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传奇般的经历:

亚历克斯·汉诺尔德在人们心目中是像神一样的存在。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和专注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他是世界上*好的徒手攀岩大师,没有之一。因为在这项世界上可能是*危险的极限运动中,任何技艺不精的人都活不到成为大师的那一天。《孤身绝壁》是汉诺尔德的亲笔自传,也是他迄今为止的*一本珍贵传记,讲述他三十年人生历程中,*令人震惊的七次无保护独攀。

2、同名纪录片口碑爆棚。《孤身绝壁》在豆瓣评分高达9.4,超千万人点击,人们屏息观看,冷汗直冒,无不被他孤注一掷的决绝,达到*的专注力,毫无畏惧的勇气,生死考验中闲庭信步的强大气场所震撼。《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各大媒体头条报道和专访。2011年美国知名的新闻杂志《60分钟》,做了一期他的节目,采访他的记者和摄影师分别是Lara和Jeff,他们曾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冒着随时都丢命的危险,报道战地新闻十几年,但还是被亚历克斯的行为深深打动。

3、励志主题。《孤身绝壁》出版的意义不在于探讨运动的细节,而是传递一种不断向上的力量。对于无保护攀爬者来说,*出路,就是不断向上。坠落,就意味着死亡。一旦开始,就无法回头,必须一口气登顶。亚历克斯的行为并不是在作死,而是一种无畏与坚毅,是认准自己的兴趣,把它做到*。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尽情燃烧,活出*。正如他自己所说,“群山在呼唤,我必前往之”。热爱加坚毅,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再加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以及临危不乱的淡定从容,是亚历克斯成功的必然要素。

4、名人推荐。每一个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都有其强大的意志力与常人难以想象的专注。所以这《孤身绝壁》得到了各界名人的推祟和喜欢。李开复,徐小平,真格基金王强,民谣歌手老狼等都为《孤身绝壁》写了推荐。此外,肯道尔电影节,班夫山地电影节以及各大户外运动品牌都已参与到推广活动中。

5、《孤身绝壁》的两位译者是北大山鹰社的成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是热爱运动的90后。是热爱促成她们分别私自翻译了这《孤身绝壁》,也是热爱又让她们成了这《孤身绝壁》的*终译者。书中收录了两位译者的对谈,讲述年轻人对极限运动的理解,以及这《孤身绝壁》给她们带来的改变,真实生动,会在所有年轻人中产生共鸣。

6、有意义的公益主题。从事极限运动的亚历克斯每天住在房车里,把自己的生活要求降到*为简单的程度。他把所有的赞助所得,用来做公益和环保,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大力量,帮助那些尚处于贫困落后国家的人民。

内容简介

不论何时,只要汉诺尔德在公众场合讲话,他总是会被问到同样的两个问题:

“你不怕自己会死掉吗?”

“你为什么要做这个?”

亚历克斯·汉诺尔德,在同一个时代中不会出现第二位的无保护攀爬者。从他23岁那年完成

月华拱壁的无保护攀爬起,他就一直令人难以置信地刷新着人类反重力运动的极限。

不使用绳索,没有搭档,也没有诸如岩钉、岩塞或机械塞等用来辅助或保护的装备,每一次攀爬都惊心动魄,具有*风险——如果脱落,你,就死定了。

在这《孤身绝壁》中,汉诺尔德叙述了自己迄今为止令人震惊的七次无保护独攀,让我们得以一窥他那具有高度敏锐性和洞察力的头脑内部,一切是如何运作的。

当他在攀爬的清晨,在一直居住的房车中醒来时,我们分享他的躁动和兴奋;在他的攀爬日记中,我们旁观他的自省和反思,对学习这项运动的人来说是一本名副其实的*;而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可以学到他应对恐惧的秘诀。他通过强大的控制情绪的能力,把每一次旁人眼中针尖上跳舞的疯狂举动变成一种悠然自得的闲庭信步。

汉诺尔德超乎寻常的人生和自成一派的世界观将教给我们更多关于冒险、关于回馈,以及对一件事情保持专注和冷静的能力即使在面临极端危险、事关生死的情况下。

作者简介

作者:

[美]亚历克斯·汉诺尔德,来自美国的攀岩大师,因其在大岩壁上的无保护独攀而为人所知。他有着独特的攀岩技术以及人生态度,除了攀岩之外还热心公益,建立了汉诺尔德基金,在世界范围内完成了一系列公益活动。

