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涉猎广泛、内容丰富,从基础的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设计分析,到接收机的组成!各类接收机(模拟超外差接收机、压缩接收机、数字接收机、扩频接收机等)的架构都进行了讨论,还介绍了信号采样、数字滤波器及其性能,讨论了信号的调制解调,跳频、扩频、跳时信号的截获方法和特性,对通信信号的测向、通信电子战接收系统架构也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作者简介

RichardA.Poisel于1969年在密尔沃基工程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71于普度大学获得同学科专业硕士学位。在1971年至1973年的三年期间,他在军队服役。退役后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并于1977年获得电气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从1977年至2004年,他工作于同一家政府机构,此机构几经改名,现称为美军研究、开发、工程指挥、情报与信息战实验室。Poisel博士在1997年至1999年期间担任该实验室主任。其中在1993至1994学年,他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他就职于亚利桑那州图森雷神导弹系统公司。Poisel博士是一位学术水平高、造诣深的电子战专家,其著作颇丰,出版了大量电子战专著。
RichardA.Poisel于1969年在密尔沃基工程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71于普度大学获得同学科专业硕士学位。在1971年至1973年的三年期间,他在军队服役。退役后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并于1977年获得电气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从1977年至2004年,他工作于同一家政府机构,此机构几经改名,现称为美军研究、开发、工程指挥、情报与信息战实验室。Poisel博士在1997年至1999年期间担任该实验室主任。其中在1993至1994学年,他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他就职于亚利桑那州图森雷神导弹系统公司。Poisel博士是一位学术水平高、造诣深的电子战专家,其著作颇丰,出版了大量电子战专著。

目录

第1章接收系统和接收系统结构
1.1引言
1.2电子支援系统
1.2.1电子支援
1.2.2指挥和控制
1.3电磁波频谱
1.4接收系统结构
1.4.1基本的接收系统模型
1.5监听接收机
1.5.1超外差接收机的原理
1.6搜索接收机结构
1.6.1窄带搜索接收机
1.6.2压缩接收机
1.6.3数字变换接收机
1.6.4接收机考虑
1.7关键系统参数
1.7.1噪声系数
1.7.2灵敏度
1.7.3选择性
1.7.4动态范围
1.7.5其他重要参数
1.8扩频
1.8.1FHSS
1.8.2DSSS
1.8.3THSS
1.9侦察管理
1.9.1侦察管理过程
1.10结束语
附录1.A侦察管理过程输出产品
1.A.1设备评估工作表
1.A.2情报同步矩阵
参考文献
第2章信号与调制系统
2.1引言
2.2信号表示
2.3复信号和系统
2.3.1引言
2.3.2基本概念和定义
2.3.3解析信号和Hilbert变换
2.3.4频率变换和混频
2.3.5复信号和采样
2.3.6小结
2.4系统定义
2.5调制
2.5.1模拟调制
2.5.2现代数字调制
2.6随机调制
2.6.1稳态过程
2.6.2随机调制
2.6.3小结
2.7接入方法
2.7.1TDMA
2.7.2FDMA
2.7.3CDMA
2.7.4SDMA
2.8脉冲成型滤波器
2.8.1矩形脉冲
2.8.2成型脉冲
2.9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3章射频级
3.1引言
3.2折算至输入的归一化附加噪声
3.3噪声因子/噪声系数
3.4低噪声放大器
3.4.1概述
3.4.2最小噪声因子
3.4.3LNA增益
3.4.4BJT低噪声放大器
3.4.5MOSFET低噪声放大器
3.4.6输入匹配
3.4.7LNA稳定性
