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学生沟通效果的好坏。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第1要素是什么?与学生发生冲突后,该如何沟通?怎样才能抓住好的沟通时机?与学生沟通有效的方式都有哪些?如何与个性十足的学生过招?……几十个典型案例,数十位优秀班主任详解沟通要诀,让你成为沟通高手。
  《优秀班主任都是沟通高手》适合于班主任、教师培训和阅读。

作者简介

  齐学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目录

第一辑平和的沟通心态
【案例1】半路接班之W篇
案例反思:平和的心态是做好老师的重要元素
【案例2】把爱种进她的心里
案例反思:没有方法和技巧,就是真心爱她
【案例3】有一种重来,叫战胜自我——小白的高考
案例反思:高考意味着什么
【案例4】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案例反思:期待是永远的心情
●专家视角:与学生沟通的第一要素是平和8

第二辑冲突后的沟通
【案例1】开学第一天的争执
案例反思:师生发生争执,老师要先降温
【案例2】和谐源于理解
案例反思: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
案例点评:老师,请放下身段,真正尊重学生
【案例3】我要表扬你
案例点评:批评教育中“可是效应”的妙用
【案例4】一场专属于他的班会课
案例反思:教育要回归本色
【案例5】我以为你真的不再理我了
案例反思:不再给自己留下遗憾
●专家视角:与学生沟通的前提是尊重

第三辑四两拨千斤的沟通艺术
【案例1】一盒咳嗽药0
案例点评:一剂心灵的良药
【案例2】早!
案例思考:幽你一默
【案例3】换一张凳子,换一种习惯
案例点评:走动管理,拒绝懒惰
【案例4】法触摸的伤痛
案例反思:让伤痛成为人生的转折点
【案例5】让小皮猴做三个实验
案例反思:批评学生的方法技巧
●专家视角: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


第四辑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
【案例1】“名人”效应
案例点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案例2】做“简单”的事,让她变得不简单
案例点评: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案例3】一个人的毕业典礼
案例点评:抓住教育机会的“唯一性”
【案例4】我被学生“忽悠”了
案例点评:把问题事件转化为教育机会
●专家视角: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

第五辑积极期待的沟通策略
【案例1】“温暾水”也会有奇迹
案例反思:课间闲聊让师生的心走近
【案例2】与“温暾水”学生谈话的技巧
案例反思:“积极期待”策略
【案例3】“做不成张同学,做马同学也好啊”
案例反思:把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
【案例4】“两朵红花”引发的教育灵感
案例反思:自信如金
●专家视角:关注“中等生”教育的断层现象

第六辑把学生当作自己人
【案例1】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案例反思:学困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案例2】我和“小刺猬”乐乐的故事
案例点评:“拔毛”还是“捋毛”
【案例3】格格不入的雯
案例反思:关注每一个学生
【案例4】我的点滴关爱,他仍铭记在心
案例点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就是最真的爱
【案例5】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
案例反思:唯有把学生当成亲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
●专家视角:与学生交流要以心换心

第七辑与个性十足的学生过招
【案例1】我被他的“认死理”难住了
案例点评:班主任如何化解师生矛盾
【案例2】这样的你,太有个性了
案例点评:老师也需要智慧的“懒惰”
【案例3】你是少林武当,我是太极绵掌
案例点评:以柔克刚,不露痕迹7
【案例4】我驾驭不了她
案例点评:你遇到的这个学生可能是未来的三毛
●专家视角:脑“冷”心“热”地对待个性强的学生

第八辑五种最有效的对话方式
一、访谈类交流
【案例】师话实说
二、周记类对话
【案例1】聊聊班级的这个那个
【案例2】彷徨的初中生小强
三、书信式交流
【案例】老师,我爱上了他,法自拔
案例反思:面对青春期萌发的爱意,教师怎么办
四、人物素描
【案例】我对你的印象如此深刻
五、评语沟通
【案例】评语是“平”语
●专家视角: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精彩书摘

  批评教育中“可是效应”的妙用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陈宇)
  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方法运用得当,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果简单粗暴,不讲策略,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让事情朝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不当的批评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和长期的负面影响。本文作者陈老师采取的批评就是很艺术的,体现了他的教育智慧。如果对这种批评做一个理论提升的话,那么,陈老师在形中利用了心理学上所谓的“可是效应”。
  说服心理学中的“可是效应”在批评学生错误或者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时,能发挥非常好的作用。简单地说,“可是效应”就是“欲抑先扬”,先采用肯定的态度(“是”),保护了对方的自尊心,从而为下一步的“可是”打下很好的基础和铺垫。先“是”,后“可是”,对方就很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如果一上来就否定,极易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产生了抵触情绪,即使你说得有道理,他也听不进去,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了。
  陈老师为了让吴同学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首先从吴同学的行动中找出其中可以理解甚至值得肯定之处加以表扬——肯定了她的良好动机,缓解了她的心理压力,然后再点出其错误之处并建议纠正。在运用“可是效应”教育学生时,一般需要注意三点——可喜的是,陈老师做得很好!
  (1)理解。“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她也不会那么冲动。”
  (2)同情,或者说换位思考。“不要简单地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判断,要多关注行为背后的动机。”
  (3)温和。“老师还是建议她能够先给宿管阿姨道个歉,我想宿管也会主动和你说声‘对不起’。”
  最后,陈老师看到吴同学还有一些不情愿,继续用短信的方式进行后续教育,可谓用心良苦。将心比心,我想,面对这样用心的班主任,吴同学还有什么不服气的呢?陈老师的信息内容很长,学生回复得很简单,投入和产出似不成正比,但这就是教育——教育是不能简单计算成本的。为学生取得一点进步,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优秀的班主任做教育就是这样,循循善诱,在平淡中彰显智慧。
  ……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