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餐桌,是小津安二郎电影的重要道具。
时令菜肴透露出季节,餐馆听名字就知道特色。讲着方言的人物一出场,不需多余台词,风味呼之欲出。秋刀鱼、海鳗、拉面、炸猪排、茶泡饭……端上桌的食材和发生在桌旁的对话,总是承载着独具小津哲学的电影世界。
小津安二郎的餐桌》由日本文坛“小津专业户”贵田庄执笔,细数留存至今的37部电影,参考小津的亲笔日记,从餐桌上解读小津安二郎。

作者简介

贵田庄,1947年出生,获早稻田大学博士学位。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可谓日本文坛的“小津专业户”。著有《小津安二郎导演入门:40个问答》《小津安二郎文坛交游录》《小津安二郎的目光》《小津安二郎的餐桌》《小津安二郎东京美食指南》《追寻小津安二郎的足迹:东京、镰仓散步》《西洋图书工坊》等。

目录

卷首语小津安二郎之死与油炸豆腐丸子
1秋刀鱼与萝卜
2海鳗
3咖喱饭
味觉散步(晋升导演与鲑鱼茶泡饭)
4拉面
5中式包子
6珍珍轩与东兴园
味觉散步(横滨·中华街的秋刀鱼拉面)
7鳗鱼
8料亭的女主人
9炸猪排
味觉散步(上野·蓬莱屋的炸肉饼)
10关东煮店
11寿司店的客人
12草坪上的野餐
13家族团聚与同学会
味觉散步(自制料理咖喱寿喜烧)
14面包
15可口可乐与腌萝卜
16屁与灭鼠剂
17伴手礼与礼物
味觉散步(战地日记与东京之味)
18讨厌水果
19BAR

前言/序言

卷首语

1963年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因颈部患癌,逝世于御茶水的东京医科牙科大学附属医院。那天恰逢其生辰。年仅60岁的他,也算是早逝。病情刚确诊时,小津似乎完全没有想过会死,即便卧病在床,仍在琢磨下一部作品。
小津晚年与母亲一同居住在穿过北镰仓净智寺,一栋位于小隧道尽头的纯日式房子里。他的邻居是享誉日本画坛的画家小仓游龟。小津的电影中,《晚春》主人公(笠智众、原节子)的住处,就是以小津与其母亲所居住过的房子为原型的。看过《晚春》的人或许对此存有异议,因为电影中并没有主人公房屋全景的镜头,若看客不了解他们的住所,就难以发觉这一点。这里举《晚春》的例子,我所说的原型并非房屋的详细平面图,而是影片中主人公居所的“风格”。
如今,小津长眠于北镰仓圆觉寺当中小墓地的一角。黑色花岗岩墓碑的正中央,仅刻着一字“无”。除小津外,圆觉寺内还有其他多位名人的墓。路的正对面是田中绢代的墓碑。她不仅参演过小津的电影,还出演过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以及木下惠介等导演执导的多部优秀电影。为了让她的墓能被世人知晓,后人将她的头像刻在了墓碑上。将逝者生前的容貌雕刻在墓碑上的做法,在法国等国家并不罕见。位于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埋葬着肖邦和艾迪特·琵雅芙等名人,仿佛是为了不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失望,其中不乏以浮雕和头像作为墓碑的。在田中绢代墓地的附近,有开高健和因奥姆真理教而凄惨离世的坂本律师一家的墓地。此外,圆觉寺里还有小津视为己出的佐田启二,与田中绢代有血缘关系、曾拍摄《人间的条件》(1959—1961年)、《怪谈》(1964年)、《东京审判》(1983年)等杰作的小林正树导演以及1998年末逝世的名导演木下惠介的墓地。
得知其病入膏肓后,人们前去探病。小津此时幽默诙谐的语言留在了大家心中。

我一直都只做豆腐,下次我要做油炸豆腐丸子了吗?

