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该套丛书精选国外文学经典,由著名翻译家宋兆霖、李玉民等倾力翻译,打造出这部既保留外国文学特色,又适合国内青少年读者阅读的经典名著,力图为青少年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外国文学盛宴,在注重阅读习惯培养、阅读方法掌握的同时,也能够汲取精华,不断的提升和强大自己。
为了实现这一宗旨,该丛书还根据青少年阅读的规律和习惯,给青少年名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规划方向,旨在进行深阅读,以及有意义、有规律可循的价值阅读。诸如经典阅读中的《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著作,本丛书在有针对性地给出具体的时间规划和阅读方法建议的同时,还*直接地探讨“什么是人”以及“人可以是什么”等自我价值、人生意义的主题,它对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另外,借助经典名著的价值阅读,还可以培养青少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心、专注、勤俭、坚韧、自信、自立、勇敢等一生受用的优秀品质,使名著阅读真正回归自我成长与素质提升本身。这也是该套丛书的主要价值体现。
该套丛书得到了教育界和文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作序,十余位教育专家审定,多位文学家以及著名评论家对该丛书给予厚望并为之寄语。

内容简介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zui后一部,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在喀山的生活经历。阿廖沙一直都在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在16岁那年,他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只身来到喀山。然而,残酷的现实并没有让阿廖沙梦想成真,他未能进入真正的大学校园,而是进入了一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在社会大学,阿廖沙不得不为生活而继续奔波,住大杂院、出卖体力,同流浪汉、小市民一起生活。但是,他的心中始终对小市民习气深恶痛绝,他对知识和自由的热烈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始终没有被恶劣的生存环境所改变。
在喀山的四年中,阿廖沙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心中始终不改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通过如饥似渴的读书,接受革命理论。在和工人群众的共同斗争中,阿廖沙得到了锻炼,革命思想日渐成熟。就这样,阿廖沙成长了起来。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zui杰出的代表”。高尔基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为其创作提供了源泉,同时也磨练了他的斗志。其生活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张小川,长期从事高校俄语专业教学工作,曾任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译作有《友谊》《我的大学》《当代英雄》《城堡》等。

精彩书评

任何一个梦想都有可能因为读书而产生,而实现一个梦想也必须借助读书来实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经典的意义在于其中凝结了人类的共通经验,世jie级的经典就尤其具有普适性。商务印书馆从来看重经典图书的价值意义,这套经典译著的出版,是中国的文学读家莫大的福分。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马原

这些书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乃是它可以chaoyue时间、年龄、语言和族群而成为人类心灵成长的营养。商务印书馆是信誉极好的出版机构,相信这套书能带给读者莫大的阅读惊喜。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方方

对文学我怀着感恩之心,在我人生重要的时刻读了这些伟大的作品,当我开出我自己的花朵才意识到我们被嫁接到那棵伟大的生命之树上,这些伟大的作品对我的心灵是一种照料,有时候也是一种校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诗人王家新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就这样我要去喀山大学(俄国一所著名的大学,在喀山市内,建立于1804年,托尔斯泰、列宁曾先后在这里学习过)读书了,不管怎么说也算圆了上大学这个梦。
使我产生上大学念书这个念头的是一个名叫尼古拉·叶夫列伊诺夫的中学生。他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小伙子,还是个美男子,长着一双女人才有的妩媚动人的眼睛。他住在我们那幢房子的阁楼上,他经常看到我手里拿着一《我的大学 新版/经典名著 大家名译(新课标 无障碍阅读 全译本)》。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我们就认识了,很快叶夫列伊诺夫就说服了我,并开始让我相信一点,那就是我对科学有着异乎寻常的才能。
“您生来就是为科学服务的。”他甩动着他那极好看的浓密的长头发对我说。
我当时还不知道,就是家兔也能为科学服务。而叶夫列伊诺夫十分热心地对我说,大学里需要的正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自然,我们多少也谈到了米哈依尔·罗蒙诺索夫(1711-1765年,18世纪俄国科学家、诗人)的事情。叶夫列伊诺夫说,我去喀山可以住在他家里,在那里过完秋天和冬天,并读完中学教程,“随便”应付一下什么考试,就可得到大学提供的助学金,再过四五年,我就会成为一个“学者”。在他看来,一切都很简单,因为叶夫列伊诺夫还只有十九岁,他有一副热心肠,是个极善良的人。
他考完试后就回家了。过了一两个星期,我也动身了。
外婆在送我时劝我说:
“你呀,别再对人发脾气了,你总是发脾气,变得那么严厉、傲慢!这全是跟你外公学的,你没见他是个啥下场?这个可怜的老头子,他活呀活呀,*后却变成了个老傻瓜!你要记住:上帝是不会责备人的,只有魔鬼才会多嘴多舌!再见吧!唉……”
她擦掉她那肌肉松弛褐色面颊上的几滴眼泪,接着对我说:
“我们再也见不着了,你走了,远走高飞了,而我也活不了多久了……”
近几年来,我总是不断地离开我这个好心的外婆,简直很少见到她。这时,我突然感到心里十分难受,因为我可能再也见不到我这个骨肉相连、细心照料我的亲人了。
我站在船尾,一直望着她,她伫立在码头边,一只手在胸口画着十字,另一只手则用她那条旧披巾的一角擦着自己的脸,擦着她那双总是对人闪烁着无限慈爱光芒的乌黑的眼睛。
我就这样来到了这个一半是俄罗斯一半是鞑靼人居住的城市,住在一所窄小的平房里。房子孤零零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冈上,在一条狭窄而偏僻的街道尽头。它的一边是火灾后留下的一片废墟,废墟地里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野草;在茂密的苦艾、牛蒡、团酸模的杂草丛里,在接骨木的灌木丛里,凸现出一堆大火焚烧后的砖瓦建筑物的残迹,建筑物下面有一个很大的地窖,那里有很多野狗,它们住在那里,也死在那里。这个地窖我记得很清楚,印象极为深刻,这就是我上过的一所大学。
叶夫列伊诺夫一家只有母亲和两个儿子,他们仅靠一点可怜的抚恤金来过日子。我来到这儿的头几天,常常看到,这个脸色苍白、个子矮小的寡妇,总是满脸忧愁地从市场回来,把买来的东西分放在厨房的桌子上,暗自思索着如何来解决眼前的难题:怎样才能把不多的几块不太好的肉为三个健壮的小伙子——不算自己在内——做成一顿足够吃饱的美餐呢?
她是一个寡言少语、不爱说话的女人,但在她那双灰色的眼睛里却凝结着一种温顺的、无可奈何的顽强劲儿,就像是一匹耗尽了全身气力的马在拉车上坡,明知拉不上去,但还是在竭尽全力往上拉!
我来后的第四天早上,孩子们还在睡觉,而我在厨房里帮她洗菜,她小心翼翼地轻声问我:
“您来这儿干什么?”
“我来上学,来上大学。”
她的两道眉毛向上一扬,额头那枯黄色皮肤上的皱纹随即皱了一下,原来是菜刀切破了她的手指头。她连忙用嘴去吸指头上的血。她坐到椅子上,可马上又跳了起来,叫道:
“哎呀!真见鬼……”
她用手绢包好切伤的手指,然后夸奖我说:
“您很会削土豆。”
瞧瞧,这还能不会!于是我对她讲述了我在轮船上帮过厨的事。她问:
“您想,您靠这点本事,就能上大学学习了吗?”
当时,我不太明白什么是幽默。我把她的问话当真了,于是又给她讲了我的行动计划,并且告诉她,我只要这样去做,科学殿堂的大门就会在我面前敞开。
......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