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杨荫浏是中国音乐史家、民族音乐学家。建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杨荫浏纪念文集》就是为纪念他而编,分为学术研究、评论、纪念轶事、记录、综述、传记年表和附录七大部分,共收92篇文章。

目录

学术研究
杨荫浏与音乐史
杨荫浏与音律
读《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札记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杨荫浏学术活动的主要特色
杨荫浏先生和中国的民族音乐学
民族音乐传统接力赛的健将——音乐史学家杨荫浏
继承杨荫浏先生重视事实的学术风范
转向唯物史观的起步——略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历史地位
发现革新创造——杨荫浏先生的律学研究
20世纪中国音乐学的一个里程碑——新解杨荫浏先生“实践一采集”的学术思想
反思中国现代音乐文化问题的重要历史文献——关于杨荫浏先生《国乐前途及其研究》一文
再议杨荫浏的国乐观
杨荫浏先生与音乐图像研究
附:老知识分子二三事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读后
民间歌曲在古代史中有了它应有的地位——杨荫浏先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读后
谈杨荫浏先生的“防范心态”
杨荫浏与中国宗教音乐
杨荫浏先生在音乐文学史研究方面的若干重要贡献
中国音乐史的丰碑
按下录音键——杨荫浏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音响资料建设
杨荫浏先生与《语言音乐学初探》
世纪末的反思——杨荫浏百年诞辰感言
中国音乐文献学:以杨荫浏为枢纽的两个时期
杨荫浏音乐文献工作管见
杨荫浏对中国现代乐律学研究的影响
管窥杨荫浏先生学术思想中的科学精神
一部仍具学术价值的“旧著”——谈杨荫浏先生的《中国音乐史纲》
中西音乐文化冲突中的音乐学选择——谈杨荫浏先生的学术思想
国乐大师横空出世——杨荫浏的国乐思想和《中国音乐史纲》
华彦钧与杨荫浏
杨荫浏先生与古琴音乐研究
重识杨荫浏的基督教音乐实践观——对《圣歌与圣乐》中杨荫浏16篇文论的择评
杨荫浏著《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之比较研究
杨荫浏师承探微
20世纪40年代杨荫浏先生对国乐发展的反思与研究
杨荫浏的传教士老师——郝路易其人、其事考
纪念
改革民族音乐的教育事业——纪念杨荫浏先生
为发展民族音乐而辛勤劳动的杨荫浏先生
纪念杨荫浏先生
《中国音乐学一代宗师——杨荫浏(纪念集)》序
千秋绝业一代宗师——杨荫浏先生十周年祭
我所知道的杨荫浏先生
往事皆遗爱人今方见思——哀挽杨荫浏先生
学习杨荫浏先生的治学精神
悼念杨荫浏先生
聆教侧记——我所知道的杨荫浏先生
深切怀念杨荫浏老师
我还是个宗教音乐家——纪念杨荫浏先生百年诞辰
忆杨荫浏先生二三事
点滴回忆——怀念杨荫浏先生
深切缅怀杨荫浏老师
附:消失的与留下的
杨荫浏和“十间房”
附:不美丽的池塘
试述杨荫浏与中国音乐史——缅怀我的严师、慈父杨先生
从学与“同学”
音乐史家论治史——杨荫浏先生教诲录
忆师情
逝去的岁月——忆杨荫浏和音研所往事
回忆往事,怀念国乐大师杨荫浏
缅怀杨荫浏先生
附:回忆儿时认识的杨老师
附:抹不掉的记忆——回忆杨荫浏先生
深切缅怀父亲杨荫浏
轶事
关于录《二泉映月》情况的回忆
关于杨荫浏先生演唱的一段昆曲录音
杨荫浏先生与十番锣鼓的一段旧缘
关于杨荫浏先生专及“西方音乐”的佚文
记录
杨荫浏:音乐史问题漫谈
杨荫浏:谈中国音乐的特点问题
杨荫浏:佛教音乐
杨荫浏和《二泉映月》——曹安和访谈录
杨荫浏先生的音乐之路
杨荫浏关于音乐问题的一次谈话
综述
20世纪与中国音乐学——纪念杨荫浏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0世纪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
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
书评
写在杨荫浏著《中国音乐史纲》在台湾出版之前
读《杨荫浏全集》有感
煌煌临北斗灿灿入鸿篇——写在《杨荫浏全集》出版之际
一代国乐宗师宏伟思想文库——有感于《杨荫浏全集》的出版
他的深度就是一个学科的深度他的高度就是一个时代的高度——《杨荫浏全集》简介
铸学林伟业探实践真知——《杨荫浏全集》观感
传记、年表
杨荫浏小传
杨荫浏
杨荫浏年表
后记

精彩书摘

  杨荫浏就是在这样一个标准高、要求严的曲社中,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在唱奏技艺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可以说得上是民族音乐科班出身的音乐家。
  坚实的音乐实践基础,给杨荫浏的中国音乐史和民族音乐研究的学术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他对民族音乐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能够做出独到而切合实际的解释。
  先以他的深厚昆曲基础来说明:
  天韵社讲究音韵的传统,不仅为他打下了音韵学的基础,也为他进一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研究传统音韵的演进轨迹和音韵与音乐的关系开辟了道路。
  在他于40年代写成的《中国音乐史纲》中,用了31页篇幅撰成了“近世期间音韵学与词曲的关系”一节文字,其中“字调与乐调之关系”部分内容,1945年曾以《歌曲字调论》为题发表在《礼乐》第1期。文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归纳出昆曲的旋律随歌词声调的不同而存在的各种不同的进行规律,揭示出声调相同的字,因前后字声调之不同,曲调音节繁简的差异,其旋律走向亦随之而变化的运行机制,从一个特有的方面,为探讨昆曲音乐的结构特征打开了一条门路。
  他通过对昆曲音韵的全面考察,对昆曲音韵的历史渊源及其音韵体系的全貌作出了系统的概括。他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1324)至清代周昂的增订《中州音韵》(1792前后)之间各种曲韵书谱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我国的戏曲音韵,随着戏曲中心地区由北向南转移,逐渐产生了“南音化”的倾向,从而形成了兼容古、今、南、北的昆曲音韵体系。
  ……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