牛原虚彦前去探望时,听到小津这样说。(《小津安二郎—人与工作》)
牛原作为电影导演活跃于初创时期的日本影坛,后任教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系。他的代表作有铃木传明和田中绢代主演的《他和东京》《他和田园》《他和人生》(摄于1928、1929年)“他”三部曲以及《陆上之王》(1928年)等,都是由牛原·传明·绢代铁三角创作的风靡一代的无声电影。
小津于1923年8月1日,进入松竹电影蒲田制片厂摄影部。1个月后,发生关东大地震,此时小津动向不明。为了不让制作间断,松竹将工作人员和演员转移到了京都,并将古装剧搬到京都拍摄,但蒲田制片厂的电影拍摄工作依然无法正常进行,至第二年才逐渐恢复。此时,身在东京的小津,事业并无起色。蒲田制片厂恢复拍摄后不久,小津进入了牛原剧组担任摄影助理一职。换言之,虽时间短暂,但牛原于小津,可谓是电影实践上的导师。
小津因痛苦的化疗而变得极度虚弱,对疼痛也已完全麻木。即便这样卧病在床,他还是用“油炸豆腐丸子”来揶揄自己的病情,犹如他电影里主人公的对话般。小津常说:“我想用我的一生去制作真正美味的豆腐。让我去烤牛排、炸猪排,肯定不会好吃,是为难我。”他经常用“制作豆腐”来形容自己的电影。位于银座的并木座,作为资质最老的经典电影放映馆,曾长期上映日本著名电影,直到1998年9月闭馆。这里当时由东宝经营,曾举办“小津安二郎电影周”。据东宝的著名制片人藤本真澄回忆,小津当时在介绍册的封面上画了一幅豆腐图,并认真写道:“豆腐匠只会做豆腐。即便如今的人希望他会做各种油炸食物,豆腐匠人顶多会做油炸豆腐和油炸豆腐丸子,不会做烤牛排和炸猪排。”(《小津安二郎—人与工作》)
即便如此,小津电影里有许多用餐的场景,它就像表现“豆腐匠作家”一样,将个人作品或疾病比喻成食物。进入彩色电影时期后,这种倾向愈发显著。从默片时期的作品开始,小津电影里吃饭的镜头尤其引人注目。虽有各种缘由,但最令人信服的原因是其影片皆为“家庭剧”。在这样的影片里,出场人物吃东西是最自然的场景之一。小津拍摄了54部电影作品,其中53部是现代剧,而这53部大多数又为家庭剧。唯一一部古装剧,从现存的资料和采访来判断,也是一部描述平民生活的古装剧,即一部家庭古装剧。在这些影片中,小津对什么样的食物感兴趣,又是如何拍摄这些用餐场景的呢?54部作品中,算上部分保留下来的胶片,实际保存下来的电影共有37部。像《触脚可及的幸运》和《美人哀愁》那样的,甚至仅仅留下了剧本。然而在电影的世界里,往往是不会全部按照剧本进行拍摄的。因此,《小津安二郎的餐桌》以现存的37部作品为中心,并参考小津的亲笔日记,探讨小津电影里的用餐场景。毫无疑问,此书研究的是一位活跃于昭和电影界的日本人的饮食。同时,它还能解开隐藏于小津电影中的独特秘密。
卷首语

1963年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因颈部患癌,逝世于御茶水的东京医科牙科大学附属医院。那天恰逢其生辰。年仅60岁的他,也算是早逝。病情刚确诊时,小津似乎完全没有想过会死,即便卧病在床,仍在琢磨下一部作品。
小津晚年与母亲一同居住在穿过北镰仓净智寺,一栋位于小隧道尽头的纯日式房子里。他的邻居是享誉日本画坛的画家小仓游龟。小津的电影中,《晚春》主人公(笠智众、原节子)的住处,就是以小津与其母亲所居住过的房子为原型的。看过《晚春》的人或许对此存有异议,因为电影中并没有主人公房屋全景的镜头,若看客不了解他们的住所,就难以发觉这一点。这里举《晚春》的例子,我所说的原型并非房屋的详细平面图,而是影片中主人公居所的“风格”。
如今,小津长眠于北镰仓圆觉寺当中小墓地的一角。黑色花岗岩墓碑的正中央,仅刻着一字“无”。除小津外,圆觉寺内还有其他多位名人的墓。路的正对面是田中绢代的墓碑。她不仅参演过小津的电影,还出演过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以及木下惠介等导演执导的多部优秀电影。为了让她的墓能被世人知晓,后人将她的头像刻在了墓碑上。将逝者生前的容貌雕刻在墓碑上的做法,在法国等国家并不罕见。位于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埋葬着肖邦和艾迪特·琵雅芙等名人,仿佛是为了不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失望,其中不乏以浮雕和头像作为墓碑的。在田中绢代墓地的附近,有开高健和因奥姆真理教而凄惨离世的坂本律师一家的墓地。此外,圆觉寺里还有小津视为己出的佐田启二,与田中绢代有血缘关系、曾拍摄《人间的条件》(1959—1961年)、《怪谈》(1964年)、《东京审判》(1983年)等杰作的小林正树导演以及1998年末逝世的名导演木下惠介的墓地。
得知其病入膏肓后,人们前去探病。小津此时幽默诙谐的语言留在了大家心中。