他是攀岩界真正的明星,他也是攀岩界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高手。

[美]大卫·罗伯茨,著有多本有关登山、探索、冒险、西方历史以及人类学领域的著作。

译者:

乔菁,北京大学英语翻译硕士,北大山鹰社社员,攀岩队、登山队队员。肯道尔国际山地电影节译者,参与翻译《峡谷攀升》《受虐狂欢Ⅱ》等亚历克斯·汉诺尔德参演的影片。

李赞,北京大学法律硕士,曾任北大山鹰社攀登队长。现为*户外运动学校技术主管,热爱攀岩、攀冰、登山运动,登顶雀儿山、各拉丹冬峰、慕士塔格峰等十多座高海拔山峰。

精彩书评

1.汉诺尔德是自由独攀——这项像是魔法的运动中*重要的从业者,在极其困难的数百、甚至数千英尺高的悬崖上没有任何形式的绳索或保护硬件。这听起来使人目瞪口呆。

——《华尔街日报》

2.汉诺尔德在这《孤身绝壁》里叙述了他攀爬一些世界上*危险的岩石墙壁。这时你会去质疑他的理智,质疑他为什么去选择这种有争议的运动…但也不可能不感到敬畏。

——《人物周刊》

3.汉诺尔德自由攀爬*长、*具挑战性的地方。*奇特的是身为一名攀登者:汉诺尔德并无明显的恐惧,仿佛脱落是不可能的。

——《纽约时报》

4.亚历克斯可以说是首位从攀岩这项超级危险运动里发展成一位超级明星的人。

——《男性健康》

5.汉诺尔德是*知名的极限运动员,像从传奇特技车手伊佛·可尼佛(EvelKnievel)的剧本中走出来的人物。

——《户外》

目录

译者序 独自向上,成为更负责任的自己

肯道尔国际山地电影节推荐序 人类反重力运动的极限

杨向阳序 一个活得非常极致的版本

Part1月华拱壁

Part2个人苦境

Part3拉斯维加斯的爱与惧

Part4环游世界的人

Part5三连攀

Part6速度纪录

Part7阿拉斯加与光明之路

Part8菲茨罗伊峰

Part9超越

作者附识

致谢

译者对谈

译后记

精彩书摘

2008年3月末,在朋友的小圈子之外,亚历克斯·汉诺尔德(AlexHonnold)还没有什么知名度。7年之后,30岁之际,他也许已经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攀爬者。这并不是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攀爬者。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爬得最好”这回事。因为这项运动已经被细分为很多种类,从喜马拉雅式登山到室内岩馆的抱石,等等。

亚历克斯·汉诺尔德声名鹊起的原因,在于他推动了最为极限和危险的攀爬形式,使其远远超过了任何人想象中的极限运动认知。无保护独攀意味着不使用绳索,没有搭档,也没有任何“硬件”(岩钉、岩塞、机械塞)把人连在岩壁上。在这种显而易见的情况下,无论是谁看到这一幕,也会明白这项活动的高风险度:如果你脱落,就死定了。

亚历克斯·汉诺尔德所做的,就是去爬那些前人认为不可能徒手攀爬的路线,它们要么太长,要么难度过大。到目前为止,他都没出什么大问题,虽然他最亲近的一些朋友都害怕他会害死自己。

无保护独攀远不只是个噱头。它相当于将攀岩精简为最本质的挑战:仅仅穿着攀岩鞋,外加为了更好地抓点在指尖抹些镁粉,这样的一个男人(或女人),与悬崖进行对抗。这是完全纯粹的攀爬。

这不是亚历克斯·汉诺尔德进行的唯一一种攀爬形式。他的快速连攀(就是计时连爬两座或三座大岩壁)已经改写了优胜美地的攀爬规则。而从2013年开始,亚历克斯·汉诺尔德将自己的视野扩大到了登山,并取得了他人没能做到的成就。

简而言之,亚历克斯·汉诺尔德是一位攀登界的先行者,是那种一个时代中也许只会出现一次的人。同时他还聪明有趣,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毫不自大的人。他希望让这世界变得更好,为了那些不像他一样受眷顾或有天赋的人们。几乎所有认识或仅仅看到过亚历克斯的人都喜欢他,正如乔恩·克拉考尔(JonKrakauer)所说:“他绝对真诚,一点儿都不虚伪。”

不论什么时候,当亚历克斯在公共场合讲话时,他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提问两个相同的问题,不论是小孩还是老人。的确,这是关于他在岩壁上所做行为的基本问题:

你不怕自己会死吗?

