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经典咏流传:我为诗狂》是央视热门重磅诗词文化节目同名图书《经典咏流传》大众背诵版。收入《经典咏流传》节目所有诗文,另选从先秦、两汉、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的55篇诗词,配有简明赏析。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作序,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题写书名。内页采用传统笺纸+中国书法设计,散发墨香四溢的古典诗情;并使用AR技术,扫描书中剧照即可重现谷建芬、胡德夫、谭维维、王俊凯等经典传唱人用现代音乐对古典诗词的演绎,和诗以歌,爱上经典。

作者简介

《经典咏流传》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一档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用现代音乐演绎古典诗词,让经典再次流行。主编许文广,知名电视制作人,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先后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节目部副主任、主任,主管《开学第一课》《经典咏流传》等多个品牌栏目。

精彩书评

《经典咏流传》立足于“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的定位,意识到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采取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的形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美学引领的深度。该节目以作品扎实、嘉宾多元、创作精心、表演真诚,使得每首诗词与歌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迅速流传开来。

——《人民日报》

《经典咏流传》在文化传递和音乐创新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在满屏喧嚣浮躁的泛娱乐化包围中脱颖而出,坚守自己的艺术品质和文化立场,将经典诗词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它带给观众的不仅是复苏文化记忆的历史呈现,更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时代强音。

——《光明日报》

《经典咏流传》,这个名字就很好,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流传就是传承下去,要流行起来,这个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让它在歌唱中、在朗诵中传承下来。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经典的#大魅力在于它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具有鲜活、感人以及唤起人们心灵共鸣和凝聚人心的魅力。《经典咏流传》把古典诗词和对古典诗词的感悟一并融进歌词之中,这种古今融合,就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种形式。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

美育是关乎心灵的教育,文化艺术应净化心灵,开启心智,塑造平凡而卓越的人格。《经典咏流传》每一首歌和诗的背后都是人生,当下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情感的寄托。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贯穿在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当中,通过现代传播模式,为青少年一代打下鲜明的印记。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与音乐的美感韵律相结合,用当下的主流价值映照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美,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制片人、《经典咏流传》总导演田梅

目录

目录

关雎【先秦】诗经·周南...................003

蒹葭【先秦】诗经·秦风...................005

离骚(节选)【先秦】屈原...................007

江南汉乐府...................009

长歌行汉乐府...................011

观沧海【汉】曹操...................013

龟虽寿【汉】曹操...................015

赠从弟(其二)【汉】刘桢...................017

迢迢牵牛星【汉】古诗十九首...................019

饮酒(其五)【晋】陶潜...................021

杂诗(其一)【晋】陶潜...................023

木兰诗北朝民歌...................025

敕勒歌北朝民歌...................029

野望【唐】王绩...................031

咏鹅【唐】骆宾王...................03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035

从军行【唐】杨炯...................037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039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041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043

凉州词【唐】王之涣...................045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047

春晓【唐】孟浩然...................049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051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053

凉州词【唐】王翰...................055

出塞【唐】王昌龄...................057

使至塞上【唐】王维...................059

山居秋暝【唐】王维...................061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063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唐】王维...................065

月下独酌(其一)【唐】李白...................067

清平调【唐】李白............................069

将进酒【唐】李白...................071

宴陶家亭子【唐】李白...................073

静夜思【唐】李白...................075

三五七言【唐】李白...................077

别董大【唐】高适...................079

黄鹤楼【唐】崔颢...................081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083

望岳【唐】杜甫...................085

春望【唐】杜甫...................08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08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091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093

塞下曲【唐】卢纶...................095

游子吟【唐】孟郊...................097

枫桥夜泊【唐】张继...................099

秋思【唐】张籍...................101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唐】韩愈...................103

陋室铭【唐】刘禹锡...................105

长恨歌【唐】白居易...................107

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115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121

江雪【唐】柳宗元...................123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125

马诗【唐】李贺...................127

山行【唐】杜牧...................129

泊秦淮【唐】杜牧...................131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133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135

无题【唐】李商隐...................137

金缕衣【唐】佚名...................139

铜官窑瓷器题诗【唐】佚名...................141

相见欢【南唐】李煜...................143

虞美人【南唐】李煜...................145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147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49

浣溪沙【宋】晏殊...................151

破阵子【宋】晏殊...................153

采桑子【宋】欧阳修...................155

梅花【宋】王安石...................157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159

水调歌头【宋】苏轼...................161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宋】苏轼...................163

定风波【宋】苏轼...................165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167

鹊桥仙【宋】秦观...................169

行香子【宋】秦观...................171

如梦令【宋】李清照...................173

醉花阴【宋】李清照...................175

游山西村【宋】陆游...................177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179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181

小池【宋】杨万里...................183

观书有感【宋】朱熹...................185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187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18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191

题临安邸【宋】林升...................193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195

三字经(节选)【宋】王应麟...................197

颂古【宋】释绍昙...................199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201

天净沙·秋【元】白朴...................203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205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207

墨梅【元】王冕...................209

石灰吟【明】于谦...................211

明日歌【明】钱福...................213

临江仙【明】杨慎...................215

声律启蒙·一东【清】车万育...................217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219

苔【清】袁枚...................221

枉凝眉【清】曹雪芹...................223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225

少年中国说(节选)【清】梁启超...................227

送别李叔同...................229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31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233

