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康复治疗师、康复医师

迄今国内篇幅*大的语言治疗领域专著,参与编写人员*多的专著

内容简介

言语治疗》结合医学、特殊教育、社会服务等需求,从病理、机制、评估、具体治疗策略及方法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当今主流言语治疗康复技术及其应用,望有益于从事语言治疗行业的人员规范治疗准则及技术操作,提高专业性及临床水平,为社会奉献和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专业语言治疗从业人员。

作者简介

陈卓铭,男,主任医师,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博士、博士生导师。第九届亚太听力语言大会(9thAPCSLH)执行主席,亚太听力言语专业委员会(APSSLH)理事,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副会长,主持2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课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攻关课题等,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重大课题13项。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言语治疗概述 
第一节 言语治疗的基础 
第二节 社会对言语治疗的支持
第三节 言语治疗的文书规范
第四节 言语治疗器械及辅具 
第五节 言语治疗的筛查及处置
第六节 言语治疗机构及服务 
第二章 听觉康复技术
第一节 听觉基础 
第二节 听觉评测技术 
第三节 听觉感知康复技术
第四节 听力障碍儿童的言语康复 
第五节 听力障碍儿童的言语教育 
第三章 语义治疗技术 
第一节 语义理解康复技术 
第二节 心理词典与言语康复技术
第四章 呼吸及嗓音治疗技术
第一节 言语呼吸康复技术 
第二节 嗓音康复技术
第五章 构音康复技术 
第一节 神经及运动性构音康复技术
第二节 腭裂语音康复技术 
第六章 运用及流利性康复技术 
第一节 言语运用康复技术 
第二节 流利性康复技术
第七章 儿童语言康复技术 
第一节 语言发育迟缓康复技术
第二节儿童语音康复技术
第八章 脑高级功能康复技术
第一节 言语与认知 
第二节 言语与情绪行为 
第九章 基于语言交流的康复技术 
第一节 失语症 
第二节 言语表达康复技术 
第三节 听理解康复技术
第四节 复述康复技术
第五节 命名康复技术 
第六节 阅读康复技术 
第七节 书写障碍的康复治疗
第八节 日常沟通交流技术 
第十章 双语与多语康复
第一节 双语和多语脑机制 
第二节 双语和多语评估 
第三节 双语和多语康复技术 
第十一章 辅助沟通技术 
第一节 沟通障碍 
第二节 辅助沟通系统的概述
第三节 辅助沟通系统的评估 
第四节 辅助沟通技术在各疾病中的应用经验 
第五节 无喉者发音技术
第十二章 摄食吞咽康复技术 
第一节 吞咽障碍概述 
第二节 吞咽障碍床边筛查
第三节 吞咽障碍临床评估
第四节 吞咽障碍仪器检查 
第五节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 
第六节 结构性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 
第七节 难治性吞咽障碍的康复技术
第八节 吞咽障碍的食物选择与进食策略 
第九节 吞咽障碍的气道管理与并发症防治
第十节 进食与营养
第十一节 吞咽障碍的声学分析技术
第十三章 言语康复相关技术
第一节 针灸技术 
第二节 物理因子治疗与语言康复
第十四章 言语相关疾病 
第一节 语言发育迟缓 
第二节 智力发育障碍
第三节 听觉相关疾病
第四节 脑性瘫痪 
第五节 抽动秽语综合征
第六节 唇腭裂 
第七节 孤独症谱系障碍 
第八节 学习障碍 
第九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第十节 失语症相关疾病
第十一节 失用症相关疾病
第十二节 脑卒中 
第十三节 脑炎症性疾病 
第十四节 脑肿瘤 
第十五节 癫 痫
第十六节 脱髓鞘疾病 
第十七节 创伤性脑损伤 
第十八节 帕金森病 
第十九节 痴 呆 
第二十节 脑精神性疾病 
第二十一节 喉部疾病 
第二十二节 鼻咽癌 
第二十三节 颌面部疾病 
第二十四节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索引

前言/序言

总序

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府部门的工作,要完善治疗—康复—长期照护服务链,要大力发展康复医疗机构等接续性医疗机构。不仅要把健康作为事业,也要把它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我国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重要契机。“康复治疗技术系列丛书”正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诞生的。

本套丛书不仅可作为从事康复医疗的治疗师及与此相关的康复医师以及护士的参考书,而且还可以作为临床专业人员进行康复医疗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核心教材。丛书各个分册的主编均来自康复治疗的第一线,并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和专著编写的经验,是我国各个康复治

疗领域的杰出代表,确保了丛书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套丛书以实用治疗技术为纲,不仅强调基本原理和操作规范,而且强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酌情纳入最新的技术发展概况。丛书内容涵盖康复治疗的各个领域,旨在形成中国康复医疗技术《言语治疗》,引领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第一批出版的19个分册,包括:《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肢矫形器治疗技术》?《吞咽障碍康复技术》《神经康复技术》《骨科康复技术》《脊柱康复技术》《脊髓损伤物理治疗学》《儿童康复治疗技术》《社区康复技术》《功能性贴扎技术》《康复科常用注射技术》《实用康复护理技术》《精神运动疗法》《肠道菌群康复技术》《康复与营养》《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以后将逐年出版新的分册。

