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饭店为何要收开瓶费?”、“为何高档香烟软盒比硬盒贵?”、“赌球会鼓励还是遏制假球?”、“择偶困难是因为性别失衡吗?”、“《非诚勿扰》‘扰’了什么?”、“小贩有占道摆摊的权利吗?”“金融对赌价值何在?”……在生活中,很多读者习以为常的现象,如果以新的角度去解读和分析,便能让我们发现“常识”中隐藏的秘密和趣味。《自私的皮球:我们的日子为什么是这样过的》作者便是这样一位“引导者”,他用多年来对人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所得,以通俗的笔触,谦逊亲和的态度,与读者一起重新审视世界,共同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

内容简介

  《自私的皮球:我们的日子为什么是这样过的》以经济学核心理念贯穿《自私的皮球:我们的日子为什么是这样过的》,按主题分为价格与市场、产业与创新、行为与心理、制度与政策、宏观经济等几个部分,讨论了近年来在产业、经济与社会领域发生的关注度高、争议大的热点问题。这是一位独立学者对人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所得,力求以平实的文字、清晰的逻辑和独特的视角,与你分享思考和体悟的快乐,并共同体验经济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交叉融会所能带来的知识乐趣。

作者简介

  辉格,本名周飙,1970年生,浙江嘉兴人,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长期以自由程序员为业,2008年受聘为《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员,开有独立博客“海德沙龙”(headsalon.org)。

精彩书评

  ★锋利的剖析背后,是沉稳的深思熟虑。辉格的文章不是刀片,而是斧子,能破除许多盘根错节的谬见。
  ——薛兆丰博士,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这是一本评论文集,但绝无评论气息,有常识,有通识,平实而有趣,就像与一个平和温暖的智者,一起喝了一壶茶。
  我们习惯于用对或错、好或坏、道德还是非道德等价值判断的眼光看问题,当你合上这《自私的皮球:我们的日子为什么是这样过的》时,或许会迟疑起来,更关心是什么、因何如此、将会如何,这就是此书的价值所在。
  读这《自私的皮球:我们的日子为什么是这样过的》,如一次愉悦而平静的旅行,它远不止是见闻的增益,而是获得了更宽广的视角。
  ——黄章晋,《凤凰周刊》副主编
  
  ★我认为辉格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评论员。不是说他的观点有多正确,而是他的分析角度会给人极大的收获,他推进了对事物的理解,给人带来智力上的愉悦。他可以说是一个尺度——区分有理解力的评论和文人气的评论。
  ——唐学鹏,《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编辑

目录

第一部分价格与市场
第一章价格中的奥妙与把戏
01.ps3为何亏着本卖
02.饭店为何要收开瓶费
03.大卖场与供应商为何纷争不休
04.宜家是做家居还是做地产的
05.为何广东的油价比江西贵
第二章疯狂的波动
06.芯片价格波动为何如此剧烈
07.大蒜疯狂是操纵的结果吗
08.资本家养猪是圈地抢钱吗
09.石油减产是因为欧佩克合谋吗
10.小企业为何难抗价格风险
第三章不想垄断的竞争者不是好竞争者
11.铁矿石议价机制为何会瓦解
12.俄乌斗气斗些什么
13.水务交易的买家是谁
14.反垄断大刀会砍出什么
15.垄断是竞争的同义词

第二部分产业与创新
第四章创新,危险而伟大的游戏
16.ups做金融凭什么
17.耐克赞助青少年体育用意何在
18.谷歌的创新机制有何不同
19.山寨机为何屡打不倒
20.赌球会鼓励还是遏制假球
第五章这年头队伍不好带啊
21.企业与团队,谁是铁打的营盘
22.飞行员跳槽为啥这么难
23.高管薪酬为啥这么高
24.衰退期大裁员都是因为生意不好吗
25.为何用工荒都出现在节后
第六章企业文化是把双刃剑
26.瓦格纳:忠诚者的悲剧
27.电气业巨头为何都在重组
28.摩托罗拉分拆:迟到的转型
29.港企交班潮蕴含着哪些机遇
30.药业巨头为何纷纷兼并
第七章失败者常常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31.报业失去了什么
32.丑闻迭出的奶业出路何在
33.诺基亚该往哪里跳
34.淘宝,集市还是市场
35.内地游客如何改变港澳旅游业

第三部分行为与心理
第八章我们消费的果真是物质吗
36.为何高档香烟软盒比硬盒贵
37.时尚,另一种宗教
38.捡到支象牙筷,配穷个人家
39.为何年轻人都爱往大城市里挤
第九章饕餮经济学
40.为何美国穷人比富人胖
41.肚皮收租法
42.生存套餐与依附关系
43.吸血蝙蝠与猎获物分享
44.排他性互惠圈与身份符号
45.互惠圈如何塑造人性
第十章婚姻与家庭:古老的博弈
46.择偶困难是因为性别失衡吗
47.《非诚勿扰》“扰”了什么
48.限制亲子鉴定会给婚姻带来什么影响
49.同性恋会因为宽容而变得更普遍吗
50.婚姻法新解释对婚姻关系有何影响
第十一章有时候你不知道保持理智是否明智
51.为何世界杯比冠军杯吸引更多观众
52.韩国传教士为何这般狂热
53.富士康工人接连跳楼是巧合吗
54.圣元事件中的传播学
55.网络会把我们带回乡村时代吗

