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批判社会理论中,人们过去往往偏重于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沉湎于历史的想像;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地理、空间的漠视。《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对这种倾向提出质疑。作者严厉批判“历史决定论”及其对地理学想像的限制作用。在论述福科、伯杰、吉登斯、贝尔曼、杰姆逊,特别是亨利·勒菲弗等“后现代地理学先驱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主一种历史的和地理的唯物主义,即对空间、时间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作根本性的再思考。

作者简介

  爱德华·W.苏贾(EdwardW.Soja),美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都市规划系教授,是代表都市研究的后现代取向的洛杉矶学派的领军人物。其主要著作除《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外还有《第三空间》和(《后大都市》等。

目录

前言和后记
第一章历史:地理:现代性
第二章空间化: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与批判社会理论
第三章社会一空间辩证法
第四章城市与区域之辩:第一回合
第五章重申之言:试论空间化的本体论
第六章空间化:对吉登斯观点的评论
第七章城市和区域重构的历史地理学
第八章一切都汇聚于洛杉矶
第九章拆解洛杉矶:试论后现代地理学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
  现代性的解构与重构
  在《凡是固体的都会化为子虚乌有:现代性的体验》(1982)一书中,马歇尔·贝尔曼对社会生活的多种重构进行了探索,因为这些多种重构在以往的四百年中已成为资本主义历史地理学的特征。处于他阐释性观点核心的,是一种发人深思的处于不断变化的现代性诸种概念的历史时期划分。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是从16世纪“古老的事物”与“现代的事物”之间具有构建能力的冲突到当代的诸种论辩,这些论辩预示着还有另外一种概念方面和社会方面重构的来临,即对所谓的现代性进行另一种再思考。处于这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现代性之中的,就是历史决定论的历史,现在可以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视角开始加以描述。
  贝尔曼宽泛地将现代性界定为“一种富有生气的体验的方式”,集体享有一种对“自我和他人”以及对“生命的诸种可能性和危险性”的具体感觉。根据这一界定,我们思考并体验时间与空15间、历史与地理、序列与同存性、事件与处所、近段时期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区域等方面的各种方式,应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因而,现代性是由语境和事态构成的。它可以被理解为在世界上的特定时间和特定的地方生存的具体特征,对当代性的一种个体和集体的富有生气的感觉。由此可见,现代性的体验获得了一面感觉的大网,这一大网反映了人类存在最基本和最具构建能力的三个方面的诸种意义:空间、时间和存在。这些意义既具体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在此,现代性具有其特殊的用途,它可以作为这样一种手段:重新定位关于在批判社会理论领域历史与地理的各种论辩,对后现代性的语境和事态进行界定。
  恰如空间、时间和物质能划定并包容自然世界的基本特性,空间性、时间性和社会存在可以被看作这样一些抽象方面:它们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一切具体方面。说得更具体一些,这些存在的抽象的每一个方面,都作为一种社会观念而获得生命,它塑造了经验的现实,而在同时又被经验的现实所塑造。因而,人类生存的空间秩序产生于空间的(社会)生产,各种人文地理的结构既反映又构建了世界中的存在。同样,时间秩序具体化于历史的创造,在不断演进的辩证关系中既约束其他事物而又受到其他事物的约束,而处于不断演进中的辩证关系一百多年以来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本体论方面的关键。为了完成这一不可或缺的存在的三位一体,世界存在的社会秩序可被看作围绕社会的构筑以及社会诸种关系、诸种体制和诸种实践的生产和再生产。空间一时间一存在的这种在本体论上的三位一体,在解释具体的事件和事变时是怎样在概念上得到具体的说明并给予特定的意义?这是不论批判与否的一切社会理论的生成之源。它提供了一种给人以启迪的主题,通过这样的主题,人们可以看见历史、地理与现代性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
  ……

前言/序言

  前言与后记一起写,这对介绍(和结束)一本关于后现代地理学的论文集,似乎是一种非常适宜的办法。这说明从一开始就有这样一种意图:随意摆弄人们熟知的各种时间特征、打破线性文本的正常流动,使其他诸种更为“侧面”的联系成为可能。以序列方式展开的叙事所反映出的固定格式,易使读者以历史的方式思维,如此这般,若要将文本看作一幅地图——通过空间逻辑而不是时间逻辑扭结在一起的具有诸种同存性(simulitaneity)关系和同存性意义的地理,那是十分困难的。我在此的目的,是将历史叙事空间化,赋予持续的时间以一种经久不衰的批判人文地理学的视野。
  《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的每一篇论文,均是对同一中心主题的不同阐发:以当代的社会理论和分析方法重申批判性空间的视角。至少在以往的一百年中,时间和历史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社会科学的实践意识和理论意识中,已占据了宠儿的地位。理解历史形成的方式,已成为解放性深刻思想和实用政治意识的主要源泉。这一源泉能极其灵活多变地包容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批判性解读。然而在今天,遮挡我们视线以致辨识不清诸种结果的,是空间而不是时间;表现最能发人深思而诡谲多变的理论世界的,是“地理学的创造”,而不是“历史的创造”。这就是后现代地理学反复强调的前提和承诺。
  当然,收集于此的诸篇论文,可以按次序加以阅读,它们犹如一个具有实质性历史思辨的文本展现在人们面前。但是,每一篇论文的核心,就是试图解构和重构刻板的历史叙事,从时间的语言牢房里解脱出来,摆脱传统批判理论类乎于监狱式的历史决定论的羁绊,借此给阐释性人文地理学的深刻思想(一种空间阐释学)留下空间。因而,序列性流动常常被撇在一边,以便对诸种同时发生的事件和侧面图绘作偶然性的描述,这样,才有可能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叙事而又不失却总体目标这一主线:建立更具批判性的能说明问题的方式,观察时间与空间、历史与地理、时段与区域、序列与同存性等的结合体。将前言与后记,即序和跋,包纳在一起,只是这种有意图的重新平衡行为第一个嬉戏式的标志。
  既然以一种扭结时序的方式开始,那么如果说,后现代地理学的最佳介绍应该安排于最后一章,这看来是贴切的。《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的最后一章是一篇探讨洛杉矶的信马由缰的论文,论述了洛杉矶既整合又分解其先前事物的诸种情况。“拆解洛杉矶”这一题目本身,就是对无疑是后现代景观的一种查究式解读,是对能说明问题的“其他空间”和诸种隐匿性的地理文本的探索。这篇论文感悟于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①对“交叉小径的花园”的卓越观察和选址。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