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获奖图书;
著名博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爱德华·O.威尔逊作序推荐;
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科普时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等众多名人倾情推荐;
对生物多样性的至高礼赞!诗意的语言,讲述人类探究生命的伟大征程。

内容简介

  生物学家和一般人士一再声称,人类在生命探究的征程中取得了完满的胜利。然而,大自然很善于愚弄那些试图限定它的边界的人,越来越多的发现表明,仍然有无数无法想象的未知生命等着我们去探究。
  《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生动地描述了生命探究的无尽征程中那些心智卓越的科学英雄的迷人故事,包括林奈、列文虎克、特里·欧文、丹·詹曾、林恩·马古利斯、卡尔·沃斯、卡尔·萨根等十余位生物学家的发现传奇。作者带领我们追随着那些伟大的思想,爬上热带雨林的浓密树冠,潜入神秘莫测的深邃海底,走进奥秘万千的微观世界,求索其他星球上的未知生命,看生物学家们如何在探索“生命之树”的旅途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在邓恩诗意而幽默的笔调下,科学家们不再是教科书上陌生的名字或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这部用生花妙笔所绘就的史诗画卷既是对生物多样性的赞歌,也是对人类探究生命之奥秘的伟大征程的赞歌。这些不凡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这无尽的探究是何等艰险和动人心魄,又是何等重要。
  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获奖图书,著名博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爱德华·O.威尔逊作序推荐,饶毅、尹传红、保罗·R.欧利希、梅格·洛曼等众多名人推荐。

作者简介

  罗布·邓恩(RobDunn),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应用生态学系教授、哥本哈根大学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科普作家中的新秀。著有《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我们的身体,想念野蛮的自然》《勇敢的心:心脏科学与外科手术的传奇故事》等。曾为《国家地理》《科学美国人》《BBC野生动物》《自然史》等杂志撰文一百余篇。在康涅狄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现居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

精彩书评

一本既重要又及时的书。
——E.O.威尔逊,著名进化生物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通读《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一书,你将会领略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以及探究生命世界的辛酸历程。请尽情享受这段精彩绝伦的历史,也请为保护令人惊叹的生命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保罗·R.欧利希(PaulR.Ehrlich),美国著名昆虫学家,斯坦福大学生物学教授

我喜欢这《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邓恩是一位令人难以置信的作家,他笔下这些不可思议的故事会深深吸引读者,也将激励下一代科学家勇敢前行。
——梅格·洛曼(MegLowman),美国林冠生物学家

在我阅读罗布·邓恩的《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一书时,一只红蜘蛛螨爬过了书页。考虑到我妻子的盆栽,我抬起手准备将它捏死。然而,正是因为我正在阅读这《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我不忍心下手。这本奇妙、美丽而又必要的书会让你对“世间万物”的爱更加深刻,会让你对探索生物多样性并为“生命字典”编目的科学家的认识更加深刻,当然也会让你对生命的辉煌与神奇的理解更加深刻。
——切特·雷莫(ChetRaymo),《这条路径》一书作者

罗布·邓恩将自己的有趣经历同生物学研究中的重大突破结合起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段记录并理解我们这颗星球上的生命的迷人旅程。我喜欢这《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实际上,我已经读了两遍这《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了。
——彼得·纳斯克莱茨基(PiotrNaskrecki),《小小的大多数》(TheSmallerMajority)一书作者,国际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保护倡议领导者

灵感迸发是科学的开端,辛勤耕作是科学的路径,曲折推进是科学的旅程。在《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一书中,作者引领我们经历了一次次或大或小的科学探索,在向我们展现生动的科学历程的同时,也用宛如亲历的故事,向我们传达着科学之美。
——饶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生命诞生的不可思议,物种演化的卓绝传奇,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图景,大千世界的玄妙奥秘,皆在《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中展露无遗。作者引领我们以多元的视角重新瞻望“生命之树”,进而以全新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并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特殊在我们会思考我们并不特殊这一问题上。
——尹传红,《科普时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和生命本身一样迷人、一样引人注目、一样不可思议的一《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
——BookPage.com

一部生动的历史,满载着丰富多彩的人物和引人入胜的发现。
——科克斯书评(KirkusReviews)