你为什么要做这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问题是无法回答的。这在马洛里(Mallory)1923年随口给出的答案中可见一斑:无数记者问他为什么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他答道:“因为山在那里。”(虽然看起来像是受够了这问题的人的烦躁回应,但马洛里的俏皮话已经变成了登山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引语。)

对于这些无法避免的问题,亚历克斯也想出了自己的俏皮话来回答。关于脱落致死:“那将会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四秒钟。”还有:“我确定有一半人会说:‘至少他死的时候正在做他挚爱的事。’而其他人会说:‘这人傻吧!’”

亚历克斯当然是一个有原动力和胜负心的家伙。然而他很谦虚,生来有些害羞,这都赋予他的成就一种极度的轻描淡写,几乎像是自嘲了(就像上面的打趣一样)。在他最亲近的攀岩伙伴中,他的外号叫作亚历克斯·“没什么大不了”·汉诺尔德。

在过去的40年里,只有少数的攀登者将无保护独攀推向了风险的边缘。他们中半数人都死了。那些无保护独攀者中的一小部分人,则在这种数十年深渊之上的舞蹈中存活了下来。包括皮特·克罗夫特等人。而在1970年往返于世界各地的亨利·巴伯(HenryBarber)则令当地的攀岩者大吃一惊,从威尔士到澳大利亚,他都横扫了那里最难的路线。

其他人则因为发生过的某一个错误而遇难了。在这些人中有从英国移民来美国的德里克·赫西(DerekHersey),1993年他在优胜美地的斯泰克-萨拉(Steck-Salathé)路线脱落致死,有可能是因为暴雨后手点变滑。丹·奥斯曼(DanOsman)、查理·福勒(CharlieFowler)以及迈克尔·里尔登(MichaelReardon)也在追求悬崖或山的极限探索中发生事故致死。最令攀登界震惊的则是约翰·巴沙尔(JohnBachar)的死亡。他和皮特·克罗夫特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杰出的两名无保护独攀者。经历过35年一条路线接着一条路线的没有绳索的攀爬后,巴沙尔在一条他之前完成过很多次的很短的攀爬中脱落了。那是2009年7月,是在加利福尼亚州他家附近的马麦斯湖(MammothLakes)。

亚历克斯指出,这些精英攀爬者中,没有人是在推动自己无保护独攀的极限时身亡的。赫西和巴沙尔脱落的路线是他们能力之内能够很轻松攀爬的。(有种猜测说可能是巴沙尔当时刚发生不久的一场车祸引起的脊柱问题,造成了他的右臂和肩膀忽然无力,导致了他致命的脱落。)里尔登则是因为在无保护独攀下到爱尔兰一处海岸悬崖底时,被巨浪扫到而致死。福勒在尝试一座中国西部的未登峰时遇到雪崩身亡。奥斯曼的生命终结于一项实际上由他发明的运动,当时他正尝试挑战新的纪录。这种运动叫绳跳,就是主动从悬崖上跳下,然后被身上绑着的绳索拉住。已经创造了从超过1000英尺(约305米)高处跳下的纪录的奥斯曼,在从优胜美地的斜塔岩(LeaningTower)俯冲时由于绳索断裂而死亡。

这五名极限无保护独攀者死亡之时,仍然是在探险的最前沿。奥斯曼实际上探索了绳跳的界限,并在试验中付出了他的生命。虽然亨利·巴伯健康平安地活到了62岁,但他仍然差一点儿就因为脱落而死亡。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那时他在英国的一条海岸悬崖路线上为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录制无保护独攀。由于旁边一位摄影师的突然移动,巴伯因此分心而失去了平衡。就像他之后描述那个时刻时说的:

那让我犯了错……我那时整个身体都在移动,用双手在推凹槽的边。我推得太用力了,左肩撞在了岩壁上,差点儿要脱落了。肾上腺素从脚趾飙升到大脑。我马上就要脱离岩壁掉下去了。但到达那点之前一直持续的平衡和动作的流畅帮助我渡过了难关,让我待在了岩壁上,继续移动。

