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精编药物彩色图本》分三卷,收录药物365种,按照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主要是一些无毒药,以滋补营养为主,既能祛病,长服又可强身延年;中品120种,一般无毒或有小毒,多数具补养和祛疾双重功效,但不需久服;下品125种,是以祛除病邪为主的药物,多数有毒或药性峻猛,容易克伐人体正气,使用时一般病愈即止,不可过量使用。另外,《本经》依循《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将方剂药物以朝中的君臣地位分,表明其主次关系和配伍的法则。
  《精编药物彩色图本》对药物性味已有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性质的不同选择用药,寒病选热药,热病选寒药,湿病选温燥之品,燥病须凉润之流,相互配伍,并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人们只有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都很了解,才能选药组方,配伍用药。

目录

本经上品
朴消
消石
滑石
紫石英
白石英
赤石脂
禹余粮
合欢
赤箭(天麻)
龙眼
猪苓
茯苓
柏子
天冬
麦冬
白术
千地黄
菖蒲
远志
泽泻
薯蓣(山药)
菊花
甘草
人参
石斛
络石
龙胆
牛膝
卷柏
杜仲
细辛
独活
柴胡
酸枣
槐实
枸杞
薏苡仁
车前子
蛇床子
菟丝子
地肤子
蒺藜子
茜根
白英
茵陈蒿
漏芦
王不留行
蒲黄
肉苁蓉
女贞实
辛夷
榆皮
阿胶
葡萄
蓬蒙(覆盆子)
大枣
藕实茎
鸡头实
白瓜子
冬葵子
苋实
苦菜
胡麻

本经中品
石钟乳
石硫黄
慈石
凝水石
石膏
阳起石
防风
秦艽
黄芪
巴戟天
吴茱萸
黄连
五味子
决明子
芍药
桔梗
川芎
葛根
知母
贝母
栝楼
丹参
厚朴
竹叶
玄参
沙参
苦参
续断
枳实
山茱萸
桑根白皮
松萝
狗脊
萆薢
石韦
通革
瞿麦
莨菪子
秦皮
蜀椒
白芷
白薇
升麻
苍耳
茅根
百合
酸酱
淫羊藿
栀子
卫矛
紫葳
白鲜
爵床
五加皮
水萍
干姜
木香
牛黄
鹿茸
露蜂房
蚱蝉
桑螵蛸
龟甲
鳖甲
梅实
葱实

本经下品
大黄
当归
蔓椒
巴豆
甘遂
葶苈
大戟
泽漆
芫花
旋覆花
蚤休
狼毒
鬼臼
篇蓄
商陆
天雄
乌头
附子
射干
荆芥
积雪草
皂荚
麻黄
楝实
梓白皮
半夏
款冬
牡丹皮
防己
黄芩
地榆
泽兰
紫参
贯众
青葙子
藜芦
天南星
连翘
白蔹
白头翁
白及
败酱
羊桃
羊蹄
陆英
夏枯草
蛇蜕
蜈蚣
白颈蚯蚓
蝼蛄
蜣螂
斑蝥
水蛭
杏核仁
桃核仁
瓜蒂
苦瓠

前言/序言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约成书于东汉。该书并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整理、总结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历史上对我国中草药第一次系统和全面的总结,是汉代本草官员的托名之作,后因战乱而丧失。仅存四卷本(见陶弘景序),后经魏晋名医叠加增订,又产生了多种本子,陶隐居并称为“诸经”。陶弘景“苞综诸经,研括烦省”作《本草经集注》,以《集注》为分界点,对《集注》以前的多种《本草经》,称之为陶弘景以前的《本草经》;收载在《集注》中的《本草经》,称之为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见于历代主流本草中;陶弘景以前的《本草经》散见于宋以前的类书和文、史、哲古书的注文中。
  《神农本草经》《精编《神农本草经》药物彩色图本》分三卷,收录药物365种,按照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主要是一些无毒药,以滋补营养为主,既能祛病,长服又可强身延年;中品120种,一般无毒或有小毒,多数具补养和祛疾双重功效,但不需久服;下品125种,是以祛除病邪为主的药物,多数有毒或药性峻猛,容易克伐人体正气,使用时一般病愈即止,不可过量使用。另外,《本经》依循《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将方剂药物以朝中的君臣地位分,表明其主次关系和配伍的法则。《本经》对药物性味已有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性质的不同选择用药,寒病选热药,热病选寒药,湿病选温燥之品,燥病须凉润之流,相互配伍,并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人们只有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都很了解,才能选药组方,配伍用药。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