详尽地探讨了人们发现并了解身边的各种生命的动力。在他轻松而又优美的笔调下,他也刻画了很多做出重要发现的科学家形象。
——《出版者周刊》

邓恩通过这本写得很好的书传达了他对书中所涉及的话题的热情。强烈推荐。
——《图书馆杂志》

他的笔调简明而有趣。书中有趣的内容让我我在读这《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时一次又一次笑出声来,一次又一次对身边的丈夫说:“听听这个。”
——网络评论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开端/1
 1 过去我们所知道的/3
 2 通用名/26
 3 看不见的世界/45
第二部分 寻找生命之树上的万物/65
 4 使徒/67
 5 寻找万物/97
 6 寻找骑着蚂蚁的甲虫/124
第三部分 生命之树的根/147
 7 解密细胞的起源/149
 8 嫁接生命之树/166
 9 海底的共生细胞/184
 10 起源的故事/201
第四部分 其他的世界/213
 11 放眼宇宙/215
 12 在岩石中寻找生命/234
 13 错误的研究对象?/252
 14 还剩下什么/277
英汉词语对照表/290
致谢/302

精彩书摘

2通用名
1732年5月12日,周五,林奈的生日,他在这个早晨启程离开了乌普萨拉。马儿轻嘶,徐徐前行。出发不久,他便翻身下马,拿出了纸笔,地面上的淡黄的野花吸引了他的注意。前行不远,他再次停下,就像他之后数千次的停留一样。像大多数生物学家一样,他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旅伴,本来一天的行程往往会被他拖到三天。又一朵花,又一只鸟,又一只虫,琳琅满目的大自然一次次让他停住脚步。如果他的马会说话,它一定会提醒林奈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林奈的这次旅行由皇家科学院资助,在旅行刚开始的时候,他那匹原本整装待发的马看上去无精打采。它原以为林奈会像他说的那样,仅有一支笔,一套换洗的衣服,一个标本夹,和一顶假发与之相伴。谁知林奈带了太多关于鸟类学和植物学的书籍,远远超出了它的预期。不过这次旅行注定将开启一个探索的新时代,一个比发现新大陆还要伟大的新时代。他的旅程将从南方的乌普萨拉开始,顺大路沿波的尼亚湾北上至于默奥,然后转入内陆,向北极圈和萨米人(更多地被称为拉普人)的神秘土地进发。尽管现在看来,瑞典北部不再是一片遥远而蛮荒的地域,但在当时,1732年,用林奈自己的话说,“这是世界上最野蛮的一片土地”。
林奈希望有一天会功成名就。但由于现在他依然籍籍无名,他必须去野外探索。他此行的动机正如现今的生物学家所了解的那样:他因为身无分文而踏上旅途,此外,颇有冒险精神的他也想收集一些植物。尽管他的母亲并不十分同意,他的父亲还是让他放心大胆地去。那时的林奈是懵懂而又毫无准备的,但他的这次旅程注定将改变生物学的历史。
两千年前,可能有上万个像萨米或者卡维尼诺这样的部落,有上万种没有文字的语言。在每种语言中,动植物又有它们各自的名字。随着农业、书写和聚落的发展,这些文明的语言有很多种发展趋势。最可能的发展方向即世界依旧是碎片化的,事物在一千种语言中有一千个名字。奶牛可能因其价值而遍布世界,但在每个地方它都有各自的称谓。
科学语言随着新物种的发现变得愈发分散,而对于新物种的探索又随着欧洲人想要寻找新的作物、新的药物、新的衣料和新的香料而显得迫在眉睫。进而,对物种命名系统的调整,对自然的探索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就像通天塔那样,我们对周边事物的认知在随着科学语言的碎片化而慢慢崩塌。
卡尔·林奈将在这一片混沌中拯救科学命名法。从小时候开始,他就能叫出周围植物的拉丁名。他的摇篮是用鲜花装饰的。后来他的母亲说,给他一枝花就能让他停止哭闹。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同时也是博物学爱好者。是他在向林奈灌输,林奈是这个艰巨任务的天选之子。他们的姓氏“林奈”来源于“椴树”这个词(后来,林奈将椴树重新命名为Tilia)。
“椴树”林奈将会拯救科学语言,但是现在他还在探索的旅程中。随着旅程的深入,取得重大发现的可能性让他踌躇满志,但是这种兴奋也被旅程中的生存压力冲淡了不少。雷声在他身边咆哮,威吓着他的马,也同时威胁着他精心制作的标本。启程六天后,林奈决定停下来休息一下。乌普萨拉之外的世界是严酷的,而我们的林奈是脆弱的。他那瑟瑟发抖的身体已经让他抱怨不已,而他也将很快会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并渴望能有一个旅伴。然而,他还没有完成旅程计划的十分之一,还没有走上那些艰难的羊肠小道,现在的他还只是蜷缩在旅馆中。