拥有敏锐才智的亚历克斯倾向于超级理性地对待生命。他坚持宣称:“我不喜欢冒险。我不喜欢越过双黄线。我不喜欢赌。”他对后果和风险加以严格区分。很显然,无保护独攀时脱落的后果是致命的。但亚历克斯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冒着致命的风险。他是这样说的:“我总是把风险称为实际上脱落的可能性,而后果则是如果你做某事之后一定将会发生的,所以我试着让我的无保护独攀保持低风险——也就是说,我不太可能脱落,如果我脱落,则会有极其严重的后果。”

另一方面,同样理性的是亚历克斯的亲密好友们对他所做冒险的一些争论。比亚历克斯大8岁的汤米·考德威尔(TommyCaldwell)曾经是他马拉松连攀和登山探险的搭档。考德威尔是世界上最好的攀岩者之一,也是亚历克斯最钦佩的楷模之一,他在2011年说:“我从未尝试过无保护独攀真正的大岩壁。我曾经许多次完全意外地脱落,也许有十几次,就在相对容易的地形上,有时是手点断了,有时是我鞋底的橡胶层开了,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如果我那时是在无保护独攀,我就已经死了。我很喜欢亚历克斯。我不希望他死。”

到目前为止,亚历克斯获得的观众远远超出了铁杆攀爬者的数量。比如他作为“那个劳拉·罗根(LaraLogan)在《60分钟时事杂志》上采访的孩子”而广为人知,或者“《国家地理》杂志封面那张令人惊叹的照片里的家伙”。但对于不攀岩的人,想要完全明白亚历克斯到底在做什么,提前阅读一本对于技术、装备和难度评级的简明读物是有必要的。

常见的攀岩中,两名攀爬者通常被长约60米的尼龙绳连在一起。一名被安全地固定在岩壁上的攀爬者,会保护在上方攀爬的领攀者。为了让脱落的后果最小化,领攀者会在攀爬过程中设置保护点。

在攀岩的整个历史中,领攀者大多会把岩钉打入岩石表面的天然裂缝中。岩钉也就是不同形状的金属钉中的任意一种,开始是铁质的,但现在改善为铬钼钢合金。一旦岩钉被结实地打入,领攀者便在岩钉的环中扣上一把铁锁——有一个弹簧门的椭圆环,然后把绳索扣入锁内。这样,如果他冲坠,比如说,在岩钉上方5英尺(约1.5米)的地方,在绳索另一端的保护者便可以在只比10英尺多一点的冲坠距离后制止他继续脱落。额外的长度则取决于尼龙绳的延展性,这种延展性也可以缓冲震荡。

到了20世纪80年代,除了在大型登山中,岩钉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因为它们被打入岩壁后又会被撬松,导致需要反复地进行捶打,这对岩石有损害,会留下丑陋的钉子疤痕。于是攀爬者们开始使用岩塞——形状各异的金属块取而代之。它们可以塞入岩石的裂缝或褶皱中,这样就可以在被向下拉的时候卡紧。通常来说,岩塞的安全性没有岩钉强。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雷·贾丁(RayJardine)发明了一种巧妙的装置,他称之为“老友”塞(现在通常被称为“机械塞”)。它们是一种由两部分相对的半圆金属板构成的弹簧装置,你拉动一头让金属板向中缩回的机关,把机械塞塞入岩塞不能放进去的岩缝中,然后松开机关。弹簧会让金属板在岩缝边缘处卡紧,放置得当的机械塞能够承受数千磅的重量(1000磅=453.59公斤)。自不必说,机械塞彻底改革了攀岩运动。

从最早的时候起,攀岩者通过使用他们的保护点做人工手点,克服了其他不可攀爬的岩壁。这叫作“直接器械攀登”或者就叫“器械攀登”。所有器械攀登的绳段可以用绳梯或辅助梯协调——即有三四个脚环的尼龙吊索做成的软梯。器械攀爬者在一个岩钉、岩塞或机械塞上挂一把辅助梯,然后攀爬尼龙梯,而不是岩石本身。

最终,膨胀螺栓扩大了技术装备库。在全无裂缝的平整岩石上,攀爬者用铁锤或钻机钻出空心的洞。之后他向那个洞中锤入柱形螺栓,这种螺栓通常由不锈钢制成。螺栓的头上连着一个挂片,类似于岩钉的孔。然后攀爬者将一把铁锁扣入挂片,再将绳索扣入铁锁。一颗好的螺栓和最好的岩钉一样牢靠。

