松应对考试题目。

不仅如此,《中公教育2019事业单位考试教材:职业能力测验》含360分钟高频考点+360分钟习题精讲,考生登录网址即可听取中公教育的深入讲解,不仅为考生解疑答惑,同时还能帮助考生更深层地理解和掌握考点。

目录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考情综述1
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10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10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12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14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16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17
六、分式数列20
七、组合数列22
八、整数拆分数列24
九、创新数列26
第二节图形形式数字推理28
一、圆圈形式数字推理28
二、表格形式数字推理29
三、三角形式数字推理31
四、其他图形形式数字推理32
节计算问题34
一、基本计算问题34
二、和差倍比问题36
第二节经典问题37
一、行程问题37
二、工程问题40
三、利润问题41
四、浓度问题43
第三节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44
一、排列组合问题基本原理44
二、排列组合问题基本概念45
三、排列组合问题三原则45
四、排列组合问题四种特殊方法46
五、错位重排问题47
六、概率问题47
第四节几何问题49
一、平面几何常用公式49
二、立体几何常用公式50
三、常用几何性质及结论50
第五节数学原理问题52
一、容斥问题52
二、抽屉原理53
第六节分析推理问题53
一、推理问题53
二、统筹问题54
第七节数据分配55
一、解题思路55
二、简单数据分配56
第八节其他问题56
一、牛吃草问题56
二、鸡兔同笼问题57
三、盈亏问题58
四、日期问题59
五、方阵问题59
六、植树问题60
七、年龄问题61
八、时钟问题62
九、分段计价问题63
节图形推理基础知识64
图形构成64
一、点线角面64
二、封闭开放67
三、图形部分68
四、图形种类69
五、元素位置71
几何性质72
一、对称性72
二、重心73
图形转化74
一、移动、旋转、翻转74
二、图形叠加76
第二节类比型图形推理77
第三节顺推型图形推理78
第四节九宫格图形推理80
第五节分类型图形推理81
第六节空间型图形推理82
一、折纸盒问题82
二、拆纸盒问题82
三、三视图问题83
第七节其他形式图形推理84
一、图形重组84
二、图形求异85
三、图形类比86
节必然性推理87
一、直言命题87
二、复言命题93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100
一、论证知识101
二、削弱型题目101
三、加强型题目106
四、前提型题目108
五、解释型题目111
六、评价型题目114
七、结论型题目116
节定义判断基础知识119
一、定义的逻辑知识119
二、定义判断解题原则120
三、定义判断解题步骤120
四、定义判断题型分类120
第二节单定义判断122
一、单定义判断要点类型122
二、单定义判断解题方法126
第三节多定义判断128
一、对应法128
二、排除法129
节概念间关系131
一、全同关系131
二、包含关系131
三、交叉关系132
四、并列关系132
第二节近反义关系132
一、近义关系132
二、反义关系132
第三节描述关系133
一、与事物相关133
二、与人相关133
三、与作品相关134
第四节条件关系134
一、因果关系134
二、顺承关系134
三、目的(方向)关系135
四、必要条件关系135
第五节语法关系135
一、主谓结构135
二、动宾结构135
三、偏正结构136
四、并列结构136
节事件排序解题基础137
一、事件排序的基础知识137
二、事件排序解题步骤137
第二节事件排序解题全攻略137
一、直接排序法137
二、代入排序法138
三、排除法排序138
四、首尾排序法139
第三节事件排序实战技巧139
一、综合运用解题方法139
二、合理运用背景知识140
三、比较选项得出答案140
节选词填空142
一、词义辨析142
二、语法与语用145
三、成语149
四、虚词156
第二节语句表达162
一、病句辨析162
二、句法结构168
三、修辞运用172
四、语句连贯177
第三节片段阅读182
一、主旨观点题182
二、细节判断题185
三、寓意理解题187
四、词句理解题189
五、推断下文题191
六、标题添加题194
第四节文章阅读197
一、考点梳理197
二、解题方法206
三、科技说明文阅读专题备考209
四、文章阅读真题精解213
节资料分析概念216
一、计算型概念216
二、理解型概念225
第二节资料分析题型分类精讲228
一、计算题228
二、排序题229
三、计数题229
四、趋势判断题230
五、综合判断题231
六、假设条件题232
七、查找题233
八、特殊选项题233
节国情地理236
一、国情概括236
二、自然地理238
三、世界地理240