3.4.8LNA非线性模型
3.5输入变压器降噪
3.6带选滤波/预选滤波器
3.6.1修平滤波器
3.7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4章小信号放大器的带宽扩展
4.1引言
4.2并联峰化
4.3输入输出匹配
4.3.1跨阻抗放大器的带宽扩展
4.3.2带宽扩展的限制
4.4有损匹配
4.4.1性能参数
4.4.2实际应用分析
4.4.3小结
4.5反馈
4.5.1串-并联反馈
4.5.2并联反馈
4.5.3带宽扩展
4.6平衡放大器
4.6.1耦合器
4.7分布式放大器
4.8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5章射频混频器与混频
5.1引言
5.2射频混频器
5.2.1引言
5.2.2非线性混频器
5.2.3模拟混频
5.2.4大信号混频性能
5.2.5开关或取样混频器
5.2.6无源混频器
5.2.7部分有源混频器
5.2.8隔离度
5.2.9转换增益
5.2.10混频器的噪声
5.2.11镜频抑制滤波器
5.2.12小结
5.3本地振荡器
5.3.1反馈的特性
5.3.2振荡器基本类型
5.3.3晶体振荡器
5.3.4微机电振荡器
5.3.5锁相环路
5.3.6频率合成器
5.3.7振荡器的相位噪声
5.3.8振荡器的稳定性
5.4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6章中频放大器
6.1引言
6.2放大器的输入输出阻抗和增益
6.3射频放大器
6.3.1电子战射频放大器分析
6.3.2三极管中频放大器
6.3.3MOSFET高频放大器
6.3.4射频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6.3.5微波电子管
6.4变压器耦合
6.5自动增益控制
6.5.1引言
6.5.2VGA类型
6.5.3环路动态
6.5.4检波器类型
6.5.5检波器的工作电平
6.6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7章中频滤波器
7.1引言
7.2滤波器和信号
7.3基本的滤波器类型
7.3.1传输函数
7.3.2砖墙滤波器
7.3.3带通
7.3.4陷波或带阻
7.3.5低通
7.3.6高通
7.3.7全通或相移
7.3.8较高阶数滤波器
7.4滤波器近似
7.4.1引言
7.4.2巴特沃斯滤波器
7.4.3切比雪夫滤波器
7.4.4贝塞尔滤波器
7.4.5椭圆滤波器(考尔滤波器)
7.5实现滤波器的方法
7.5.1无源滤波器
7.5.2声表面波滤波器
7.5.3晶体滤波器
7.5.4陶瓷射频和中频滤波器
7.5.5微机电系统(MEMS)射频滤波器
7.6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8章窄带接收机
8.1引言
8.2超外差接收机
8.2.1超外差接收机的历史
8.8.2混频和超外差接收机
8.2.3超外差接收机的镜像
8.2.4IF频率
8.2.5超外差接收机框图
8.3零差(零中频)接收机
8.3.1DCR的原理
8.3.2DCR中DC偏移综述
8.3.3直接变频接收机中的噪声
8.4射频可调谐接收机
8.5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9章压缩接收机
9.1引言
9.2压缩接收机的结构
9.2.1C-M-C和M-C-M结构
9.3CxRx的基本工作原理
9.3.1M(s)-C(l)-M结构
9.4色散延迟线
9.4.1实际SAW器件的限制
9.5M-CCxRx工作原理
9.5.1扫描本振
9.5.2频率分辨率
9.5.3频率精度
9.5.4灵敏度和压缩时间
9.5.5同时出现信号的检测
9.5.6CxRx响应
9.6C-M-Cchirp变换结构
9.7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0章数字化接收机综述
10.1引言
10.2数字化接收机结构
10.2.1窄带数字化接收机
10.2.2RF数字化结构
10.2.3IF采样结构
10.2.4电子战数字化接收机
10.3数字化接收机的技术驱动
10.3.1模数转换器
10.3.2数字信号处理器
10.4RF/IF数字信号处理简介
10.4.1频域模糊
10.4.2正交信号
10.4.3小结
10.5数字化EW接收机
10.5.1引言
10.5.2单信号与多信号
10.5.3采用数字化接收机的好处
10.5.4接收机性能预计
10.5.5有效噪声功率
10.5.6级联噪声系数
10.5.7噪声系数和ADC