自由攀登,与无保护独攀相反,意味着领攀者会使用保护点,仅为了保护冲坠。他不放置岩塞或机械塞拉着它们往上走。只用自己的手和脚攀爬岩石,但如果他在有效的保护点下冲坠,则不会受伤。

在美国,自由攀爬的岩石线路由难度值分级,叫作优胜美地难度系统(YosemiteDecimalSystem,YDS),目前的范围是从5.1-5.15。这种古怪的编号是因为,美国的专业人士在很长时间内都相信,比5.9更难的攀爬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一极限已经被超越了。于是分级员们觉得,除了创造5.10以外,没有别的选择了。这个系统本质上是较为保守的,因此如5.13的较高等级,又被内部细分为四个等级,范围从5.13a到5.13d。一流的攀爬者意识到,在5.13b和5.13c之间的难度差是不逊于5.8到5.9的。

现如今,在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那些最难的攀爬,被标记的难度是5.15c。

在过去的20年间,膨胀螺栓引起了运动攀这一现象的发生,与传统攀相区别,在这种攀爬中,攀爬者放置并移动岩塞和机械塞作为保护点。在运动攀的线路上,永久螺栓会相隔6或8英尺放置,通常在尝试线路前通过下降打入,这让攀爬者可以在非常难的自由攀线路上不带机械塞或岩塞上线,并获得几乎绝对可靠的安全。领攀者只需要在攀爬时扣入一颗接一颗的螺栓。对保护者来说,拉住冲坠的领攀者则是很平常的。

运动攀的流行度在近些年突然飞涨。现如今已经有青少年高手可以攀爬5.14难度的运动攀线路,但是从未领攀过传统攀的一个绳段,并且对如何去做也没有任何头绪。

因为优胜美地难度系统的5.1-5.15仅仅衡量最难动作的难度本身,世界上几乎所有难度最高的攀爬项目都是在接近性很强的岩壁上,都是很短的运动攀线路。要完成一条5.15的线路,像克里斯·沙马(ChrisSharma)和阿丹·翁达(AdamOndra)这样的高手会连续几周或几个月地“磕”动作,不受伤地脱落几百次,之后才能一次性完成整条路线并且不脱落。由于如此专攻式的攀爬,世界上如翁达一样的人几乎不再训练任何其他的技术了。

然而讽刺的是,传统攀比运动攀的运动性要更强——而且更大胆,也更危险。

但无保护独攀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游戏了。当亚历克斯·汉诺尔德进行他的一次长线路无保护独攀时,他是不使用任何绳索的,也没有伙伴在他脱落时拉住他,没有使用任何种类的保护点作为人工手点或为脱落做保护(不论是螺栓、岩钉、岩塞或是机械塞)。因为即使是在5.11或5.12难度的攀爬中,脱落的可能性都是相当大的,只有很少的实践者才敢在超过5.11的难度中进行无保护独攀,但那常常是在较短的线路上,且仅仅是对线路进行多次排练之后。即在使用绳索和有搭档的情况下攀爬线路很多次,以便记住每一个点和顺序。(就此而言,当你不使用绳索进行攀爬时,如果一个手点或脚点松动的话,你可能会在5.4难度的线路上脱落致死。)

故此,无保护独攀是人们能够想到的运动性最强、最纯粹的一种攀岩形式。这是岩石上最极限的冒险:如果你犯最轻微的错误,也将会带来最极限的风险。

前言/序言

译者序

独自向上,

成为更负责任的自己

在脱落就意味着死亡的风险中独自向上。

孤身绝壁》主人公、作者之一亚历克斯·汉诺尔德,便是这样一个人,也正是在这种频繁直面死神的风险中,他成为了一个更负责任的自己。

他是美国攀岩圈的传奇人物,人生几乎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攀岩这一件事情上,并因为从事着形式最危险的无保护独攀运动而名动全球,常常徒手攀爬高达几百米的天然岩壁。

19岁时,他父亲因为心脏病突发猝死,亚历克斯随后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辍学,买来一辆二手房车,开始了四处攀岩的生活。他一路刷新了各国著名岩壁线路的首次无保护独攀纪录、连攀速度纪录等等,改写了攀岩这项运动的极限。关于他的影片在世界各大户外电影节中斩获了种种大奖,《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他作为封面,CBS为他录制了专访。而这位当之无愧的大师在写作此书的时候,才不过29岁。

