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西
  140年前的1879年3月14日上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诞生于德国乌尔姆市。
  爱因斯坦一生著述颇丰,对理论物理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并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也被《时代周刊》誉为“世纪伟人”。
  除300多篇科学论文和150篇非科学作品外,爱因斯坦还与很多科学家合作贡献出诸多重要成果。其中,《物理学的进化》是其与利奥波德?英费尔德合作出版的科普经典读物,介绍了物理学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到现代场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发展演化历程,引导读者思考其背后涉及的哲学思想和观念的变化。
  《物理学的进化》一书面向普通公众,避免使用任何数学公式,对物理学基本观念的解释非常清晰和生动,堪称爱因斯坦Z优秀的科普著作。虽然由于出版较早,书中没有谈及物理学的一些Z新发展,而且包含着爱因斯坦本人的一些思辨和猜测,但正如英费尔德所说:“《世界科普名著译丛:物理学的进化》只讨论物理学的重要观念,它们本质上没有变化,所以无需对书中内容作出修改。”
  该书最初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在1938年出版,并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好评。据《爱因斯坦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说,该书到现在已经印刷了44版。1945年,商务印书馆即出版了刘佛年先生译述的《物理学的进化》繁体竖排中译本。1962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又出版了周肇威先生翻译的中译本,后来该译本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在1998年再版。
  时隔74年,张卜天先生参考周肇威先生的旧译,纠正原译文中的小错误和语词啰嗦的地方,满怀对此书的感激和崇敬之情重新翻译了此书,希望能使更多读者欣赏到物理学的奥妙和乐趣。

内容简介

  《物理学的进化》是由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利奥波德?英费尔德合作出版的科普经典读物,介绍了物理学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到现代场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发展演化历程,引导读者思考其背后涉及的哲学思想和观念的变化。它面向普通公众,避免使用任何数学公式,对物理学基本观念的解释非常清晰和生动,堪称爱因斯坦Z优秀的科普著作。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裔美籍著名物理学家,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的创立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被公认为伽利略、牛顿以来Z伟大的物理学家。
  利奥波德·英费尔德,波兰著名物理学家,擅长撰写通俗物理著作。

  译者简介:
  张卜天,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科学思想史,精通科学史与哲学史翻译。
  从2001年,22岁着手翻译柯瓦雷的《牛顿研究》起,他再没中断学术翻译这项枯燥冷清、报酬并不丰厚的工作,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尽数投入。至今,40岁的张卜天译有四十余部著作;18年寂静光阴里,这位年轻学者如埋头修行的苦行僧,以平均每年两到三本的速度,把古希腊至科学革命后科学发展的诸多经典陆续引介。
  多少了解学术翻译是怎么回事的人,都难免为之惊讶。有人称赞张卜天以“一己之力”为学术传播做出重要贡献。有人说张卜天关注的东西不够现实,他微露笑意,“天天忙挣钱、忙各种世俗的东西就叫现实吗?突生重病和临终时的人Z清楚什么东西真正现实,Z现实的是跟人的生命离得最近的那些事。”

精彩书评

  该书以精巧的构思阐述了自伽利略以来的物理思想。不使用数学就能鞭辟入里地清晰阐述现代物理学演化过程中的主要阶段,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只有完全精通其学科以及其中涉及的数学,才可能做到这一点。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的著作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人类思想演进过程中令人激动的伟大一幕。
  ——E.T.贝尔(EricTempleBell),美国数学家

  爱因斯坦及其合作者极为清晰简洁地追溯了相对论背后的观念。该书证明,Z能清晰简洁地利用其理论的仍然是爱因斯坦本人。
  一一瓦尔德马·肯普佛特(WaldemarKaempffert),《纽约时报》前任科学编辑

  我从头至尾、逐字逐句读了这《世界科普名著译丛:物理学的进化》。它为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一保罗·德·克鲁伊夫(PauldeKruif),美国微生物学家

前言/序言

  科学是现代人认知世界最重要、最通行的途径,也是现代世界观的基础。它是认识一切现代思想行为最基本的参照系。不了解科学,就无法理解现代世界的运作方式,对种种现象也会感到茫然失措。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现代人都应当了解起码的科学思想,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绝非专属于理科生的任务,而是人文素养和通识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要想了解科学,最方便可行、也最能给人以精神享受的途径大概是阅读一些优秀的科普作品。经典的科普名著能够深刻影响人的一生,而且不会很快过时。然而,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科普作品要么是一些零碎科学知识的拼凑,从中看不出科学思想的任何来龙去脉和源流演变,要么总在讨论“人工智能”“量子纠缠”“大数据”“区块链”等一些流行时髦的技术应用话题。许多读者尚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却急于求成,唯恐落后于时代,盲目追求所谓的时代前沿和未来趋势。为了迎合这种或多或少被刻意营造出来的欲望,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过眼云烟、无甚价值的读物,全然不顾读者们的基础和适应能力。在出版市场的这种无序乱象背后,急功近利的心态和信息焦虑的情绪一目了然。
  与国外相比,中国罕有特别优秀的科普作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科学家往往习惯于把科学看成现成的东西,而不注重追根溯源。一《世界科普名著译丛:物理学的进化》读下来,读者能够学到不少客观的科学知识,但却置身事外、毫无参与感,根本认识不到那些科学观念是如何在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里,伴随着什么样的具体困惑和努力而逐渐演进的,更体会不到科学与历史、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然而,科学并不是在真空中成长起来的,每一步科学发展都有对先前的继承和变革。因此,科学普及应把科学放到具体的历史和文化中,正本清源地揭示出科学原有的发展历程。科普不仅涉及对科学知识的普及,更涉及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文化的普及。
  在笔者看来,当今大多数中国人最需要补充的科学内容仍然属于高中和本科水平。许多缺乏理科背景的人对相关内容其实很感兴趣,但面对着市场上鱼龙混杂的读物,选择起来无所适从。基于这种考虑,笔者不揣浅陋地接受了商务印书馆的邀请,着手主编这样一套《世界科普经典译丛》。本译丛以保证学术品味和翻译质量为前提,拟遴选一些堪称世界经典的科普名著,其内容既非过于粗浅,亦非过于高端,或者一味迎合流行趣味,而是能够生动活泼、正本清源地讲解科学思想的发展,使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又能对科学技术有更深刻的反思。希望读者们在忙于用脑思考的同时,也能学会用心思考,从而更好地感受、领悟和热爱这个世界。
  张卜天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2018年6月3日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