10.5.8变换增益和灵敏度
10.5.9ADC虚假信号和加扰
10.5.10三阶截点
10.5.11ADC的时钟抖动
10.5.12相位噪声
10.5.13小结
10.6增益和相位不平衡
10.7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1章采样和模数转换器
11.1引言
11.2宽带接收机
11.2.1信道化
11.3采样方法和模拟滤波
11.3.1Nyquist采样
11.3.2带通采样
11.4量化噪声、失真和接收机噪声的影响
11.4.1引言
11.4.2ADC传输函数
11.4.3输入导致的噪声
11.4.4理论信噪比
11.4.5实际ADC的指标
11.4.6ADC噪声
11.4.7无杂散动态范围
11.4.8噪声功率比
11.5FlashADC
11.5.1FlashADC结构
11.5.2Sparkle码
11.5.3亚稳性
11.5.4输入信号频率依赖
11.6Σ-ΔADC
11.6.1引言
11.6.2Σ-ΔADC工作过程
11.6.3高阶环考虑因素
11.6.4多比特Σ-Δ转换器
11.6.5带通Σ-Δ转换器
11.7FlashADC与其他ADC结构的对比
11.7.1FlashADC与SARADC对比
11.7.2FlashADC与流水线式ADC对比
11.7.3FlashADC与集成ADC对比
11.7.4FlashADC与Σ-ΔADC对比
11.7.5FlashADC结构折中
11.7.6Flash转换器的特征
11.7.7小结
11.8其他采样和ADC考虑因素
11.8.1ADC实现的难易程度
11.8.2线性
11.8.3功耗、电路复杂度、芯片面积以及可重构性

11.9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2章数字滤波
12.1引言
12.1.1数字滤波器优点
12.1.2数字滤波器缺点
12.2数字滤波器的原理
12.3简单的数字滤波器
12.3.1数字滤波器阶数
12.3.2数字滤波器系数
12.4递归和非递归滤波器
12.4.1冲激响应
12.4.2低通FIR滤波器
12.4.3IIR数字滤波器的阶数
12.4.4递归数字滤波器举例
12.4.5IIR数字滤波器系数
12.5数字滤波器的传输函数
12.5.1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12.6带通多速率处理与I/Q信号
12.6.1复信号的抽取或下采样处理
12.6.2复信号的内插或上采样处理
12.6.3高效的多相结构
12.7希尔伯特变换和延迟
12.7.1延迟处理的滤波效果
12.8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3章数字解调
13.1引言
13.2数字I/Q解调
13.2.1概述
13.2.2I/Q解调
13.3直接中频数字解调器
13.3.1无需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数字信号处理
13.3.2I/Q采样
13.3.3矢量表示
13.3.4欠采样
13.4直接中频处理单元
13.4.1A/D转换器/中频采样器
13.4.2数字中频采样到I/Q矢量的转换
13.4.3I/Q矢量到相位的转换
13.4.4矢量幅度:AM检波
13.4.5小结
13.5I/Q不平衡补偿
13.5.1数字不平衡补偿的基带信号模型
13.5.2基于自适应干扰抵消的补偿
13.5.3小结
13.5.4仿真验证
13.6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4章数模转换器
14.1引言
14.2数模转换器体系结构
14.2.1DAC传输函数
14.2.2串列式DAC
14.2.3全译码DAC
14.2.4时间参考分压器
14.2.5过采样DAC
14.2.6Σ-ΔDAC
14.2.7电流电压转换器
14.3DAC误差源
14.3.1静态误差源
14.3.2动态误差源
14.4重构滤波器
14.5结束语
附录14.A半导体电流源和开关
14.A.1半导体电流源
14.A.2半导体开关
14.A.3作为电流源和开关的晶体管
参考文献
第15章直接数字下变频器
15.1引言
15.2数字接收机
15.3数字下变频器
15.3.1引言
15.3.2数字下变频器
15.4多相滤波器组
15.4.1引言
15.4.2多相带宽、频谱间隔和输出采样率
15.4.3计算复杂度
15.5结束语
附录15.A直接数字合成
15.A.1相位截断
15.A.2直接数字合成
参考文献
第16章扩频技术
16.1引言
16.2直接序列扩频(DSSS)回顾