我一直都只做豆腐,下次我要做油炸豆腐丸子了吗?

牛原虚彦前去探望时,听到小津这样说。(《小津安二郎—人与工作》)
牛原作为电影导演活跃于初创时期的日本影坛,后任教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系。他的代表作有铃木传明和田中绢代主演的《他和东京》《他和田园》《他和人生》(摄于1928、1929年)“他”三部曲以及《陆上之王》(1928年)等,都是由牛原·传明·绢代铁三角创作的风靡一代的无声电影。
小津于1923年8月1日,进入松竹电影蒲田制片厂摄影部。1个月后,发生关东大地震,此时小津动向不明。为了不让制作间断,松竹将工作人员和演员转移到了京都,并将古装剧搬到京都拍摄,但蒲田制片厂的电影拍摄工作依然无法正常进行,至第二年才逐渐恢复。此时,身在东京的小津,事业并无起色。蒲田制片厂恢复拍摄后不久,小津进入了牛原剧组担任摄影助理一职。换言之,虽时间短暂,但牛原于小津,可谓是电影实践上的导师。
小津因痛苦的化疗而变得极度虚弱,对疼痛也已完全麻木。即便这样卧病在床,他还是用“油炸豆腐丸子”来揶揄自己的病情,犹如他电影里主人公的对话般。小津常说:“我想用我的一生去制作真正美味的豆腐。让我去烤牛排、炸猪排,肯定不会好吃,是为难我。”他经常用“制作豆腐”来形容自己的电影。位于银座的并木座,作为资质最老的经典电影放映馆,曾长期上映日本著名电影,直到1998年9月闭馆。这里当时由东宝经营,曾举办“小津安二郎电影周”。据东宝的著名制片人藤本真澄回忆,小津当时在介绍册的封面上画了一幅豆腐图,并认真写道:“豆腐匠只会做豆腐。即便如今的人希望他会做各种油炸食物,豆腐匠人顶多会做油炸豆腐和油炸豆腐丸子,不会做烤牛排和炸猪排。”(《小津安二郎—人与工作》)
即便如此,小津电影里有许多用餐的场景,它就像表现“豆腐匠作家”一样,将个人作品或疾病比喻成食物。进入彩色电影时期后,这种倾向愈发显著。从默片时期的作品开始,小津电影里吃饭的镜头尤其引人注目。虽有各种缘由,但最令人信服的原因是其影片皆为“家庭剧”。在这样的影片里,出场人物吃东西是最自然的场景之一。小津拍摄了54部电影作品,其中53部是现代剧,而这53部大多数又为家庭剧。唯一一部古装剧,从现存的资料和采访来判断,也是一部描述平民生活的古装剧,即一部家庭古装剧。在这些影片中,小津对什么样的食物感兴趣,又是如何拍摄这些用餐场景的呢?54部作品中,算上部分保留下来的胶片,实际保存下来的电影共有37部。像《触脚可及的幸运》和《美人哀愁》那样的,甚至仅仅留下了剧本。然而在电影的世界里,往往是不会全部按照剧本进行拍摄的。因此,《小津安二郎的餐桌》以现存的37部作品为中心,并参考小津的亲笔日记,探讨小津电影里的用餐场景。毫无疑问,此书研究的是一位活跃于昭和电影界的日本人的饮食。同时,它还能解开隐藏于小津电影中的独特秘密。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