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生态文明理念下绿色建筑和立体城市的构想》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有关绿色建筑的内容,共三章;下篇是有关立体生态城市的内容,共卜章。在该书的出版过程中,许多人(包括身边同事和好友)都对书中提出的立体绿化表示过极大的怀疑。坦率地说,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对这种想法不太自信,在研究过程中反复自问和徘徊不前。但通过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特别是从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和氧化还原反应层面得到启示,我认识到,建筑和城市的立体绿化也应该与人类社会的氧化还原模式紧密联系,仅仅用氧化的模式进行绿化和城市规划并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理念,只会离绿色环保的目标越来越远。产生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技术方面的原因,而在于所用的方法和角度不同。
  《生态文明理念下绿色建筑和立体城市的构想》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研究跨度和难度也非常大,因而研究的内容和深度比较有限,笔者亦非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的专业人士,因而试图从非专业的角度出发,用非专业的语言来论述,用大胆、创新和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现在及未来的绿色建筑、立体生态城市和整个人类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读者见谅。

作者简介

  胡德明,男,1963年出生,1981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从事机械维修,建筑施工、管理,房地产开发等工作,随后长期从事绿色建筑和立体城市的研究,并结合现代建筑进行空中生态庭院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
  
  陈红英,女,1969年出生,环境工程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以及环境监测与工程造价等技术服务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近年来主持省部级项目及横向合作项目15项,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上篇绿色建筑
第一章氧化一还原反应与人类生态文明的关系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与人类的活动
第二节未来建筑的理念与探索
第三节未来建筑的十大趋势
第二章绿色建筑概述
第一节建筑的革命
第二节高层消防的突破与未来城市高层空间的拓展利用
第三节绿色建筑的两个前提条件及意义
第四节居家养老与“菜篮子”工程
第五节高层绿色建筑成本及比较
第三章绿色建筑j个方面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建筑理念
第二节建筑本身
第三节建筑绿化

下篇立体生态城市
第四章立体生态城市概述
第一节未来城市的城镇化之路
第二节立体生态城市配置土地的规划
第三节立体生态城市建制及规划思路
第五章城市地势规划与基础的地面设置
第一节城市地势规划
第二节基础的地面设置
第六章立体城市的防震
第一节防震带设置
第二节基础防震
第三节双保险设防
第七章立体城市内部市政交通规划
第一节城市功能分析
第二节城市内部市政交通分析
第三节停车泊位与未来新能源汽车规划
第八章城市外部宏观交通规划
第一节城市外部机动交通规划
第二节立体轨道交通
第三节立体城市外部宏观交通与国际高速铁路网规划的衔接
第九章立体城市开发
第十章水处理与水环境大规划
第十一章城市污染的防治
第十二章合理的能源规划
第十三章“五水共治”的探讨

后记

前言/序言

  在现代建筑领域,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但现代建筑却始终没有真正“绿”起来,这其中的原因并不在于建筑技术、材料或工艺方面的问题,而在于现代建筑理念和理论上存在偏差。技术是相对简单和容易的,而建筑理念和城市规划理论则需要人们真正打破过去及现有的思想壁垒。
  《生态文明理念下绿色建筑和立体城市的构想》是对未来绿色建筑和立体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初步探索,尽管其中涉及绿色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理论并不多,但在论述时也基本涉及和涵盖了这些内容,旨在提出一种最新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城市规划构想以供人们参考,并预示一场席卷全球的绿色建筑革命及由此引发的立体生态城市建设时代即将到来。作者希望通过《生态文明理念下绿色建筑和立体城市的构想》的示范案例给建筑界同人一个全新的视角
  绿色建筑一定要“绿”起来!同时,通过一些图片及内容介绍告诉人们,在远离地面的四个高空垂直外立面及屋顶和地面的整体绿化,更符合绿色建筑的实质。
  当然,许多人或许并不认同这样的绿色建筑理念,以为这不太符合当前主流的绿色建筑理念,以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规定。虽然质疑精神是可贵的,但当前的绿色建筑理论本身还不成熟,未来是一个未知的、变化的世界,现在和当下的建筑理论及观点并不能代表未来的建筑,是有“海纳百川”才能“有容乃大”,我们千万不能丧失对新事物、新方法的敏感性和探索欲。
  《生态文明理念下绿色建筑和立体城市的构想》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有关绿色建筑的内容,共三章;下篇是有关立体生态城市的内容,共卜章。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绿色建筑和立体城市的构想》的出版过程中,许多人(包括身边同事和好友)都对书中提出的立体绿化表示过极大的怀疑。坦率地说,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对这种想法不太自信,在研究过程中反复自问和徘徊不前。但通过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特别是从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和氧化还原反应层面得到启示,我认识到,建筑和城市的立体绿化也应该与人类社会的氧化还原模式紧密联系,仅仅用氧化的模式进行绿化和城市规划并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理念,只会离绿色环保的目标越来越远。产生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技术方面的原因,而在于所用的方法和角度不同。
  《生态文明理念下绿色建筑和立体城市的构想》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研究跨度和难度也非常大,因而研究的内容和深度比较有限,笔者亦非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的专业人士,因而试图从非专业的角度出发,用非专业的语言来论述,用大胆、创新和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现在及未来的绿色建筑、立体生态城市和整个人类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读者见谅。
  《生态文明理念下绿色建筑和立体城市的构想》的出版,首先要感谢家人这么多年给予我的支持和默默付出,其次要感谢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陈红英老师的紧密合作和浙江大学环境工程公司赵忠平董事长给予的支持。书中大部分绿色建筑图片的设计和制作来自杭州南池数字影像公司,感谢他们,特别是总经理赵凯先生亲自参与了团队方案设计及细节优化,使绿色建筑方案及效果图更加合理和完善。同时也要感谢姚军先生,他在十多年前就曾经帮助我完善绿色建筑的方案,书中许多方案正是在这些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完善形成的。感谢余强先生在我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研究,这份感谢无以言表。还要感谢范广照先生的支持,以及王荷婷、丁群力和杨涛等人的帮助,更要感谢结交20多年的好友俞钢,他从上大学开始就断断续续地参与了本人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并为后期的稿件整理和文字修改费尽心思。另外,也要感谢近期结交的好友洪魁和其他亲朋好友的支持和无偿付出。还要特别感谢杭州索尔园林公司的方均一先生,他不仅为这个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殚精竭虑、出谋划策,还对立体生态城市的雨洪规划提出了独到见解。同时,也要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樊晓燕编审,她曾与我认真细致地反复推敲书中的内容,正是在她的帮助下,《生态文明理念下绿色建筑和立体城市的构想》才得以出版。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