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云南经济地理》是《中国经济地理》大型系列丛书之一,是了解云南、走进云南、建设云南的重要“窗口”。
  《云南经济地理》立足于经济地理学综合性与区域性特征,全面梳理云南省经济地理的资源开发、国土整治、城镇化和产业转移等问题,聚焦现阶段云南省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发展方略,为优化云南省生产力空间分布和要素的组合,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云南经济地理》共十三章:第一章至第三章为条件与资源,主要包括经济地理环境与发展条件,行政区划演化、现状与特点,存在问题与开发利用方向;第四章至第七章为产业与经济,主要包括全省经济概况,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发展,沿边开放与区域合作,乡村经济发展;第八章至第十一章为区域与城乡,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至第十三章为战略与展望,主要包括云南省发展战略、措施与保障,未来发展展望。

作者简介

  武友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现就职于云南师范大学,担任云南华文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区域经济开发与规划、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区域经济学导论》、《国家战略与特色城镇化》等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云南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等。

目录

第一篇条件与资源
第一章经济地理环境与发展条件
第一节经济地理环境
第二节自然资源禀赋
第三节社会经济基础
第四节发展条件分析
第二章行政区划演化、现状与特点
第一节行政区划的演化过程
第二节现状与特点
第三章存在问题与开发利用方向
第一节主要问题
第二节开发战略调整与方向

第二篇产业与经济
第四章经济概况
第一节开发历史与阶段
第二节国民经济发展与特征
第三节现代产业体系
第五章产业发展
第一节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
第二节产业发展判定与主要类型
第三节县域经济与特色产业
第四节产业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
第六章沿边开放与区域合作
第一节沿边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节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
第三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第七章乡村经济发展
第一节发展现状与特点
第二节发展趋势

第三篇区域与城乡
第八章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区域经济差异
第二节综合经济区划
第三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九章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概况
第二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三节能源保障网
第四节水网建设
第五节通信网
第六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十章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兴起与城镇化概述
第二节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
第三节新城新区建设与城市群体系优化
第四节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发展
第十一章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生态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建设
第三节保护坝区与“城镇上山”
第四节六大流域生态屏障建设

第四篇战略与展望
第十二章发展战略、措施与保障
第一节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二节发展措施
第三节保障措施
第十三章展望

后记

前言/序言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受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人们的时空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深邃的远古到缥缈的未来,从极地的冰寒到赤道的骄阳,从地心游记到外太空的探索,人类正疾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世界在变,人类在变,但我们脚下的土地没有变,土地是留在心里不变的根。我们是这块土地的子孙,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我们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公里之大,有种类繁多的地貌类型,地上和地下蕴藏了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14亿中国人民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文明历史,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就明确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国情。”又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地理测绘队员的信中指出:“测绘队员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山河,为祖国发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克强总理更具体地提出:“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要围绕服务国计民生,推出更好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
  我们认识中国基本国情,离不开认识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条件,为国家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是经济腾飞的本底要素。当前,中国经济地理大势的变化呈现出区别于以往的新特点。第一,中国东部地区面向太平洋和西部地区深入欧亚大陆内陆深处的陆海分布的自然地理空间格局,迎合东亚区域发展和国际产业大尺度空间转移的趋势,使我们面向沿海、融入国际的改革开放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第二,我国各区域自然资源丰裕程度和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的相向分布,使经济地理主要标识的区内同一性和区际差异性异常突出,为发挥区域优势、实施开发战略、促进协调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第三,以经济地理格局为依据调整生产力布局,以改革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经济发达程度和市场发育程度为导向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规划,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
  因此,中国经济地理在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坚实的存在感,日益发挥出重要的基石性作用。正因为这样,编撰一套真实反映当前中国经济地理现实情况的丛书,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在西方,自从亚历山大·洪堡和李特尔之后,编撰经济地理书籍的努力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中国,《淮南子》可能是最早的经济地理书籍。近代以来,西方思潮激荡下的地理学,成为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所看到的最初的东西。然而对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却鲜有鸿篇巨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地理的书籍进入大爆发时期,各种力作如雨后春笋。1982年,在中国现代经济地理学的奠基人孙敬之教授和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刘再兴教授的带领和推动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启动编撰《中国经济地理》丛书。然而,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自两位教授谢世之后,编撰工作也就停了下来。
  《中国经济地理》丛书再次启动编撰工作是在2013年。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经过常务理事会的讨论,决定成立《中国经济地理》丛书编委会,重新开始编撰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地理》丛书。在全体同人的努力和经济管理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一套全新的《中国经济地理》丛书计划在2018年全部完成。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