第二节政治24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40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42
三、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发展新理念243
第三节经济24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45
二、微观经济248
三、宏观经济248
第四节法律249
一、法理学249
二、宪法250
三、监察法252
四、民法与民事诉讼法254
五、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56
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58
第五节人文与历史261
一、文化常识261
二、历史常识264
第六节科技与生活268
一、高新技术268
二、生活常识270
第七节行政管理与公文274
一、行政管理274
二、公文276
节数项特征分析282
一、整除性282
二、质合性282
三、多次方数表现形式282
四、数位特征282
第二节运算关系分析283
一、和、差、倍、比运算关系283
二、幂次运算关系284
三、组合运算关系284
第三节整体特征分析284
一、数字构成284
二、变化趋势284
三、结构特征285
节数的整除特性286
一、数的整除判定及性质286
二、完全平方数287
第二节大公因数与小公倍数288
一、分解质因数法288
二、短除法288
第三节奇偶性与质合性289
第四节同余与剩余291
一、余数291
二、同余291
三、剩余问题291
第五节尾数法292
一、尾数法292
二、自然数的n次方的尾数变化规律292
第六节代入排除法293
一、直接代入排除293
二、选择性代入排除293
第七节特殊值法295
第八节方程法296
一、设未知数的技巧296
二、解方程组的技巧297
三、利用数的特性求解不定方程298
第九节图解法299
一、线段图299
二、文氏图300
三、表格300
四、网状图/树状图301
第十节分合法301
一、分类讨论301
二、整体法302
第十一节极端法303
第十二节十字交叉法304
一、已知平均值求对应量比例(或具体量A、B)304
二、已知总体平均值和一部分平均值求另一部分平均值305
第十三节逆推法305
第十四节归纳法306
节特征分析法308
一、特征图形分析308
二、特征元素分析308
第二节求同分析法309
一、图形的特征属性求同309
二、图形的构成元素求同310
第三节对比分析法310
一、对比寻找细微差异311
二、对比寻找转化方式311
第四节位置分析法312
一、组合图形的相对位置312
二、同一图形的位置变化312
第五节平面空间转化法313
一、区分相对面与相邻面313
二、展开方式的相互转化314
三、假定判断法314
节找突破口法317
一、运用找突破口法的题目特点317
二、寻找突破口的特殊条件317
第二节假设法319
一、运用假设法的题目特点319
二、假设法的分类319
第三节排除法321
第四节排序法322
第五节图表法322
一、排除法与图表法的区别322
二、图表法的分类322
第六节计算法324
节直接判定法325
第二节遣词造句法325
第三节纵向对比法327
第四节辗转排除法328
节语境分析法330
一、对应分析法330
二、情境展开法332
第二节关键信息识别法333
一、关键词333
二、关键句337
三、关键暗示信息338
节资料分析阅读技巧340
一、文字快速定位法340
二、表格交叉项法341
三、图形要点抽取法342
四、综合分析法342
第二节资料分析计算技巧343
一、尾数法343
二、首数法344
三、有效数字法344
四、特征数字法345
五、范围限定法346
六、乘除法转化法346
七、同位比较法347
八、差分法348
九、运算拆分法34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50

精彩书摘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验(以下简称“职测”),总题量一般为90~125题。不同省(区、市)的考试题型题量会有区别,且凸显自身特色,但职测科目五大部分较为稳定,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事业单位职测考试题型特点分析如下: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各个省(区、市)考试之间会有些许差别,但是常考的题型基本固定不变。《中公教育2019事业单位考试教材:职业能力测验》包含事业单位职测科目考试的所有核心考点,内容全面,旨在帮助考生实现科学备考。
  事业单位职测考试,考查内容涉及学科众多,如政治、经济、法律、人文、数学、逻辑等,具体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大部分。在上述考情分析部分我们只对每个部分作了简要分析,具体到每一种小题型还需要考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接下来我们将对每一部分作详细的解读。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经典真题1】传说,古代珠宝商人在出售首饰时,主要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来。如果一件饰品能使顾客的瞳孔扩张,商人的出价就会高些。反之,如果顾客看了之后瞳孔没有什么,这件首饰就肯定卖不出好价钱。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要价反应B.喊价反映
