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9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真题是熟悉和准备一门考试的好材料,它可以告诉你这门考试是考什么,也可以从中检测出自身的薄弱之处。2019中公版《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就是您值得的选择!本套试卷从考生应考角度全面分析题型特点、命题思路及解答过程,使考生能够真正了解考试过程,提升作答能力。《中公教育2019江西省公务员考试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每道真题均由中公教师讲解,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直击中公教师课堂。
此外,购书即享有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中包含2006年至2018年江西真题,2018年国家申论省级、市级试卷,2018年北京申论试卷,《中公教育2019江西省公务员考试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共16套试卷。2006年至2009年江西真题只有答案没有解析,作为江西命题趋势的参考。其他试卷均有详细的解题思路,手把手教考生读材料、选要点。《中公教育2019江西省公务员考试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每道真题均有老师进行讲解,考生只需扫描旁边的二维码即可收看。

目录

真题精解
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4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8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
2018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级)
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真题精选
200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精彩书摘

  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卷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重点测查应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请在《申论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在草稿纸上或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
  5.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材料1
  “十二五”时期,江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经济总量在2011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5年达到1.67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由2010年的2.31%提高到2015年的2.47%;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1253元提高到2015年的36724元,同期相当于全国人均GDP百分比由69.5%上升到74.4%,提高了4.9个百分点。按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计算,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140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5898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收入分组标准,从2012年开始,江西从中等偏下收入社会进入到中等偏上收入社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情况看,如果按照全国人均GDP(57000元,2010年价)的目标,实现了小康目标值的58.9%;按照江西经济总量自身翻一番的目标,实现了小康目标值的82.3%;如果按照《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三五”经济发展年均8.5%的预期目标,到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提前实现翻番。
  虽然,江西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纵向比较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够优,产业层次总体处于中低端,城镇化发育水平不足,城乡居民收入不高,现代化进程还需进一步提速;从横向比较,2015年生产总值全国排第18位,在中部6省排第5位;人均生产总值排位落后于总量排位,在全国排第24位,在中部排第4位。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在中部地区也处于靠后的位置。因此,江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做出了“发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的主要矛盾,欠发达仍然是江西的基本省情,相对落后仍然是江西的大现实”的判断。要求全省上下必须清醒认识、深刻把握这个省情特征,始终扭住发展要务,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实现人民新期待。
  材料2
  新型城镇化是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平台,关系现代化全局大战略。当前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人口流动的新形势,优化城镇格局。作为欠发达的地区,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许多农村人口虽然仍从事农业生产但就近生活在城镇,而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吸引着饱尝“大都市病”之苦的都市人逆城市而居。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一批文化旅游、科技创业、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生态移民、边境口岸特色小镇尤为必要,也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缓解和解除盲目城市化出现的农村村落衰落和空心化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6.1%,城市人口有7.7亿。据2014年的统计,中国共有661个城市,1.9万个镇,2.2万个乡,“镇”和“乡”的数量远远大于“市”。然而,从城市人口的分布情况看,即使进入新世纪,居住在“镇”里的城市人口也只占到27%。这意味着,中国的城镇化,是以绝大多数人集中在大中城市为特点的,“镇”显然起到的作用比较小。从这些年的实际情况看,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城乡两极分化的加剧:城市方面,人口急剧膨胀,带来了房价高涨、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问题;乡镇方面,劳动力大量流失,带来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土地荒废等问题。这样的城镇化不利于城乡均衡发展,也影响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西方的城市化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像英国的曼彻斯特、德国的鲁尔,当年都因为工商业急剧扩张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很快,这种不均衡发展便衍生出各种社会问题,各国都不得不下大气力化解过分集中的人口与资源,为城乡的均衡化发展创造条件,出现了在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上各具特点的“卫星城市”和“小城市”。比如,德国城市化率已经高达97%,但是,其中有70%的人居住在小城市;美国城市化率是84%,其中90%的人生活在5万人左右的小城市;英国城市化率也很高,但只有9%的人居住在城市核心区,80%的人居住在郊区或小城市。