电子工业出版社大力支持本套丛书的编写和出版,同时也将康复医学作为其重点出版方向,相信此举会促进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当然,作为国内康复治疗技术方面的系列参考书,有数以百计的专家参与编写,在写作风格、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缺陷和问题。期待各位读者和同道可以指出本套丛书存在的问题,不断帮助我们完善和提升丛书的品质,为打造精品参考书,为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做出我们这代人的贡献,让人人享有合理的康复服务和健康人生不再是梦。

前言

历经1年多,经过南京编委会和广州定稿会两场激烈的学术争论,无数个彻夜的微信讨论,各专业专家多方面的磨合,在全国数十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迄今国内语言治疗领域专业篇幅最长的专著——《言语治疗》终于付梓了。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员为了我国语言治疗领域的发展而共同努力,期间遇到的很多问题至今仍无法完全统一。

首先,《言语治疗》的名称从一开始就未能确定。经过多方商榷,最终确定为《言语治疗》。备选的名称还有数个,如《语言治疗》《言语-语言治疗》等。最后确定书名为《言语治疗》,是因为言语治疗更偏向于康复训练,更能反映国内本学科初创时期的情况。我们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存在听力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言语交流障碍、吞咽障碍、精神认知障碍等的人群。初创时期我们注重言语的治疗,注

重运动过程,以训练治疗为主。随着学科的发展,今后会更注重交流的全过程,包括听力、语言、言语、吞咽、认知等各自独立的专业,治疗的针对性更强。我们希望“言语治疗”向“语言治疗”发展。未来“语言”的解释是“语”代表“语言”;“言”代表“言语”。这时的“语言”内涵更大、更广,更能体现人们对语言沟通的追求,不单是口语交流,还包括书面交流等各种交流方式。

其次,有关的专业名称没有形成统一。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中的“听力学专业”更名为“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相应地,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设有“听力与语言康复技术专业”。还有很多人称呼这个专业为“语言康复专业”“语言病理学专业”等。在美国,有270多所大学设立了本科和研究生言语-

语言病理学学位,加拿大现有9所大学设立了言语-语言病理学研究生学位。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专业名称,是因为其专业的立足点不同。有些是从耳鼻喉科学的专业角度出发,将“听力”放在了最前面;而有些则是从康复医学的角度出发,因此称之为语言治疗专业;还有些则从病理学角度出发,称之为语言病理学专业。综上所述,在专业名称上也需要国内同行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以求本专业取得长足发展。

再次,国内外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称呼也不完善。有人称呼我们为言语治疗师,更多的人称呼我们为语言治疗师,还有人称呼我们为语言病理师。在当下,言语治疗师这个称呼将范围划分得更细,针对性更强,更倾向于在医疗系统应用,与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相对应。从内地和香港看,语言治疗师用的更多些;但从国际上看,这个名称却不通用了。美国、加拿大的称呼为言语-语言病理师,英国的称呼为言语-语言治疗师。言语-语言病理师的工作包括儿童和成人的言语、语言、交流、认知和吞咽等障碍的预防、评估、诊断和治疗。从学科发展来看,目前世界上言语病理学发展最好的是美国,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的规范几乎可以当作行业标准。进一步做跨学科的比较,在美国,言语治疗比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更热门、更具竞争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很好地处理了“正名”的问题。我们希望在国内有更多的学科引入,特别是听力、儿童语言等板块,从言语治疗走向语言治疗,再走向语言病理治疗。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言语治疗》的编写框架基于目前我们对言语治疗的理解。读者通过阅读第一章可以了解言语治疗的相关知识。后续的内容基于从听觉输入信息到口语表达输出信息这一过程,针对每个可能导致障碍的环节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治疗。

言语治疗》从医学、特殊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出发,全面阐述了当今主流的言语治疗康复技术及其应用。期待《言语治疗》的出版对言语治疗的相关从业人员规范其治疗准则及技术操作、提高其专业性及临床水平有所裨益,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言语治疗专业人才。

言语治疗》的出版要感谢各级政府部门和各个机构的大力支持,如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I10B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813721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190003)、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2014A020215019)、广东省教育厅产学研结合项目(2012B091100162)、广州市产学研专项项目(155700029)、广州市科技计划重大民生项目(2012Y2-00023)等的支持,还要感谢暨南大学三好康复研究所、广东省神经功能康复研究中心等的长期资助,特别是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资金资助(2018A030321015)。他们以各种方式推动着言语治疗的发展,他们的努力将会使很多特殊群体融入正常生活,实现无障碍的语言沟通。

感谢所有编委的辛勤付出。另外,在编写过程中还有很多参与人员,他们是蒋昊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楚乔(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张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方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薛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杨杏萍(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树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胡瑞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咏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庞艺施(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朱双双(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沙小娟(暨南大学三好研究所,广东省神经功能康复研发中心)、赖庆玲(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邓宝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张芹(南

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李淑青(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人民医院)、谢庆凤(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拓(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力生(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淑怡(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黄彬(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丛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言语治疗有很多特殊之处,可供参考的资料有限,加之编者们的经验不足,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纰漏,望各位同行海涵斧正。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