  C.估价反应D.估价反应
  中公解析:空,“估价”指在商品的购销中对商品的估值,空缺处所填词语是指商人对顾客的索价,与句意不符,排除C、D。第二空,“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此处表达的是瞳孔看到首饰引起的变化,应选“反应”,排除B。故本题选A。
  【经典真题2】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逐渐向北挺近
  ②这就进入了中国的“雨水”节气
  ③中国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的位置
  ④与大陆上的冷空气频繁进行着较量,形成大陆上的云雨天气
  ⑤“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⑥北半球的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
  A.③⑤⑥①④②
  B.③⑥①④②⑤
  C.⑤③①⑥②④
  D.⑤③⑥④②①
  中公解析:分析②、⑤,应该先由②引出“雨水”,才有⑤对“雨水”的进一步阐释,因此⑤不能作为首句,且②⑤应前后相连,排除A、C、D。故本题选B。
  【经典真题3】对京剧等戏曲艺术的传承,我们不反对搞创新、搞实验。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我们希望搞创新时,能真正对传统有一些本质上的认识,才不容易偏离传承的轨道。
  上述文字表达的观点是()。
  A.戏曲艺术传承不是简单模仿
  B.戏曲艺术的创新不能偏离传统的本质
  C.戏曲艺术只有创新才能更好传承
  D.戏曲艺术要在创新中发展
  中公解析:文段句指出戏曲艺术传承不反对创新和实验。第二句说明,在搞创新时,要对传统优秀文化有本质上的认识,不能偏离传承的轨道。综合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对京剧等戏曲艺术创新时不能偏离传统的本质。B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同义转述。A、C、D三项均只强调创新,未涉及第二句提到的创新时不能偏离传承轨道的意思,排除。故本题选B。
  二、数量关系
  【经典真题1】,,,,,()
  A.B.
  C.D.
  中公解析:后项分母=前项分子×前项分母,后项分子=前项分母-前项分子,则所填项的分母为29×30=870,分子为30-29=1,即,故本题选D。
  【经典真题2】假设单位要组织一次项目评审,上级要求组织一个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会中女性人数比例要在40%和50%之间,那么这个委员会的人数少是()人。
  A.11B.9
  C.7D.5
  中公解析:代入排除,由于求少人数,所以先从选项中小的开始代入。当委员会人数为5人时,女性人数应大于5×40%=2人,小于5×50%=2.5人,没有符合条件的整数。当委员会人数为7人时,女性人数应大于7×40%=2.8人,小于7×50%=3.5人,女性人数为3时符合条件。故本题选C。
  三、判断推理
  【经典真题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中公解析:图形三的外部和内部分别由图形二的外部和图形一的外部组合而成。故本题选D。
  【经典真题2】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对象的直觉产生强烈的影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属于刻板效应的是()。
  A.一些人始终认为90后都是自私的
  B.某考生参加面试时试图给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
  C.把乌鸦的出现当成不祥的征兆,把喜鹊的出现视为好兆头
  D.在你心目中一直属于无德无才的同学当上了副处长,让你非常惊讶
  中公解析:刻板效应的定义要点:①对某类社会对象;②形成固定的印象;③对以后产生强烈影响。A项是对90后的刻板印象;B项是某考生,不符合要点①;C项是对动物的看法,不符合要点①;D项也不符合要点①和③。故本题选A。
  【经典真题3】缺月:满月
  A.春雨:秋雨
  B.夕阳:落日
  C.长庚星:启明星
  D.朝霞:晚霞
  中公解析:缺月和满月是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两种状态,缺和满为反义词;朝霞和晚霞是不同时间出现的彩霞,朝和晚为反义词。故本题选D。
  【经典真题4】某单位一领导职位空缺,新任领导候选人需要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在本单位任职年限超过五年;二是拥有博士学位;三是具有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经验。现有甲、乙、丙、丁四人,其中只有一个人同时满足三项条件,且每个人至少满足其中一项条件。此外,这四个人中,只有三个人任职年限超过五年,只有两个人拥有博士学位,只有一个人具有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经验。甲和乙高学位相同。乙和丙入职时间相同。丙或丁的工作年限不足五年。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同时满足三项条件