16.2.1DSSS基本原理
16.2.2调制和解调
16.2.3编码技术
16.2.4远近问题
16.3跳频扩频回顾
16.3.1FHSS原理
16.3.2调制
16.3.3编码
16.3.4快跳频相关问题
16.3.5远近问题
16.4跳时扩频
16.4.1引言
16.4.2超宽带系统
16.4.3调制方式
16.4.4超宽带脉位调制
16.4.5干扰抑制和处理增益
16.4.6多径和传播
16.5扩频的优点
16.6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7章截获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接收机
17.1引言
17.2两种接收机的概述
17.2.1特征分解技术
17.2.2谱范数最大化
17.3直接序列扩频接收机的特征分解
17.3.1信号模型
17.3.2估计符号持续时间
17.3.3扩频序列盲估计
17.3.4验证和确认
17.3.5小结
17.4基于谱范数的直接序列扩频接收机
17.4.1符号同步
17.4.2符号估计
17.4.3扩频序列估计
17.4.4识别生成多项式
17.4.5验证和确认
17.4.6小结
17.5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8章截获跳频信号的接收机
18.1引言
18.1.1信号检测
18.2截获跳频信号的最优接收机
18.3用滤波器组检测跳频信号
18.3.1引言
18.3.2接收机结构
18.3.3辐射计输出分布
18.3.4信道化技术
18.3.5逻辑或-求和的信道化辐射计
18.3.6最大值-求和的信道化辐射计
18.3.7验证和确认
18.3.8小结
18.3.9部分频带检测(PBD)
18.4检测跳频目标的超外差扫频接收机
18.4.1窄带扫频接收机
18.4.2超外差扫频接收机的性能
18.4.3顺序和非顺序扫描
18.5截获跳频信号的压缩接收机
18.5.1压缩接收机
18.5.2噪声和信号
18.5.3低信噪比检测器
18.5.4简单的滤波检测器
18.5.5验证和确认
18.5.6小结
18.6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9章截获跳时扩频的接收机
19.1引言
19.2检测UWB信号
19.2.1调制
19.2.2有效测量所需的信噪比
19.2.3有效测量所需的距离比
19.3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20章测向接收机
20.1简介
20.2波达方向
20.3测向方法概述
20.3.1艾德考克天线阵和瓦特森-瓦特系统
20.3.2伪多普勒测向系统概述
20.3.3相位干涉仪系统概述
20.4测向系统的误差源
20.4.1极化感应误差
20.4.2非相干波干扰导致的测向误差
20.4.3相干波干涉(多径)导致的测向误差
20.4.4调制
20.4.5天线物理布局
20.4.6接收机噪声
20.4.7幅度匹配和相位跟踪
20.4.8天线单元互相干扰
20.4.9天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
20.5艾德考克/瓦特森-瓦特(四阵元艾德考克)
20.5.1艾德考克的天然测向误差
20.5.2反射(相干波干涉)造成的艾德考克测向误差
20.5.3艾德考克非相干干涉
20.5.4艾德考克极化误差
20.5.5接收机误差造成的艾德考克/瓦特森-瓦特误差
20.5.6艾德考克测向的幅度匹配
20.5.7艾德考克测向的相位误差
20.5.8艾德考克/瓦特森-瓦特因调制产生的误差
20.5.9艾德考克阵列单元的互相影响
20.5.10艾德考克阵列的几何误差
20.6伪多普勒系统
20.6.1输出谐波
20.6.2接收机其他问题
20.6.3极化产生的误差
20.6.4多普勒相干波干扰
20.6.5多普勒非相干波干扰
20.6.6接收机噪声造成的多普勒误差
20.6.7多普勒测向的跟踪和匹配
20.6.8多普勒测向接收机群延迟造成的测向误差
20.6.9调制造成的多普勒测向误差
20.6.10多普勒天线单元间的相互作用
20.6.11多普勒天线阵列的几何误差
20.7相位干涉仪
20.7.1四阵元干涉仪
20.7.2调制引起的误差
20.7.3跟踪不平衡引起的误差
20.7.4极化引起的误差
20.7.5天线交互引起的误差
20.7.6几何位置不准确引起的误差
20.7.7相干干扰
20.7.8非相干干扰
20.8用双通道压缩接收机测向
20.8.1相位处理器
20.8.2相位测量
20.8.3巴特勒矩阵