在那东山顶上据仓央嘉措情诗改编...................235

精彩书摘

关雎

【先秦】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汉代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朝庙乐章及民歌三百一十一首,其中六篇有目无诗,实际收诗三百零五篇。《经典咏流传:我为诗狂》分国风、小雅、大雅、颂四体。十五国风中大部分是民歌。《关雎》为《诗经·国风》第一篇,同时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中的首篇。诗歌开篇以雎鸠鸟和鸣于河之洲上起兴,引发出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咏叹,接着抒发追求者对情人的无尽思念,极写“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深挚,真率自然。诗中“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是写实,“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由实境及于幻觉,生动真切地展示了主人公的神态、心理。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宋神宗时曾两度为相,推行新政变法,但由于保守派的反对,收效不大。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的散文写得很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长于说理,遒劲有力,后期很多诗作,含蓄深沉,优游不迫。这首《梅花》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表面看是一首普通的咏物诗,但实际其中颇有寄托。松竹梅是中国文化中的岁寒三友,常常用来比喻君子。当时,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他将自身孤傲不群的品格通过对严冬寒梅的歌咏表现出来。天气寒冷,象征仕途受挫;独自,象征孤立无援;但仍然坚持开放,象征并不屈服。梅花雪白,但远远望去就知道不是常见的白雪,原因在于它有暗香隐隐传来。这里的暗香正是作者自身高洁品格的象征。王安石的性格、政策,后人多有诟病,但对他的人品,人们还是充分肯定的。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小令,仿佛一幅农家素描图,淡淡几笔,但境界全出。上片开篇“茅檐”两句,简直是所有普通农家风景的写照,一句入画。“醉里”二句摹画农家白发老夫妻且谈且饮的情态,如立隔墙,吴音柔媚,情义绵长。下片写家中三个孩儿各自不同的情状,极为传神,呼之欲出:大儿二儿都在劳作,一个锄豆,一个编笼,而小儿却躺在溪边玩耍,剥食莲蓬。寥寥三句,神韵十足,实非凡笔。小儿一句尤胜,其天真幼稚、憨态可掬之态,令人怜爱。辛弃疾隐居农村很久,对农村生活非常了解,故而虽笔墨简淡,全无浓墨重彩,却体贴入微,描摹入神,实在是田园词的上品。

前言/序言

序:让经典喜闻乐见

温儒敏(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

我平时是个不太关注电视的人,但是在看过《经典咏流传》之后,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内心十分感动。据我了解,从节目里走出来的《明日歌》已经成了很多校园的班歌,《苔》《梅》《木兰诗》《定风波》等歌曲都有很高的传唱度。

用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经典,这是值得肯定的尝试。客观来说,传统经典与当代读者存在隔膜,尤其对于尚有理解障碍的孩子们来说,许多经典需要“导读”才能辅助他们进入阅读状态,否则容易形成他们对经典的抵触情绪。从这个层面来说,《经典咏流传》不是一档简单的音乐节目,它创造性地嫁接当下的语言,吻合当下的语境,对古典诗词进行谱曲、传唱,在普及的基础上进行传承,让年轻一代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是很有意义的“导读”工作。

现在,整个社会、整个生活都太闹了,许多人完全没有办法静下来,十五分钟阅读的耐性都没有。实话实说,电视节目不能解决教育问题,音乐也替代不了文学,《经典咏流传》的创新普及只是第一步,现代流行音乐的改编有助于他们去接触和感知,但不能仅仅依赖于此,真正的阅读需要更进一步,抛开这种形式自己沉浸到书籍中去。《经典咏流传》现在的传播影响力很大,大量作品被许多孩子哼唱,他们之中或许有百分之五、百分之十乃至更多会因为音乐的牵引去自发寻找原著拜读,而这些孩子未来又会长成我们极具阅读素养的国民。我想,这就是节目最大的意义所在。

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越来越重要了,这不只是学习语文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全新的“统编版”语文教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即传统文化篇目大幅增加。可以说,新编语文教材在激发阅读兴趣和拓展课外阅读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专治“不读书”和“少读书”,以前的课文都是一篇一篇讲,但是到了高中阶段我们设计了很多整《经典咏流传:我为诗狂》的阅读,以后都是一组一组来讲,还不光是读,更要求学生参与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年轻一代的书香之气,需要整个社会的氛围营造。如果我们有百分之二十的家庭有些读书的氛围,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可能大大好转。在我看来,《经典咏流传》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多了一种普及渠道,也让中国音乐多了一份文学底蕴,值得继续做下去。

这些年来,我由衷希望带动大家回到教育的本意上去理解语文教学,把学生被应试式教育“败坏了的胃口”调试过来。如果仅仅限于语文教材,不做课外阅读,无论怎么操练都无法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就是培养读书兴趣。我多次表达过,要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在阅读兴趣的培养上,我提倡语文教学采取“1+X”的思路,教一篇古文连带让学生读四五篇古文,所增加的“X”部分不一定读那么精,有了足够的阅读量,语感才能出来。

为了能让学生亲近文化,领悟经典,只要不恶搞,各种方式都可以尝试。举个例子,《离骚》被很多人称为“最难背的古文”,我注意到《经典咏流传》也将这首古典诗词和编钟之音一起呈现于舞台之上,创作了一首大气磅礴的《上下求索》。通过这样的改编,哪怕多一个人愿意去亲近和了解屈原的心声,它就是积极而有效的。

读经典是磨性子,也是思想爬坡,虽然有些难和累,但每上一个高度,都能有所收获。年轻人总是比较喜欢流行文化,这可以理解。但有一条,人不能光是消费,要有积累,要多去获取那些经过时间筛选的精美的东西。读书养性,写作练脑。现在这个社会太浮躁,应该有一个空间让自己沉下来,抚慰自己的心灵,读书就是一种好的方法。


其他推荐