林奈从乌普萨拉沿海边的大路北上,途经一些小城市,此后,他离开于默奥,徒步沿于默奥河进入内陆。他朝于默奥河的上游行进了三天,每天的旅程都比前一天更加艰难。宽广的大路变成了羊肠小道,羊肠小道又变成了难以攀爬的巨石迷阵。对于那段旅程,他写道:“我从未想过会有如此糟糕的路况……这些东西轮番折磨着我——一堆堆的石子,盘踞的巨大树根,以及它们中间的坑洼里满满的雨水。”
尽管路途艰险,林奈仍然没有停止收集标本。在当地的萨米人向导时有时无的帮助下,林奈日夜都在赶路。当时是北极圈内的夏天,林奈在极昼的午夜也没有停下脚步。这样的行程也只能用“可怕”来形容了。他和他雇佣的助手们在风雨中穿过树林,穿过齐膝深的沼泽和溪流。对于林奈来说,这是一种“比死刑还要残酷”的惩罚。他宁愿根本没有踏上这次旅程。他吃光了所有的食物,也无从觅食。他们饿了整整一天,在终于翻过一座小山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些帐篷。然而,帐篷里没有人,也没有食物。最后,他们找到了一个老太太。老太太觉得他们的境遇和他们的无知很是“般配”,并对他们施加援手。那时的林奈是那样的可怜,是他自己决定的旅行让他沦落到这可怜的境地:辛苦的劳动,刺骨的严寒和一路的艰险。难道他没有更好的选择吗?按他自己的话说,他已经厌倦了“像一条鲑鱼一样逆流而上、走向毁灭”的生活。
随着旅程的深入,林奈越来越依赖当地人好心的帮助。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帮助他的当地人都是萨米人。萨米人已经在斯堪的纳维亚北部生活了几千年,远在芬兰人、瑞典人和维京人之前。林奈遇到的最初的七个萨米人都骑着驯鹿。他们都会说瑞典语,所以林奈还可以和他们交流。随后,语言问题变得越来越大。然而,和萨米人的每次交流,都让林奈对他们越来越感兴趣。他为萨米人画了素描,也画了他们的船。
每次萨米人拯救林奈于水火,他都会记录下来他们是怎样帮助他的。也许是林奈越来越觉得寂寞了,所以,当萨米人给林奈提供住宿的时候,他详细地描绘了萨米人“几乎裸睡,只盖驯鹿皮”的习惯。“人们赤身裸体站起来也没有什么尴尬的,无论男女。(后人认为,唯一会尴尬的可能就是林奈。)”当他生病的时候,他会记录萨米人使用的草药,并对他们把真菌当作壮阳药很感兴趣。他也看过一个萨米男人在敲击一个神奇的“鼓”。而且,每次和萨米人交流,他都会了解到萨米人是如何为动植物命名的。
林奈从萨米人那里得到了很多东西,也包括萨米服饰、鼓、靴子,甚至帽子。这让他的马深感“沮丧”。后来,这些服饰也将陪伴他度过人生中的一些重要时刻。他从萨米人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他旅程中的第一堂课,就是全世界的土著人都会对他们周围的物种和景观命名,也会了解这些物种的价值和用途。
林奈很清楚萨米人知道很多他不知道的事,他正是受益于这些当地人的生存技能才得以活下来。萨米人对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命名,对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归类方法,对物种的用途也有相应的分类。他们几乎创造了自己的分类科学。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世界上还有几千个文明,它们对周围世界的了解都达到了萨米人的程度。这些来自其他文明的科学知识,带给了林奈一些问题,但也给他提供了解决的办法。解决的办法就是:想要了解世界上所有的物种,他不必从头去追踪每个物种,因为很多物种已经被萨米人这样的当地部落命名了。各地的原住民已经探索了世界的大部分地方,林奈要做的只是要将他们的发现汇总起来。
林奈这次旅行以及接下来的工作归根究底都是为了瑞典王国的利益——为瑞典寻找一些有用的东西,因而,对林奈来说重要的是,通过与当地人交流来了解他们是如何利用周边环境中的资源的,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就像是一个翻译,穿梭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所催生的科学之间。这些不同的文化、语言和命名,在他看来是上帝摧毁通天塔的结果。很多类似萨米人这样的部落(也就是通天塔的建造者)对相似的东西有不同的命名,这让林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物种通用名的必要性。上帝让动植物散落在世界各地,并让它们被不同的人重复命名。林奈想要把每个物种用上帝唯一的真正语言——拉丁语重新命名,并在每个物种名后加上他自己的名字——林奈,也就是它们的命名人。他想成为上帝的合作者。上帝可能没能把他创造的事物组织好,林奈将帮他完成这件事。