20.8.4接收机影响
20.9结束语
附录20.A误差分析中的RMS和RSS
参考文献
首字母缩写表

前言/序言

译者序

通信侦察是搜集辐射源参数、获取通信目标情报、实施电子支援、实现战场透明化、取得信息优势乃至进行作战效能评估的重要手段。要知彼知己,平时、战时都离不开信号的侦察和接收:平时通过侦察,积累信号参数,掌握敌电子装备部署、活动规律;战时通过侦察,发现目标、确定通联关系、展示电磁态势,引导电子或火力打击。

信号侦察包括对信号的检测、截获,参数估计、分析识别,信号的解调解码,辐射源的测向定位,等等。如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准确、快速地发现信号,生成并预测其活动态势,获取其各类情报是通信信号接收处理永恒的研究主题。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涉猎广泛、内容丰富,从基础的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设计分析,到接收机的组成、各类接收机(模拟超外差接收机、压缩接收机、数字接收机、扩频接收机等)的架构讨论,还有数据采集、数字滤波、信号的调制解调,跳频、扩频、跳时信号的截获,通信信号的测向乃至通信电子战接收系统架构都进行了全面的讨论,《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是通信信号侦察和干扰领域难得的一本好书,可作为从事通信侦察、电子对抗、频谱管理等领域研究的院校师生以及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的翻译过程,对译者而言既是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是对以前大学所学知识的重新回顾和再梳理,受益匪浅。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共20章。第1章介绍了接收系统架构和战场侦察管理;第2章对通信信号的各种调制样式进行了讨论;第3章介绍了接收机的射频环节,重点讨论了低噪声放大问题;第4章介绍了扩展放大器带宽的一些方法;第5章介绍了混频器和振荡器;第6章介绍了中频放大器;第7章介绍了模拟滤波器的设计及特性;第8、9、10三章分别讨论了模拟窄带接收机、压缩接收机、数字接收机等三种接收机的结构及其性能分析;第11章介绍了信号采样,并对多种ADC及其性能进行了讨论;第12章介绍了数字滤波器及其性能;第13章讨论了信号的数字解调方法;第14章对数模转换进行了介绍;第15章介绍了直接数字下变频器;第16章对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方法和特性进行了介绍;第17、18、19三章分别讨论了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信号的截获方法;第20章讨论了测向技术。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的作者RichardA.Poisel博士长期从事电子战的研究,是一位学术水平高、造诣深的电子战专家,其著作颇丰,出版了大量电子战专著,我们有幸翻译了包括《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在内的他的3部著作。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第1、8、9、10章由楼才义翻译;骆振兴翻译第2、7章;郭玉春翻译第3章;金大元翻译第4章;李新付翻译第5、6章;郑仕链翻译第11、14、15章;陈仕川翻译第12、13章;章军翻译16、17、18、19章;刘健翻译第20章。楼才义负责《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的统稿,杨小牛院士对《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进行了仔细的审校。电子工业出版社竺南直博士为《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译者技术水平和翻译水平所限,对书中的有些术语难免把握不准,译著中肯定会存在各种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于嘉兴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