  B.乙同时满足三项条件
  C.丙同时满足三项条件
  D.丁同时满足三项条件
  中公解析:根据“只有三个人任职年限超过五年”和“丙或丁的工作年限不足五年”可知,甲、乙的工作年限均超过五年。而“乙和丙入职时间相同”,则丁任职期限不超过五年,也就不是候选人,也不可能具有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经验,那么只能是拥有其中一个博士学位,而“甲和乙高学位相同”,不可能有三个人拥有博士学位,所以丙拥有博士学位。综上可知,只有丙可能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本题选C。
  【经典真题5】(1)发现“套牌”车
  (2)车速过快挂倒路人
  (3)张大爷拨打110
  (4)警察拦车
  (5)司机小王感到莫名其妙
  A.2-3-4-5-1
  B.2-3-5-1-4
  C.3-1-5-2-4
  D.1-2-3-4-5
  中公解析:本题提供的信息之间的关联性较难发现,需要展开一定的假设与联想,可采用代入检验法。代入A项事件过程可理解为:有辆车车速过快挂倒路人,目击者张大爷记下车牌并拨打了110,警察接到报警后设立路障根据车牌号拦下了相关车辆,但该车司机小王对挂到路人一事一无所知,才知道挂倒路人的车是“套牌”车,后发现了那辆肇事的“套牌”车。A项符合逻辑事理,其余三项均不能构成逻辑合理的事件。故本题选A。
  四、资料分析
  【经典真题】2017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增长趋于稳定,互联网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2015年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0.3%,网民人数为6.88亿。从城乡结构上来看,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7%,规模为2.01亿;城镇网民占比73.3%,规模为5.50亿,较2016年年底增加1988万人,半年增幅为3.7%。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线下支付领域依旧是2017年上半年市场热点,网民在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实体店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结算的习惯进一步加深,网民在线下购物时使用过手机网上支付结算的比例达到61.6%。上半年,各类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场景应用更加丰富。其中,手机外卖应用的用户规模达到2.74亿,较2016年年底增长41.4%;移动支付的用户规模达5.02亿,半年增长率为7.0%;手机微博的用户规模达2.59亿,半年增长率为7.4%。
  1.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的半年增长率约()。
  A.1.2%B.2.7%
  C.5.3%D.3.0%
  中公解析: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即0.1992亿人。故2016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的半年增长率为0.1992÷(7.51-0.1992)≈0.2÷7.31=2.X%。故本题选B。
  2.2016年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同比增长约为()。
  A.4%B.2.9%
  C.1.1%D.5.8%
  中公解析:由材料可知,截至2017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故2016年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4.3%-1.1%=53.2%。2015年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故2016年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同比增长约53.2%-50.3%=2.9%。故本题选B。
  3.2016年年底,我国网民各类手机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手机外卖——移动支付——手机微博
  B.手机微博——移动支付——手机外卖
  C.手机外卖——手机微博——移动支付
  D.移动支付——手机微博——手机外卖
  中公解析:由材料后两行的数据知,2016年年底手机外卖应用用户规模为,移动支付的为,手机微博的为,比较可知移动支付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