前言/序言

序言作者E.O.威尔逊(E.O.Wilson)
对于科学史研究来说,这是一本既重要又及时的书。这《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为广大读者指出了当前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工作:探索地球——这颗事实上我们仍未充分了解的星球。
大部分读者,包括很多生物学家都认为,发现所有新物种并对每个物种进行分类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在这个十分荒谬的前提下,发现一种新的青蛙或者蝴蝶似乎是一个大新闻。事实上,诚然我们已经发现了80%的开花植物和95%的鸟类物种,但是,对于多样性更为丰富的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来说,我们仅仅发现了其中一小部分。更不要说,人们发现的真菌不足总数的10%,而已知的微生物甚至连总数的1%都不到。
对于已经发现的物种,即便是算上那些只研究了一点点的生物,人们也仅仅研究了其中的不足千分之一。如果说对“模式生物”的深入研究构成当前及今后生物学研究的第一维度,那么对生物多样性的探索和研究可能会成为生物学研究的第二维度。其第三维度则是重构每个物种的演化史,即“生命之树计划”。如果“第二维度”不能得到很好的研究,那么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世界的稳定和利用生命世界而做出的大部分努力都将是盲目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些知识可以为我们自己带来怎样的利益。
在《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这《生命探究的伟大史诗》中,作者罗伯特·邓恩(RobertDunn)(即罗布·邓恩)通过讲述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的故事,描绘了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图景。正是这些学者几世纪以来的努力,拓展了生物学研究的第二维度。远不同于很多囿于实验室的生物学家,这些先驱探索生物多样性的过程既有体力层面的艰辛与疲惫,又有智力层面的开拓与创新。结合一些“先驱”(其中不乏他的朋友)和他自己的经历,邓恩讲述了生物多样性研究带给他们的慰藉与兴奋。
现在,有两种崭新的研究方式摆在我们面前,而这两种研究方式,必将改变整个生物界的研究方式并将加速其发展。这二者皆由技术驱动。其一是基因组学:现在,解析一种细菌的全部遗传信息仅需几个小时,而且其成本还在逐渐降低。这项技术突破已经开始“照亮”此前微生物学宇宙中大量的“暗物质”,并将使微生物生态学重新崭露头角。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DNA分析确定生物的遗传演化地位,助力“生命之树”的建立。
第二个研究方式的改变则是“网络生物大百科”(EncyclopediaofLife)计划的提出。这个于2008年正式推出的项目将建立一个门户网站,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免费查询某种生物目前已知的所有知识,既有之前编目的生物,又有新近发现的。像生命体一样,它的内容将随着时间不断增加,也将在人们关心的,从农业到生物技术、到医学再到公共卫生的很多问题上发挥巨大的价值。另外,它还附有新近上线的“生物多样性历史文献图书馆”(BiodiversityHeritageLibrary),最终将为每个物种相关的所有原始文献提供免费的网络访问权限。而建成这个图书馆需要扫描的页面预计将高达5亿。
正如罗伯特·邓恩极具个性地以旁观者的视角所讲述的那样,300余年来,了解所有生物的热情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一大推动力。如今,我们仍在不断努力,不断研究已知的物种,发现全新的物种,为宏大的“林奈计划”(GreatLinnaeanEnterprise)添砖加瓦。我们希望,在21世纪,地球生命的大部分“暗物质”都将被照亮。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