第四部分制度与政策
第十二章财产权是行为边界
56.禁售是不是保护濒危动物的好办法
57.海洋也要“私有化”
58.小贩有占道摆摊的权利吗
59.治堵:限行,牌照拍卖,还是拥堵费
60.教室占座能构成财产权吗
第十三章规章条例常常是麻烦的起点
61.医院号贩子挣的是什么钱
62.限制银行收费的成本将由谁负担
63.钓鱼执法的机会来自哪里
64.股东参与权太大还是太小
65.医疗广告为何充斥着欺诈和蒙骗
第十四章当政府之手介入市场
66.收储能不能稳定市场
67.是谁吹大了新能源泡沫
68.行业工资标准意味着什么
69.三控成本能否降低房价
70.税收能调节收入差距吗
第十五章成功的变革实在不多见
71.英超腾飞的秘诀何在
72.为何市场化改革常常伴随着通胀
73.为何韩国总能率先走出危机
74.南非是下一条龙吗
75.欧盟统一红利还能吃多久

第五部分宏观经济
第十六章吸血鬼如何造福社会
76.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
77.重返金本位是个馊主意
78.大刀向衍生品头上砍去
79.金融对赌价值何在
80.衍生品如何推动风险分工
第十七章不一样的泡沫
81.初级品涨价是因为短缺还是恐慌
82.都在喊通胀,为何美国物价却没涨
83.西进运动与地产泡沫
84.迪拜,另一种泡沫
85.博傻游戏伤害的是谁
第十八章人口,随时需要牢记的变量
86.考生减少意味着什么
87.城市化下半场有何不同
88.放松计划生育能挽回人口红利吗
89.乡村注定会走向没落吗
90.乡村复兴之路在何方

第六部分思想背景
第十九章我眼中的世界
91.实在与经验
92.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93.范式与硬核:什么是科学
94.结构与层次
95.理想与路径:谬误的四个层次
第二十章我眼中的经济学
96.自私的皮球: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97.利率变动:一个基于流动性的考察
98.谁做老板?这是个流动性问题
99.“市场失灵”是什么意思
100.经济学:治国术、伦理学还是经验科学
后记

精彩书摘

  在经历了年初以来的又一轮房价大涨之后,政策当局再次宣示了遏制房价的态度,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了推动城镇和中小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该战略旨在扭转过度向大城市集中的人口分布结构,以缓解一线城市所面临的日益沉重的住宅需求压力。
  这一政策转变,把一个多年前曾几番争议的老话题又提上了桌面: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究竟应该面向高度密集的超级都市区?还是稀疏松散的中小城市网络?争论未曾有结果,政府则似乎一直倾向于城镇化,而与此同时,超级都市却早已不由分说地涌现了出来。
  城市化与城镇化之争,问错了问题,正确的问题是:按我们的制度背景、资源禀赋和市场特征,未来的人口分布结构将会如何演变?从已经表现出的趋势看,方向无疑是超级都市,如果这一趋势背后有着强大而固有的内在动力,凭几项政策和规划是无法扭转的。
  关于蚁族的报道和正在热播的《蜗居》,都生动地展示了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为了留在大城市,愿意承受何等的艰辛与压力,这一强烈倾向的背后,必定有着某种共同的动机。
  对于大城市的优势,经济学家已有了很多论述。斯密指出,细致的分工依赖于密集人口,只会做一种糕点的面包师,无论手艺何等高明,在小镇上是找不到工作的,而在大城市却很可能享受五星级酒店的高薪。越是高级的专业化人力资本,越需要在高度密集市场上就近兜售,以实现其价值,设备和技术等非人力生产资本也一样。
  生产如此,消费也是如此,越是特殊的偏好,越是难以在人口稀疏的乡镇得到满足,若一种商品的目标消费群窄于0.1%,便不可能在只有几千人的小镇设立零售店或代理商。有形商品的问题还能借物流业的发达而得到改善,服务业则更难办,在小镇上你找不到好的电影院、风味特殊的餐馆,大明星也不会来这里走穴。
  更要命的是,许多消费必须由趣味相投者共同进行,或需要看得懂的观众在场才有意义。在小镇上,你那件手缝西装会被叫做皱巴巴的针脚不齐的外套;作为球迷,你找不到人一起观球畅饮欢呼;作为发烧友,没人听你吹嘘那根能收上千个节目的天线;即便在数十万人的中型城市,你也难以在每个周末凑齐一桌人打桥牌。
  密集人口在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上的优势,构成了人们向大城市聚集的基本动力,但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同样重要的因素是:在现代社会,都市已成为人们价值追求和地位提升道路上的一座灯塔,那些力争上进、不甘寂寞与落伍的有志青年,很少能在大城市以外找到施展这一追求的舞台。
  人的消费不是随机组合的,偏好和价值观也不是独立散布的,消费行为和驱动它的偏好乃至价值观,被组合在所谓生活方式的稳定结构之中,这些生活方式乃是人群经由模仿和协同而达致的“聚点”。
  当一个年轻人为自己的未来生活作筹划时,实际上是在进行社会角色自我定位:首先选择一个竞技场,然后考虑自己将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一旦他朝选定的方向迈出脚步,生活目标便被锁定在一系列逐级爬升的模式之中。
  问题是,越是高阶的生活方式,越是小众化,这意味着只能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才可能存在,只有大量人口中才能找出足够多的同类小众,使得此种生活方式下的消费达到规模经济。对于那些志存高远的青年,即便在眼下可以忍受一个很低的起点,但他们心目中的那个梯子必须有足够多的梯级,可以通达他们所憧憬的高度。显然,这样的梯子在乡村是找不到的。
  正是这个梯子,驱使大批青年甘愿蚁聚或蜗居于都市,他们本可在小城市谋得不错的差事,并享受低得多的生活成本,更好的交通,更好的空气,更少的生活压力。他们并没有错,即便最终他们在那个梯子上爬得并不高,但年轻人总是会有梦想。
  ……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