攀登不仅仅为年轻的亚历克斯带来了名利和争议,还为他建构了看待世界的方式。一次非洲乍得的攀爬之旅,让他目睹了贫穷对当地人生命选择的限制,开始反思自己应该为他人做些什么。于是,他用自己的收入成立了汉诺尔德基金,用以帮助世界上最弱势的人民改善生活条件,致力于支持一些既有益环保又能帮助人们摆脱贫困的项目,比如新能源在贫困地区的使用。与低调地进行跨时代的伟大攀爬不同,亚历克斯选择将自己在公益和环保方面的理念和事业宣讲于众——他希望激励更多人做更多这样的好事,希望人们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帮助不如自己幸运的他人。声名鹊起会让有些人迷失于荣誉,开始追逐特权,而亚历克斯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他所追逐的一直就是简单的“更好”——更好的攀爬,更好的时间,更好的世界。

孤身绝壁》几乎包含了你需要了解的关于攀岩的所有知识。但这仅仅是它众多主题中的一个。随着攀岩进入奥运会,这项运动也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而其中没有保护员、绳索和安全带的攀爬,便是《孤身绝壁》中所讲述的攀岩方式——无保护独攀。很明显,在无保护独攀中,风险是致命的——一个最最微小的失误,甚至是一阵风、一块落石,或者一只突然出现的虫子,都有可能导致攀爬者失去平衡,从几百米的高处跌落身亡。

为何亚历克斯要从事如此危险的活动?有人甘愿为名利碌碌终日,有人舍得为信仰献祭灵魂,而对于亚历克斯来说,人生中没有什么事有攀爬一半有趣,而这件事又带领他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面对更深沉的课题,学习成为更负责任的自己。

因为这种危险性,亚历克斯·汉诺尔德一路走来所获得的评价一直都不算“寻常”。有人说他的攀登是自私的、无用的,说他藐视生命;而有人却认为他鼓舞人心,是在真正地尊重生命。有人觉得他伟大,有人却认为他自大——想来每一个曾经走在时代最前端的人,都会招致各种非议和歌颂。而读完《孤身绝壁》后,相信你会因为你的生活、你的过往、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而对亚历克斯·汉诺尔德的逻辑体系有自己的评判。

我们常常追问自己: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从最现实的维度而言,你生命的意义往往就是你把最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其中的事。汲汲营营于生存和物质,被生活中的问题和框架推着前进,非我所欲也;可完全不功利不媚俗,硬下心肠去从事内心真正想做的事,又常常非我所能也。

更有甚者,人们常常只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却并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反之,在每一个领域最出众的人,常常都具备一种能力——他们明确知道自己内心的需求,并追随其召唤,全心全意。显然,亚历克斯就是这样一个生命的强者。

除了亚历克斯的自述部分,《孤身绝壁》另外一半内容则出自大卫·罗伯茨的手笔。曾出版多本登山类书籍的罗伯茨在书中以旁观者的角度客观论述了汉诺尔德的攀爬成就、人生经历以及个性特点。全方位地为我们展现了这位当代杰出攀岩运动员的攀爬与生活,详实地记录了他最为惊人的一些无保护独攀以及其他形式的攀爬。这部分与亚历克斯生动有趣的心理独白互为补充,使得《孤身绝壁》兼具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极限运动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会真正接触到的,但即使是从未也不会接触此类运动的人,在阅读《孤身绝壁》时,也一定会有感同身受之处——你是否有过恐惧的时刻?你是否因为放弃和选择而纠结过?你是否曾经为了爱情忐忑不安?你是否有过难以支撑现实生活的理想?你是否考虑过你能够接受哪种死去的方式?你是否真正地感受过——你正在活着?如果你曾经有过,那么,你一定会在这《孤身绝壁》中看到你想要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作为恋人、儿子或朋友,亚历克斯无疑是令人担心的。但当剥除所有与他人和外物的关系,只将他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谈论时,他无疑令人尊敬。当你成为一名旁观亚历克斯的读者,也同时剥除了你与外界的关系——把生活放在身后,把自己放在面前,你所面对的仅仅是这《孤身绝壁》中的世界和你的内心,此时此刻,相信你一定能够真正地体会,你正在活着,以及,你想要怎样地活着。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