  小城市现代化程度越高,越可以在城乡之间发挥积极作用——对城市而言,可以避免由于人口过于密集导致过度建设,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环境,降低住民生活成本;对乡村而言,可以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
  材料3
  2017年,“特色小镇”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江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要求“做精特色小镇,打造一批有活力、有魅力、有实力的中心城镇”。
  2016年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里程碑,从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文件,到首盘公布的127个“特色小镇”名录,“特色小镇”建设正式提到了国家层面。与前一段的城市化比较,“特色小镇”更加关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培育具有当地特点的生态环境。
  历史上,“镇”一般是作为传统经济的中心出现的,基本形成于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之地,如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川黔渝交界古镇群、晋中南古镇群、闽粤地区古镇群等。这些地方的经济活动或以水上交通为主,或以贸易兴盛,或以手工艺著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结合新的时代需求,融入新理念、新技术,将各地传统经济发扬光大,使“特色小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空间上,保持镇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天人合一”的理念,使传统营造十分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村镇多建在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的地方,从江浙到皖闽,从云贵川到京津冀,留下了一个个风景如画的乡镇。“因地制宜”的理念,使这些地方的建筑从选材到工艺,从造型到格局都很有地方特点,马头墙、吊脚楼、四合院、窑洞群等形成了地域性极强的空间造型,与周围自然景观形成了绝配。这些无疑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色,也是其魅力所在。
  镇与村本来就有着诸多的联系,不少镇子因为保持着耕读传家的传统,不仅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才辈出,还在营造、养生、教育、信仰等方面积淀了丰富的内容,构成了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化。这些,既包含着大自然的造化,也包含着当地百姓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经验,共同构成了华夏民族生存的大智慧,当然也是“特色小镇”建设应该保持的本质属性。
  这样看来,“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有益尝试。与追求规模扩张的城市化比较,“特色小镇”意在寻找地域文化的魅力进行复兴;与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型城市比较,“特色小镇”意在寻找生产与生活之间的佳平衡点;与追求高密度的紧凑型城市比较,“特色小镇”是以百姓生活的方便舒适为旨归。经过十几年的高速扩张,中国城镇到了更多考虑质量提升的阶段了。这不仅符合数量积累到质量飞跃的事物发展规律,也是世界城市发展共同走过的路径,更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材料4
  浙江可谓是特色小镇的先行者,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重要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培育并形成了一大批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和“特色”,成为浙江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和重要“符号”,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经历长期发展,传统块状经济强镇和区域特色产业在推进经济前行的进程中,渐显乏力,缺乏新动能,显现出“产业竞争力日趋下降、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资源利用效率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走出转型升级的新路,浙江省在深化和集成各项转型升级政策措施基础上提出创建特色小镇重要举措。
  2016年4月14日至17日,A镇党政办W主任作为“S省M县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学习考察团”成员,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参观考察,了解了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2014年10月17日,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云栖小镇举行首场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在参观小镇“梦想大道”后,与会者体味到“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的喜悦。10月30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东道主说:“小镇故事多,浙江将通过系列小镇建设,打造更有激情的创业生态系统。”此后,在乌镇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互联网精英们汇聚论道,畅想着让古镇在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同时接轨未来,孕育新经济,并指出“浙江可以有更多这样的小镇”。
  2015年1月,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色小镇”作为关键词被提出,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一轮更大范围的战略布局:“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原则,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七大产业、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4月22日,浙江省政府公布《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叠加、投资主体明确、项目具体可行,投资额达到50亿元以上。6月4日,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全省10个设区市的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计划三年投资2400亿元左右,预计2017年可实现税收收入190亿元左右。6月24日,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2016年1月,浙江省公布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浙江的特色小镇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和地域特色,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而是产业发展载体;也不是传统工业园区或旅游功能区的“区”,而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更不是政府大包大揽的行政平台,而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
  产业定位面向未来,重点打造的信息经济、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